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32)
- 2023(5270)
- 2022(4335)
- 2021(3898)
- 2020(3135)
- 2019(6760)
- 2018(6363)
- 2017(11811)
- 2016(6622)
- 2015(6877)
- 2014(6443)
- 2013(6192)
- 2012(5538)
- 2011(4914)
- 2010(4622)
- 2009(4198)
- 2008(3975)
- 2007(3277)
- 2006(2721)
- 2005(2155)
- 学科
- 济(23164)
- 经济(23135)
- 业(18255)
- 管理(18236)
- 企(13897)
- 企业(13897)
- 方法(11807)
- 数学(10852)
- 数学方法(10789)
- 农(7201)
- 财(6663)
- 贸(6483)
- 贸易(6483)
- 易(6347)
- 学(5807)
- 中国(5700)
- 业经(5450)
- 农业(5127)
- 技术(4561)
- 环境(4365)
- 务(4285)
- 财务(4284)
- 财务管理(4280)
- 企业财务(4080)
- 产业(3800)
- 制(3720)
- 划(3544)
- 地方(3492)
- 出(3447)
- 银(3373)
- 机构
- 学院(92399)
- 大学(92365)
- 济(36405)
- 经济(35882)
- 管理(34569)
- 研究(31841)
- 理学(31518)
- 理学院(31157)
- 管理学(30479)
- 管理学院(30346)
- 农(26425)
- 科学(23574)
- 中国(21893)
- 农业(21338)
- 业大(21309)
- 京(18215)
- 所(17075)
- 研究所(16279)
- 农业大学(14804)
- 中心(14250)
- 财(14162)
- 财经(12261)
- 江(12207)
- 经(11367)
- 院(11366)
- 经济学(11225)
- 室(11008)
- 省(10913)
- 业(10853)
- 科学院(10675)
- 基金
- 项目(72682)
- 科学(55877)
- 基金(53869)
- 家(50908)
- 国家(50495)
- 研究(43825)
- 科学基金(41971)
- 自然(29935)
- 基金项目(29512)
- 社会(29463)
- 自然科(29306)
- 自然科学(29292)
- 省(29082)
- 自然科学基金(28802)
- 社会科(28046)
- 社会科学(28037)
- 划(24758)
- 资助(20876)
- 教育(19489)
- 重点(16603)
- 计划(16567)
- 创(15810)
- 科技(15317)
- 发(15064)
- 部(15039)
- 科研(14962)
- 编号(14940)
- 创新(14820)
- 业(14669)
- 农(13123)
共检索到1173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雯 肖斌 王丽霞 蒲国涛 高婷 柳洁 李佼
【目的】研究杀青工艺对杜仲复合茶活性成分的影响,为杜仲复合茶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比较杜仲鲜叶与茶鲜叶以不同质量比(9∶1,7∶3,5∶5,3∶7,1∶9)混合,以及在3∶7质量比下,采用不同杀青方式(锅式、蒸汽、微波)生产的杜仲复合茶中各活性成分(茶多酚、氨基酸、绿原酸、黄酮类化合物、水浸出物)含量的差异,并进一步采用微波杀青方式,以杀青功率和转速为试验因素,杀青功率设6和4kW 2个水平,杀青转速设350,300和250r/min 3个水平,两因素各水平两两组合形成6个处理,分析杀青条件对杜仲复合茶活性成分的影响。【结果】杜仲鲜叶与茶鲜叶按3∶7的质量比混合时,杜仲复合茶中各活性成分...
