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39)
- 2023(12784)
- 2022(10759)
- 2021(9808)
- 2020(8464)
- 2019(19023)
- 2018(18625)
- 2017(36230)
- 2016(19949)
- 2015(22256)
- 2014(22061)
- 2013(22046)
- 2012(20694)
- 2011(18732)
- 2010(18756)
- 2009(17601)
- 2008(17702)
- 2007(16272)
- 2006(14132)
- 2005(12315)
- 学科
- 济(88035)
- 经济(87944)
- 业(66175)
- 管理(55883)
- 农(47353)
- 企(44424)
- 企业(44424)
- 方法(41807)
- 数学(37987)
- 数学方法(37737)
- 农业(31122)
- 业经(21843)
- 财(21592)
- 中国(20575)
- 技术(17798)
- 贸(17752)
- 贸易(17750)
- 易(17312)
- 学(17300)
- 制(16426)
- 地方(16317)
- 务(13311)
- 财务(13290)
- 财务管理(13254)
- 银(12801)
- 银行(12737)
- 企业财务(12634)
- 环境(12183)
- 融(12109)
- 金融(12107)
- 机构
- 学院(297707)
- 大学(294720)
- 济(124401)
- 经济(122074)
- 管理(114450)
- 理学(100216)
- 研究(100121)
- 理学院(99146)
- 管理学(97586)
- 管理学院(97055)
- 农(78452)
- 中国(75499)
- 科学(65116)
- 农业(61587)
- 京(60336)
- 业大(56556)
- 所(53101)
- 财(53045)
- 研究所(48605)
- 中心(47812)
- 江(44371)
- 财经(43364)
- 经(39682)
- 农业大学(38651)
- 经济学(38048)
- 北京(36940)
- 范(35817)
- 师范(35285)
- 经济学院(34960)
- 州(34803)
- 基金
- 项目(205408)
- 科学(160095)
- 基金(149848)
- 研究(142823)
- 家(133892)
- 国家(132739)
- 科学基金(111908)
- 社会(91889)
- 社会科(86970)
- 社会科学(86939)
- 省(81947)
- 基金项目(80422)
- 自然(73995)
- 自然科(72338)
- 自然科学(72314)
- 自然科学基金(71070)
- 划(68488)
- 教育(64183)
- 资助(60154)
- 编号(56686)
- 重点(46345)
- 部(45741)
- 发(44854)
- 成果(44068)
- 创(43541)
- 农(41614)
- 创新(40831)
- 科研(40175)
- 计划(40039)
- 业(39596)
- 期刊
- 济(133671)
- 经济(133671)
- 农(78786)
- 研究(77415)
- 学报(57353)
- 中国(54238)
- 农业(53120)
- 科学(49367)
- 大学(42031)
- 学学(40574)
- 财(39885)
- 管理(35222)
- 融(28705)
- 金融(28705)
- 业经(28059)
- 业(26487)
- 技术(25038)
- 教育(22015)
- 财经(21413)
- 经济研究(20107)
- 问题(19535)
- 经(18271)
- 版(17622)
- 技术经济(16518)
- 业大(16410)
- 科技(15569)
- 世界(15023)
- 农村(14578)
- 村(14578)
- 农业大学(14340)
共检索到4244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吴海涛 陈玉萍 张永敏
【目的】采用来自滇西南山区的农户调查数据,分析杂交玉米技术对农户收入、农户生计策略和农户间收入不均等的影响。【方法】利用可行性广义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农户收入决定因素和农户生计策略决定因素,并采用基于回归分解的方法测度杂交玉米技术采用对农户间收入差距的贡献。【结果】杂交玉米技术采用对农户人均纯收入提高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杂交玉米面积比重每增加1%,农户人均纯收入增加0.5%;杂交玉米种植面积比重每增加1%,农户人均粮食作物收入增加2.5%。杂交玉米技术采用对农户间收入不均等的效应仅为0.005。【结论】在滇西南山区,杂交玉米技术既可增加农户收入又不会导致农户间收入差距扩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玉萍 吴海涛 Sushil Pandey 陶大云
本文采用多部门模型分析改良陆稻技术采用对收入在技术采用户和非采用户间分配的影响,并利用滇西南山区农户调查数据对分析的推论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当农户的生产组合整体从陆稻生产向非陆稻生产方向调整时,采用了改良陆稻技术的农户生产组合调整的幅度小于非采用农户调整的幅度,来自陆稻的收入进一步集中于技术采用户;由于技术的"溢出效应",来自非陆稻的收入也向技术采用户集中;新技术的采用促进了技术采用户收入水平的整体提高。
关键词:
技术采用 收入分配 滇西南 多部门模型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娟 吴海涛 丁士军
基于滇西南山区农户调查数据,考察山区农户生计转型状况,研究发现:近十年来,随着种植结构和劳动力配置结构的改变,山区农户生计行为从"生存型"生计转变成"发展型"生计。进一步构建OLS和FGLS模型,分析山区农户生计转型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家庭规模、参加培训有助于农户调整种植业结构,增加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比重,亦有助于农户调整劳动力配置结构,提高劳动力从事非农活动的比例;同时,台地面积少、健康水平高、参与合作社、现金或存款金额较大、海拔较低也有助于农户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比重,而劳动力比重大、现金或存款金额少则有助于农户提高从事非农活动的劳动力比例,由此促进山区农户生计转型。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娟 吴海涛 丁士军
