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24)
- 2023(12543)
- 2022(10976)
- 2021(10156)
- 2020(8593)
- 2019(19512)
- 2018(19203)
- 2017(36734)
- 2016(20390)
- 2015(22554)
- 2014(22257)
- 2013(22048)
- 2012(19987)
- 2011(17994)
- 2010(17536)
- 2009(15834)
- 2008(15251)
- 2007(12982)
- 2006(11080)
- 2005(9257)
- 学科
- 济(75602)
- 经济(75521)
- 管理(55787)
- 业(53672)
- 企(44078)
- 企业(44078)
- 方法(37933)
- 数学(33218)
- 数学方法(32868)
- 农(20797)
- 学(19269)
- 中国(18581)
- 财(18332)
- 业经(17129)
- 贸(14888)
- 贸易(14884)
- 地方(14796)
- 易(14457)
- 农业(14161)
- 技术(13006)
- 环境(12786)
- 理论(12540)
- 和(12131)
- 务(11933)
- 财务(11875)
- 财务管理(11858)
- 制(11782)
- 企业财务(11229)
- 划(10836)
- 教育(10218)
- 机构
- 大学(287407)
- 学院(285030)
- 管理(113487)
- 济(106832)
- 经济(104559)
- 理学(100295)
- 理学院(99152)
- 管理学(97274)
- 管理学院(96799)
- 研究(96722)
- 中国(67403)
- 科学(66399)
- 京(60978)
- 农(58491)
- 业大(52665)
- 所(50445)
- 研究所(47142)
- 农业(46941)
- 财(45034)
- 中心(42834)
- 江(39567)
- 财经(37698)
- 北京(37498)
- 范(36515)
- 师范(35982)
- 院(35046)
- 经(34473)
- 州(32064)
- 农业大学(31832)
- 技术(31621)
- 基金
- 项目(210894)
- 科学(163357)
- 基金(152264)
- 研究(144874)
- 家(137138)
- 国家(136037)
- 科学基金(114704)
- 社会(89498)
- 社会科(84792)
- 社会科学(84768)
- 省(83726)
- 基金项目(82243)
- 自然(78905)
- 自然科(77072)
- 自然科学(77046)
- 自然科学基金(75663)
- 划(71402)
- 教育(65960)
- 资助(62138)
- 编号(57666)
- 重点(47600)
- 部(44983)
- 成果(44681)
- 发(44485)
- 创(44201)
- 计划(42204)
- 科研(41464)
- 创新(41257)
- 课题(39560)
- 大学(38064)
- 期刊
- 济(107173)
- 经济(107173)
- 研究(75945)
- 学报(58351)
- 农(52141)
- 科学(49058)
- 中国(47985)
- 大学(42065)
- 学学(40125)
- 管理(38286)
- 农业(36776)
- 财(31686)
- 教育(28251)
- 技术(22229)
- 业(18802)
- 业经(18686)
- 融(18442)
- 金融(18442)
- 经济研究(17556)
- 财经(17223)
- 业大(17022)
- 科技(16255)
- 版(15240)
- 图书(14860)
- 经(14576)
- 问题(14265)
- 农业大学(13806)
- 理论(13464)
- 林业(13409)
- 技术经济(13222)
共检索到3880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林 郭晓艺 刘茂 熊洪 朱永川 周兴兵 徐富贤
以18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研究了杂交中稻地上部植株性状和施氮对再生芽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头季稻齐穗期单茎干物质积累量越大、成熟期满足头季籽粒灌浆后茎鞘中剩余光合物质量越多,其再生芽活芽率与出苗率越高。高再生芽活芽率和出苗率的头季稻植株重要性状表现为株高偏矮、成穗率较高。在保持较高活芽率的基础上,提高后期根系活力是进一步提高再生稻产量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杂交中稻 活芽率 出苗率 根系活力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徐富贤 范青华 陈应平 陈昌荣 陈定素 曾静成 陈祖君 张林 刘茂 周兴兵 郭晓艺 熊洪 朱永川
以杂交中稻川江优527为材料,在冬水田条件下研究了6个栽秧密度与等行距和三角形2种栽秧方式对杂交中稻及其再生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栽秧密度条件下,等行距比三角形显著增产,但增产程度与栽秧密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头季产量、再生稻产量及两季总产均以中等密度(15.16万穴/hm2)的等行距栽培为佳。等行距增产的原因在于,等行距的秧苗分布较均匀,致使穴间光照分布合理、促进了秧苗个体生长。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徐富贤 熊洪 朱永川 张林
为研究杂交中稻组合间再生稻高产对促芽肥需求量的差异性。以25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通过促芽肥施用量与剪穗叶处理,研究了促芽肥施用量对杂交中稻再生力的影响。头季稻齐穗期组合间着粒数与单茎的叶重、茎鞘干物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叶粒比和茎粒比呈极显著负相关。头季稻着粒数越多的组合,其满足头季稻高产后剩余的光合产物量越少;头季稻着粒数较高的品种蓄留再生稻高产需要施用的促芽肥量更高。但当头季稻剩余的光合产物量过多或过少时施促芽肥对再生稻都没有显著增产作用。着粒数130~160粒的组合,以每公顷施促芽肥150 kg尿素为宜;着粒数170~200粒的组合,以每公顷施促芽肥300kg尿素为佳;着粒数210~25...
