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61)
- 2023(13361)
- 2022(11693)
- 2021(10833)
- 2020(9206)
- 2019(20980)
- 2018(20738)
- 2017(39610)
- 2016(22042)
- 2015(24539)
- 2014(24233)
- 2013(23883)
- 2012(21900)
- 2011(19765)
- 2010(19439)
- 2009(17707)
- 2008(17355)
- 2007(14836)
- 2006(12849)
- 2005(10846)
- 学科
- 济(83126)
- 经济(83028)
- 管理(60010)
- 业(57564)
- 企(47452)
- 企业(47452)
- 方法(42460)
- 数学(37052)
- 数学方法(36520)
- 学(22385)
- 农(22142)
- 财(20164)
- 中国(20023)
- 业经(18077)
- 贸(15916)
- 贸易(15910)
- 地方(15614)
- 易(15439)
- 农业(15005)
- 理论(13872)
- 技术(13702)
- 环境(13556)
- 和(13425)
- 务(13148)
- 制(13089)
- 财务(13084)
- 财务管理(13061)
- 企业财务(12373)
- 划(11639)
- 银(11303)
- 机构
- 大学(317592)
- 学院(313899)
- 管理(122628)
- 济(116623)
- 经济(114116)
- 研究(108083)
- 理学(108019)
- 理学院(106718)
- 管理学(104415)
- 管理学院(103900)
- 中国(75692)
- 科学(74690)
- 京(67921)
- 农(65309)
- 业大(57605)
- 所(57178)
- 研究所(53370)
- 农业(52516)
- 财(50466)
- 中心(47627)
- 江(44077)
- 财经(42075)
- 北京(41996)
- 范(40727)
- 师范(40144)
- 院(38582)
- 经(38366)
- 州(35643)
- 农业大学(35205)
- 技术(34525)
- 基金
- 项目(229076)
- 科学(177541)
- 基金(166179)
- 研究(155637)
- 家(150007)
- 国家(148842)
- 科学基金(125224)
- 社会(95947)
- 社会科(90877)
- 社会科学(90851)
- 省(90255)
- 基金项目(88930)
- 自然(86849)
- 自然科(84855)
- 自然科学(84826)
- 自然科学基金(83294)
- 划(77600)
- 教育(71100)
- 资助(68911)
- 编号(61278)
- 重点(51916)
- 部(49221)
- 成果(48208)
- 发(47983)
- 创(47605)
- 计划(46520)
- 科研(45216)
- 创新(44550)
- 课题(42462)
- 科技(41297)
- 期刊
- 济(118088)
- 经济(118088)
- 研究(83862)
- 学报(65264)
- 农(58440)
- 科学(54900)
- 中国(53051)
- 大学(46603)
- 学学(44502)
- 管理(41906)
- 农业(41004)
- 财(35546)
- 教育(30033)
- 技术(24603)
- 业(21235)
- 融(20781)
- 金融(20781)
- 业经(19822)
- 经济研究(19236)
- 财经(19235)
- 业大(18934)
- 版(17497)
- 科技(17395)
- 经(16287)
- 图书(16040)
- 问题(15641)
- 农业大学(15482)
- 技术经济(14926)
- 理论(14570)
- 资源(14322)
共检索到4314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徐富贤 熊洪 朱永川 张林 万先齐 刘茂 杨大金
以26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通过库源和籽粒性状与整精米率间的相关、回归与通径分析,研究了影响杂交中稻整精米率的关键因子及其间接鉴定方法。结果表明,粒长、长宽比、株高、齐穗期SPAD值和垩白粒率5个性状是影响整精米率的关键因子,分别建立了整精米率与粒长、长宽比和垩白粒率的回归方程,利用这些回归方程预测,当稻谷的粒长<3或垩白粒率<70%时,稻谷整精米率达3级以上的概率为87.50%~94.44%。为杂交中稻优质组合的选育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
杂交中稻 整精米率 关键因子 鉴定方法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光辉 杨华 周清明 王建龙
选用6个籼型光温敏不育系作母本,6个恢复系作父本,配制两系杂交水稻组合36个,进行两系杂交水稻整精米率性状配合力遗传研究。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两系杂交水稻杂种F1谷粒整精米率与父本(恢复系)和母本(不育系)的谷粒整精米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33 2和0.264 1。6×6不完全双列杂交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两系杂交水稻F1谷粒组合间整精米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父、母本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和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父、母本的一般配合力作用大于组合的特殊配合力作用,一般配合力方差占总基因型方差的65%,特殊配合力方差占35%,一般配合力作用中,父本的作用(基因型方差为63.7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徐富贤 熊洪 张林 郭晓艺 朱永川 周兴兵 刘茂 蒋鹏
