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5)
- 2023(1485)
- 2022(1324)
- 2021(1241)
- 2020(1254)
- 2019(2584)
- 2018(2459)
- 2017(4324)
- 2016(2735)
- 2015(2936)
- 2014(2914)
- 2013(2906)
- 2012(2830)
- 2011(2627)
- 2010(2588)
- 2009(2512)
- 2008(2417)
- 2007(2210)
- 2006(1941)
- 2005(1826)
- 学科
- 济(5770)
- 经济(5765)
- 学(4710)
- 管理(4638)
- 业(4314)
- 企(3580)
- 企业(3580)
- 方法(3109)
- 数学(2645)
- 数学方法(2579)
- 害(2447)
- 虫(2349)
- 防(2294)
- 贸(2190)
- 贸易(2188)
- 易(2169)
- 及其(2026)
- 财(2011)
- 虫害(1960)
- 防治(1814)
- 治(1804)
- 农(1802)
- 病虫(1765)
- 病虫害(1765)
- 生物(1740)
- 制(1717)
- 银(1670)
- 银行(1641)
- 行(1550)
- 中国(1483)
- 机构
- 大学(39804)
- 学院(39479)
- 农(19361)
- 研究(18959)
- 科学(16936)
- 农业(15717)
- 业大(13583)
- 中国(12823)
- 所(12682)
- 研究所(11967)
- 农业大学(10295)
- 省(9728)
- 济(9497)
- 室(9421)
- 京(9335)
- 经济(9170)
- 实验(9070)
- 管理(8846)
- 实验室(8724)
- 业(8720)
- 重点(8206)
- 中心(8029)
- 理学(7467)
- 理学院(7266)
- 江(7125)
- 技术(7070)
- 科学院(6858)
- 院(6823)
- 管理学(6803)
- 管理学院(6753)
共检索到594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程智慧 张静 孟焕文
为了筛选出防治番茄苗期猝倒病和立枯病并培育壮苗的种子,选择以多菌灵、百菌清、普力克、杀毒矾、农用链霉素和CuSO4等6种杀菌剂对番茄种子进行包衣处理,测定发芽率、籽苗的株高、根长和鲜重,并在基质接种不同病菌处理中测定出苗率、成苗率、成苗的株高、茎粗、干鲜重和壮苗指数。结果表明,6种杀菌剂包衣延迟了番茄种子平均发芽时间和出苗时间,其中CuSO4和杀毒矾包衣的种子出苗率和成苗率均高于对照,对猝倒病和立枯病防效较好,其余杀菌剂包衣均无明显防病效果。
关键词:
番茄 种子包衣 杀菌剂 苗期病害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曹海潮 李秀环 王晓坤 白海秀 慕卫 刘峰
目的】评价吡唑醚菌酯与戊唑醇、丙环唑、氟硅唑等防治番茄颈腐根腐病的应用潜力。【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分别测定吡唑醚菌酯、戊唑醇、丙环唑、氟硅唑4种杀菌剂抑制番茄颈腐根腐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radicis-lycopersici)菌丝生长、分生孢子萌发及芽管伸长的毒力。通过温室盆栽试验,采用灌根处理法,于施药后7、15 d测定番茄幼苗株高和茎粗的增加量,评价杀菌剂对番茄植株生长的安全性;在室内,利用盆栽番茄,采用先接菌后施药的方法,测定施药后7、15和30 d药剂对番茄颈腐根腐病的防治效果;在田间,同样采用灌根处理,分别于施药后60、90和150 d调查番茄颈腐根腐病发病情况及最终番茄产量,评价不同杀菌剂对番茄颈腐根腐病的防治效果以及对番茄产量的影响。【结果】吡唑醚菌酯对番茄颈腐根腐病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及芽管伸长均表现出较高的毒力,EC_(50)分别为0.055、0.012、0.010μg·m L~(-1),其次为丙环唑,EC_(50)分别为0.058、0.060、0.011μg·m L~(-1)。戊唑醇抑制菌丝生长的作用强,对孢子萌发及芽管伸长的毒力较低,EC_(50)分别为0.075、0.255、0.455μg·m L~(-1);氟硅唑抑制分生孢子芽管伸长的毒力高,而抑制菌丝生长与孢子萌发毒力相对较低,EC_(50)分别为0.013、0.078、0.457μg·mL~(-1)。戊唑醇25、50 mg a.i./株、丙环唑5、10 mg a.i./株、氟硅唑5、10 mg a.i./株均显著抑制番茄幼苗株高,增加茎粗,吡唑醚菌酯30、60 mg a.i./株处理则均无影响。