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10.2.40.129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72)
2023(7961)
2022(6846)
2021(6158)
2020(5623)
2019(12842)
2018(12621)
2017(24031)
2016(13798)
2015(15813)
2014(16018)
2013(15989)
2012(15209)
2011(13858)
2010(13979)
2009(13070)
2008(13143)
2007(12136)
2006(10313)
2005(9106)
作者
(43904)
(36922)
(36834)
(35129)
(23364)
(17907)
(16960)
(14596)
(13779)
(13312)
(12511)
(12192)
(11924)
(11853)
(11716)
(11635)
(11452)
(10842)
(10782)
(10603)
(9457)
(9094)
(8974)
(8560)
(8381)
(8374)
(8212)
(8117)
(7641)
(7632)
学科
(56999)
经济(56938)
管理(36284)
(35406)
方法(29029)
(27839)
企业(27839)
数学(25556)
数学方法(25339)
(15906)
(14993)
中国(14587)
(13616)
(11812)
贸易(11808)
(11449)
业经(10903)
地方(10724)
(10504)
农业(10316)
(9678)
银行(9636)
(9234)
财务(9207)
财务管理(9178)
(9161)
金融(9158)
(9127)
(8925)
企业财务(8662)
机构
大学(203828)
学院(203135)
(82885)
经济(81105)
管理(73660)
研究(73433)
理学(63255)
理学院(62505)
管理学(61269)
管理学院(60911)
中国(54102)
科学(48204)
(45563)
(43857)
(40228)
(37691)
农业(36880)
研究所(36837)
业大(36294)
中心(33935)
(31542)
财经(30154)
(27273)
北京(27258)
经济学(26011)
(25664)
(25553)
师范(25218)
(24661)
经济学院(23807)
基金
项目(136463)
科学(105100)
基金(97670)
研究(94442)
(87956)
国家(87276)
科学基金(72147)
社会(57676)
(54758)
社会科(54656)
社会科学(54637)
基金项目(51656)
自然(48153)
自然科(47042)
自然科学(47026)
(46630)
自然科学基金(46205)
教育(43884)
资助(40664)
编号(37844)
重点(31641)
成果(31162)
(30139)
(29448)
(28136)
计划(27766)
科研(26926)
课题(26915)
创新(26472)
教育部(24814)
期刊
(86199)
经济(86199)
研究(56191)
(41242)
学报(40623)
中国(39486)
科学(33294)
(30284)
大学(28686)
农业(28073)
学学(27289)
管理(24604)
教育(19531)
(18000)
金融(18000)
技术(17218)
(16060)
财经(14707)
经济研究(14480)
业经(13848)
(12700)
问题(11974)
(11389)
统计(11204)
业大(11019)
技术经济(10453)
(10324)
理论(9810)
(9703)
商业(9587)
共检索到298112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耘  况浩池  杨乾华  刘国民  刘明  
采用世代平均数分析的多元回归法,对HR195抽穗期的优势表现及基因效应进行了分析,同时探讨了HR195对杂交一代抽穗期的作用及其遗传机理。结果表明,HR195抽穗期表现为迟熟不完全显性,并受到离散早熟基因的影响。在同早熟亲本杂交时,其杂交一代抽穗期以加性效应占优势,同时受到较大的显性效应和上位性效应作用,使F1略偏向晚熟亲本。而同迟熟亲本杂交,F1代抽穗期以显性效应占绝对优势,同时受到一定的加性效应和上位性效应的影响,使F1代表现超早熟现象。利用HR195与早、迟熟不育系组配,其F1代将早熟性和丰产性较好地结合了起来,对建立高产高效农业有重要价值。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彭强  吴昌银  
