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481)
- 2023(2748)
- 2022(2006)
- 2021(1716)
- 2020(1403)
- 2019(3052)
- 2018(2816)
- 2017(5502)
- 2016(3130)
- 2015(3351)
- 2014(3188)
- 2013(3235)
- 2012(3029)
- 2011(2766)
- 2010(2613)
- 2009(2294)
- 2008(2202)
- 2007(1919)
- 2006(1830)
- 2005(1627)
- 学科
- 济(13038)
- 经济(13030)
- 业(9394)
- 管理(7532)
- 税(7450)
- 税收(7022)
- 收(6997)
- 企(5894)
- 企业(5894)
- 农(4967)
- 方法(4605)
- 数学(4228)
- 数学方法(4205)
- 业经(3979)
- 农业(3625)
- 财(3576)
- 中国(3209)
- 产业(2682)
- 地方(2658)
- 制(2195)
- 学(2179)
- 贸(2167)
- 贸易(2163)
- 技术(2151)
- 环境(2146)
- 信息(2124)
- 易(2118)
- 总论(2109)
- 信息产业(2078)
- 发(1958)
- 机构
- 学院(42223)
- 大学(41111)
- 济(19055)
- 经济(18773)
- 研究(16911)
- 管理(14340)
- 中国(12510)
- 农(12414)
- 理学(12309)
- 理学院(12150)
- 管理学(11934)
- 管理学院(11872)
- 科学(10709)
- 农业(10075)
- 财(9735)
- 所(9238)
- 业大(8698)
- 京(8683)
- 研究所(8365)
- 中心(7274)
- 财经(7139)
- 省(6613)
- 经(6543)
- 农业大学(6525)
- 江(6508)
- 经济学(6215)
- 科学院(6150)
- 业(5723)
- 院(5690)
- 经济学院(5635)
共检索到659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少昆 王克如 谢瑞芝 明博
玉米机械粒收是利用联合收获机摘穗、脱粒一次完成的收获方式,由于减少了果穗储运、晾晒、脱粒等作业环节,不仅大大降低劳动强度、节约人力成本,还可降低晾晒、脱粒过程中的籽粒霉烂与损失,是我国玉米机械收获的发展方向和今后玉米生产转方式的重点~([1])。美、德等国20世纪50年代玉米收获作业也以机械穗收为主,70年代全面采用田间机械粒收~([2-4])。目前我国玉米机械播种率已超过80%,但机械收获率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克如 李少昆
机械粒收是玉米收获技术发展的方向,是玉米实现全程机械化、转变生产方式的关键。当前,籽粒收获过程中破碎率高的问题不仅降低玉米等级和销售价格,而且导致收获产量下降,并增大烘干成本、增加安全贮藏的难度,是推广机械粒收技术面临的重要问题。玉米不同基因型间籽粒破碎率存在显著差异,抗破碎特性是可遗传的性状,可通过育种培育抗破碎率的品种;不同收获机械和作业参数对籽粒破碎率有显著影响,选择轴流式收获机,并根据玉米生长、成熟和籽粒含水率状况及时检查与调试收获机参数是保证低破碎率的有效措施;生态环境因素对破碎率也有显著的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璐璐 雷晓鹏 谢瑞芝 王克如 侯鹏 张凤路 李少昆
【目的】机械粒收是玉米生产的发展方向,收获质量是影响其推广应用的主要因素。中国玉米机械粒收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在西北和东北等春播玉米区推广应用面积较大,黄淮海夏播玉米区正在积极开展试验示范。本研究通过分析黄淮海夏玉米机械粒收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支持。【方法】2013—2015年累计选用了23个玉米品种,在黄淮海典型代表区河南新乡开展试验研究。2013年和2015年在收获期分别进行2次机械收获,2014年1次机械收获。收获当天测定各个品种的收获前籽粒含水率,并调查测产。机械收获后从机仓随
