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26)
2023(4734)
2022(3973)
2021(3562)
2020(3111)
2019(7099)
2018(6811)
2017(13026)
2016(7048)
2015(7217)
2014(7053)
2013(6979)
2012(6425)
2011(5844)
2010(5774)
2009(5120)
2008(5154)
2007(4574)
2006(3901)
2005(3614)
作者
(22264)
(18770)
(18553)
(17751)
(12181)
(9378)
(8271)
(7216)
(7133)
(6954)
(6538)
(6353)
(6247)
(6232)
(6106)
(5871)
(5641)
(5629)
(5458)
(5379)
(4842)
(4742)
(4598)
(4389)
(4308)
(4269)
(4143)
(4069)
(4004)
(3940)
学科
(24206)
经济(24181)
(16192)
管理(15841)
(13095)
企业(13095)
方法(10394)
数学(8996)
数学方法(8833)
(8039)
中国(6525)
(6418)
(5900)
(5621)
贸易(5619)
(5509)
(4784)
业经(4426)
(4314)
金融(4312)
(4262)
银行(4236)
理论(4217)
(4141)
财务(4125)
财务管理(4116)
(4074)
技术(4030)
企业财务(3981)
地方(3894)
机构
大学(95833)
学院(94171)
研究(38490)
(34415)
经济(33705)
管理(30263)
科学(26908)
理学(26320)
(26259)
中国(26253)
理学院(25918)
管理学(25124)
管理学院(24944)
(22020)
农业(21431)
(20916)
研究所(20429)
业大(19877)
(16736)
中心(16466)
(15063)
(14139)
农业大学(13801)
(13527)
财经(13321)
(12891)
北京(12601)
(12399)
科学院(12321)
技术(12289)
基金
项目(68779)
科学(52534)
基金(50400)
(48073)
国家(47746)
研究(42739)
科学基金(38559)
自然(27584)
(27522)
自然科(27055)
自然科学(27041)
自然科学基金(26567)
社会(26447)
基金项目(26038)
社会科(25120)
社会科学(25112)
(23976)
资助(21128)
教育(20010)
重点(16610)
计划(15809)
编号(14846)
(14566)
(14427)
(14366)
科技(14211)
科研(14132)
创新(13547)
(13228)
(12688)
期刊
(35414)
经济(35414)
学报(26831)
研究(26103)
(24612)
中国(21007)
科学(20006)
大学(18795)
学学(18029)
农业(17004)
(13330)
管理(12181)
教育(9871)
(9541)
业大(8601)
(8342)
金融(8342)
农业大学(7397)
技术(7067)
财经(6849)
经济研究(6811)
(6810)
(5916)
林业(5186)
科技(5112)
业经(5091)
中国农业(4962)
(4640)
自然(4475)
问题(4340)
共检索到1413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献功  洪德林  
从杂交粳稻3优18等8个组合的F2代中筛选一粒双苗,并对存活的双苗进行根尖染色体数目和花粉育性的观察鉴定。结果表明:在127 610粒3优18 F2种子中筛选到双苗16株,双苗率为0.012 5%。获得的一粒双苗分为Z-A型和Z-a型两类,每苗都有独立的根系。Z-A型双苗中,Z苗和A苗的根尖染色体数目都是24;Z-a型双苗中,Z苗的根尖染色体数目是24,a苗的根尖染色体数目为12。Z-A型双苗中,Z苗和A苗植株的花药内充满了花粉粒,Z苗植株花粉完全可育,结实正常,A苗植株花粉50%可育,50%不育,与F1相同,结实正常;Z-a型双苗中,Z苗植株花药花粉和Z-A型的Z苗一样,a苗植株花药瘦小,没...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瑞莲  陈金湘  刘爱玉  
对杂交棉F2代的产量、品质、抗虫性等方面的利用进行了综述F2代的产量优势在10%~15%,增产的主要原因是铃数的增加;F2代与F1代相比,纤维品质基本相同,无显著差异;杂交抗虫棉F2代虽然存在抗性分离,但采取一些防治措施可避免棉铃虫的为害.由于F2代在产量、品质和抗虫性方面与其亲本比较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可以考虑利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勇  曾亚文  梁斌  
用15个云南栽培稻与元江、景洪普通野生稻杂交,对20个组合的F2代分离群体的性状频率分布多态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元江普通野生稻比景洪普通野生稻更为原始和保守,F2代呈现显性基因频率较高;(2)云南优异稻种资源及其籼粳分化中存在较复杂的基因多样性;(3)云南稻作育种骨干亲本及其改良品系是改良云南普通野生稻株型差的良好亲本,利用元江普通野生稻作亲本可望获得遗传基础较宽的群体。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慧敏  赵凤梧  刘冬成  张爱民  
