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38)
2023(7453)
2022(6283)
2021(5693)
2020(4849)
2019(10866)
2018(10525)
2017(20262)
2016(11241)
2015(11777)
2014(11508)
2013(11282)
2012(10272)
2011(9340)
2010(8963)
2009(8319)
2008(8078)
2007(6888)
2006(5886)
2005(4984)
作者
(35740)
(30212)
(30095)
(28293)
(19005)
(14855)
(13373)
(11945)
(11497)
(10530)
(10402)
(9810)
(9780)
(9607)
(9549)
(9329)
(9113)
(9013)
(8714)
(8555)
(7804)
(7536)
(7287)
(6918)
(6843)
(6759)
(6529)
(6433)
(6133)
(6101)
学科
(47085)
经济(47042)
管理(31847)
(31481)
(25612)
企业(25612)
方法(24979)
数学(22876)
数学方法(22708)
(12980)
(11475)
(11198)
中国(10806)
(10043)
贸易(10042)
(9771)
业经(9185)
(8700)
(7895)
财务(7878)
财务管理(7864)
地方(7822)
农业(7788)
企业财务(7586)
产业(7264)
技术(7173)
环境(6825)
(6664)
银行(6594)
(6557)
机构
大学(161812)
学院(159189)
(66094)
经济(65033)
管理(60230)
研究(57783)
理学(54155)
理学院(53498)
管理学(52312)
管理学院(52078)
中国(40891)
科学(40188)
(39996)
(33302)
业大(33245)
农业(32600)
(31710)
研究所(29750)
(27705)
中心(25139)
财经(23205)
(22399)
农业大学(22064)
(21407)
经济学(21130)
(20710)
北京(19970)
经济学院(19431)
(19275)
科学院(18751)
基金
项目(120402)
科学(94052)
基金(90551)
(84442)
国家(83817)
研究(74443)
科学基金(70225)
社会(49827)
自然(49803)
自然科(48780)
自然科学(48763)
基金项目(48357)
自然科学基金(47979)
社会科(47491)
社会科学(47480)
(46605)
(40187)
资助(37222)
教育(33659)
重点(27803)
(26149)
计划(26126)
编号(25472)
(25178)
(24757)
科研(24374)
创新(23734)
科技(23417)
(22686)
国家社会(21691)
期刊
(61407)
经济(61407)
研究(39569)
学报(39224)
(34513)
科学(31943)
大学(27726)
学学(27032)
中国(25345)
农业(23500)
管理(20279)
(20186)
(12982)
业大(12033)
经济研究(11788)
(11697)
金融(11697)
财经(11432)
技术(10444)
业经(10140)
农业大学(10050)
(9799)
(9725)
科技(8753)
问题(8691)
林业(8613)
统计(8278)
商业(8084)
(7996)
技术经济(7811)
共检索到2150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朱永川  熊洪  张林  张乃周  郭晓艺  刘茂  徐富贤  
以26个杂交中籼迟熟组合为材料,通过齐穗期剪叶及本田密肥、疏株处理,研究了杂交中稻齐穗期下部叶片对结实率的影响与组合间库源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杂交中稻齐穗期倒4以下叶片提高结实率的作用程度在杂交组合间存在较大差异,表现为倒4以下叶片提高结实率的作用与组合间着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当杂交组合群体的着粒数≥185粒/穗时,倒4以下叶片对结实率才有显著作用。原因在于组合间着粒数与单位颖花的绿叶占有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着粒数越多的大穗型组合,其"库""源"矛盾越大,则越需要充分利用倒4以下叶片的光合物质,才能保证籽粒的正常灌浆结实;反之,着粒数较少的中小穗型组合,其光合源相对较充分,顶部3片叶的...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稳香  陈立云  雷东阳  
为探明父本结实率对杂交中稻组合结实率的影响,以7个父本品种和相应杂交组合为材料,对父本结实率与相应组合结实率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父本品种结实率对组合结实率普遍存在程度不同的正相关影响,尤以明恢63,桂99,R838的影响明显.利用生态点的差异,可以有效鉴定出哪些父本品种对组合的结实率影响大;利用父本品种间对组合结实率影响的差异,可以有针对性的筛选出抗高温或低温的组合.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徐富贤  熊洪  张林  郭晓艺  朱永川  周兴兵  刘茂  