关键词:
玉米 机械粒收 收获质量 籽粒含水率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薛军 李璐璐 张万旭 王群 谢瑞芝 王克如 明博 侯鹏 李少昆
【目的】明确玉米穗轴机械强度变化规律及其对机械粒收籽粒破碎率的影响,为提高玉米收获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通过设置品种大区鉴选试验,对各品种进行分期收获,历次收获均以相同粒收机械与农机操作人员实施,同步调查玉米穗轴形态、含水率、干物质积累、力学特征以及籽粒含水率、机收破碎率等指标,研究玉米生育后期穗轴机械强度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穗轴机械强度与籽粒破碎率之间的关系。【结果】结果显示,随着收获期推迟,玉米籽粒和穗轴含水率逐渐降低,而穗轴8 cm和全长抗折断力及籽粒破碎率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籽粒含水率低于20.1%时,机械粒收籽粒破碎率随穗轴抗折断力提高呈极显著的指数增加趋势;当籽粒含水率高于20.1%时,破碎率与穗轴全长抗折断力呈极显著的指数模型关系,与8 cm抗折断力的回归分析未达到显著水平。穗轴抗折断力与穗轴含水率呈显著负相关,与穿刺强度、干重、单位长度干重、单位体积干重呈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穗轴单位长度干重对抗折断力的贡献最大。【结论】玉米穗轴机械强度是影响机械粒收籽粒破碎的重要因素之一,生育后期穗轴干物质积累和含水率是影响穗轴机械强度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玉米 穗轴 抗折断力 机械粒收 破碎率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红燕 薛军 王永宏 王克如 赵如浪 明博 张镇涛 张文杰 李少昆
【目的】在宁夏地区不同播期条件下,对不同脱水类型玉米品种籽粒含水率降至适宜机械粒收含水率的日期进行预测,为区域品种选择、适宜收获期的确定及低水分粒收技术提供支撑。【方法】本研究以38个主栽玉米品种为材料,以生理成熟期平均含水率(30.1%)和播种至生理成熟≥0℃的平均积温(3 274℃·d)为指标,采用双向平均法将38个品种分为晚熟脱水慢(Ⅰ类)、早熟脱水慢(Ⅱ类)、早熟脱水快(Ⅲ类)和晚熟脱水快(Ⅳ类)4种类型,结合宁夏生产实际,在每类型品种中选择出生理成熟期籽粒含水率和积温需求居中的品种作为各类型的代表品种;采用Logistic Power非线性增长模型构建玉米品种脱水方程,结合近10年(2008—2017年)气象数据,分始播期、盛播期和终播期对各类型品种与区域热量资源进行定量匹配。【结果】适期早播可以争取162—230℃·d的积温。Ⅰ、Ⅱ、Ⅲ和Ⅳ类品种由播种至籽粒水分降至25%所需积温分别为3 615、3 291、3 138和3 427℃·d,在宁夏北部和中部区域所有类型品种均可满足含水率降至25%的要求,在南部山区,Ⅲ类品种在始播期和盛播期播种也能基本满足。4类品种籽粒水分降至16%所需积温依次为4 321、3 816、3 633和4 024℃·d,其中,早熟脱水快的Ⅲ类品种,在宁夏北部区域于始播期—终播期播种含水率均可降低至16%;在中部地区始播期和盛播期播种积温也可得到满足。【结论】在宁夏地区,通过合理配置区域热量资源和脱水类型不同的品种,采用早播种植技术,可以实现高质量的玉米机械粒收,其中,在宁夏北部与中部区域选择早熟、脱水快(Ⅲ类)的品种,可以较好地实现低水分收获,将区域热量资源转变为现实生产力。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柴宗文 王克如 郭银巧 谢瑞芝 李璐璐 明博 侯鹏 刘朝巍 初振东 张万旭 张国强 刘广周 李少昆
【目的】机械粒收技术是现代玉米生产的关键技术,是国内外玉米收获技术发展的方向和中国玉米生产转方式的关键。明确当前中国玉米机械粒收质量的现状,研究影响收获质量的主要因素,推动玉米机械粒收技术发展。【方法】利用2011—2015年在西北、黄淮海和东北和华北玉米产区15个省(市)168个地块获得的1 698组收获质量样本数据,分析当前中国玉米机械粒收质量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结果表明,籽粒破碎率平均为8.63%,杂质率为1.27%,田间损失籽粒(落穗、落粒合计)为24.71 g·m(-2),折合每亩损失1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雪 胡晗 李芳 林珊 陈先敏 吴巩 李斌彬 周顺利
