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13)
- 2023(14932)
- 2022(12571)
- 2021(11754)
- 2020(9994)
- 2019(22840)
- 2018(22301)
- 2017(42519)
- 2016(23375)
- 2015(26113)
- 2014(25768)
- 2013(25578)
- 2012(24169)
- 2011(21929)
- 2010(21869)
- 2009(20677)
- 2008(20656)
- 2007(18510)
- 2006(16217)
- 2005(14579)
- 学科
- 济(94438)
- 经济(94341)
- 管理(67347)
- 业(64927)
- 企(49725)
- 企业(49725)
- 方法(43949)
- 数学(39556)
- 数学方法(39198)
- 中国(29351)
- 农(27287)
- 财(26283)
- 贸(22358)
- 贸易(22351)
- 易(21870)
- 学(20438)
- 制(19731)
- 业经(18916)
- 银(18305)
- 银行(18242)
- 环境(17824)
- 农业(17745)
- 行(17407)
- 地方(16643)
- 融(16458)
- 金融(16456)
- 务(15955)
- 财务(15928)
- 财务管理(15892)
- 企业财务(15073)
- 机构
- 大学(339214)
- 学院(337442)
- 济(146784)
- 经济(144050)
- 管理(127996)
- 研究(121928)
- 理学(109941)
- 理学院(108689)
- 管理学(106932)
- 管理学院(106330)
- 中国(96735)
- 科学(75204)
- 京(71911)
- 财(67909)
- 农(64790)
- 所(63449)
- 研究所(58047)
- 中心(55618)
- 财经(53890)
- 业大(53002)
- 农业(51657)
- 江(49630)
- 经(49159)
- 经济学(46058)
- 北京(45665)
- 院(43464)
- 经济学院(41786)
- 范(41712)
- 师范(41195)
- 财经大学(40094)
- 基金
- 项目(226003)
- 科学(177370)
- 基金(166972)
- 研究(158238)
- 家(148692)
- 国家(147506)
- 科学基金(124350)
- 社会(102779)
- 社会科(97493)
- 社会科学(97466)
- 基金项目(87625)
- 省(85340)
- 自然(81927)
- 自然科(80035)
- 自然科学(80003)
- 自然科学基金(78635)
- 划(73972)
- 教育(71220)
- 资助(69326)
- 编号(61199)
- 重点(51711)
- 部(50992)
- 成果(49564)
- 发(48568)
- 创(46427)
- 科研(44487)
- 创新(43699)
- 国家社会(43530)
- 教育部(43051)
- 计划(42572)
- 期刊
- 济(155637)
- 经济(155637)
- 研究(100397)
- 中国(63525)
- 学报(58793)
- 农(57764)
- 科学(52698)
- 财(51512)
- 管理(44484)
- 大学(42922)
- 学学(40973)
- 农业(38882)
- 融(36956)
- 金融(36956)
- 经济研究(26877)
- 教育(26826)
- 财经(26726)
- 技术(25255)
- 业经(23966)
- 经(22896)
- 业(21907)
- 问题(20819)
- 贸(19925)
- 国际(17850)
- 版(16843)
- 世界(16733)
- 技术经济(16712)
- 统计(15964)
- 资源(15638)
- 理论(15492)
共检索到5017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潘敏
目前北极地区正经历的前所未有的环境变化,这使得北极油气资源的可获得性增强;但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如环境变化使北极地区环境风险加剧,北极地区政治发展不稳定,开采北极油气资源具有商业风险等。这些因素对中国的能源安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未来中国面临着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激烈竞争,同时还受到政治因素的干扰,某些国家将中国日益增长的石油进口量和对海外油气资源的拓展视为威胁;北极油气资源开采、运输技术要求高,环境风险巨大。因此,中国在战略上应该抓住环境变化带来的机遇并规避其风险,在策略上提高自己的能源供给能力并积极主动参与到北极地区能源开发中,以增强中国的能源安全。
关键词:
机遇 风险 北极环境变化 中国能源安全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彭倩 姚兰 胡国松
