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95)
- 2023(11131)
- 2022(9240)
- 2021(8463)
- 2020(6659)
- 2019(14785)
- 2018(14285)
- 2017(26968)
- 2016(14413)
- 2015(15779)
- 2014(15379)
- 2013(15083)
- 2012(14449)
- 2011(13195)
- 2010(13857)
- 2009(12762)
- 2008(12499)
- 2007(11584)
- 2006(10669)
- 2005(9867)
- 学科
- 济(62307)
- 经济(62251)
- 管理(43484)
- 业(42778)
- 企(33742)
- 企业(33742)
- 中国(22425)
- 地方(20481)
- 农(19999)
- 业经(16365)
- 技术(16011)
- 方法(15605)
- 财(13497)
- 农业(13426)
- 银(13289)
- 银行(13276)
- 融(13070)
- 金融(13069)
- 行(13004)
- 制(12781)
- 数学(12731)
- 贸(12729)
- 贸易(12715)
- 数学方法(12513)
- 易(12255)
- 发(11502)
- 策(11484)
- 地方经济(11186)
- 学(11099)
- 技术管理(11054)
- 机构
- 学院(202905)
- 大学(198154)
- 济(87374)
- 经济(85410)
- 研究(77252)
- 管理(74717)
- 理学(61992)
- 理学院(61251)
- 管理学(60350)
- 中国(60235)
- 管理学院(59933)
- 科学(43884)
- 京(43237)
- 财(41250)
- 所(38993)
- 研究所(34675)
- 中心(34525)
- 江(33838)
- 农(31679)
- 财经(30467)
- 范(29642)
- 师范(29421)
- 院(28483)
- 北京(28381)
- 经(27470)
- 州(27328)
- 业大(25638)
- 经济学(25637)
- 农业(24112)
- 省(23885)
- 基金
- 项目(124948)
- 科学(99366)
- 研究(98077)
- 基金(87416)
- 家(75055)
- 国家(74318)
- 科学基金(63607)
- 社会(62055)
- 社会科(58865)
- 社会科学(58855)
- 省(50903)
- 基金项目(44788)
- 教育(44161)
- 划(42090)
- 编号(40672)
- 自然(37855)
- 自然科(36963)
- 自然科学(36955)
- 自然科学基金(36263)
- 资助(34793)
- 成果(34306)
- 发(33725)
- 课题(30156)
- 创(28789)
- 重点(28425)
- 发展(28008)
- 展(27522)
- 创新(27022)
- 部(26726)
- 国家社会(25110)
- 期刊
- 济(111753)
- 经济(111753)
- 研究(69881)
- 中国(49723)
- 管理(31995)
- 农(31677)
- 教育(29770)
- 财(29683)
- 融(27356)
- 金融(27356)
- 科学(26249)
- 学报(24970)
- 农业(21756)
- 业经(20027)
- 大学(19881)
- 技术(19210)
- 学学(18285)
- 经济研究(17916)
- 财经(14616)
- 问题(13629)
- 经(12736)
- 贸(12484)
- 国际(12347)
- 坛(11535)
- 论坛(11535)
- 业(11485)
- 世界(11218)
- 科技(10934)
- 技术经济(10556)
- 现代(10193)
共检索到3403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胡勇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方磊
被誉为"现代丝绸之路"的新亚欧大陆桥的开通,不仅仅限于它为亚欧大陆提供了一条便捷的交通运输线,更重要的是,它为我国沿桥经济地带的开发、发展和对外开放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契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世英
以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沿桥开发发展基本思想为指导,对新亚欧大陆桥开通的经济意义、发展潜力进行了分析,阐明了大陆桥开放产业带形成的可能和对河南经济发展与布局的重大影响,确定了河南不同产业上桥的顺序。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徐习军
阐述了"一带一路"战略的国际国内背景,分析了"一带一路"战略的目标诉求及其意义,认为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旨在建立一个跨洲的合作贸易区,建立一个链接东亚、中亚和欧洲的新经济秩序,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利于破除美元和美军的霸权,推进上海合作组织的战略升格,构建中国发展新的空间。自"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以来,得到了国际国内的热烈响应。"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唱响国际合作三部曲——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深化经济技术合作、建立自由贸易区,围绕这三部曲,大陆桥物流运输的机遇增多。但是,与此同时沿线国家间的合作障碍、大陆桥通道的畅通受阻带来的物流运输不畅等一系列问题依然存在,丝路班列竞争不可避免。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高材林 张旭旭
