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69)
- 2023(12707)
- 2022(11090)
- 2021(10343)
- 2020(8602)
- 2019(19705)
- 2018(19478)
- 2017(37175)
- 2016(20658)
- 2015(23038)
- 2014(22872)
- 2013(22662)
- 2012(20813)
- 2011(18849)
- 2010(18766)
- 2009(16948)
- 2008(16476)
- 2007(14376)
- 2006(12431)
- 2005(10620)
- 学科
- 济(82186)
- 经济(82100)
- 管理(56711)
- 业(52392)
- 企(42974)
- 企业(42974)
- 方法(38051)
- 数学(32985)
- 数学方法(32593)
- 农(21526)
- 中国(20064)
- 地方(19959)
- 学(19666)
- 财(18544)
- 业经(17785)
- 农业(14708)
- 贸(14195)
- 贸易(14191)
- 易(13670)
- 理论(13485)
- 环境(13480)
- 和(13224)
- 制(12589)
- 技术(12519)
- 务(11600)
- 划(11544)
- 财务(11541)
- 财务管理(11521)
- 地方经济(11282)
- 融(10963)
- 机构
- 大学(295842)
- 学院(293376)
- 管理(115113)
- 济(110448)
- 经济(107988)
- 研究(101807)
- 理学(100860)
- 理学院(99610)
- 管理学(97713)
- 管理学院(97200)
- 中国(70661)
- 科学(68257)
- 京(63119)
- 农(56003)
- 所(53043)
- 业大(49899)
- 研究所(49265)
- 财(48476)
- 中心(44892)
- 农业(44877)
- 江(42201)
- 范(40068)
- 财经(39995)
- 师范(39647)
- 北京(39139)
- 院(36532)
- 经(36477)
- 州(34289)
- 经济学(32660)
- 师范大学(32385)
- 基金
- 项目(212679)
- 科学(165727)
- 基金(153444)
- 研究(149861)
- 家(137206)
- 国家(136132)
- 科学基金(114615)
- 社会(92715)
- 社会科(87795)
- 社会科学(87769)
- 省(84104)
- 基金项目(82430)
- 自然(77170)
- 自然科(75365)
- 自然科学(75344)
- 自然科学基金(73959)
- 划(72067)
- 教育(68316)
- 资助(62666)
- 编号(60245)
- 重点(48641)
- 成果(48231)
- 部(46149)
- 发(45981)
- 创(44219)
- 课题(41904)
- 创新(41352)
- 计划(41208)
- 科研(41163)
- 教育部(38422)
- 期刊
- 济(116253)
- 经济(116253)
- 研究(81470)
- 学报(55832)
- 中国(51544)
- 农(51221)
- 科学(48701)
- 大学(40141)
- 管理(39851)
- 学学(38062)
- 农业(36658)
- 财(34126)
- 教育(31984)
- 技术(23725)
- 融(20373)
- 金融(20373)
- 业(19022)
- 业经(18969)
- 财经(18350)
- 经济研究(18013)
- 图书(15805)
- 业大(15634)
- 经(15583)
- 科技(15461)
- 版(15275)
- 问题(15184)
- 资源(14308)
- 理论(14061)
- 技术经济(13655)
- 实践(13077)
共检索到4108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徐富贤 熊洪 张林 郭晓艺 朱永川 周兴兵 刘茂 蒋鹏
以优质高产新品种‘渝香优203’为材料,分别于2009、2010年在西南稻区6个生态点采用相同的施肥方案,研究稻米品质与环境条件及施肥的关系。结果表明,稻米品质主要受试验地点的制约,施肥对米质影响不大。长宽比、垩白米率和垩白度在绝大部分地区和一般施肥条件可以达到国家优质标准,整精米率和直链淀粉在高海拔地区可达标,胶稠度则在所有试验点及其施肥处理均未达标。通过6项稻米品质指标分别与地理位置、土壤养分及施肥水平的逐步回归分析,探明了影响稻米品质的关键因子。可作为大面积水稻优质栽培的科学依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江青山 蒋鹏 姜方洪 陈家彬 林纲 王峰 廖宗永 徐富贤
以"冈优725"为对照,研究不同密肥组合和施氮方式对优质杂交稻"宜香4245"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方式对杂交中籼稻的产量和稻米品质影响较小。"宜香4245"的产量、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与"冈优725"相当,垩白粒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显著低于"冈优725",胶稠度显著高于冈优725。不同密肥组合对"宜香4245"的产量有显著影响,其中以中密中氮较高,平均为7.96 t·hm-2,分别较高密低氮、低密高氮增产5.2%、6.9%;不同密肥组合下"宜香4245"的稻米品质差异较小。综上所述,中密中氮处理下可实现杂交优质稻"宜香4245"的产量和稻米品质同时提高。
关键词:
密肥组合 优质稻 产量 稻米品质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荣华 兰金隆 张书标 章清杞 杨蜀岚 杨仁崔
以通过核辐射诱变技术育成的杂交糯稻及其相应的非糯稻近等基因系为材料,测定了其粗蛋白、氨基酸、矿物质元素含量和脂肪酸组成分,并比较分析了杂交糯稻和常规糯稻荆糯6号的稻米品质.结果表明:杂交糯稻粗蛋白含量,各种氨基酸含量和氨基酸总量,Ca、Cu、Fe含量以及饱和脂肪酸含量均高于相应的非糯稻,而Mg含量比相应的非糯稻低,Na和Mn含量变化没有规律;杂交糯稻的稻米品质各项指标与荆糯6号相似.