【目的】探明影响再生力的主作关键植株性状,为杂交水稻及其再生稻的高产育种与栽培提供参考。【方法】以18个杂交中稻品种为材料,在大田高产栽培条件下,通过相关、回归与通径分析,研究了杂交中稻植株性状与再生力关系及主作和再生总体高产组合的穗粒结构。【结果】活芽率、发苗力、再生稻有效穗和产量4个性状是代表品种再生力的关键因子,增加有效穗是进一步提高再生稻产量的重要途径;穗粒数、叶颖花比、叶粒数比、叶粒重比、LAI衰减指数和SPAD值衰减指数分别与活芽率、发苗力、再生稻有效穗和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其中仅有头季稻齐穗期至成熟期叶片SPAD值衰减指数对活芽率、发苗力、再生稻有效穗和产量的偏相关均达显著以...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升谋  邹应斌  
为了探明库源关系对杂交水稻根系及叶片衰老的影响效果 ,在水稻抽穗期 ,剪去穗部部分枝梗和叶片 ,形成不同的库源比 ,研究其与根系和叶片衰老的关系 .结果表明 ,与汕优 6 3相比 ,亚种间杂交水稻 5 46 0 /广抗粳 2号库源矛盾大 ,根系和叶片衰老快 ;降低库源比 ,能明显减缓其根系细胞分裂素含量的降低和3 2 P吸收的下降 ,并能减缓其叶片中蛋白质、叶绿素含量的下降和SOD活性的降低以及丙二醛含量的升高 ,说明杂交水稻叶片和根系衰老与其库源比较大有关 .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徐富贤  熊洪  朱永川  张林  
为研究杂交中稻组合间再生稻高产对促芽肥需求量的差异性。以25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通过促芽肥施用量与剪穗叶处理,研究了促芽肥施用量对杂交中稻再生力的影响。头季稻齐穗期组合间着粒数与单茎的叶重、茎鞘干物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叶粒比和茎粒比呈极显著负相关。头季稻着粒数越多的组合,其满足头季稻高产后剩余的光合产物量越少;头季稻着粒数较高的品种蓄留再生稻高产需要施用的促芽肥量更高。但当头季稻剩余的光合产物量过多或过少时施促芽肥对再生稻都没有显著增产作用。着粒数130~160粒的组合,以每公顷施促芽肥150 kg尿素为宜;着粒数170~200粒的组合,以每公顷施促芽肥300kg尿素为佳;着粒数210~25...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成明  吴孝波  刘勇强  董绍斌  刘育生  黄敏  孙群  
本文采用5个品种,6个播期的裂区试验设计,研究在自然高温和低温胁迫下Ⅱ优718的结实率表现。结果表明:①结实率的大小依次是:辐恢838>Ⅱ优838>辐恢718>Ⅱ优718>Ⅱ-32B;②结实率与产量的回归系数大小依次是:Ⅱ优718>辐恢838>Ⅱ优838>辐恢718>Ⅱ-32B;③抽穗前15 d的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对结实率的影响较小,而抽穗后的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对结实率的影响较大;④Ⅱ优718、Ⅱ优838在抽穗后都具有一定的耐高温性,且Ⅱ优718、Ⅱ优838的耐高温性主要来自于其父本;⑤辐恢718的耐高温性能比辐恢838好,Ⅱ优718、Ⅱ优838比3个亲本的耐高温性能都好;⑥各品种的耐低温性依...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邓仲篪  周鹏  陈翠莲  
通过剪除部分颖花和部分功能叶片以及~(14)CO_2标记光合产物等处理,探讨了亚种组合结实率偏低的生理原因。结果证明:光合产物供给水平是制约亚种组合结实率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虽然亚种组合的叶面积指数和单株叶面积比常规籼稻大得多,但由于每穗颖花数多。以至每朵颖花占有的叶面积并无明显优势,且其光合速率低于常规籼稻,因而分配给每朵颖花的光合产物量相对减少,限制了部分颖花的发育。~(14)C光合产物分配到穗部的比率不但不低于常规籼稻,而且比其略高,说明亚种组合输导组织的运输能力不是结实率偏低的限制因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池忠志  姜心禄  郑家国  
利用人工气候箱在变温条件下于抽穗开花期对水稻进行高温胁迫,研究了杂交籼稻结实率对高温的响应。结果表明:高温影响水稻结实的敏感时期是开花期;不同品种的结实率对温度的响应不同,Ⅱ优7号和D优527于开花期处于日均温35℃的短期高温环境依然可以保持较高的结实率,而Ⅱ优802开花期所处环境的日均温超过30℃,结实率就迅速下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董合忠  李维江  唐薇  李振怀  牛曰华  张冬梅  
