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00)
2023(6068)
2022(4910)
2021(4279)
2020(3383)
2019(7447)
2018(6962)
2017(13052)
2016(7081)
2015(7314)
2014(6794)
2013(6718)
2012(6119)
2011(5426)
2010(5113)
2009(4523)
2008(4349)
2007(3603)
2006(3067)
2005(2435)
作者
(22736)
(19073)
(19062)
(17729)
(12025)
(9352)
(8390)
(7606)
(7221)
(6544)
(6461)
(6164)
(6160)
(6133)
(5863)
(5727)
(5688)
(5679)
(5476)
(5349)
(5059)
(4617)
(4423)
(4382)
(4276)
(4185)
(4100)
(4099)
(4012)
(3843)
学科
(26527)
经济(26498)
管理(22313)
(20912)
(15969)
企业(15969)
方法(12437)
数学(11316)
数学方法(11256)
(8564)
环境(7476)
(7357)
(7222)
贸易(7222)
(7064)
中国(6747)
(6640)
业经(6324)
农业(6014)
技术(5375)
(5342)
(4652)
财务(4650)
财务管理(4646)
企业财务(4436)
地方(4296)
(4276)
产业(4197)
(4116)
银行(4081)
机构
学院(100307)
大学(100103)
(41669)
经济(41060)
管理(38827)
研究(35242)
理学(34968)
理学院(34581)
管理学(33969)
管理学院(33817)
(27005)
科学(24733)
中国(24691)
业大(22030)
农业(21900)
(19847)
(18677)
研究所(17713)
(16427)
中心(15879)
农业大学(14941)
财经(14012)
(13440)
(12964)
经济学(12852)
(12681)
经济学院(11912)
(11771)
北京(11733)
经济管理(11724)
基金
项目(78437)
科学(61148)
基金(58599)
(54990)
国家(54537)
研究(48789)
科学基金(45775)
社会(33407)
基金项目(32006)
自然(31997)
社会科(31840)
社会科学(31829)
自然科(31302)
自然科学(31286)
(31175)
自然科学基金(30775)
(26645)
资助(22346)
教育(20969)
重点(18104)
计划(17443)
(17182)
(17044)
编号(16467)
(16373)
创新(16142)
(16003)
科研(15999)
科技(15621)
国家社会(14757)
期刊
(38261)
经济(38261)
学报(24990)
(23215)
研究(22727)
科学(20206)
大学(17624)
学学(17316)
农业(15829)
中国(15660)
管理(12119)
(11637)
(8887)
业大(7616)
业经(7314)
经济研究(7206)
(7024)
金融(7024)
农业大学(6556)
(6537)
财经(6498)
科技(6174)
技术(5872)
(5516)
问题(5481)
商业(5345)
林业(5060)
资源(4827)
技术经济(4720)
(4654)
共检索到1304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钟应富  李中林  袁林颖  周正科  敬廷桃  尹旭敏  邓敏  刘佳红  
本文通过对秋季不同品种茶鲜叶进行绿茶杀青工艺试验,从杀青叶叶象、成品茶感官品质和内含物3个方面分析了杀青工艺对茶叶品质的影响,认为:微波、汽热杀青能很好地保持绿茶色泽和提高茶叶鲜味品质,更适于秋季绿名茶的杀青工艺,锅炒杀青虽然熟粟香更明显,但对于叶质较厚的中、大叶种,不容易杀透、杀匀,而且苦涩味较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袁林颖  李中林  钟应富  周正科  敬廷桃  
分别采用川茶群体种(小叶种)、福鼎大白(中叶种)、蜀永3号(大叶种)3个品种的夏秋季纯鲜叶原料加工颗粒绿茶以及纯鲜叶原料添加春副茶加工颗粒绿茶,对它们的品质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以川茶小叶群体种纯鲜叶原料加工的颗粒绿茶综合品质最好,蜀永3号居中,福鼎大白最差;添加春副茶对夏秋季颗粒绿茶的香气和滋味有改善作用,特别是对滋味的改善效果明显。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玉琼  倪德江  丁小飞  