随着世界能源格局的新一轮变革,能源供应和生产格局同时呈现"多极化"、"多元化"局面,能源权力中心分散化越明显。作为世界能源生产、消费和贸易大国的中国,能源的安全问题面临对外贸易依存度持续走高、运输安全不确定性因素增加、能源地缘政治经济环境更复杂、能源外交等诸多挑战。本文从协调能源消费大国之间关系,加强能源进口供给多元化和油气进口基础设施建设,做好能源安全的区域战略布局,高效开发页岩气等可再生能源,推动能源价格市场化改革以及提升国际能源话语权等方面,提出了世界能源新格局下我国加强能源安全的对策。
关键词:
能源安全 社会发展 优化配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史立军
能源安全是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一个安全的能源发展状态,就不可能实现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源安全涉及经济领域、政治领域的各个方面,从目前国际社会普遍面临的问题来看,石油安全已经开始考验着我们各级政府防范和化解经济风险的能力。文章从能源安全的概念入手,系统分析了中国能源安全现状,给出了相应解决对策。
关键词:
能源 安全 管理 问题 对策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秦宣仁
一、中国能源安全系数(一)能源发展部署及成果从总量上讲,我国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但从人均拥有量看,我国又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我国人均矿产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58%,在全世界排第53位,而且还有两大弱项:一是资源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鞠可一 周德群 王群伟 吴君民
能源供应安全和使用安全是能源安全的两大组成部分。我国能源安全现状不容乐观,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不合理的能源消费结构造成的。本文将能源供应安全和使用安全作为衡量能源安全的目标,从传统能源和新能源的能源消费结构出发,对1980年-2007年以来的各项指标展开回归分析。实证结果表明:①单位新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对能源安全的贡献能力远大于传统能源;②自1980年以来,我国能源安全整体上呈现出"先抑后扬"的走势;③我国能源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突出表现在能源使用对环境造成的巨大的负面影响。最后给出政策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孔翔 卞继超
本研究主要以产业结构调整对能源需求的可能影响为基础,基于19852015年的相关数据,通过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初步分析了"去产能"对我国能源需求总量和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去产能"在短期就能改善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从而有助于增进能源使用安全;在长期,还有助于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从而改善能源的供应安全;但其对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是通过能源结构间接发生作用的,因此,希冀通过"去产能"快速改善我国的能源供应安全存在困难。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生玲 郝宇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能源生产不能满足能源需求的强劲增长,导致能源对外依赖性较大,能源进口和海外开发又面临较多挑战。国内能源开发粗放,能源利用效率低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较晚,能源战略储备不完善等问题也很突出。本文在中国具体实际的基础上,通过建立一个简单的两时期消费最优化模型,并综合考虑本国能源与能源进口和海外开发之间、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之间这两个关键的替代关系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可能影响,得出了中国能源消费的最优跨期消费路径。当前能源消费中的很多问题,包括日益增大的"能源缺口",都源于实际能源消费量严重偏离了这一"最优路径"所规定的消费水平。因此,为了有效缓解乃至从根...