关键词:
杀青工艺 杜仲复合茶 活性成分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友谊 刘波 罗新飞 阳永学 李洪发 戴凯凡
对杜仲绿茶干燥工艺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全炒的干燥方式以叶量150 g、干燥温度80℃的条件干燥和高温提香有利于杜仲绿茶品质的形成。
关键词:
杜仲绿茶 干燥工艺 感官品质 理化成分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倪德江 陈玉琼 袁芳亭 周继荣
对 30型滚筒连续杀青机的杀青温度和时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杀青温度和时间对杀青叶品质有较大影响 ;在温度低于 16 0℃时杀青 ,随温度的升高 ,茶叶茶多酚和氨基酸含量增加 ,可溶性糖和叶绿素含量下降 ;随杀青时间的延长 ,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呈上升趋势 ,而叶绿素和茶多酚则呈下降之势 ;当杀青温度超过16 0℃时 ,在任一时间内茶叶都会焦变。 30型滚筒连续杀青机杀青的适宜温度是 140℃ ,时间为 35~ 5 5s。
关键词:
名优茶 杀青机 杀青 品质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董尚胜 翁蔚 查森俊 童启庆
试验研究了复火温度 ( 95、110、12 5℃ )和复火时间 ( 1、2、3h)两因素三水平交叉试验对杜仲红茶精制加工过程中品质成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蛋白质、氨基酸、还原糖、茶黄素、黄酮类物质的含量均随复火温度的递增和复火时间的延长而递减 ;茶红素含量在 95℃复火时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10 5℃复火 2h时达到最高值 ,12 5℃复火时则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递减 ;糖胺化合物含量在复火处理的前 1h内均比对照有所增加 ,增幅以 95℃时最高 ,但复火 1h后均持续下降 ,且处理的温度越低 ,降速越快。结合综合品质的感官审评结果判断 ,110℃复火 1~ 2h较有利于杜仲红茶良好品质的形...
关键词:
杜仲红茶 复火 品质成分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董尚胜 翁蔚 韩颖生 童启庆
试验设计了复火温度(80、100、120℃)和复火时间(1、2、3h)二因素三水平试验对杜仲绿茶精制加工过程中品质成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绿素、脱镁叶绿素、蛋白质、氨基酸、黄酮类物质的含量均随复火温度的递增和复火时间的延长而递减,这种递减在120℃时尤为明显,且叶绿素、氨基酸的减少分别快于脱镁叶绿素和蛋白质;糖胺化合物在复火处理的前1h内有所增加,增幅以100、120℃明显大于80℃,但以后均持续下降,且温度越高下降越快。结合综合品质的感官审评判断,100℃复火1~2h或80℃复火2~3h有利于杜仲绿茶良好品质的形成。
关键词:
杜仲茶 复火 品质成分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彭金年 孙启时 苏印泉 董娟娥
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不同提取条件下杜仲醇的提取量,研究了提取溶剂、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对杜仲醇提取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杜仲醇含量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提取次数>提取时间>提取溶剂>提取温度;极差分析结果表明,杜仲醇的最佳提取条件为:原材料粉碎,加10倍体积的蒸馏水在80℃下水浴回流提取2次,每次2 h,在此提取条件下,杜仲醇的提取量最高,达8.95 g/kg。
关键词:
杜仲叶 杜仲醇 提取工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柏林 梁淑芳 韩冰 梁晓理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以及料液比为因素,以桃叶珊瑚甙提取率为指标,用正交试验法对杜仲叶中桃叶珊瑚甙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对提取效果有显著影响,影响提取效果的主次顺序为温度>时间>料液比。最佳提取参数为:温度80℃,时间1h,料液比1∶8。
关键词:
杜仲叶 桃叶珊瑚甙 提取工艺 正交试验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杜庆鑫
杜仲是我国特有的名贵中药材和药食两用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27个省(市、区)。杜仲雄花中富含与杜仲皮、叶相类似的活性成分,且杜仲雄花产量高,易于采集,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是十分珍贵的花粉资源。目前对不同种质资源杜仲雄花形态及活性成分多样性的研究尚未展开系统研究。本研究通过对193份杜仲种质资源雄花主要形态及活性成分含量多样性进行系统测定评价,以期为雄花用杜仲良种选育及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种质资源间杜仲雄花花径、花高、鲜重、干重、含水率等9个主要形态性状均存在较大变异,变异系数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杜庆鑫 魏艳秀 刘攀峰 杜红岩
【目的】研究不同种质杜仲雄花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遗传变异规律,比较并评价杜仲雄花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多样性,为雄花用杜仲优良资源选育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材料。【方法】以193份不同种质杜仲雄花为材料,采用AlCl_3比色法测定杜仲雄花中总黄酮含量,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氨基酸含量,HPLC法测定桃叶珊瑚苷、京尼平苷酸、绿原酸、京尼平苷、异槲皮苷、紫云英苷6种活性成分含量,并对8种活性成分含量进行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不同种质杜仲雄花8种活性成分含量和多样性指数均以氨基酸最高,