关键词:
杂交中稻 源库结构 再生力 促芽肥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徐富贤 熊洪 张林 郭晓艺 朱永川 周兴兵 刘茂
2008~2009年,以18个近年通过审定的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在施氮与不施氮条件下,研究了氮素利用效率与齐穗后库源结构和物质分配的关系。结果表明,齐穗期叶粒比分别与氮素稻谷生产效率和氮收获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齐穗期到成熟期叶片SPAD值衰减指数、LAI衰减指数和稻谷收获指数分别与氮素稻谷生产效率和氮收获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叶粒比、SPAD值衰减指数、LAI衰减指数和稻谷收获指数4个指标显著影响氮素稻谷生产效率和氮收获指数,决定系数分别为0.6822~0.8154、0.6836~0.8285,SPAD值衰减指数和稻谷收获指数可分别作为预测氮素稻谷生产效率和氮收获指数的简易指...
关键词:
杂交中稻 氮素利用效率 评价指标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徐富贤 熊洪 朱永川 张林 万先齐 刘茂 杨大金
以26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通过库源和籽粒性状与整精米率间的相关、回归与通径分析,研究了影响杂交中稻整精米率的关键因子及其间接鉴定方法。结果表明,粒长、长宽比、株高、齐穗期SPAD值和垩白粒率5个性状是影响整精米率的关键因子,分别建立了整精米率与粒长、长宽比和垩白粒率的回归方程,利用这些回归方程预测,当稻谷的粒长<3或垩白粒率<70%时,稻谷整精米率达3级以上的概率为87.50%~94.44%。为杂交中稻优质组合的选育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
杂交中稻 整精米率 关键因子 鉴定方法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徐富贤 熊洪 张林 郭晓艺 朱永川 周兴兵 刘茂
【目的】探明影响再生力的主作关键植株性状,为杂交水稻及其再生稻的高产育种与栽培提供参考。【方法】以18个杂交中稻品种为材料,在大田高产栽培条件下,通过相关、回归与通径分析,研究了杂交中稻植株性状与再生力关系及主作和再生总体高产组合的穗粒结构。【结果】活芽率、发苗力、再生稻有效穗和产量4个性状是代表品种再生力的关键因子,增加有效穗是进一步提高再生稻产量的重要途径;穗粒数、叶颖花比、叶粒数比、叶粒重比、LAI衰减指数和SPAD值衰减指数分别与活芽率、发苗力、再生稻有效穗和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其中仅有头季稻齐穗期至成熟期叶片SPAD值衰减指数对活芽率、发苗力、再生稻有效穗和产量的偏相关均达显著以...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邓华凤 张武汉 舒服 何强
南方稻区的杂交中稻生产是中国水稻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育种技术路线正确,中国率先在超级杂交中稻育种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对中国在超级杂交中稻亲本选育、新组合配制、育种技术体系的建立和推广应用上所取得的进展进行了回顾,指出了在广适性组合较少、推广力度不够,影响超级杂交稻的快速发展,以及高产、优质和高抗有机结合的组合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要从拓宽水稻遗传基础,选育广适性组合、发掘特异种质资源,选育综合性状优良的超高产组合、建立轻型化配套栽培技术体系,加强推广力度3个方面去解决存在的问题,并讨论了中国在超级杂交中稻育种中应加快已有研究成果的转化,选育具有广适性、综合性状优良的超级杂交中稻组合,加强第三...