为研究水稻开花调控的分子网络,构建了水稻品种中花11幼穗分化前倒二叶叶片的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制备了高质量的总RNA,用Oligo(dT)引物反转录合成cDNA第一链和Long Distance PCR合成双链cD-NA,通过SMART同源重组交换技术在酵母菌株AH109中建立酵母双杂交所需的水稻倒二叶叶片cDNA文库。文库质量检测结果表明:cDNA文库的转化率为1.178×106/3μg pGADT7-Rec,文库滴度为2.65×108 cfu/mL,重组率为94.7%,插入片段长度为350~2 000bp。该文库可用来筛选水稻抽穗期基因的互作蛋白。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雷海英  孙毅  阎敏  段永红  
为探讨玉米杂种优势形成的分子机理,选用了8个玉米自交系和它们的5个杂交种,采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分析了杂种和亲本之间抽穗期叶片的基因表达差异模式。结果表明:所选用的杂交种与自交系之间的基因表达模式可以分为5种类型:杂种特异表达型(W1)、单亲显性表达型(W2)、双亲表达沉默型(W3)、单亲沉默表达型(W4)、亲本和杂交种表达一致型(W5),所占比例分别为2.81%,16.92%,11.79%,4.25%和64.23%。还对每种差异表达模式与12个杂种性状表现和中亲优势进行了相关分析。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明  谢放鸣  陈立云  刘永柱  
采用同一套常规水稻品种作为父本,分别与两套不同的不育系进行测交,得到两套测交组合(Set1和Set2)。其中,Set1连续进行两季(雨季和旱季)种植试验,研究亲本材料的单株产量和抽穗期的一般配合力与特殊配合力效应.2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均达到显著水平,表明它们受加性基因和非加性基因的共同控制.运用Griffing模型Ⅰ对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变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雨季时,Set2母本单株产量的一般配合力方差大于父本,特殊配合力的相对效应大于亲本一般配合力的相对效应;而在雨季和旱季时,Set1表现相反,抽穗期的特殊配合力相对效应大于亲本一般配合力效应,表明杂交后代抽穗期...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黄成  姜树坤  刘梦红  徐正进  陈温福  
利用沈农265/丽江新团黑谷的F2群体对抽穗期进行定位分析表明,该群体共定位到7个控制抽穗期的QTLs,分别位于第2,3,6和7染色体上。单个QTL对性状表型贡献率在9.7%~23%之间。与其他研究结果比较表明,多数控制抽穗期的QTLs在不同的材料、不同遗传背景下重演性较好。同时,发现一个新的QTL位点,这些为北方粳稻育种的生育期选择提供基础性数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卢丙越  马孟莉  江玲  李春燕  苏一兰  刘艳红  
以南粳35和N22杂交得到的F2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对控制水稻抽穗期的QTL进行定位。利用Win QTLcart2.5软件共检测到7个控制水稻抽穗期的QTLs;分别位于第2、3、5、6、10和12染色体上,其中在第3染色体上检测到2个QTLs,每个QTL能够解释4.33%~18.12%的表型变异,其中q Hd-3-1对抽穗期表型贡献率最大。利用QTLNetwork2.0在第3和第5染色体上检测到有1对上位性QTLs,对表型的贡献率只有2.17%。进一步利用N22/南粳35//南粳35高代回交群体对q Hd-3-1功能进行验证,结果证明在南粳35背景下q Hd-3-1能明显缩短...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任春元  范淑秀  刘进  朱琳  杨绮文  刘丹  马殿荣  王嘉宇  