温室盆栽接种试验中,药后30 d,吡唑醚菌酯60 mg a.i./株防治效果最高,为87.12%,丙环唑10 mg a.i./株次之,防治效果为82.17%,戊唑醇50 mg a.i./株与氟硅唑10 mg a.i./株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9.40%与71.67%。田间施药后90 d,吡唑醚菌酯60 mg a.i./株防治效果最高,为90.36%,戊唑醇50 mg a.i./株与丙环唑10 mg a.i./株次之,分别为84.20%与82.55%,氟硅唑5 mg a.i./株防治效果最低,为65.06%。而至施药后150 d,各处理防治效果均显著降低,戊唑醇50 mg a.i./株最高,为40.40%。最终产量统计,吡唑醚菌酯60 mg a.i./株处理增产率最高,为50.63%,丙环唑5 mg a.i./株最低,为-2.61%。【结论】吡唑醚菌酯、戊唑醇、丙环唑、氟硅唑4种杀菌剂抑制番茄颈腐根腐病菌菌丝生长的毒力相近,吡唑醚菌酯对孢子萌发及芽管伸长的毒力高于3种三唑类药剂。吡唑醚菌酯、丙环唑及戊唑醇均可用于设施内番茄颈腐根腐病的防治,吡唑醚菌酯60 mg a.i./株的防治效果最高,对植株安全且增产显著,而丙环唑与戊唑醇应注意控制使用剂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勇 郝永娟 刘春艳 王万立
针对当前研制的不同类型药剂,通过室内抑菌测定和田间小区试验,评价了25%菌思奇EC等6种杀菌剂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和防治效果。结果显示,25%菌思奇EC、施佳乐40%SC、20%乙霉威WP、速克灵50%WP、50%多菌灵WP和50%福美双WP对番茄灰霉病菌的EC50分别为0.27,3.21,0.99,4.14,169.49和12.59μg/mL,田间试验防效依次为85.32%,83.65%,79.95%,82.29%,75.32%和70.49%。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管磊 郭贝贝 王晓坤 张大侠 王凯 刘峰
【目的】中国花生产区普遍发生冠腐病、根腐病和白绢病,严重影响花生生产。研究旨在比较并评价苯醚甲环唑与氟啶胺的微囊悬浮剂(microcapsule suspension,CS)和悬浮种衣剂(flowable concentrate for seed treatment,FS)对3种致病菌的毒力、包衣种子对花生的安全性以及对这3种病害的防治效果,以明确不同剂型制剂的安全性、持效期和施药方法。【方法】分别采用孢子萌发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比较苯醚甲环唑和氟啶胺的CS和FS对花生冠腐病菌、根腐病菌和白绢病菌的室内毒力,采用种子包衣法评价苯醚甲环唑和氟啶胺的两种制剂对花生的安全性,并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健强 李洪连 袁红霞 张善翔
作者于1996~1997年在河南封丘等四地采用小区和大田试验,就种衣剂包衣玉米种子防治苗期病害及对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用20%克福种衣剂(含10%克百威、10%福美双及微肥、成膜剂等其他助剂80%)包衣处理郑单8、丹玉13、豫玉15、掖单19和掖单20共5个玉米品种种子。结果表明,①能提高出苗率10.43%~40.65%,②对玉米粗缩病及苗枯病防治效果分别为60.00%~86.47%和56.86%~8419%,③使苗期植株高度及鲜重分别增加8.41%~38.70%和4.90%~74.00%,④玉米增产幅度10.00%~29.40%。
关键词:
种子包衣 玉米 苗期病害 生长 产量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露 董伊丹 吕茹婧 刘敏 黄俊斌
在PSA平板上测定9种杀菌剂对大蒜白斑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40%福星乳油的抑菌效果最好,抑制中浓度(EC50)为0.39μg/mL;30%爱苗乳油、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世高水分散粒剂和20.67%万兴乳油抑菌效果次之,EC50分别为1.02、1.38、1.95、2.74μg/mL;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25%阿米西达乳油和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抑菌效果较差,EC50分别为83.05、273.63、411.49、646.91μg/mL。盆栽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接种病菌前第1天喷药,10%世高水分散粒剂、40%福星乳油和20.67%万兴乳油的防效...
