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47)
- 2023(6067)
- 2022(5069)
- 2021(4500)
- 2020(3721)
- 2019(7994)
- 2018(7620)
- 2017(14053)
- 2016(7841)
- 2015(8210)
- 2014(7848)
- 2013(7660)
- 2012(7020)
- 2011(6248)
- 2010(6100)
- 2009(5430)
- 2008(5260)
- 2007(4353)
- 2006(3577)
- 2005(2985)
- 学科
- 济(27246)
- 经济(27216)
- 管理(22282)
- 业(22015)
- 企(16612)
- 企业(16612)
- 方法(13378)
- 数学(12248)
- 数学方法(12149)
- 农(8891)
- 财(8451)
- 贸(7391)
- 贸易(7391)
- 学(7335)
- 易(7219)
- 中国(6857)
- 农业(6382)
- 业经(6155)
- 环境(5868)
- 务(5456)
- 财务(5445)
- 财务管理(5440)
- 企业财务(5198)
- 技术(5148)
- 制(4763)
- 划(4646)
- 银(4396)
- 银行(4344)
- 地方(4215)
- 税(4146)
- 机构
- 大学(111789)
- 学院(110705)
- 济(43871)
- 经济(43192)
- 管理(41083)
- 研究(40910)
- 理学(36932)
- 理学院(36473)
- 管理学(35668)
- 管理学院(35492)
- 农(32629)
- 科学(29269)
- 中国(28202)
- 农业(26710)
- 业大(26262)
- 京(23197)
- 所(22888)
- 研究所(21519)
- 农业大学(18286)
- 财(18248)
- 中心(17745)
- 江(15643)
- 财经(15300)
- 省(14893)
- 院(14448)
- 经(14182)
- 业(13944)
- 科学院(13864)
- 室(13821)
- 北京(13678)
- 基金
- 项目(86041)
- 科学(66203)
- 基金(64167)
- 家(60942)
- 国家(60475)
- 研究(51745)
- 科学基金(49932)
- 自然(35912)
- 自然科(35145)
- 自然科学(35131)
- 基金项目(34609)
- 自然科学基金(34552)
- 社会(34366)
- 省(33916)
- 社会科(32706)
- 社会科学(32697)
- 划(29272)
- 资助(25254)
- 教育(22828)
- 计划(19774)
- 重点(19757)
- 创(18288)
- 部(18044)
- 科技(18014)
- 发(17919)
- 科研(17665)
- 编号(17595)
- 创新(17239)
- 业(17090)
- 农(15348)
共检索到1483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徐富贤 熊洪 张林 郭晓艺 朱永川 周兴兵 刘茂
【目的】探明影响再生力的主作关键植株性状,为杂交水稻及其再生稻的高产育种与栽培提供参考。【方法】以18个杂交中稻品种为材料,在大田高产栽培条件下,通过相关、回归与通径分析,研究了杂交中稻植株性状与再生力关系及主作和再生总体高产组合的穗粒结构。【结果】活芽率、发苗力、再生稻有效穗和产量4个性状是代表品种再生力的关键因子,增加有效穗是进一步提高再生稻产量的重要途径;穗粒数、叶颖花比、叶粒数比、叶粒重比、LAI衰减指数和SPAD值衰减指数分别与活芽率、发苗力、再生稻有效穗和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其中仅有头季稻齐穗期至成熟期叶片SPAD值衰减指数对活芽率、发苗力、再生稻有效穗和产量的偏相关均达显著以...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朱永川 熊洪 张林 张乃周 郭晓艺 刘茂 徐富贤
以26个杂交中籼迟熟组合为材料,通过齐穗期剪叶及本田密肥、疏株处理,研究了杂交中稻齐穗期下部叶片对结实率的影响与组合间库源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杂交中稻齐穗期倒4以下叶片提高结实率的作用程度在杂交组合间存在较大差异,表现为倒4以下叶片提高结实率的作用与组合间着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当杂交组合群体的着粒数≥185粒/穗时,倒4以下叶片对结实率才有显著作用。原因在于组合间着粒数与单位颖花的绿叶占有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着粒数越多的大穗型组合,其"库""源"矛盾越大,则越需要充分利用倒4以下叶片的光合物质,才能保证籽粒的正常灌浆结实;反之,着粒数较少的中小穗型组合,其光合源相对较充分,顶部3片叶的...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升谋 邹应斌
为了探明库源关系对杂交水稻根系及叶片衰老的影响效果 ,在水稻抽穗期 ,剪去穗部部分枝梗和叶片 ,形成不同的库源比 ,研究其与根系和叶片衰老的关系 .结果表明 ,与汕优 6 3相比 ,亚种间杂交水稻 5 46 0 /广抗粳 2号库源矛盾大 ,根系和叶片衰老快 ;降低库源比 ,能明显减缓其根系细胞分裂素含量的降低和3 2 P吸收的下降 ,并能减缓其叶片中蛋白质、叶绿素含量的下降和SOD活性的降低以及丙二醛含量的升高 ,说明杂交水稻叶片和根系衰老与其库源比较大有关 .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库源比 衰老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徐富贤 熊洪 朱永川 张林
为研究杂交中稻组合间再生稻高产对促芽肥需求量的差异性。以25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通过促芽肥施用量与剪穗叶处理,研究了促芽肥施用量对杂交中稻再生力的影响。头季稻齐穗期组合间着粒数与单茎的叶重、茎鞘干物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叶粒比和茎粒比呈极显著负相关。头季稻着粒数越多的组合,其满足头季稻高产后剩余的光合产物量越少;头季稻着粒数较高的品种蓄留再生稻高产需要施用的促芽肥量更高。但当头季稻剩余的光合产物量过多或过少时施促芽肥对再生稻都没有显著增产作用。着粒数130~160粒的组合,以每公顷施促芽肥150 kg尿素为宜;着粒数170~200粒的组合,以每公顷施促芽肥300kg尿素为佳;着粒数210~25...