关键词:
杜仲 雄花 种质 活性成分 多样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杜红岩 李钦 赫锦锦 刘昌勇 刘攀峰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不同变异类型杜仲皮中几种关键活性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4种变异类型杜仲皮中5种不同活性成分的含量及组成比有较大差异,其中京尼平苷酸(GPA)、京尼平苷(GP)、松脂素二糖苷(PDG)、绿原酸(CA)含量以及5种成分的总含量以光皮型和浅纵裂型杜仲皮较高,而龟裂型和深纵裂型活性成分总体含量较低。若遴选优质杜仲药用资源,可首先考虑从优良光皮型和浅纵裂型杜仲群体中开展选育工作。
关键词:
杜仲 杜仲皮 变异类型 活性成分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蓁 谢马辉 蔡雪刁 高锦明 姚欢欢 张康健
【目的】对杜仲籽油粕的营养成分和功能性成分进行了全面分析,为其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参照国家标准,采用常规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方法,对杜仲籽油粕中的营养成分,包括矿质元素、糖分、脂肪、蛋白质及其氨基酸组成进行了分析;对其中的功效成分,包括总黄酮、绿原酸和桃叶珊瑚苷采用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了测定。【结果】杜仲籽油粕中蛋白质、糖分和脂肪的含量分别为337.50,140.00和16.50 g/kg;钾、钠、钙、铁的含量分别为11.2,0.014,4.2和0.38 g/kg,具有显著的高蛋白低脂肪、髙钾低钠的特性。杜仲籽油粕中维生素B1和B2含量分别为6.30和3.18 mg/kg。杜...
关键词:
杜仲籽油粕 营养成分 桃叶珊瑚苷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冉 齐芪 李赟 陈雪梅 盖颖
杜仲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其活性成分主要包括绿原酸、桃叶珊瑚苷、京尼平苷和京尼平苷酸等。本研究建立了一种HPLC-MS/MS(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的方法,可同时检测杜仲中桃叶珊瑚苷、京尼平苷、京尼平苷酸和绿原酸的含量。建立的色谱条件:色谱柱XD-C18,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和甲醇,流速0.15 M L/Min,柱温30℃。质谱条件:ESi离子源作为裂解源,裂解温度280℃,源内电压4 k V,鞘气辅助气为氮气,流速30 PSi,雾化气为氦气,流速10 PSi。结果表明:4种目标化合物的色谱峰分离情况良好,质谱鉴定为目标物;绿原酸、桃叶珊瑚苷、京尼平苷和京尼平苷酸标准曲线的相关性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雷燕妮 张小斌 陈书存
[目的]分离制备杜仲叶多糖,研究其体外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为杜仲叶多元化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杜仲叶为原料,采用水提醇沉法制备杜仲叶粗多糖,以DEAE-52纤维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测定多糖对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基自由基、ABTS自由基的清除作用;采用MTT法、LDH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多糖对乳腺癌MCF-7细胞生长抑制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水提醇沉法制备的杜仲叶粗多糖经DEAE-52柱分离纯化后得到EFPs-1、EFPs-2共2个组分,其多糖质量分数分别为75.8%和84.3%。EFPs 2个组分对各自由基体系的清除能力均呈现良好的剂量依赖关系,其中EFPs-2的作用比EFPs-1强。EFPs-1对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羟基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半数有效浓度(EC_(50))分别为3.393,5.259,3.692和2.463 mg/mL,EFPs-2的EC_(50)值依次为2.379,2.893,2.516和2.066 mg/mL。EFPs 2个组分对MCF-7细胞均有一定的体外生长抑制作用,其半数抑制浓度(IC_(50))μg/mL分别是226.23(EFPs-1)和173.04μg/mL(EFPs-2),其中EFPs-2可使MCF-7细胞的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结论]杜仲叶多糖具有良好的体外抗氧化和抑瘤活性。
关键词:
杜仲叶 多糖 抗氧化活性 抗肿瘤活性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波 冷向军 李小勤 李乃顺 柴仙琦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对照组)、0.5%、1.0%、2.0%和3.0%的杜仲(Eucommia ulmoides),饲喂体质量为(7.5±0.2)g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实验共分5个处理组,每处理组4个重复,每重复40尾虾。经过42 d养殖,各处理组均有较高的存活率,且无显著差异(P>0.05);2.0%杜仲组的虾体增重率最高(136.1%),饲料系数最低(1.33),较对照组提高增重率9.8%(P<0.05),降低饲料系数0.13(P<0.05);饲料中添加0.5%、1.0%杜仲,显著提高了对虾血清LSZ、PO活性,添加1.0%杜仲,显著降低了血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