关键词:
大蒜白斑病 杀菌剂 防治效果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习柳 田世平
本文研究了酵母拮抗菌(Crytococcuslaurentii)与不同浓度的碳酸氢钠(NaHCO3)配合使用对番茄果实采后灰霉病(Botrytiscinerea)和绵腐病(Pythiumaphanidermatum)的防治效果,以及碳酸氢钠对酵母菌和病原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C.laurentii与碳酸氢钠配合使用对番茄果实灰霉病和绵腐病均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其中,C.laurentii与5%NaHCO3合用的效果最好。在含有不同浓度碳酸氢钠的PDA培养基上病原菌B.cinerea和P.aphanidermatum的生长都受到了显著抑制,其中碳酸氢钠对B.cinerea的抑制作用较强于对P.a...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邸垫平 苗洪芹 吴和平
通过室内和田间试验研究了含高效杀虫剂吡虫啉的种衣剂Ⅰ号、Ⅱ号对玉米矮花叶病传毒介体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两种种衣剂包衣处理均对传毒介体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具有较高防效,残效期可达40d 以上;蚜虫高峰期对无翅蚜和蚜虫总量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种衣剂处理较对照蚜虫总量可减少23.12%~68.18%。
关键词:
种衣剂 玉米矮花叶病 传毒介体 防治效果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纪明山 陈捷 程根武 宋亚坤
辽宁省玉米种植面积达147万hm~2,是我国重要的玉米产区和繁种基地。近年来该省玉米苗期病害、茎腐病及丝黑穗病危害日趋严重,已成为制约玉米持续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种衣剂及种子包衣技术能有效防治多种种传和土传病害,已在玉米、棉花、花生及大豆等作物上得到广泛应用。为筛选适宜于辽宁省玉米生产中适宜的种衣剂剂型,作者于1997年分别在沈阳、瓦房店和昌图等地进行了种衣剂防治玉米苗期病害及丝黑穗病田间药效试验。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方治 彭德良 李建洪
利用3个真菌菌株ZB-4、ZW-3、XX-8的发酵液对蕃茄根结线虫2龄幼虫进行室内离体活性测定和温室盆栽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供试3个菌株不同稀释倍数的发酵液在处理后24、48和72 h对番茄根结线虫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3个菌株的2倍发酵液在处理后72 h对番茄根结线虫2龄幼虫的校正抑制率分别为95.27%、91.27%、86.58%;4倍发酵液在处理后72 h对番茄根结线虫2龄幼虫的校正抑制率分别为68.52%、84.05%、60.33%。在温室盆栽试验中,用3个菌株的2倍发酵液处理番茄苗,与对照相比,处理后45 d番茄根结线虫的减退率分别达到46.7%、43.3%、36.7%,防治效果...
关键词:
蕃茄根结线虫 生物防治 真菌发酵液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军德 赵春燕 王辉 张玉龙
采用室内筛选的11个生物防治菌株进行盆栽和田间小区防治番茄灰霉病试验结果表明,细菌B27,真菌F45和F120,放线菌A15和A111,具有较好的预防效果,防治效果均在60%以上,其中放线菌A15菌株,防治效果达70%以上。菌株组合真菌F20+F45和F20+F120,F45+F120和细菌B24+B28具有增效作用。其中F45+F120和B28+B24组合,防治效果分别为69.2%和70.2%。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春明 韩青梅 黄丽丽 康振生
采用分生孢子萌发率和菌落直径比较了3种杀菌剂对小麦黑胚病主要致病菌小麦根腐离蠕孢(B ip olaris sorok injana)和链格孢霉(A lternaria a lterna ta)的毒力作用,并在温室盆载和田间小区试验条件下进行了防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杀菌剂、同种杀菌剂不同浓度之间存在明显毒力差异。从分生孢子萌发率看,敌力脱浓度为0.250μL/mL时对小麦黑胚病2种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抑制率高达99%以上,代森锰锌浓度为350μg/mL时的抑制率达94.5%以上,而多菌灵浓度为500μg/mL时的抑制率不到40%,远远低于以上两种药剂。从菌落直径看,敌力脱的致死中浓度(EC5...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傅强 徐彦花 张巨明 刘天增
