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39)
- 2023(336)
- 2022(274)
- 2021(251)
- 2020(195)
- 2019(453)
- 2018(450)
- 2017(562)
- 2016(445)
- 2015(498)
- 2014(482)
- 2013(469)
- 2012(453)
- 2011(444)
- 2010(442)
- 2009(401)
- 2008(481)
- 2007(392)
- 2006(303)
- 2005(275)
- 学科
- 麦(1850)
- 小麦(1615)
- 学(605)
- 济(561)
- 经济(560)
- 业(549)
- 管理(437)
- 贸(402)
- 贸易(402)
- 易(400)
- 企(382)
- 企业(382)
- 出(353)
- 口(311)
- 出口(310)
- 出口贸易(310)
- 农(282)
- 方法(279)
- 技术(256)
- 稻(254)
- 米(252)
- 数学(230)
- 水产(226)
- 数学方法(224)
- 动物(219)
- 玉(216)
- 玉米(216)
- 草(216)
- 玉蜀黍(212)
- 蜀(212)
- 机构
- 学院(7222)
- 大学(7091)
- 农(5751)
- 农业(4794)
- 研究(4303)
- 科学(3965)
- 业大(3449)
- 所(3219)
- 研究所(3047)
- 业(3004)
- 农业大学(2948)
- 省(2522)
- 室(2394)
- 中国(2370)
- 实验(2366)
- 科学院(2328)
- 实验室(2293)
- 重点(2184)
- 京(1924)
- 中心(1636)
- 农业科学(1611)
- 技术(1595)
- 作物(1519)
- 农学(1473)
- 家(1398)
- 林(1385)
- 部(1347)
- 河(1333)
- 济(1311)
- 生物(1305)
共检索到102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斯深 李安飞 王勇 李宪彬 李晴祺
本文提出了F1组合评选的两种量化方法——最小平方和(LSS)法与最小绝对值和(LSA)法,分别以SS=∑niwi〔(F1i-Ii)2/max(F1i-Ii)2〕和SA=∑niwi(|F1i-Ii|/max|Fli-Ii|)度量F1组合多个性状表现与育种目标的接近程度,SS或SA值越小,则F1组合越好。采用LSS法、LSA法对32个小麦高产育种F1组合进行了分析,以F2实际选择情况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LSS法和LSA法都能很好地评价F1组合的优劣,进而可以对F1组合分级并淘汰一定量的组合。
关键词:
普通小麦,杂交育种,量化选择,早代选择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庆勤
远缘杂交是小麦兼抗育种的主要方法,利用新的远缘种质资源又是兼抗育种成败的关键,在亲本选配时必须注意野生抗源和丰产亲本在性状上的互补性。杂种分离世代尽量扩大群体,F2或F3第一次选择入选全部抗病单株,继代时尽量扩大抗病类型群体。第二次选择目标为抗病性兼综合丰产性,继代选择目标也为抗病性兼丰产性,直到入选类型遗传性稳定。抗病育种占选种圃的发病条件是兼抗育种的又一关键。
关键词:
兼抗育种 远缘杂交 潜在基因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海泉 杨虹 郎杰
【目的】研究普通小麦与粗山羊草杂交后的成胚率、成苗率及F1代的田间表现,为提高小麦的杂交成功率提供参考。【方法】以小麦矮败不育系(RH/CS)、中国春、辽春10号3个春性小麦及济南17和济麦20 2个冬性小麦为供试小麦材料,Y122、Y212、Y215为3个粗山羊草材料,先以小麦为母本,粗山羊草为父本构建正交组合,并在去雄后1~5d连续授粉,分析授粉次数对授粉率的影响,再以粗山羊草为母本,普通小麦为父本构建反交组合,分析各组合下胚、胚乳的形成情况;对正交组合进行幼胚拯救后,统计各组合的成胚率和成苗率;并将幼苗移至大田中,观察F1代的田间表现。【结果】小麦反交组合的授粉率(70.32%)远高于正...