关键词:
杂交中稻 源库结构 再生力 促芽肥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郭士伟 赵学强 夏士健 朱虹霞 施卫明
以常规杂交稻汕优63为对照,选用11个超级杂交稻品种(组合),研究了常规栽培条件下,超级杂交稻抽穗后叶片和根系伤流液营养元素含量变化与早衰的关系。以剑叶叶绿素含量为早衰标准,抽穗后不同时间测定发现,协优9308和汕优63不易早衰,而两优培九和国稻1号容易早衰。抽穗后12个水稻品种剑叶大量元素钙、氮、磷、钾、镁含量测定结果也表明协优9308在12个品种中相对较高,而国稻1号相对较低。抽穗后水稻根系伤流强度也逐渐降低,活力下降,呈现衰老特征。12个水稻品种抽穗后根系伤流液微量元素磷、钾、钙含量变化不大,镁含量明显上升,铁含量迅速下降。农艺性状和生理试验结果综合分析表明,12个水稻品种中协优9308...
关键词:
超级杂交稻 早衰 营养生理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林 郭晓艺 刘茂 熊洪 朱永川 周兴兵 徐富贤
以18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研究了杂交中稻地上部植株性状和施氮对再生芽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头季稻齐穗期单茎干物质积累量越大、成熟期满足头季籽粒灌浆后茎鞘中剩余光合物质量越多,其再生芽活芽率与出苗率越高。高再生芽活芽率和出苗率的头季稻植株重要性状表现为株高偏矮、成穗率较高。在保持较高活芽率的基础上,提高后期根系活力是进一步提高再生稻产量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杂交中稻 活芽率 出苗率 根系活力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徐富贤 熊洪 洪松
1992~1995年,以汕优63、K优3号、K优5号为材料,研究了杂交中稻单茎茎鞘干物重与再生力的关系及其高产途径。结果表明:(1)头季稻生长后期光合物质是影响再生芽生长的主导因素,环境因素仅能通过光合物质间接起作用;(2)头季稻生长后期单茎茎鞘干物重分别与再生芽活芽率、芽长、芽重、再生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头季稻产量、收获指数分别与再生芽长呈极显著负相关;(3)在保证头季稻高产所需有效穗数前提下,提高成穗率、提高头季稻抽穗后单位颖花绿叶占有量、施促芽肥可有效增加母茎单茎茎鞘干物重,实现中稻及再生稻双高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惠哲 朱德峰 林贤青 张玉屏 张卫星
以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和国稻6号为材料,研究了促花肥不同施氮量(0,45,90,135,180kg/hm2)对超级杂交稻冠层功能叶片生长和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穗分化初期,施氮量对倒1叶(剑叶)和倒2叶的叶片形态影响较大,但对倒3叶生长影响较小.剑叶和倒2叶的长和宽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从而增加叶面积,提高上部功能叶的叶面积比率,且对叶长的影响大于叶宽,但叶片过长也易造成开花后叶片的挺直度下降,叶片披散,群体的通风透光性差.2)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叶片的SPAD值相应增加,剑叶的SPAD值在叶片展开后约20d达到最大,随后下降;高氮处理下,倒2叶和倒3叶在开花后期SPAD值下降加剧,衰老加...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邓启云 石利娟 庄文 袁隆平
选择具有不同株型特征的3个不育系和15个恢复系,采用NCⅡ交配设计分析水稻上3叶叶长等15个叶片形态性状的配合力。试验结果表明:倒2叶叶宽、剑叶叶宽等12个性状均以基因加性效应为主,而倒1~2叶叶枕距、剑叶披垂角和剑叶比叶重等3个性状以基因的非加性效应为主。多数叶片形态性状受恢复系的影响更大,其中以剑叶叶长、叶宽和剑叶面积以及倒2叶叶长等4个性状最为突出;倒2~3叶叶枕距则受不育系的影响更大;剑叶披垂角等性状以不育系与恢复系互作效应为主。就塑造杂交稻理想叶型而言,培矮64S为最佳不育系,热研1号为最好的恢复系,其次是密阳23、三不吃、9311等,以这些材料为亲本容易配制超级杂交稻理想株型模式所...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董合忠 李维江 唐薇 李振怀 牛曰华 张冬梅