为探究黄淮海地区玉米机械粒收品种籽粒灌浆特性及对种植密度和施氮量的响应,2017—2019年采用裂区设计,以机械粒收品种‘京农科728’(‘JNK 728’)和普通品种‘郑单958’(‘ZD 958’)为主区,施氮量(120、180、240 kg/hm~2)为裂区,种植密度(45 000、60 000、75 000、90 000株/hm~2)为裂裂区,测定并分析不同密度和施氮量下机械粒收品种和普通品种籽粒干物质积累动态与灌浆特性。结果表明,‘JNK 728’活跃灌浆期比‘ZD 958’少2.9 d,有效灌浆期比‘ZD 958’少4.7 d,平均灌浆速率比‘ZD 958’高1.0 mg/(粒·d),单粒干重比‘ZD 958’高12.0%。随密度增加,两品种的活跃灌浆期和有效灌浆期变化不大,平均灌浆速率、最大灌浆速率和最大灌浆速率时的粒重均呈降低趋势,单粒干重减小;相对于45 000株/hm~2,‘JNK 728’和‘ZD 958’在90 000株/hm~2下平均灌浆速率分别减少6.6%和11.5%,单粒干重分别减少3.7%和10.4%。本研究条件下,不同施氮量下的灌浆参数差异不大,施氮量对粒重无显著影响。综上,黄淮海地区机械粒收品种‘JNK 728’灌浆期比普通品种短,但灌浆速率大,粒重高,适宜夏播;随密度增加,灌浆期变化不大,灌浆速率和粒重减小。‘JNK 728’的灌浆速率及粒重对密度变化较‘ZD 958’不敏感。试验因素对粒重的效应表现为品种>密度>施氮量。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晓兵 许迪 侯玲玲 杨军
本文在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减少、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的背景下,采用玉米生产的省级面板数据,研究劳动力工资变化与玉米机械化生产的相关关系。并利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估计不同要素投入对玉米产出的贡献,进一步分析机械使用和劳动力投入之间的替代关系,以及农场规模对机械化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机械和劳动力的相对价格变动是影响机械化水平的主要因素之一,生产中劳动力与机械投入呈现显著的相互替代关系。
关键词:
玉米生产 机械化 劳动力 替代弹性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宫元娟 周铁 张旭东
为了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实现机具的合理配备与选型。以技术经济学中成本理论为基础,建立玉米机械化生产中整地、播种、收获作业机具的作业费用数学模型,进而分析其主要机具的工作效率、作业成本、最小和最大临界规模;并提出100hm2玉米机械化生产机具配备方案,实现免耕播种,联合收获同时秸秆还田,取代了背负式玉米收获机和秸秆粉碎还田机,可以节省机具费用345元·hm-2,既减少机组的数量,又节本增效。
关键词:
玉米机械化生产 临界规模 机具配备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立辉 杨印生 赵耀
本文论述了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研制和推广玉米生产新体系的意义。建立了玉米生产新体系经济效益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并用此模型对玉米生产新体系在吉林省松树市大坡镇西山村的推广作了实证研究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波 詹小旭 李小龙 吴雅薇 柯永培 袁继超 孔凡磊