本文利用来自滇西南山区405个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K-均值聚类法将样本农户的生计策略划分为五种类型,通过随机占优检验确定农户最优生计策略,并采用多项Logit模型分析农户最优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以橡胶生产为主和以甘蔗、咖啡和茶叶生产为主的生计策略随机占优于其他类别生计策略,其中户主年龄、家庭规模、培训、海拔、离市场距离因素是农户放弃最优生计策略而采用"粮食和经济作物并重"生计策略的决定因素;土地面积、培训、海拔是农户放弃最优生计策略而采用"以粮食作物种植为主"生计策略的决定因素。
关键词:
山区农户 生计策略 农户行为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玉萍 吴海涛 陶大云 Sushil Pandey 徐鹏 胡凤益 丁士军 王怀豫 冯璐
【目的】考察改良陆稻技术采用对农户收入的影响,以促进农业技术的创新与进步。【方法】为解决传统方法分析农业技术效应时农户技术采用"自选择"而带来的因果干涉问题,引入非参数的倾向得分匹配法,利用滇西南山区8县16村2000年、2002年和2004年473个农户调查数据,评估改良陆稻技术采用对山区农户收入的效应。【结果】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分析,改良陆稻技术采用户的收入在2000年、2002年和2004年分别是非采用情况下的1.49、1.34和1.23倍。利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以上3个年份中技术采用户的收入分别是非采用户的1.79、1.49和1.27倍。【结论】改良陆稻技术的采用对农户的收入提高具有...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柴斌锋 陈玉萍 郑少锋
本文通过对南北三省农户玉米生产的投入和产出情况进行实地调查,比较分析了不同收入等级农户、不同地区农户和不同土地等级玉米生产的成本和收益情况。主要结论有:(1)玉米的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与农户的贫富等级有关;(2)玉米的成本和收益与土地的细碎化、土地等级有关;(3)劳动用工量和化肥量是玉米生产的最主要影响因素;(4)人工费用的计量方法将直接影响玉米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的核算。
关键词:
玉米 经济效益 影响因素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任天驰 刘素春 聂赟彬
【目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是破解耕地资源约束、解决大豆玉米争地矛盾的重要途径,本文探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以下简称带状复合种植)对生产效率的影响,以期为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实践效果提供调研经验与实证依据。【方法】本文基于黄淮海(山东省、河南省)以及西南(四川省、云南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区调查数据,通过随机前沿生产函数(SFA)和内生转换模型(ESR),定量测算了带状复合种植对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1)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2)带状复合种植对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作用随大豆与玉米的行比降低而减弱,在规模经营户和西南种植区中,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对生产效率的促进作用更高;(3)带状复合种植通过“玉米不减产、多收一季豆”促进总产出增长,并带来化肥施用投入减少,、劳动力及机械外包服务增加的要素配置变化;(4)参与带状复合种植显著影响同村内邻近农户的生产效率,即带状复合种植在村域尺度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结论】应从建立财政补贴体系、提供科学技术导向、做好农资保供和农业生产服务供给、发挥示范效应等多个角度出发,扎实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在有限的耕地资源约束下提升生产效率。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沈雪芳 王义发 罗红兵 黄璜
以6个糯玉米自交系为试材,采用Griffing方法(4)完全双列杂交,研究鲜食糯玉米株高、穗位高、地上第一节茎粗、地上第一节茎长、生育期、穗重、穗长、穗粗等8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结果表明:除地上第一节茎长外,其余各性状一般配合力差异均极显著;除穗粗及地上第一节茎长差异显著外,其余各性状的特殊配合力差异均极显著;穗粗主要受加性基因决定,其余性状同时存在加性基因效应和非加性基因效应.在多数性状上,一般配合力表现较高的自交系有P2、P6、P3和P5;特殊配合力表现较高的组合有P36、P15、P12、P16、P23和P26.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杜茂林 苟才明 杨荣志 吴全一 蒲雪莉 贺玉兰
对72个玉米杂交种的百粒重、出籽率、穗行数、行粒数、穗长、穗粗、秃尖等7个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对产量作用最大的是穗粗(r=0.788 2,p=0.452 6),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其次是百粒重(r=0.729 4,p=0,370 3)、行粒数(r=0.476 4,p=0.348 0)和穗长(r=0.528 2,p=0.089 9)。性状间百粒重与穗粗(r-0.657 3)和出籽率(r=0.392 4)、穗行数与秃尖(r=0.369 0)、行粒数与穗长(r=0.703 3)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认为在高原玉米育种工作中,增大穗粗,提高百粒重和行粒数并注重其他性状的选择,...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琨 宁波 李宏生 李绍祥 顾坚 赵红 杨木军