关键词:
杂交糯稻 近等基因系 营养成分 稻米品质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乃元
分析了影响杂交稻稻米品质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提高杂交稻稻米品质的若干途径:1、重视开发利用两系法杂交稻和新质源杂交稻,可以避免野败型保持系高垩白粒率、高垩白度、高直链淀粉含量的遗传局限,大幅度提高杂交稻稻米品质.2、布局高纬度、高海拔、秋季等相对不高的气温条件下抽穗灌浆,有助于提高食用杂交稻稻米外观和食用品质.3、拟用单位面积产值和市场利润衡量杂交稻组合,有利于客观公正地评价杂交稻组合的优劣.4、制定更加符合市场要求的稻米品质标准.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郑文凯 陈光辉 周清明 王建龙
选用8个两用核不育系作母本,30个恢复系作父本,共配制两系杂交组合147个,分析了所有杂种一代植株上的F2种子10个品质性状的表现和相关性.结果表明:两系杂交水稻优质率低,10项指标同时达到三等优质稻米标准的组合有16个,占10.2%,同时达到二等优质稻米标准的组合有1个,占0.68%,没有1个组合10项指标同时达到一等优质稻米标准.各品质性状中,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两项指标达到优质标准比例最低,达到三等优质稻米标准的组合分别占21.09%和18.37%,达二等优质稻米标准组合比例仅为12.24%和12.24%,达一等优质稻米标准的组合仅为4.08%和4.76%.两系杂交水稻品质性状之间存在相关性...
关键词:
两系杂交水稻 品质性状 相关分析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凡 邓化冰 熊跃东 李馨 周放姣 卢汉 唐文帮
以16个水稻两用核不育系(4WSH0058、4WSH0247、4WSH0266、4WSH0268、4WSH0284、4WSH0886、4WSH0887、4WSH1108、4WSH1142、4WSH1324、4WSH1334、4WSH1339、4WSH1355、4WSH1357、4WSH1369、4WSH1555)和5个恢复系(R1998、R091、R184、华占、R412)按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制的80个组合为材料,研究稻米外观品质和蒸煮品质性状的配合力。研究结果表明:粒长、粒宽和长宽比等粒形性状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的影响;垩白粒率受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的共同控制,主要受恢复系基因加性效应的影响;垩白度和胶稠度主要受非加性效应的影响;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受不育系基因加性效应及非加性效应的共同控制,其中受不育系基因加性效应的影响较大。不育系4WSH0247、4WSH0886、4WSH0887、4WSH1324、4WSH1339、4WSH1355和恢复系R184和R412在垩白性状和蒸煮品质上具有较好的一般配合力和较大的特殊配合力效应方差,容易配出外观品质和蒸煮品质俱佳的杂交组合。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现伟 李经勇 唐永群 姚雄
重庆是再生稻的主产区之一,积极发展再生稻生产对确保粮食安全,改善稻米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满足城乡人民生活需求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手工栽秧、机栽秧、抛秧、直播是目前水稻的主要栽培方式。本研究设置了人栽人收、人栽机收、机栽人收、机栽机收、抛秧人收、直播人收6个处理,比较了不同栽培处理下杂交水稻的再生性、再生稻产量及中稻-再生稻产量。结果表明:人栽人收在再生性、再生稻产量、中稻-再生稻总产上都具有明显的优势,依次为人栽机收、机栽人收、机栽机收、抛秧人收,直播人收处理下表现最低。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齐万清 蒋刚生 谢建华 秦宣才 李铮友 曾千春
为揭示杂交早粳稻米品质对湖南和安徽早稻生态环境条件的响应,研究了3个杂交早粳稻组合在不同纬度(不同海拔)4个生态点的11个稻米品质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杂交早粳稻米的不同品质性状变异幅度在不同生态点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糊化温度、碱消值、垩白粒率、垩白面积、垩白度的变异较大,各组合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47.76%、49.30%、41.15%、61.52%和77.65%;而糙米率、精米率、长宽比和整精米率相对稳定,各组合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5.73%、6.15%、8.65%和11.88%。聚类分析将稻米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划分为3种类型:Ⅰ敏感型,包括糊化温度、碱消值、垩白粒率、垩白面积、垩白度;Ⅱ相对...