以旱稻非糯性基因型远FH 2-1(旱稻65×长芒稗)为母本,高粱非糯性基因型沈农133为父本进行属间杂交,F2分离出糯性胚乳新性状。据群体1 712株调查,糯性植株为340株,非糯性植株为1 372株。χ2分析结果,该性状受两对显性基因互作影响,符合13∶3抑制作用分离比例,不同于前人水稻糯性胚乳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规律。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梁耀懋  陆岗  蔡庆生  黎坤爱  梁云涛  
对栽野稻杂交F2代在不同海拔试点的籼粳性状分离情况进行比较研究,以探讨海拔等环境因素对籼粳稻进化的影响。结果显示,海拔(实质主要是气温)对籼粳稻进化有重要影响,但影响是有限的,并非是进化的唯一动力。籼粳稻的进化应是包括海拔在内的多种环境因素的自然选择压下,不断累积、逐步演变而完成的。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淑婕   郭诗芬   彭雅雯   刘忠松  
根据芥菜型油菜和甘蓝型油菜染色体特异基因的序列设计引物,对芥菜型油菜‘四川黄籽’与甘蓝型油菜‘中双11’杂交后代F_2和BC_1F_1群体进行基因型分析,研究芥甘杂种后代中染色体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来源的A~n03、A~n08、A~n09、A~n10、C~n03、C~n09等6条染色体和芥菜型油菜来源的A~j03、A~j10染色体在BC_1F_1群体中未见丢失,但B~j07染色体丢失频率最高,达62.83%;F_2群体中,芥菜型油菜来源的A~j、B~j基因组染色体比甘蓝型油菜来源的A~n、C~n基因组染色体丢失多,甘蓝型油菜来源的A~n08、C~n03染色体和芥菜型油菜来源的B~j08染色体丢失少,分别为1.36%、1.36%和0.90%,而B~j07染色体丢失多,达56.56%;BC_1F_1群体套袋自交平均结实率仅0.60,最高达5.31,自由授粉平均结实率为1.95,最高达12.85;F_2群体套袋自交平均结实率仅0.66,最高达17.70,自由授粉平均结实率为2.18,最高达23.05。综上,芥甘杂交后代中芥菜型油菜遗传物质比甘蓝型油菜亲本的遗传物质更容易丢失,要将芥菜型油菜优异的基因导入甘蓝型油菜创制优质种质,需在油菜芥甘杂交育种的早期世代促进其染色体重组配对。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淑婕   郭诗芬   彭雅雯   刘忠松  
根据芥菜型油菜和甘蓝型油菜染色体特异基因的序列设计引物,对芥菜型油菜‘四川黄籽’与甘蓝型油菜‘中双11’杂交后代F_2和BC_1F_1群体进行基因型分析,研究芥甘杂种后代中染色体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来源的A~n03、A~n08、A~n09、A~n10、C~n03、C~n09等6条染色体和芥菜型油菜来源的A~j03、A~j10染色体在BC_1F_1群体中未见丢失,但B~j07染色体丢失频率最高,达62.83%;F_2群体中,芥菜型油菜来源的A~j、B~j基因组染色体比甘蓝型油菜来源的A~n、C~n基因组染色体丢失多,甘蓝型油菜来源的A~n08、C~n03染色体和芥菜型油菜来源的B~j08染色体丢失少,分别为1.36%、1.36%和0.90%,而B~j07染色体丢失多,达56.56%;BC_1F_1群体套袋自交平均结实率仅0.60,最高达5.31,自由授粉平均结实率为1.95,最高达12.85;F_2群体套袋自交平均结实率仅0.66,最高达17.70,自由授粉平均结实率为2.18,最高达23.05。综上,芥甘杂交后代中芥菜型油菜遗传物质比甘蓝型油菜亲本的遗传物质更容易丢失,要将芥菜型油菜优异的基因导入甘蓝型油菜创制优质种质,需在油菜芥甘杂交育种的早期世代促进其染色体重组配对。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郭金涛  赵金良  甘远迪  罗明坤  李思发  叶卫  符云  陈辉崇  
通过6个可数性状、10个可量性状及24个框架性状,比较分析了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萨罗罗非鱼(Sarotherodon melanotheron♂)杂交后代F1、F2形态性状的遗传与变异特征,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除臀鳍棘数相同外,杂交F1、F2的可数性状数目相近,位于尼罗罗非鱼与萨罗罗非鱼之间;杂交F1体长/全长、框架参数D3-5/全长、D6-8/全长、尾柄长/全长、D5-7/全长、D8-10/全长等参数显著大于萨罗罗非鱼,体厚/全长、体高/全长、D1-6/全长、D3-4/全长、尾柄高/全长等参数显著大于尼罗罗非鱼;杂交F2的16个可量、框架性状与杂交F1间...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杨东升   于肖夏   卢倩倩   于卓  
为深入开展四倍体冰草数量性状产量基因定位分析、优良新种质选育研究,以四倍体杂交冰草F2群体的120个分离单株及其亲本蒙古冰草(Agropyron mongolicum)、航道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 ‘Fariway’)为材料,对其株高、叶长、叶宽、穗长、穗宽、茎粗、茎叶比和单株鲜重8个产量相关的农艺性状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该群体各性状均为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呈正态分布,且存在超亲分离现象。聚类分析显示,在欧氏距离为17.5处,将F2群体分为3个类群,其中第1、3类分别表现出优质和高产的特性。相关及通径分析表明,对单株产量影响最大的性状是株高(r=0.265,P <0.01),直接通径系数为0.174,其后依次为穗长(r=0.214,P <0.05)、茎叶比(r=0.197,P> 0.05)和茎粗(r=0.109,P> 0.05)。本试验结果可为高产优质的四倍体杂交冰草新品种培育奠定基础。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树明  曾亚文  杜娟  杨涛  普晓英  杜威  夏小环  普正贵  方晓东  