【目的】去叶枝是我国传统的棉田管理技术,但现有研究认为叶枝具有保留利用的价值。因此进一步探索棉花留叶枝的可行性及对库源关系、叶片衰老和产量、品质的影响与机理十分必要。【方法】于2004~2005年在山东临清比较研究了大田稀植(3.0株/m2)条件下3个转Bt基因抗虫杂交棉去叶枝和留叶枝后的形态和生理变化。【结果】与去叶枝相比,留叶枝棉花的衣分变化不大,全株平均铃重有所降低,铃数显著增多,2004和2005年的皮棉单产分别比去叶枝的对照提高了9.8%和6.2%,但纤维长度和比强度略低于去叶枝的对照。留叶枝棉株的绿叶比例和冠层叶绿素含量高于去叶枝的棉株,但主茎功能叶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却显著低于...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淑清  侯隽  徐正进  宋辉  
以直立穗型水稻辽粳5号、辽粳454和弯曲穗型品种辽盐16号为试验材料,通过源库处理,对两种水稻品种的结实性与源库的关系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品种间结实率差异显著,辽粳5号低于辽盐16号,辽粳454结实率最高;不同部位籽粒结实率不同,上部结实率高于中下部,一次枝梗的结实率比较稳定,中下部二次枝梗的结实率较低;减源处理后,辽粳5号结实率下降最明显,辽盐16号居中,辽粳454次之;减库处理后,辽粳5号、辽盐16号结实率最高,而辽粳454略有下降;剪去剑叶,辽盐16号、辽粳5号结实率下降明显;相反,剪去一半倒二叶和倒三叶,则有利于其结实率的提高。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潘英华  温国泉  徐志健  梁云涛  
【目的】利用野栽杂交分离群体定位水稻结实率,为能更好地挖掘和利用野生稻中控制穗结实率基因的QTL位点提供参考。【方法】分别以广西普通野生稻资源Y03为父本和栽培稻品种日本晴为母本,经过杂交构建包含142个单株的F2定位群体,然后利用覆盖水稻基因组的184对SSR分子标记,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CIM),以LOD=2.5为阈值检测控制结实率的QTL。【结果】共检测到3个影响结实率的QTL。其中,2个QTL位于第1染色体,1个QTL位于4号染色体上,并分别命名为q SSR1-1,q SSR1-2和q SSR4-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龙俐华  舒琨  
为提高籼型杂交水稻异交结实率 ,以珍汕 97A,优 IA,明恢 77为材料 ,研究了影响异交结实的主要因子和提高异交结实率的有效技术 .结果表明 ,杂交水稻制种异交结实由柱头外露结实和非外露结实构成 ,柱头外露率与异交结实率呈极显著相关 (r=0 .96 6 7) ;异交栽培的空壳 90 %以上是没有授粉受精造成的 ,80 %以上的受精颖花能发育正常而结实 ;母本孕穗后期 (第 7~ 8期 )适量施用氮肥能有效提高柱头外露率和异交结实率 ;机械辅助授粉是提高杂交水稻制种异交结实率和制种产量的有效技术措施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升谋  
为进一步提高杂交水稻 W6 1 5 4 S/早特青的产量 ,从源库特征及维管束特性等方面对其结实率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W6 1 5 4 S/早特青比汕优 6 3具有明显的产量优势及超高产潜力 ,但结实率较低 ,其原因主要是源的供应不足 ,维管束负担过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瑞丹  张启翔  
该文用浓度为 0~ 15 0mg kg的赤霉素 (GA)溶液处理柱头及幼果后发现 ,不同浓度溶液对不同杂交组合的落果率及结实率有不同影响。作者通过具体实验组合首次发现不同品种梅花杂交组合 ,其GA处理最佳浓度存在明显差异。实验结果表明 ,‘淡丰后’ב北京玉蝶’、‘淡丰后’ב变绿萼’ ,以 10mg kgGA处理结实率最高 ;‘淡丰后’ב南京红’、‘淡丰后’ב单瓣跳枝’ ,以 5 0mg kgGA处理结实率最高 ,‘淡丰后’ב双碧垂枝’及‘淡丰后’ב重瓣粉口’ ,以 10 0mg kgGA处理最佳 ;而‘淡丰后’ב淡寒红’ ,则以 15 0mg kgGA处理结实率最高。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贤勇  李顺武  何永歆  王楚桃  黄中伦  钟世良  
用杂交水稻汕优63、冈优725、Ⅱ优838和Q优6号为材料,在重庆低海拔高温常发区通过连续分期播种,研究了穗层自然高温对结实的影响。结果表明:结实率与开花前1 d、当天和开花后1 d的日间高温呈极显著负相关,其中开花当天高温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开花前1 d,开花后1 d的影响相对较小;开花前后连续3 d平均高温对结实率的影响更能反应品种结实期耐高温能力;品种间耐高温能力差异主要表现在对开花后1 d高温的抵抗力;要正常结实(>80%),耐高温型杂交组合应低于34.8℃,高温敏感型杂交组合应低于34.1℃,各组合平均应低于34.4℃;品种间在37~40℃间耐高温能力差异最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