【目的】去叶枝是我国传统的棉田管理技术,但现有研究认为叶枝具有保留利用的价值。因此进一步探索棉花留叶枝的可行性及对库源关系、叶片衰老和产量、品质的影响与机理十分必要。【方法】于2004~2005年在山东临清比较研究了大田稀植(3.0株/m2)条件下3个转Bt基因抗虫杂交棉去叶枝和留叶枝后的形态和生理变化。【结果】与去叶枝相比,留叶枝棉花的衣分变化不大,全株平均铃重有所降低,铃数显著增多,2004和2005年的皮棉单产分别比去叶枝的对照提高了9.8%和6.2%,但纤维长度和比强度略低于去叶枝的对照。留叶枝棉株的绿叶比例和冠层叶绿素含量高于去叶枝的棉株,但主茎功能叶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却显著低于...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何强 陈立云 刘国华 罗峰
为了揭示杂交水稻组合生育后期根系机能与再生力的关系,对10个杂交稻组合生育后期的根系TTC还原力、SOD活性和伤流强度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再生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杂交稻根系TTC还原力、伤流强度在孕穗期出现峰值,SOD活性在齐穗期与灌浆期之间出现峰值;齐穗期、完熟期根系TTC还原力对再生苗萌发有极显著的影响;抽穗期根系SOD活性对再生苗萌发有显著或极显著负向影响,而齐穗期根系SOD活性则与再生苗萌发呈极显著正相关;孕穗期、抽穗期根系伤流强度与再生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魏会琴 刘忠华 马岚 万文 盛德策
以杂交构树试管苗叶片为外植体,探讨了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叶片着生部位、GA3浓度对杂交构树不定芽再生的影响,建立了叶片不定芽再生体系,为今后的遗传转化奠定了基础。结果表明:杂交构树叶片愈伤诱导和不定芽分化的最适培养基是MS+6-BA2.0mg/L+NAA0.1mg/L,愈伤诱导率为100%,不定芽再生率为91.7%;叶片培养最佳取材部位是自试管苗顶端向下伸展叶第l~3片叶;培养基添加0.5mg/LGA3,芽增殖系数高达8.22,芽有一定的伸长生长;附加低浓度的6-BA0.3mg/L,芽明显伸长,长为3.89cm,得到壮苗,可直接用于生根培养;生根培养添加NAA1.0mg/L,诱导生根的时间...
关键词:
杂交构树 不定芽 增殖 GA3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徐富贤 范青华 陈应平 陈昌荣 陈定素 曾静成 陈祖君 张林 刘茂 周兴兵 郭晓艺 熊洪 朱永川
以杂交中稻川江优527为材料,在冬水田条件下研究了6个栽秧密度与等行距和三角形2种栽秧方式对杂交中稻及其再生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栽秧密度条件下,等行距比三角形显著增产,但增产程度与栽秧密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头季产量、再生稻产量及两季总产均以中等密度(15.16万穴/hm2)的等行距栽培为佳。等行距增产的原因在于,等行距的秧苗分布较均匀,致使穴间光照分布合理、促进了秧苗个体生长。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林川 俞炳杲
滇中高原玉米吐丝后叶片具有功能期长、衰老延缓的特点。成熟时90000株/hm2,单株绿叶数平均在8片以上,LAI达4.1。成熟前果三叶Chl含量仍保持在吐丝时的85.7%~95.2%,MDA含量变化平缓,光合速率和籽粒干物质积累强度后期下降缓慢。温度处理进一步证实,当地温凉的气温(18.4℃)是叶片衰老慢的主要原因。20℃与30℃处理相比,前者叶片衰老过程中H2O2、MDA变化平缓,含量低,CAT活动性随H2O2水平相应变化,但滞后1~2天。较低的温度可以改善叶片衰老过程中活性氧代谢,进而延缓衰老。
关键词:
滇中高原,玉米,叶衰老,活性氧代谢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马太和
岗优151是江油市种子站与四川省种子站合作育成的一个重穗型超高产杂交中稻新品种。于1995~1996年参加四川省中籼迟熟组区试,平均单产8507.1kg/ha,比对照汕优63增产4.64%,两年产量名列第一。在原四川省五大生态区均表现增产,其高产稳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