为解决云南稻作遗传基础狭窄和地方稻种难以利用等问题,以548份云南稻核心种质和云南主栽籼稻品种滇屯502、粳稻品种杂合系35配制的杂种F2(498份)为材料,按籼粳间、稻作区间进行云南稻核心种质杂种后代形态多样性鉴定与分类研究.结果表明:1)杂种F2具有丰富的形态多样性,结实率、实粒数、秕粒数、穗颈长等性状都表现出较大的变异,平均多样性指数也较高.2)籼粳间、稻作区间单一性状变异趋势基本一致,但多样性指数存在一定差异.3)通过聚类分析,可将供试材料划分成4个性状不同的类群,各类群的形态性状差异明显,有利于育种目标的选择.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占辉  高亦珂  刘菁芸  张启翔  
通过观测野鸢尾(Iris dichotoma)×射干(I.domestica)杂交F2代群体(n=61)中每一个体的株高、花径、花数、花色和彩斑等14个表型性状,对F2代与双亲性状差异、群体性状变异、主要性状间遗传相关性及花色遗传变异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明确F2群体性状变异特点,指导夏季开花鸢尾育种实践。结果表明:F2代12个性状中,8个性状的观测值居于双亲之间;除花朵直径和花朵数量外,花葶长等10个性状基本均呈正态分布,属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性状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外花被长与内花被长和外花被宽与内花被宽的相关度最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821和0.734,趋于连锁遗传;对颜色性状的分析结果表明...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梅拥军  张改生  叶子弘  郭伟锋  
采用MINQUE(1)统计方法、加性-显性(AD)及其与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对9个海岛棉亲本及其20个F1组合(5×4)2个皮棉产量性状和5个纤维品质性状的3年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零式果枝与长果枝品种间杂交的F1和F2代5个纤维性状和霜前皮棉产量均具有负向群体超高亲优势。F1和F2纤维强度具有正向群体平均优势,细度具有负向群体平均优势,但优势都较低;皮棉总产量的群体平均优势F1达到42.1%,F2达21.0%。一般来说,F1和F2代纤维品质性状的优势较弱,但存在着F1品质性状具有优势,F2优势衰退很慢的组合;F1和F2均存在着霜前皮棉产量和皮棉总产量具有超高亲优势的组合。对海岛棉霜前皮棉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姚素梅  王维金  
以两系杂交粳稻鄂粳杂 1号为材料 ,研究了在始穗期喷施不同浓度 (10、30和 5 0mg/L )的 5 -氨基酮戊酸 (5 -Aminolevulinicacid ,ALA)对两系杂交粳稻籽粒灌浆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对照相比 ,10~ 5 0mg/LALA处理使产量、结实率、千粒重分别增加了 6 .97%~ 12 .0 2 %、7.33%~ 12 .18%、0 .2 8%~1.4 6 % ,其中以 30mg/LALA处理增产效果最大 ,与对照差异极显著。ALA处理缓解了两系杂交粳稻的异步灌浆现象 ,减弱了强势粒对弱势粒籽粒灌浆充实的抑制 ,促进弱势粒提早启动灌浆 ,并提高其灌浆速率 ...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印山  陈文玲  郭修武  刘镇东  林洪  唐健  
以葡萄二倍体品种无核红宝石与四倍体品种香悦为亲本进行正反杂交,以杂交胚珠为试材进行胚挽救试验,研究不同取样时期对胚珠萌发率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法与染色体计数法对杂交后代幼苗倍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无核红宝石×香悦于花后60d接种胚珠萌发率最高,为8.33%,获得杂种胚挽救幼苗8株,其中有1株三倍体植株(12.5%);香悦×无核红宝石在花后83d接种胚珠萌发率最高,为29.38%,获得杂种胚挽救幼苗56株,其中有16株三倍体植株(27.59%)。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艳群  陈文  康相涛  韩瑞丽  李国喜  孙桂荣  王彦彬  李明  秦昭  绍明清  胡福利  李孝法  李改英  
以固始鸡与安卡红鸡杂交F2代资源群体为对象,研究了肉鸡性别、家系、正反交、体重、内脏器官重对肉鸡胸囊肿发生的影响。结果发现:家系及体重对胸囊肿发生率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公鸡胸囊肿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母鸡;胸囊肿发生鸡群的肝脏重和脾脏重分别显著和极显著地大于正常鸡群,而正反交、心重、胰腺重和心脏比率、脾脏比率、胰腺比率与胸囊肿发生的相关性不明显。由此可见,鸡胸囊肿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