以小麦杂交组合C49S-87/01Y1-1069的DH群体为材料,利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小麦×玉米杂交得胚率的遗传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小麦×玉米杂交得胚率受两对显性上位主基因和多基因控制,其主基因效应分别为1.95和6.69,多基因效应为2.80;主基因遗传率为72.09%,说明小麦材料间得胚率的差异主要受基因型影响,但非遗传因素也不可忽视,尤其是对那些得胚率低的小麦材料。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司书丽 刘晓萍 谢虹 何光荣 李立公 苏立生 张旭
对56个玉米杂交组合及其35个亲本自交系的株型性状进行了分析。杂交组合的株型性状与产量性状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只有个别性状之间存在显著相关;自交系各个株型性状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很多性状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同时,对玉米自交系株型性状的聚类分析结果,可以帮助了解自交系株型特征的相似性,从而间接地反映它们遗传背景的差异程度。这些结果对玉米育种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玉米 株型性状 杂交组合 自交系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文长存 吴敬学
为提高"两型农业"技术推广效率,利用辽宁省573户微观调查数据,运用Binary Logistic模型,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秸秆还田技术3类"两型农业"技术采用行为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户主年龄、社会公职、农地分散程度、户主外出务工、参加培训、技术获取渠道种数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的采用影响显著。2)社会公职、参加培训、技术获取渠道数量、农技推广、作物类型对农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用呈显著正向影响;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条件下,水稻种植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秸秆还田技术的比例比对照组玉米种植户分别高13.7%、6.8%、-22.4%。3)参加培训、农技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菲菲 张崇尚 罗玉峰 仇焕广
本文系统阐释了种植经验对技术效率的影响机制,并利用4个玉米主产省份591户1064个地块玉米生产的微观调研数据,从地块层面实证检验种植经验对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种植经验对技术效率的影响呈现"倒U型"的关系,即随着种植经验的积累,农户玉米种植的技术效率呈现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进一步分析得出,农户种植未曾使用过的品种的技术效率显著低于其种植曾经使用过的品种的技术效率,且这种差异随着农户种植经验的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基于此,本文提出根据农业劳动力种植经验特征进行针对性培训,以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等政策建议,以期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供给。
关键词:
种植经验 技术效率 玉米 干中学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麻吉亮 孔维升 陈永福
气候因素对玉米单产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利用2004—2010年河北地区629户微观农户的生产和气象数据,构建了基于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的干旱指标,并采用面板数据固定效果模型,估计了干旱、降水、气温等因素对河北地区玉米单产的影响。本文发现,2004—2010年河北干旱频发,年际旱涝波动幅度大;干旱导致了河北地区玉米单产的降低,SPEI-干旱指数变动1单位,即生长期中某月份处于干旱状态(SPEI分布在5%以下),将会使单产降低5.3%;生长期降水每增加10毫米将会使玉米单产提高0.21%,温度对玉米单产影响不显著。本文进一步提出增加高科技基础设施投入、加强农业气象预报以及提高农民对气...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俊利 张俊飚
根据河南省18个县市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情况的调查数据,运用Logit模型分析了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水资源稀缺程度、政府的资金补贴、水费计量标准、户主性别、年龄、打工经历等对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有显著影响。因此要促使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需要政府加大对节水灌溉技术采用户的资金补贴,实行合理的水费计量标准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