以优质高产新品种‘渝香优203’为材料,分别于2009、2010年在西南稻区6个生态点采用相同的施肥方案,研究稻米品质与环境条件及施肥的关系。结果表明,稻米品质主要受试验地点的制约,施肥对米质影响不大。长宽比、垩白米率和垩白度在绝大部分地区和一般施肥条件可以达到国家优质标准,整精米率和直链淀粉在高海拔地区可达标,胶稠度则在所有试验点及其施肥处理均未达标。通过6项稻米品质指标分别与地理位置、土壤养分及施肥水平的逐步回归分析,探明了影响稻米品质的关键因子。可作为大面积水稻优质栽培的科学依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林 郭晓艺 刘茂 熊洪 朱永川 周兴兵 徐富贤
以18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研究了杂交中稻地上部植株性状和施氮对再生芽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头季稻齐穗期单茎干物质积累量越大、成熟期满足头季籽粒灌浆后茎鞘中剩余光合物质量越多,其再生芽活芽率与出苗率越高。高再生芽活芽率和出苗率的头季稻植株重要性状表现为株高偏矮、成穗率较高。在保持较高活芽率的基础上,提高后期根系活力是进一步提高再生稻产量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杂交中稻 活芽率 出苗率 根系活力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邓华凤 张武汉 舒服 何强
南方稻区的杂交中稻生产是中国水稻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育种技术路线正确,中国率先在超级杂交中稻育种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对中国在超级杂交中稻亲本选育、新组合配制、育种技术体系的建立和推广应用上所取得的进展进行了回顾,指出了在广适性组合较少、推广力度不够,影响超级杂交稻的快速发展,以及高产、优质和高抗有机结合的组合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要从拓宽水稻遗传基础,选育广适性组合、发掘特异种质资源,选育综合性状优良的超高产组合、建立轻型化配套栽培技术体系,加强推广力度3个方面去解决存在的问题,并讨论了中国在超级杂交中稻育种中应加快已有研究成果的转化,选育具有广适性、综合性状优良的超级杂交中稻组合,加强第三...
关键词:
水稻 南方稻区 超级杂交中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徐富贤 熊洪 张林 郭晓艺 朱永川 周兴兵 刘茂
2008~2009年,以18个近年通过审定的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在施氮与不施氮条件下,研究了氮素利用效率与齐穗后库源结构和物质分配的关系。结果表明,齐穗期叶粒比分别与氮素稻谷生产效率和氮收获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齐穗期到成熟期叶片SPAD值衰减指数、LAI衰减指数和稻谷收获指数分别与氮素稻谷生产效率和氮收获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叶粒比、SPAD值衰减指数、LAI衰减指数和稻谷收获指数4个指标显著影响氮素稻谷生产效率和氮收获指数,决定系数分别为0.6822~0.8154、0.6836~0.8285,SPAD值衰减指数和稻谷收获指数可分别作为预测氮素稻谷生产效率和氮收获指数的简易指...
关键词:
杂交中稻 氮素利用效率 评价指标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姜心禄 郑家国 池忠志 何树林 王少华
在成都平原研究了强化栽培技术模式下的氮肥运筹,结果表明:适宜的纯氮用量为210kg/hm2,最优的运筹方式为底肥:追肥1:追肥2:穗肥=5:2:2:1。移栽后20d第1次追肥,移栽后40d第2次追肥,穗肥倒2叶全展时施用,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
关键词:
强化栽培 氮肥运筹 分配方式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光辉 王建龙 周清明 陈立云
选用8个籼型光温敏不育系作母本,30个恢复系品种作父本,共配制两系杂交水稻组合74个,进行两系杂交水稻糙米率配合力遗传研究.结果表明:1)两系法杂交水稻杂种F1谷粒的糙米率与父本(恢复系)和双亲平均的谷粒糙米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123和0.3068;与母本(不育系)谷粒糙米率相关不显著,相关系数为0.1031.2)6×6不完全双列杂交法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两系杂交水稻糙米率性状的表现在组合间差异极显著;父、母本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和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差异显著;父、母本的一般配合力作用大于组合的特殊配合力作用,一般配合力方差占总个基因型方差的65.02%,特殊配合力方差占34.98%...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稳香 陈立云 雷东阳
为探明父本结实率对杂交中稻组合结实率的影响,以7个父本品种和相应杂交组合为材料,对父本结实率与相应组合结实率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父本品种结实率对组合结实率普遍存在程度不同的正相关影响,尤以明恢63,桂99,R838的影响明显.利用生态点的差异,可以有效鉴定出哪些父本品种对组合的结实率影响大;利用父本品种间对组合结实率影响的差异,可以有针对性的筛选出抗高温或低温的组合.
