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59)
2023(4398)
2022(3588)
2021(3383)
2020(2764)
2019(6306)
2018(6416)
2017(11700)
2016(6365)
2015(7067)
2014(7054)
2013(6832)
2012(6218)
2011(5576)
2010(5773)
2009(5505)
2008(5561)
2007(5047)
2006(4789)
2005(4653)
作者
(17973)
(15076)
(15009)
(14586)
(9670)
(7104)
(6882)
(5791)
(5773)
(5459)
(5257)
(5212)
(5047)
(4955)
(4892)
(4749)
(4516)
(4516)
(4429)
(4038)
(3933)
(3724)
(3687)
(3511)
(3450)
(3408)
(3384)
(3226)
(3063)
(2968)
学科
(27947)
经济(27912)
(21951)
管理(19838)
(17705)
企业(17705)
技术(11206)
方法(11156)
数学(9962)
数学方法(9905)
中国(9310)
(9067)
(8531)
(6606)
(6315)
金融(6315)
(6288)
技术管理(6201)
业经(6194)
体制(5868)
(5817)
银行(5810)
农业(5787)
(5679)
(5272)
贸易(5268)
(5126)
(5076)
劳动(5059)
理论(4468)
机构
大学(92673)
学院(91633)
(44525)
经济(43714)
管理(35319)
研究(35296)
理学(29193)
理学院(28937)
管理学(28594)
中国(28455)
管理学院(28396)
(21599)
(20297)
(17876)
科学(17855)
财经(16208)
研究所(15621)
中心(15400)
(14967)
(14830)
经济学(14372)
(13570)
北京(13544)
经济学院(12792)
(12546)
财经大学(12026)
(11554)
师范(11446)
业大(11236)
(11155)
基金
项目(54641)
科学(43684)
研究(42221)
基金(40075)
(34787)
国家(34505)
科学基金(29649)
社会(27547)
社会科(26255)
社会科学(26247)
基金项目(20373)
(20022)
教育(20003)
自然(17871)
自然科(17502)
自然科学(17499)
自然科学基金(17221)
(17111)
编号(16592)
资助(16581)
成果(13844)
(13087)
重点(12349)
(12335)
国家社会(11971)
课题(11956)
创新(11679)
(11647)
教育部(11646)
(11566)
期刊
(53385)
经济(53385)
研究(34165)
中国(26251)
(17025)
管理(15908)
(13606)
金融(13606)
教育(13460)
科学(12392)
(12122)
技术(11568)
学报(11383)
财经(9539)
大学(9498)
学学(8763)
经济研究(8561)
(8318)
农业(7752)
业经(7272)
技术经济(6864)
问题(6536)
(6042)
国际(5819)
理论(5208)
(5052)
论坛(5052)
世界(5027)
科技(5027)
改革(4726)
共检索到1586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何汉儒  张刚  
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引发了新的技术革命。技术革命会促进经济增长,但也引起了人们对技术革命的恐慌。技术革命会对劳动力市场产生冲击:劳动力市场结构发生变化、劳动份额减少、扩大收入差距。应对技术革命对劳动力市场所造成的冲击,应该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加大在职员工的技能培训,加强科技人才的培养,完善全社会保障制度,加大国民收入的再次分配。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锋  
新技术革命条件下劳动力商品化的新特点南开大学经济学系研究生李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新技术革命的影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劳动力商品化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看待马克思的劳动商品化理论,怎样认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劳动力商品化的新变化,成为当...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玉棉  
随着全球化和新技术的推进 ,日本的整个雇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 ,“一部分劳动力由于与生产资料不能很好结合”而失业。为了适应雇用环境的变化 ,降低失业率 ,对劳动力进行就业能力培训是非常重要的。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 ,日本就业培训事业方兴未艾。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周密  辛灵  赵芙卿  
经济危机给全球劳动力市场的平衡与结构带来巨大冲击,但同时也为中国发挥以自然人移动模式为主的服务贸易优势创造了难得的机遇。中国能否把握机遇,不仅取决于国外市场的开放程度,更离不开劳动者自身素质的提升。但人口结构的调整和素质的改善需要漫长的周期,因此需尽早采取对策。一、全球劳动力市场出现深刻的结构性调整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以来,全球主要国家就业率始终没能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就业情况起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建中  张春平  
历史上每一次技术革命都引起了社会总体技术结构的变化,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新技术革命对人寿保险业在产品设计、管理方式、交易方式等方面也将产生巨大影响,特别是生命科学的突破性进展还可能对人寿保险业经营的基础构成冲击。本文对当今新技术革命对寿险业构成的潜在冲击进行了分析,提出通过产品创新、加强风险管理、提高保险资金投资运作水平、改进监管等对策应对可能出现的潜在冲击。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黄海燕  王金哲  
伴随着劳动力市场转折,中国已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国际经验表明,中等收入阶段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考验。中国劳动力市场转折呈现劳动力短缺和工资上涨的态势,对中等收入阶段发展既构成了弱化国内制造业竞争力、增大通货膨胀压力、人口红利逐渐消退、减少外资流入等诸多挑战,也为其创造了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刺激内需、提升人力资本积累水平、缓解贫富分化、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重大机遇。在中等收入阶段,应把握好劳动力市场转折带来的机遇,同时采取措施应对其挑战。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卫飒英  