开创陆桥经济新时代──论新亚欧大陆桥的特点、意义与前景高材林,张旭旭新亚欧大陆桥将开创陆桥经济的新时代,成为我国第三次开放和开发浪潮的潮头,并为沿途各省市区带来发展与合作的机遇,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和民族共同繁荣、全面振兴。新亚欧大陆桥的特点目前大陆桥主...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里昂·布里坦
亚欧大陆桥沿线的经济发展欧洲委员会副主席里昂·布里坦爵士欧洲委员会很高兴能够支持这一重要专题讨论会,我非常感谢大会主席宋健先生邀请我参加。为亚欧合作建立适当的基础设施的任务确实繁重。在世纪之交的太空旅行和太空通讯时代,我们正努力重建500年前就业已存...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崔冠杰
一、开发沿桥经济带的战略意义沿桥经济带在我国的经济发展格局中,承担着横贯东中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魏允佩
一、新亚欧大陆桥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1.将会提高陇海—兰新沿线地区在我国生产力布局中的轴线地位。新亚欧大陆桥的东段,即我国的陇海、兰新和北疆铁路,在我国具有贯通东西、绾毂南北的重要作用。但它所连结的苏北、皖北、川北、鲁南、晋南、宁南和豫、陕、甘、青、新11个省区、89个市地州和570个县的2.6亿人口、3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我国的次发达地区。另一方面,它又以其丰富的资源,40多年来建设的基础,和国家对能源原材料,以及重加工产品的巨大需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家栋
新亚欧大陆桥开通后,在促进亚欧经济合作交流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由于陆桥东端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等因素,大陆桥的通衢、辐射、拉力作用发挥不够。宁(南京)西(安)铁路的建设形成了以上海为东方桥头堡的新的铁路大动脉。开辟新亚欧大陆桥南干线将把东亚和北欧连接起来,把陆桥建成潜力巨大的洲际链和连接我国东、中、西部的经济发展轴。为此,应尽快制定规划、成立协调组织,整合沿陆桥地区产业和资源,更好地发挥南干线的内聚力和辐射力,在加强国际交流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发挥更大作用。
关键词:
开辟 南干线 亚欧大陆桥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平心 冯世新
新亚欧大陆桥的贯通,使古“丝绸之路”重放异彩。它不仅为亚欧国际联运提供了一条更为便捷的通道,而且为国际工商界提供了打开中东地区最为理想的国际运输通道。这对于国内经济发展,促进沿桥省区的对外开放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着重就建立陆桥网络和集装箱运输问题进行探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昌礼
地质资源与环境是大陆桥经济带规划与开发的重要前提也是制约因素,因此,根据地质资源与环境要素和特征,提出大陆桥经济发展战略,可以使大陆桥经济带规划与开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谈英武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简称西线调水),是从长江上游引水至黄河上游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是补充黄河水资源的不足,解决我国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高志刚
新亚欧大陆桥( 新疆段) 沿线区域是新疆经济发展较快的开放区域,也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已经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结构体系。本文从沿线区域的工业的现状特点出发,分析了区域的主导产业,阐述了工业的发展方向,并指出了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工业发展 新亚欧大陆桥(新疆段)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宫汝娜 裴成荣
基于产业结构相似系数、产业重合度指数、工业区域配置系数和区位熵指标,分别从宏观三次产业、中观工业和微观优势产业三个层面,对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产业同构水平进行测算分析,结果发现:行业越具体,沿线各省份产业趋同程度越低。从具体行业来看,东部、中部地区产业趋同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中部、西部地区产业趋同主要集中在能源行业、食品加工等行业,东部、西部地区产业趋同主要集中在能源行业。最后,提出整合同质产业、培育异质产业、布局未来产业的协同发展路径。
关键词:
产业协同 产业同构 产业整合 区位熵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峻岭 林炳耀
分析了当前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发展四大新特点,即在国家对外开放格局中的战略地位日趋重要、沿桥经济区规划纷纷上升为国家战略、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区域合作明显加强等,指出其对徐州经济发展带来的新挑战,提出徐州在区域竞争与协作中的三大应对措施,即建设具有强大辐射力的区域性特大中心城市、打造淮海城市群、争取淮海经济区区域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等,以促进陆桥经济带东部崛起。
关键词:
陆桥经济 新发展 徐州 应对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