结缕草(Zoysia japonica)大斑病是一种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引起的草坪病害,在兰引Ⅲ号结缕草上危害严重。为了探究杀菌剂对大斑病的防治效果,本研究选用‘扮绿’(156 g·L-1丙环唑)、‘绘绿’(50%嘧菌酯)、‘赛达’(0.31%嘧菌酯+0.75%丙环唑)、‘卉乐’(12%咯菌腈) 4种杀菌剂,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杀菌剂对立枯丝核菌R. solani ZS-1和R. solani ZW54菌落生长的抑制能力。测试结果表明,4种杀菌剂对立枯丝核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杀菌剂‘绘绿’对立枯丝核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好,EC50值小于1 mg·L-1。在结缕草上喷施杀菌剂‘绘绿’和‘扮绿’,然后接种立枯丝核菌R. solani ZS-1和R. solani ZW54,观察大斑病的发生情况以及对植株的生理影响。与喷施无菌水的对照相比,喷施杀菌剂后结缕草的大斑病发病率显著降低(P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海燕 张忠山
研究表明,种衣剂拌种比不拌种的晚出苗1~2天,但出苗整齐,麦苗矮壮;种衣剂拌种可明显推迟小麦白粉病的始发期,并减低其在田间的流行速率和强度,抽穗开花期防效仍在90%以上;对小麦秆黑粉、条锈病、纹枯病和地下害虫也有一定防效;种衣剂拌种比不拌种的小麦穗粒数增加7.7~13.9粒,千粒重提高3~7g,每公顷增产达15.3%~44.9%;以种衣剂14号(22%)的效果最好,种衣剂14号(8%)次之。
关键词:
种衣剂,小麦,病虫害,防效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禾丽菲 陈乐乐 肖斌 赵时峰 李秀环 慕卫 刘峰
【目的】番茄叶霉病是危害温室番茄的重要病害之一,其致病菌对常用杀菌剂已产生不同程度的抗性,亟待开发高效替代药剂。研究旨在探索番茄叶霉病菌(Fulvia fulva)对咯菌腈的敏感性,建立敏感性基线,明确咯菌腈在田间的防治效果。【方法】在山东济南、泰安、聊城、潍坊、莱芜、淄博6个蔬菜产区采集感叶霉病的番茄叶片,经分离纯化后,培养得到126株番茄叶霉菌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咯菌腈对3株代表菌株菌丝生长、分生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3个生长发育阶段的抑制活性;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不同地区的126株菌株对咯菌腈的敏感性,并建立敏感性基线。通过两年的田间试验,评价咯菌腈的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结果】咯菌腈对番茄叶霉病菌芽管伸长和菌丝生长均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平均EC50值分别为0.30和0.80μg·m L~(-1),而对孢子萌发抑制作用较弱,平均EC50值均>100μg·m L~(-1)。不同地区番茄叶霉病菌群体间对咯菌腈的敏感性均无显著差异。其中,潍坊地区叶霉菌株对咯菌腈敏感性最高,平均EC50值为0.43μg·m L~(-1);淄博地区叶霉菌株敏感性相对较低,平均EC50值为0.79μg·m L~(-1)。泰安、济南、聊城、莱芜地区的叶霉菌株敏感性无显著差异,平均EC50值分别为0.65、0.75、0.71、0.58μg·m L~(-1)。咯菌腈对供试菌株菌丝生长的EC50值在0.16—1.69μg·m L~(-1),平均值为0.64μg·m L~(-1),敏感性频率呈单峰曲线分布,符合正态分布,可作为番茄叶霉病菌对咯菌腈的敏感性基线。2016—2017年田间试验表明,咯菌腈对番茄叶霉病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咯菌腈在60.75 g a.i./hm~2剂量下对番茄叶霉病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防治效果分别为72.21%—75.02%和61.94%—70.65%,均显著高于对照药剂苯醚甲环唑100 g a.i./hm~2、代森锰锌700 g a.i./hm~2和甲基硫菌灵540 g a.i./hm~2,与氟吡菌酰胺150 g a.i./hm~2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咯菌腈有效成分为40.50 g a.i./hm~2时对番茄叶霉病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的防治效果分别高于对照药剂甲基硫菌灵540 g a.i./hm~2的保护和治疗防治效果。2017年咯菌腈有效成分为20.25 g a.i./hm~2时对番茄叶霉病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的防治效果分别显著高于对照药剂代森锰锌700 g a.i./hm~2和甲基硫菌灵540 g a.i./hm~2的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的防治效果。咯菌腈对番茄叶霉病的保护作用均高于治疗作用。【结论】咯菌腈对番茄叶霉病菌菌丝生长和芽管伸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对孢子萌发基本无抑制作用,山东省6个蔬菜产区番茄叶霉病菌对咯菌腈相对比较敏感。该药剂在番茄叶霉病的田间防治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