关键词:
小麦 粗山羊草 正反杂交 幼胚拯救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琨 宁波 李宏生 李绍祥 顾坚 赵红 杨木军
以小麦杂交组合C49S-87/01Y1-1069的DH群体为材料,利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小麦×玉米杂交得胚率的遗传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小麦×玉米杂交得胚率受两对显性上位主基因和多基因控制,其主基因效应分别为1.95和6.69,多基因效应为2.80;主基因遗传率为72.09%,说明小麦材料间得胚率的差异主要受基因型影响,但非遗传因素也不可忽视,尤其是对那些得胚率低的小麦材料。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安成立 张改生 王寿山 岳秀琴 王红 杨明明 唐涛 鱼晓玉 李长斌
为探求杂交小麦超高产栽培模式,运用农业生态学和统计学原理,采用三因子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案,选取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大的播期x1、播量x2和施肥量x3为调控因子,以每hm2产量y为目标函数,研究小麦超高产栽培模式。结果表明:在试验设计条件下,影响小麦产量的3个生态因素权重依次为施肥量x3>播量x2>播期x1;目标产量为7 500~9 000kg/hm2时,杂交小麦高产的最佳农艺方案为:施肥量x3(纯N和P的质量,m(N)∶m(P2O5)=1∶1)为208.24~301.88kg/hm2,播量x2为218.28~301.29万粒/hm2,播期x1为10-04—10-19。
关键词:
杂交小麦 产量 数学模型 农艺方案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周带娣
高校担负着向社会输送人才推广成果的重任。高校图书馆为教学科研服务,是其工作的核心。近几年以来,湖南农学院图书馆情报室在坚持做好文献资料服务、咨询解答等寻常工作的同时,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保申 孙兰珍 高庆荣 张延传
用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K149A,保持系149(B)和3个恢复材料L783、太106和PH854(R)及其杂交后代群体F1(A/R),F2,B2(A/F1),B2′(A∥B/R)作为试验材料,对育性指标进行了比较,以恢复性遗传研究的最佳指标———套袋自交结实率为育性指标,对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的育性恢复的遗传特点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是配子体不育,三个恢复材料的育性恢复受一对显性基因控制,L783的恢复力强于太106和PH854。
关键词:
小麦,雄性不育系,恢复基因,结实率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爱民 张永全 侯以利 黄铁城
选用十二个性状各异的小麦品种,配成4×4×4共64个组合,采用Wolf(1988)方法研究了复交中几个主要性状的遗传成分及亲本配合力效应,并对复交亲本及组合进行了具体评价.结果表明,复交群体的各主要性状遗传变异中仍以基因的加性效应占主要地位,三亲特殊配合力的变异度显著高于两亲特殊配合力的变异度.在注意亲本农艺性状水平的基础上,选用配合力好的亲本进行复交是创造较大遗传变异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小麦 三组亲本杂交 配合力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之为 张立平 赵昌平 樊明寿 单福华 苏青 刘建平 张风廷 叶志杰
为了研究二系杂交小麦HMW-GS类型与蛋白质含量、沉淀值、面团形成时间和衰弱角斜率等品质性状的关系,采用SDS-PAGE方法分析了杂交种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的组成。结果表明,在试验材料中普遍存在有劣质亚基N和2+12,它们的频率分别是60.4%,83.0%。在HMW-GS与F1籽粒品质性状关系的研究中发现,各位点对蛋白质含量的贡献率是Glu-B1>Glu-A1>Glu-D1;对沉淀值贡献率是Glu-B1>Glu-D1>Glu-A1;对形成时间和衰落角斜率的贡献率是Glu-D1>Glu-B1>Glu-A1。总体来说,位点按对品质的贡献率大小依次为Glu-B1>Glu-D1>Gl...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北京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专门从事小麦遗传育种、栽培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高新技术研究机构,为中国小麦科学研究的主要优势单位之一。中心主任兼首席专家赵昌平博士,先后主持和参加育成京麦号、京冬号、京花号等系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岩 刘树仁 翟玉洁 刁艳玲
利用12个杂交组合对T型春性杂交小麦的株粒数、株粒重、株穗数、主穗小穗数、千粒重、穗长6个主要性状进行了超标优势分析,结果表明:所有组合的株粒重、株穗数、千粒重、穗长4个性状具有明显的正向超标优势,株粒数、主穗小穗数2个性状的超标优势表现为正负优势且幅度较大,分别为-19.2%~56.5%、-2.1%~5.3%之间。采用配合力的同亲回归分析,克旱9A和克82R27特珠配合力最高,其次为克丰二A×克82R67、克丰三A×克82R27。用2个春性T型杂种小麦和2个化学杂交剂制成的CHA杂交小麦,3个亲本(其中2个为对照品种)共7个品种,研究了群体密度对春性杂交小麦主要性状及其杂交优势的影响,明确了...
关键词:
春小麦,杂种优势,群体密度,优势效应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北京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专门从事小麦遗传育种、栽培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高新技术研究机构,为北部冬麦区小麦育种主要优势单位之一。中心主任兼首席专家赵昌平博士。先后育成京麦号、京冬号、京花号等系列品种20多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亓增军 李晴祺 王洪刚
65个山东地方普通小麦品种与奥地利黑麦进行杂交,结果表明,高亲和材料在山东麦区普遍存在。其中结实率大于50%的有10个品种,并有长芒透龙白,蚂蚱头火麦、小芒麦和白秃头4个品种的亲和性与中国春小麦相似,经t检验无显著差异,其基因型可能为kr1kr1kr2kr2;结实率在30%~50%间的品种有6个(其基因型可能为kr1kr1Kr2Kr2);结实率在10%~30%间的品种有6个(其基因型可能为Kr1Kr1kr2kr2);结实率在5%~10%间的品种有9个(其基因型尚难推测);结实率小于5%的品种34个(其基因型可能为Kr1Kr1Kr2Kr2);亲和性地理分布说明,供试材料中高亲和的品种在山东中部和...
关键词:
亲和性,小麦,黑麦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荣琦 陈春环 赵晓农 钟冠昌
利用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交,经细胞学鉴定,创造异附加系和异代换系新种质。然后用这些新种质与普通小麦杂交,回交将八倍体小偃麦的优良基因导入小麦,培育出优质小麦品种早优504和小偃503。这2个小麦品种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58和165g/kg,沉淀值分别为37.9和46.4mL,湿面筋含量分别为396和340g/kg,稳定时间分别为3.5和13.0min。综合抗病性好,成熟早,产量高。早优504平均产量5250kg/hm2,最高产量6225kg/hm2。小偃503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570kg/hm2。
关键词:
八倍体小偃麦 普通小麦 优质小麦品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