穗部性状与水稻品种的丰产潜力密切相关,而抽穗期是决定水稻品种能否在一个地区种植的决定因素,了解穗部性状和抽穗期的遗传基础及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对水稻高产育种具有重要意义。以粳稻笹锦和籼稻北陆129杂交、回交衍生的回交重组自交系(BILs)群体为试验材料,对抽穗期和穗部相关性状进行QTL分析。结果表明,抽穗期和穗粒数在亲本间存在显著的差异,且抽穗期与结实率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检测到8个控制抽穗期的QTL,其中qHD3、qHD7和qHD8在2年中都被检测到,贡献率介于7.03%27.48%之间,具有较强的延长抽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子帅  韦敏益  周旭珍  刘立龙  薛艳霞  李旭  覃宝祥  李容柏  
从普通野生稻/9311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群体中筛选获得一个含有早抽穗QTL的代换系CSSL13。光温反应特性分析表明:CSSL13早抽穗的特性对光温表现不敏感。利用CSSL13和9311所衍生的BC5F2群体进行遗传分析,发现该群体中单株抽穗期呈明显的双峰分布,早抽穗和迟抽穗单株分离比符合3∶1的分离比,表明该早抽穗特性受一对显性主效基因控制。进一步利用BC5F2群体中76株极早抽穗的单株和52株极晚抽穗的单株将该Q HD8.3定位在8号染色体分子标记M07和M13之间,物理距离约为1.6 MB。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高瑞钰  张华  宣宁  柳絮  张浩  张梦琦  姚方印  
为了研究水稻单片段代换系(Singl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 SSSL)与受体亲本HJX74(Huajingxian 74)抽穗期差异的原因,以HJX74和5个具有抽穗期差异显著性的SSSLs WY18(W06-15-18-3-11)、WY24(W08-16-3-2)、WY26(W11-15-7-1-1)、WY60(W15-3-1-38)、WY61(W17-10-5-5-35-9-2)为试验材料,对其代换片段上已知的抽穗期等位基因进行克隆,获取其CDS序列,用多种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序列比对,包括CDS序列、氨基酸序列,比较其氨基酸理化性质的异同及表达的差异。田间抽穗期表型性状调查结果表明,WY18、WY60、WY61相对于HJX74表现为晚抽穗,WY24、WY26表现为早抽穗。与HJX74相比,WY18代换片段上抽穗期等位基因DTH8存在4个SNP的差异、WY26中OsDof12存在7个SNP的差异、WY60 DTH8存在6个SNP的差异,但以上SNP的突变均未改变其氨基酸序列的亲水性及理化性质,表明这些抽穗期等位基因的突变可能并不是引起其抽穗期变化的原因。进一步通过qRT-PCR技术分析发现,WY18中DTH8、WY26中OsDof12的表达水平整体高于HJX74中的相应基因,表明该等位基因上游调节区域对其基因的表达进行了调控,可能是导致其抽穗期变异的原因。WY24中se14、WY61中Hd1存在明显的序列片段缺失,造成se14和Hd1等位基因功能缺失,可能是WY24、WY61抽穗期变异的主要原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朱萍  贺阳冬  杨志远  孙永健  马均  
本试验对孕穗期和抽穗期弱光胁迫及不同弱光胁迫时长条件下,杂交稻组合‘冈优527’和‘内香优31’的一些生理特性及产量表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弱光胁迫导致‘冈优527’和‘内香优31’的干物质积累和产量显著降低,对‘内香优31’的影响大于‘冈优527’,抽穗期遮光的影响大于孕穗期,遮光14 d的处理大于7 d处理。弱光胁迫导致产量下降的途径各不相同,总粒数和结实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是主要因素,千粒重受弱光影响较小;弱光胁迫下的叶面积显著增加而剑叶Pn值显著下降,且抽穗期的影响更大,胁迫时间越长,变化幅度越大,对‘内香优31’的影响大于‘冈优527’;弱光胁迫下Chla和Chlb含量增加,Chl...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雷东阳  陈立云  