中国与欧洲共同体建交整整十周年了。十年来,中国与欧洲共同体国家在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友好合作有了重大发展。双方在能源、交通、材料、农业、医药卫生、生物工程、航天、遥感、通信、信息技术等方面进行了近百个项目的合作。为纪念中国和欧洲共同体建交十周年,国家科委与欧洲共同体委员会于1985年10月4日——7日在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了“中国——欧洲共同体新技术革命讨论会”。讨论会的中心议题是:新技术革命的特点、影响及双方应采取的对策。主要包括:新技术与传统工业的关系;科技政策和技术变革的管理;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杜凤莲  孙婧芳  
失业会造成不利的收入冲击,外部收入冲击会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失业对食品和教育支出的影响不同,平均而言,消费者对食品支出具有更强的修匀能力,教育水平对教育支出具有正向修匀作用。失业者实现再就业之后,食品支出比例显著下降,教育支出相对上升,失业持续时间对再就业者教育支出依然具有负向影响。女性失业会降低家庭的食品和教育支出比例,女性再就业后会提高家庭的教育支出。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金东  唐诗涵  
劳动力市场冲击下初次就业市场不景气会给青年就业者带来持久的收入损失,同时造成不同就业队列间和同一就业队列内的收入差距,从而恶化收入分配。本文以SARS疫情暴发叠加高等教育扩招首批本科生毕业季的2003年为事件冲击时点,基于城镇住户调查(UHS)数据实证研究了劳动力市场负面冲击对青年就业群体收入分配的影响,发现:其一,劳动力市场冲击下的失业风险显著加剧了青年人力资本错配问题,造成了初次就业青年群体相对收入下降的疤痕效应;其二,2003年就业的青年群体收入相比非2003年就业的青年群体显著偏低,这一收入差距持续4年才逐渐消失;其三,疤痕效应的显著程度和持续时间对于不同群体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对于低学历和体制内群体的收入影响更大,性别间和不同地区之间并无显著差异;其四,青年群体收入水平的下降阻碍了消费升级,在短期内因为超前消费保持了消费升级态势,但对发展享受型消费的负面效应从第二年开始显现并持续到第五年。本文的研究显示出失业风险冲击对青年就业不仅仅是短期数量上的影响,更是长期质量上的影响,造成消费疲软的关键仍然在于就业质量不足。本文的研究结论对未来中国精准施策稳就业、促消费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揭示了促进青年更充分和高质量就业的人口学意义。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杨红彦  周申  
文章主要分析在汇率冲击下,中国可贸易行业1998—2009年劳动力市场的调整过程。文章利用实际有效汇率指标和动态面板估计方法分析影响劳动力市场调整的不同渠道。结果表明,汇率贬值通过出口渠道增加就业和降低工资,通过进口渠道降低就业和提高工资,通过效率渠道促进就业和降低工资。高贸易依存度行业的就业汇率弹性大于低贸易依存度行业,低加成比例行业的就业汇率弹性大于高加成比例行业,劳动力技术结构是影响就业汇率弹性的重要因素。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宇峰  陈准准  
本文在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的基础上,结合2007年社会核算矩阵(SAM),模拟了国际能源冲击下中国宏观经济活动以及微观劳动力市场的变动情况,同时具体分析了能源冲击对部门间劳动力市场需求结构的影响和传导机制。研究发现,在面对能源冲击时,不同部门的劳动力需求变化也各不相同,制造业、农林牧渔业等劳动力密集型部门倾向于提供更多的劳动岗位,并且这些岗位主要是面向对能源有较强替代性的技术工人,而其余大部分部门则倾向于缩减劳动岗位的供应;在收入方面,随着能源价格上涨,各类工人收入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以技术工人降幅最大,产业工人次之,而农业工人的收入在能源价格上涨到一定程度后会出现上升。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李亮亮  
构建包含消费和投资部门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并设定了各部门名义粘性,通过标准的贝叶斯估计方法,考察投资冲击对劳动力市场就业及工资波动的动态响应及主要驱动来源。模型结果显示:(1)投资边际效率冲击能够产生显著的扩张性经济效应,促进劳动力市场就业增加和工资增长。两部门内技术冲击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则存在显著差异。消费部门技术冲击对劳动力市场存在显著的扩张效应,而投资部门技术冲击则对总量及部门就业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可促进部门工资增长。(2)短期内影响就业波动的最主要因素是投资边际效率冲击,而在长期中总技术冲击起了重要作用。部门工资波动的主要驱动来源为总工资加成冲击。金融危机后,投资边际效率冲击对劳动就业波动的贡献逐步减弱,但对消费部门工资的影响显著增强。(3)模型中投资部门的引入及粘性机制的设定,对模型拟合中国经济数据、解释劳动力市场运行特征及波动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丘舜平,张炳申  
由于新技术革命引起的各种社会经济变化,都将波及劳动就业,所以劳动就业领域急需研究对策。本文拟通过分析新技术革命对劳动就业的影响,探讨广东劳动就业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对策。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Ray Brooks  陶然  
在过去 2 0年中 ,伴随着城镇私营部门重要地位的不断彰显与国有企业规模的缩减 ,中国已经形成了一个市场化程度日渐提高的劳动力市场。尽管改革进程亦行亦渐 ,在农村和国有企业中依旧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在未来的几年当中 ,中国劳动力市场所面对的首要挑战就是如何在应对入世冲击的同时 ,将剩余劳动力转移到有质量的岗位中去。据本文估计 ,如果中国的GDP年均增长率保持在 7%的水平而就业弹性为 0 .5 ,则接下来的 3至 4年内 ,城镇失业率将翻一番 ,达到 10 %左右。当然 ,强劲的经济增长有助于缓解这一压力。尤其值得重视的是 ,私营部门和近年来提供了众多就业岗位的劳动力密集型服务业的蓬勃发展...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张正平  黄帆帆  卢欢  
近年来,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势头良好。首先,我国数字普惠金融体系初步形成。我国已经形成了以政府积极推动数字设施建设、传统金融机构大规模应用数字技术提供金融服务、新兴金融科技企业提供高水平数字技术服务三方良性互动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