为明确四川省夏玉米机械化粒收质量现状及主要影响因素,2017—2018年对四川省大面积主推的20余个玉米品种开展机械粒收试验,测定各参试品种植株性状、果穗性状及每次收获各品种的茎杆、穗轴、籽粒含水率,籽粒和穗轴力学强度,机械粒收质量。结果表明:1)2年收获的籽粒含水率为10.14%~37.16%,90.00%的测试样本籽粒含水率在29.00%以下;破碎率为5.80%,未达到≤5.00%的国家标准;杂质率为2.56%,符合≤3.00%的国家标准;落粒率为1.02%。收获推迟可降低籽粒含水率,能提高玉米机械粒收质量;2)破碎率在品种间差异明显,主要受籽粒含水率和籽粒力学强度的影响;穗轴是杂质的主要成分,杂质率与穗轴含水率及力学强度关系密切;随籽粒含水率的降低,落粒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四川省单作夏玉米可满足机械粒收对籽粒含水率的要求,选用生育后期脱水快、籽粒物理力学特性适宜、穗轴力学强度小、韧性强、株高及穗位高适宜的品种,并根据气候条件及作物衔接情况适时晚收,来提高四川省夏玉米机械粒收质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川 乔江方 谷利敏 夏来坤 朱卫红 黄璐 刘京宝
为了明确不同生物学性状对玉米籽粒直接机械化收获质量的影响,设置了8个不同程度适宜机收的玉米品种籽粒直接机械化收获试验,比较了玉米籽粒含水率、株型性状、穗部性状、产量构成因素、穗下茎节抗倒伏性状对8个玉米品种的籽粒直接机械化收获后籽粒破碎率、杂质率、落穗率和落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8个玉米品种籽粒直接机械化收获时籽粒含水率差异较大,德美亚1号含水率最低,桥玉8号次之;蠡玉16含水率最高,郑单1002次之;郑单958籽粒含水率为29.91%,处于中间水平。相关分析表明,显著影响玉米籽粒直接机械化收获质量的主要因素有:籽粒含水率、穗位高、穗粗、苞叶总宽度、穗下茎节压碎强度。综合分析,适宜我国籽粒直接...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白慧娟 苑严伟 周利明 牛康 方宪法
[目的]玉米定向播种是一种优质高效的农业生产模式,是使种子以“直立且尖端朝下,胚面平行于播种行”或“胚面朝上,长轴垂直于播种行”的姿态被土壤包围,可优先产生垂直于播种行的叶片,有利于提升玉米产量。[方法]本文首先阐述了玉米定向播种生产模式及该模式可以促进产量提升的内在机制;之后依次围绕种子姿态识别、种子姿态调整和机械化定向播种三方面内容,阐述了玉米机械化定向播种技术的工作原理、技术特点和发展动态。[结果]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精准农业背景下稳面积、提单产、增总产的需求,总结了现有玉米机械化定向播种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了该技术发展缓慢的原因,提出了未来的研究重点、需要突破的技术瓶颈和发展建议。[结论]玉米机械化定向播种技术将逐渐成为未来玉米播种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本文以期为该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
玉米 定向播种 姿态识别 姿态调整 进展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姜心禄 郑家国 池忠志
为了研究丘陵区玉米机械化播种的可行性和选择适宜的机械进行播种生产,试验选择丘陵区油菜茬收获后净作夏玉米,在免耕和旋耕播种的模式下比较4种播种机进行机械化播种生产。结果表明:在免耕模式下,带脚助力播种机播种效率高,比CK1增产5.07%,节本增效1111.2元/hm2。在旋耕模式下,播种效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动力播种机>手推式播种机>带脚助力播种机>电子精量播种机。电子精量播种机播种比CK2增产4.03%,节本增效895.65元/hm2;带脚助力播种机播种增产2.97%,节本增效873.60元/hm2;手推式播种机播种增产1.25%,节本增效626.25元/hm2;动力播种机播种减产2.49%,节本...
关键词:
机械化 效率 效益 节本增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