关键词:
水稻 南方稻区 超级杂交中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姜心禄 郑家国 池忠志 何树林 王少华
在成都平原研究了强化栽培技术模式下的氮肥运筹,结果表明:适宜的纯氮用量为210kg/hm2,最优的运筹方式为底肥:追肥1:追肥2:穗肥=5:2:2:1。移栽后20d第1次追肥,移栽后40d第2次追肥,穗肥倒2叶全展时施用,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
关键词:
强化栽培 氮肥运筹 分配方式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龙继锐 马国辉 宋春芳 万宜珍 周静 沈洪昌
研究了2种施氮水平下5种肥料对超级杂交中稻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济产量与全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其次序为:成熟期>齐穗期>孕穗期>分蘖中期;低氮(节氮30%)处理比高氮(等氮)处理分蘖发生总量减少,无效分蘖也减少,但其后期干物质积累量没有明显减少,茎鞘物质转运率高于高氮处理;节氮栽培能显著提高氮肥利用率;肥料SCU、CCF、LPK和低N适PK的氮素利用率均显明高于普通尿素,SCU优势最为显著。SCU的物质生产优势表现在生育中后期,其生育中后期群体生长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同等氮水平下,SCU处理的氮肥利用率较其它肥料高。因此,SCU较其它肥料有更...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彭国照
利用杂交中稻田间试验等资料, 深入地分析了影响四川盆区杂交中稻生长发育、产量形成的主要气象因子、关键时期和作用规律, 按穗型、粒型分类建立了杂交中稻生育期、有效穗、实粒数、千粒重和产量的气候生态模型, 在四川盆区杂交中稻生产布局和生产决策服务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武茹 王姣梅 夏胜明 凌霄霞 谢国生
2018年,结合大田和盆栽试验比较了9个供试杂交中稻品种的平均生育期、平均产量、平均光能生产效率、平均积温生产效率、温室气体(CH_4、N_2O)累积排放、开花期耐热性和再生力,并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了供试品种对于长江中下游气候变暖和作再生稻种植的适应性。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综合农艺性状表现不同程度的差异;根据平均隶属函数值的大小,从9个杂交水稻品种中筛选出综合性状较优的品种C两优华占、两优6326、荃优华占和隆两优3188;其中,隆两优3188的产量较高,耐热性强,生育期为140d,作再生稻种植时要适时早播;两优6326、C两优华占和荃优华占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作再生稻种植;筛选出的4个杂交中稻作再生稻大面积种植可以减缓水稻生产对在长江中下游稻区气候变暖的不利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博 杨帆 秦琴 钟晓媛 李秋萍 曾玉玲 卢慧 陈勇 王丽 陶有凤 李娟 冯炳亮 任万军 邓飞
【目的】明确播期对再生稻次适宜区杂交籼稻食味品质的影响,为再生稻次适宜区种植结构调整和优质栽培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以川优6203、宜香优2115和F优498等3个杂交籼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四川再生稻次适宜区的隆昌和犍为设置播期试验,通过对稻米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测定,以及米饭气味、外观、适口性、滋味、冷饭质地和综合评分等指标的分析,研究播期对再生稻次适宜区杂交籼稻食味品质的影响。【结果】(1)杂交籼稻食味品质受生态点、播期、品种及其互作共同调控。(2)在再生稻次适宜区,播期对不同品种食味品质的影响在不同生态点有差异,2年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和滋味,以及2018年适口性和综合评分均表现为隆昌生态点显著低于犍为生态点。与常规播期相比,适当推迟播期能使水稻灌浆结实期避开高温胁迫,提高直链淀粉含量、改善适口性和滋味,进而提高综合评分,使食味品质更为接近再生稻。(3)相关分析表明,直链淀粉含量、适口性和滋味与抽穗后20 d至成熟阶段的日均最高、最低和平均温度,以及日照时数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综合评分则与日均最低温度呈显著负相关。(4)GGE双标图分析表明,隆昌生态点采用第3播期,犍为生态点采用第2、第3播期具有较好的综合评分且稳定性好。【结论】在确保水稻产量基础上,隆昌生态点在第3播期(5月初)进行播种,犍为生态点在第2播期(3月20日至25日)进行播种,可以使水稻灌浆结实期避开高温胁迫,改善杂交籼稻的食味品质,优质食味品种宜香优2115、川优6203与适当推迟播期结合效果更好。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徐富贤 熊洪 洪松
1992~1995年,以汕优63、K优3号、K优5号为材料,研究了杂交中稻单茎茎鞘干物重与再生力的关系及其高产途径。结果表明:(1)头季稻生长后期光合物质是影响再生芽生长的主导因素,环境因素仅能通过光合物质间接起作用;(2)头季稻生长后期单茎茎鞘干物重分别与再生芽活芽率、芽长、芽重、再生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头季稻产量、收获指数分别与再生芽长呈极显著负相关;(3)在保证头季稻高产所需有效穗数前提下,提高成穗率、提高头季稻抽穗后单位颖花绿叶占有量、施促芽肥可有效增加母茎单茎茎鞘干物重,实现中稻及再生稻双高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徐富贤 张林 熊洪 朱永川 郭晓艺 刘茂
以20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在冬水田高密低肥、中密中肥和低密高肥3类栽培模式下,研究了产量及库源性状的变异。结果表明,产量及主要库源性状分别在3个栽培模式间、20个杂交组合间及栽培模式与杂交组合间的交互作用均达极显著水平,20个杂交组合在3种栽培模式的平均产量表现为高密低肥>中密中肥>低密高肥,分别筛选出了适宜3种栽培模式和同时适宜3种栽培模式的杂交组合。高密低肥模式比其他2种模式增产的杂交组合因有效穗数提高致颖花量增加,而减产杂交组合则因穗粒数明显下降致颖花量降低。结实率低于82%的杂交组合适宜于高密低肥栽培模式,高于86%的组合均适宜于中密中肥和低密高肥栽培模式,结实率为82%~86%杂交...
关键词:
杂交中稻 冬水田 栽培模式 适应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汤楚宙 张桂花 谢方平 李明
以发芽率和发芽指数为发芽特性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杂交水稻种子分别进行静电、磁、电磁处理.结果表明,3种处理都能提高种子活力.最佳的处理为:静电处理中选电压100 V,频率2,处理45 min,放置6 h播种;磁处理中,磁化3次,放置6 h播种;电磁处理中,选电压220 V,处理15 min,频率为3,磁化4次,放置4 h后播种.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电磁处理 发芽率 发芽指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