利用所构建的Lemont×特青重组自交系(RIL),采用混合线性模型和复合区间作图法,对不同季节获得的水稻抽穗期QTL进行定位及上位性和环境互作效应分析.检测到3个控制抽穗期的QTL,分别位于第3、7和11号染色体上,共解释18.86%的遗传变异,单个QTL的表型贡献率为2.95%~10.56%,其中qHD7-1与环境存在显著互作,贡献率为2.18%;另检测到9对具有上位性效应的互作位点.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何风华  席章营  曾瑞珍  Akshay Talukdar  张桂权  
抽穗期是水稻品种的重要农艺性状之一,对抽穗期QTL进行定位并研究其遗传效应在水稻育种中是至关重要的。本研究利用以6个水稻品种为供体的52个单片段代换系为试验材料,通过t测验比较单片段代换系与受体亲本华粳籼74之间抽穗期的差异,对代换片段上的抽穗期QTL进行了鉴定。以P≤0.001为阈值共鉴定出20个抽穗期QTL,这些QTL分布于水稻的10条染色体。QTL加性效应值为–5.9~1.1,加性效应百分率为–7.4%~1.4%。有8个QTL被定位在小于10.0cM的区段内。利用1个单片段代换系与华粳籼74杂交发展的F2群体对qHD-3-1进行了定位。在作图群体中,早抽穗和迟抽穗植株数符合3:1的分离比...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纯  王超龙  陈赛华  郑天慧  鲁健  崔松  刘宗凯  陈亮明  江玲  周时荣  万建民  
[目的]挖掘新的控制早熟性的QTL,为早熟性的遗传机制研究和分子育种提供新的基因资源。[方法]选择熟期差异明显的2个品种(早熟品种‘RZ54’和相对迟熟品种‘南京11’)进行杂交,构建F_2群体,利用分子标记构建遗传连锁图谱,进行抽穗期QTL定位。[结果]利用141个具有多态性的SSR和Indel标记对由184个株系组成的RZ54/南京11的F_2群体进行基因型检测,构建了全长为1 741.4 c M、平均图距为12.35 c M、覆盖水稻12条染色体的遗传图谱。在南京自然光温(高温长日照)环境下检测该群体的抽穗期QTL,结果在第6、7、8及11染色体上发现5个与抽穗期有关的QTL位点,分别命名为q Hd-6、q Hd-7、q Hd-8-1、q Hd-8-2和q Hd-11。其中在q Hd-8-1效应区段内存在已报道的基因DTH8,在其他效应区段内未发现已报道的抽穗期基因。但已报道的Hd1和Ghd7基因分别位于q Hd-6和q Hd-7位点附近,在第6、7染色体检测到的QTL可能来自这2个基因的效应。因此,q Hd-8-2和q Hd-11可能是新的抽穗期QTL位点。[结论]通过遗传图谱构建和QTL位点分析,检测到了新的QTL位点,为下一步精细定位和图位克隆奠定了基础,也为抽穗期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了新的基因资源。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洛淼  孙健  赵宏伟  王敬国  刘化龙  邹德堂  
【目的】水稻抽穗期、结实率、千粒重和单株粒重跟产量密切相关,且受低温影响较大。在冷水胁迫下检测控制水稻抽穗期、结实率、千粒重和单株粒重的QTL,为水稻孕穗期耐冷遗传机制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粳稻优质品种东农422和耐冷品种空育131为亲本构建的190个重组自交系解析表型变异,构建了覆盖12条染色体,155个SSR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连续3年在水稻孕穗期进行冷水灌溉处理,考察始穗期、齐穗期、结实率、千粒重和单株粒重5个性状,利用SPSS18.0和GGEbiPLoT进行表型分析,利用QTLnETwoRk2.0,采用逐步联合分析法定位和性状相关的QTL,用超几何函数评价QTL间的相...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侯晓晔  朱丹  喻辉辉  龚亮  徐才国  张启发  
在海南岛冬季短日照条件下,分2次种植珍汕97和明恢63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利用超高密度SNP遗传连锁图检测抽穗期QTL,将结果与武汉夏季长日照条件下7组抽穗期QTL定位结果进行比较,探究长日照和短日照条件下QTL的差异。两地结果的主要差别在于:武汉长日照条件下抽穗期的主效QTL定位在第7染色体着丝粒附近,但该QTL在海南短日照条件下无显著效应;在海南条件下检测到第6染色体物理位置9.12~9.65 Mb处一个效应很大的QTL,在武汉条件下效应不显著。本研究结果进一步完善了该群体抽穗期的遗传研究,增进了对水稻长短日照条件下抽穗期遗传基础的理解。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