关键词:
杂交早粳稻 稻米品质 纬度 海拔 生态点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存龙 杨芬 罗龙 罗天刚 刘娜 杨轻松
作者结合云南香型软米杂交稻育种的实践,对目前稻米香味的类型、化学成分、鉴别方法、遗传表达、基因定位及与栽培环境关系等研究状况进行综述,报道了云南香型软米杂交稻育种取得的主要进展,讨论了在香稻育种中如何利用稻米香味资源的有关问题,指出要育成品质优异的杂交香稻组合,配组双亲均必须优质,最好实现香味等重要品质性状的基因等位;香味性状属突变体,受隐性基因控制,香味基因不仅存在于香稻中,而且还可能以杂合体形式存在于地方非香稻资源中,香稻育种中亲本材料选择,可以从无香味的地方软米水稻种质资源中鉴评筛选。
关键词:
香味 软米 遗传 育种利用 杂交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徐富贤 熊洪 朱永川 张林 万先齐 刘茂 杨大金
以26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通过库源和籽粒性状与整精米率间的相关、回归与通径分析,研究了影响杂交中稻整精米率的关键因子及其间接鉴定方法。结果表明,粒长、长宽比、株高、齐穗期SPAD值和垩白粒率5个性状是影响整精米率的关键因子,分别建立了整精米率与粒长、长宽比和垩白粒率的回归方程,利用这些回归方程预测,当稻谷的粒长<3或垩白粒率<70%时,稻谷整精米率达3级以上的概率为87.50%~94.44%。为杂交中稻优质组合的选育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
杂交中稻 整精米率 关键因子 鉴定方法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姜心禄 郑家国 池忠志 何树林 王少华
在成都平原研究了强化栽培技术模式下的氮肥运筹,结果表明:适宜的纯氮用量为210kg/hm2,最优的运筹方式为底肥:追肥1:追肥2:穗肥=5:2:2:1。移栽后20d第1次追肥,移栽后40d第2次追肥,穗肥倒2叶全展时施用,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
关键词:
强化栽培 氮肥运筹 分配方式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蒋鹏 熊洪 张林 朱永川 周兴兵 刘茂 郭晓艺 徐富贤
以杂交稻旌优127为材料,设2种水分管理(常规灌溉和分蘖期干旱),2个施氮量(120、180 kg/hm~2),3个移栽密度(12.0、16.5、22.5穴/m~2),研究其对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2014年分蘖期干旱处理产量(10.72 t/hm~2)与常规灌溉产量(11.01 t/hm~2)相比未出现显著下降,而2015年分蘖期干旱处理产量(9.84 t/hm~2)显著低于常规灌溉处理的产量(10.50 t/hm~2),有效穗、每穗粒数、干物质减少是其减产的主要原因;分蘖期干旱处理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呈增加趋势,而常规灌溉处理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呈降低趋势;2种水分管...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仕贵 黎汉云 周开达 马玉清
本文用6个不育系和6个恢复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的36个组合为材料,研究了稻米外观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稻米外观品质性状均以加性基因效应为主,其中不育系的作用大于恢复系。千粒重、粒长和长宽比具有较高的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垩白率和垩白面积的遗传力较小。相关分析结果,长宽比与粒长以及垩白率与垩白面积和粒宽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长宽比与粒宽、垩白率与粒长呈极显著的负相关。通径分析结果与简单相关的趋势一致。只有千粒重对长宽比的影响主要通过粒长间接影响,直接作用较小。本文还分析讨论了优质高产组合的育种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