比较了冷揉、余热揉、热揉3种揉捻方式对绿针名优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热揉处理的茶叶外观品质和茶多酚等4种成分均较其余2种揉捻处理的茶叶为优,这说明热揉是较为理想的揉捻方式。结合试验结果,作者还对余热揉和热揉的含义作了讨论。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狄化炤  胡增旬  丁远学  杨建材  狄咏梅  
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干燥方式影响茶叶香型明显。名茶清爽嫩香化合物有(顺)—3—已烯醇、(顺)—3—已酸已烯酯、芳樟醇、反—3—戊烯—2—酮、吲哚和正已醛、正庚醛、反—2—戊烯醛等;花香化功香化合物有吡嗪类、香叶醇、β—紫罗酮十(顺)—茉莉酮、苯乙腈、橙花叔醇、苯甲醇、芳樟醇氧化物、2—苯乙醇等。两香型成分含量同香气总量的比率,是影响名茶香气的重要因素。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袁芳亭  陈玉琼  张玉涛  
就做形温度 (分别设置为 5 0 ,70 ,90 ,110℃ )和投叶量 (分别设置为 5 0 ,10 0 ,15 0 ,2 0 0g)对机制条形名茶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随投叶量的增加 ,氨基酸、茶多酚、可溶性糖含量呈上升趋势 ,而叶绿素则呈下降趋势 ,名茶外形条索的紧结度和弯曲度都增加。低温和高温做形有利于氨基酸、茶多酚和可溶性糖的积累 ,但过高的温度造成色泽变黄和香味的高火味。根据条形茶品质要求 ,并结合制茶工效 ,机制条形名茶做形温度控制在 70~ 90℃、叶量控制在每槽 10 0~ 15 0g为宜。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倪德江  陈玉琼  袁芳亭  周继荣  
对 30型滚筒连续杀青机的杀青温度和时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杀青温度和时间对杀青叶品质有较大影响 ;在温度低于 16 0℃时杀青 ,随温度的升高 ,茶叶茶多酚和氨基酸含量增加 ,可溶性糖和叶绿素含量下降 ;随杀青时间的延长 ,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呈上升趋势 ,而叶绿素和茶多酚则呈下降之势 ;当杀青温度超过16 0℃时 ,在任一时间内茶叶都会焦变。 30型滚筒连续杀青机杀青的适宜温度是 140℃ ,时间为 35~ 5 5s。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邱安冬  武世华  陈玉琼  余志  张德  倪德江  
采用来自湖北宣恩的鄂茶10号嫩芽材料,按照不同的做形方式(烘条、理条、滚条、搓条)和理条叶含水量(含水量40%、37%、33%、30%)加工成干茶,采用感官评价和理化测定对茶叶的外形和主要成分进行分析,探究不同做形方式对茶叶品质的影响,从而得出条形名优绿茶的最适做形方式。结果显示,不同做形方式影响茶叶形状品质,理条与搓条做形评分都显著高于烘条和滚条做形处理,不同做形方式对干茶和茶汤色泽影响显著。综合各项因素,理条做形外形条索紧结优美,综合品质最好。随着理条叶含水量的降低,茶叶条索变得紧直,香气浓度提高,但干茶和叶底绿色度和润度明显下降,色泽变暗;叶绿素总量和叶绿素a含量显著下降,氨基酸含量增加,茶多酚、可溶性糖和叶绿素b含量变化不明显。综合感官评价和理化指标分析,理条做形以理条后叶子含水量在33%~37%为宜。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晓军  唐晓波  李春华  
选择3年生树龄的树冠面枝梢第3~5片叶片,测定分析了在秋季同等条件下不同品种与不同叶位的叶绿素含量与光合效率变化及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和叶位的叶绿素含量极显著相关,以南江大叶茶和第5片叶片叶绿素含量最高。光化学效率(Fv/Fm、Fv/Fo)以福鼎大白茶和第3片叶片最大,光化学效率与叶绿素含量并不完全一致,在第4、5叶位极显著负相关,可将第4、5片叶的叶绿素b含量作为高光效的选择指标之一。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余从田  刘勤晋  
对不同嫩度茶鲜叶经蒸汽杀青、沸水杀青处理后的杀青效果以及各主要品质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嫩度较好(四级)的茶鲜叶采用蒸汽杀青、沸水杀青均可行,但较老茶鲜叶(六级以下)采用沸水杀青效果更好。鲜叶经蒸汽杀青后,各种成分的含量和组成发生了较大变化,大多数成分的含量呈下降趋势,茶多酚总量、儿茶素总量、咖啡碱含量分别下降8.6%、12.1%、24.9%。而且沸水杀青叶中水溶性成分损失高于蒸汽杀青叶,茶多酚(儿茶素)、咖啡碱、氨基酸、矿质元素分别多降低8.6%、50.8%、57.8%、28.3%,但苦涩味指数却下降15.9%。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袁林颖  高飞虎  杨娟  张莹  邬秀宏  邓敏  范守城  罗红玉  