关键词:
能源缺口 能源安全 新能源 能源供求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吴巧生 成金华
改革开放以来,依靠消费大量能源,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在增进居民福祉的同时,也为经济转型积累了一定物质资本,但伴随这种高增长态势,引发了系列能源环境问题,能源安全提上了日程。本文着重对经济高速增长下的中国能源消费与需求做一分析,并就中国能源安全问题进行思考和探讨。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范爱军 万佳佳
从我国的能源供给安全、能源消费安全以及能源环境安全三个子系统出发,归纳14项测度指标构建我国能源安全综合评价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确定各项指标权重,对于我国1995—2015年的能源安全状况进行量化分析,并通过三西格玛法则确定我国能源安全等级。结果显示:1995年以来,我国能源安全状况存在较大波动,总体处于"基本安全"状态。虽然没有面临严重的能源安全威胁,但也远远未达到"安全"和"非常安全"的状态,可见中国能源安全状况亟须改善。分别从能源供给安全、能源消费安全以及能源环境安全三个子系统来看,近年来,我国能源供应安全明显低于能源消费安全和能源环境安全,因此,保障能源供应是目前提高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着力点。最后,提出现阶段增强我国能源安全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能源安全 化石能源 清洁能源 因子分析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维新
能源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体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一国国民经济及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中国能源体系目前面临着体制风险、石油与电力等战略性能源风险、环境保护风险等诸多风险。本文基于上述各项风险的分析,结合中国目前已采取的政策措施,为未来中国能源体系的安全提出了富有针对性的对策分析。
关键词:
中国能源体系 风险 对策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宋德星
从长历史时段考察可知,能源安全问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而真正全球性的能源安全问题的突现,当数工业化时代石油供应可能中断或短缺带来的风险问题,以及伴生的地缘政治角力问题。结果,以石油为核心的能源交易,不再是简单的经济意义上的交易,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异化为一种政治商品,它不仅要服从市场经济的规律,更要受制于权力政治的作用。在这一背景下,中国政府在能源安全问题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因而制定一项合理的能源安全战略,也就成为当今中国必需解决的紧迫战略课题。
关键词:
能源 安全 中国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蕾 史丹
乌克兰危机后,国际能源市场发生了重要变化。在经过剧烈的动荡调整后,传统能源市场进入短期平衡。全球能源市场中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石油天然气市场仍将出现短期波动,甚至频繁的剧烈震荡。以美国为代表的非欧佩克产油国与“欧佩克+”的产能联盟可能在短期内围绕俄罗斯能源撤退后留下的市场份额展开竞争。但是从趋势来看,新能源规模不断扩大,逐步替代传统化石能源。全球能源市场的博弈将从传统油气领域不断拓展到新能源以及与新能源密切相关的产业和矿产领域。全球能源格局也将随之发生重大调整。面对未来可能形成的全球能源新格局,我国不仅要防范传统能源市场的安全风险,发挥世界能源消费大国作用,推动全球能源市场尽早形成新的平衡,维护国际能源市场的安全稳定,更要专注国内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加快能源转型步伐,形成有利于国家安全的新型能源体系。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蕾 史丹
乌克兰危机后,国际能源市场发生了重要变化。在经过剧烈的动荡调整后,传统能源市场进入短期平衡。全球能源市场中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石油天然气市场仍将出现短期波动,甚至频繁的剧烈震荡。以美国为代表的非欧佩克产油国与“欧佩克+”的产能联盟可能在短期内围绕俄罗斯能源撤退后留下的市场份额展开竞争。但是从趋势来看,新能源规模不断扩大,逐步替代传统化石能源。全球能源市场的博弈将从传统油气领域不断拓展到新能源以及与新能源密切相关的产业和矿产领域。全球能源格局也将随之发生重大调整。面对未来可能形成的全球能源新格局,我国不仅要防范传统能源市场的安全风险,发挥世界能源消费大国作用,推动全球能源市场尽早形成新的平衡,维护国际能源市场的安全稳定,更要专注国内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加快能源转型步伐,形成有利于国家安全的新型能源体系。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周云亨 方恺 叶瑞克
同马斯洛关于人的需求层次的划分类似,人类对于能源安全也呈现一定的需求层次演进特征。满足基本生活的能源需求属于最低层次,解决能源贫困后将会致力于以合理的价格确保能源的持续稳定供应,进而追求能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当前中国在能源安全领域面临着重大挑战,既要应对大气污染与气候变化的双重压力,又要兼顾增加能源供应总量和提高清洁能源比重的双重目标。尽管中国政府强烈的政治意愿与成熟的市场条件有利于能源转型,不过为了克服能源转型过程中面临的多元目标取舍、转型期漫长以及政府与市场角色之争等难题,未来中国还需要在经济发展方式、能源科技创新以及能源治理等方面做出积极调整。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陈宪良
能源是一个国家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能源消费与进口国,能否确保稳定的能源供应已经成为国家安全的一个战略性问题。俄罗斯作为一个能源生产和出口大国与中国有着天然的地缘优势,对中国确保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中俄两国在化石能源领域的合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促进两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无论对中国确保能源安全,还是对俄罗斯的经济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中国 俄罗斯 能源合作 石油 天然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