关键词:
杂交中稻 父本品种 结实率 相关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朱永川 熊洪 张林 张乃周 郭晓艺 刘茂 徐富贤
以26个杂交中籼迟熟组合为材料,通过齐穗期剪叶及本田密肥、疏株处理,研究了杂交中稻齐穗期下部叶片对结实率的影响与组合间库源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杂交中稻齐穗期倒4以下叶片提高结实率的作用程度在杂交组合间存在较大差异,表现为倒4以下叶片提高结实率的作用与组合间着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当杂交组合群体的着粒数≥185粒/穗时,倒4以下叶片对结实率才有显著作用。原因在于组合间着粒数与单位颖花的绿叶占有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着粒数越多的大穗型组合,其"库""源"矛盾越大,则越需要充分利用倒4以下叶片的光合物质,才能保证籽粒的正常灌浆结实;反之,着粒数较少的中小穗型组合,其光合源相对较充分,顶部3片叶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徐富贤 张林 熊洪 朱永川 郭晓艺 刘茂
以20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在冬水田高密低肥、中密中肥和低密高肥3类栽培模式下,研究了产量及库源性状的变异。结果表明,产量及主要库源性状分别在3个栽培模式间、20个杂交组合间及栽培模式与杂交组合间的交互作用均达极显著水平,20个杂交组合在3种栽培模式的平均产量表现为高密低肥>中密中肥>低密高肥,分别筛选出了适宜3种栽培模式和同时适宜3种栽培模式的杂交组合。高密低肥模式比其他2种模式增产的杂交组合因有效穗数提高致颖花量增加,而减产杂交组合则因穗粒数明显下降致颖花量降低。结实率低于82%的杂交组合适宜于高密低肥栽培模式,高于86%的组合均适宜于中密中肥和低密高肥栽培模式,结实率为82%~86%杂交...
关键词:
杂交中稻 冬水田 栽培模式 适应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启康 陈博 陆惠兰 周慧 梅治平
发掘海涂大米草酎盐、水稻高产种质资源,创新大米草与水稻正反远缘杂交适用方法。本文研究了正交法(水稻♀温汤杀雄剪颖授粉法、热气杀雄吸花授粉法)和反交法(大米草♀剪颖去雄授粉法、连续去雄授粉法、温汤杀雄连续去雄授粉法)。结果表明,水稻♀热气去雄吸花授粉法比温汤杀雄剪颖授粉法结籽组合数提高103.23%,穗均结籽提高65.58%,出苗率提高88.67%,提高工效56倍;大米草♀连续去雄授粉法比剪颖去雄授粉法结籽组合数增加1.67倍,穗均结籽增加2.83倍,出苗率提高41.79%,提高工效67倍。水稻♀热气去雄吸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琨 李绍祥 李宏生 杨木军 田玉仙 赵红 丁明亮 谢永庆 顾坚
本研究以不同成胚率的3个小麦DH株系与同一玉米品种杂交,探讨简化去雄方法对成胚率的影响。2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常规去雄方法与剪药+喷水、剪颖不去雄、剪药+剪伤部分柱头等3种简化去雄方法的平均成胚率分别为26.53%、26.49%、27.84%和25.60%,4种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平均自交结实率分别为1.44%、2.35%、6.13%和3.12%,剪颖不去雄的自交结实率显著高于其他3种处理,自交结实率低的原因与授粉偏迟有关。与常规去雄相比,3种简化去雄方法的去雄效率高5倍以上且单倍体胚成胚率相同,可作为小麦×玉米杂交中批量产生小麦单倍体的高效去雄方法单独或组合使用。
关键词:
小麦×玉米杂交 去雄方法 成胚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