茶氨酸是茶叶的特征氨基酸,是绿茶的呈味物质。本文从针形绿名茶的加工过程茶氨酸含量的影响因素入手,对比研究了不同品种、不同嫩度,鲜叶摊放过程、不同杀青方式、不同揉捻方式、理条温度、干燥温度对其茶氨酸含量的影响,并对针形绿名茶加工过程中茶氨酸含量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其茶氨酸含量是有明显差异的,茶氨酸含量与鲜叶嫩度呈正相关;鲜叶适度摊放有利于茶氨酸的形成;蒸汽杀青+热风脱水组合式杀青更有利于茶氨酸含量的提高;揉捻对茶氨酸的形成或保留不利;茶氨酸含量以理条叶温(55±2)℃、干燥温度90℃左右最高;针形绿名茶加工过程中茶氨酸含量是呈先增加,中间下降,后又上升的趋势,总的情况是从鲜叶到...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鲁春艳  陈晓艳  郭改改  钟帅  王跃进  郭春会  
【目的】研究秋季叶面喷肥对红地球葡萄树体生长和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影响,从而获得最佳秋季喷肥配方,为红地球葡萄优质丰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2-10在陕西渭南红地球葡萄果实采收后,以喷清水为对照,设置4个不同配方叶面喷肥,每10d喷施1次,共喷施3次,在2013年春季测定不同处理红地球葡萄萌芽期冬芽的纵横径,于新梢生长期测定新梢直径及长度,于花蕾期测定花粉生活力及叶面积,于果实成熟期测定果实的外观品质、营养品质和产量。【结果】与对照相比,各喷肥处理使红地球葡萄的冬芽纵、横径,新梢直径、长度及叶面积和花粉生活力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增幅分别为12.15%~43.81%,1.84%~32....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晓萍  黄友谊  袁芳亭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岳闯  纪羽  袁帅  付和平  杨素文  郭乾伟  武晓东  
2016年和2017年9月,在内蒙古呼伦贝尔草甸草原东北鼢鼠(Myospalax psilurus)栖息地设连续放牧区(CG)、按月轮牧区(MG)、季节轮牧区(QG)、过度放牧区(OG)和禁牧区(CK)共5个不同放牧强度样区,对植被性状和东北鼢鼠新土丘数量及其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放牧降低了物种的多样性,草丛高度、株丛数、生物量和盖度在季节轮牧区均最大。2)东北鼢鼠新土丘数量在不同放牧强度样区存在极显著差异(F=7.80,PQG>CK>CG>OG。3)鼢鼠新土丘数量与植物株丛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与生物量和Shannon-Wiener指数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与草丛高度和盖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这些结果说明不同放牧方式下,草甸草原植被性状和鼢鼠新土丘数量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季节轮牧区可以在控制东北鼢鼠土丘密度的同时,维持植物性状的最优化和较高的生产力。因此,本研究认为在呼伦贝尔草甸草原区应采用季节轮牧的方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云  李春华  杨亮材  李少敬  张明亮  
研究了不同茶树品种加工扁形名茶的适制性,不同鲜叶摊放程度和不同加工工艺对扁形名茶品质的影响及其生化机制。结果表明,福鼎大白茶、蜀永3号、南江大叶茶等5个茶树品种为扁形名茶的适制品种。其中,福鼎大白茶和蜀永3号为"翠绿披毫"型扁形名茶的最适制品种。鲜对适度摊放,可提高扁形名茶氨基酸、可溶性糖、水浸出物等生化成份含量和茶叶品质。当摊放叶含水量为71%左右时,成茶含有较高的氨基酸等生化成分,其茶叶品质最佳;半烘炒工艺加工的扁形名茶好于烘青工艺和全炒青工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雯  肖斌  王丽霞  蒲国涛  高婷  柳洁  李佼  
【目的】研究杀青工艺对杜仲复合茶活性成分的影响,为杜仲复合茶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比较杜仲鲜叶与茶鲜叶以不同质量比(9∶1,7∶3,5∶5,3∶7,1∶9)混合,以及在3∶7质量比下,采用不同杀青方式(锅式、蒸汽、微波)生产的杜仲复合茶中各活性成分(茶多酚、氨基酸、绿原酸、黄酮类化合物、水浸出物)含量的差异,并进一步采用微波杀青方式,以杀青功率和转速为试验因素,杀青功率设6和4kW 2个水平,杀青转速设350,300和250r/min 3个水平,两因素各水平两两组合形成6个处理,分析杀青条件对杜仲复合茶活性成分的影响。【结果】杜仲鲜叶与茶鲜叶按3∶7的质量比混合时,杜仲复合茶中各活性成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