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67)
2023(13594)
2022(11768)
2021(10954)
2020(9268)
2019(20997)
2018(20932)
2017(39721)
2016(22071)
2015(24598)
2014(24498)
2013(23929)
2012(21775)
2011(19548)
2010(19158)
2009(17398)
2008(16726)
2007(14394)
2006(12373)
2005(10420)
作者
(66023)
(54679)
(54372)
(51585)
(34656)
(26377)
(24549)
(21774)
(20922)
(19294)
(18641)
(18424)
(17456)
(17109)
(16868)
(16864)
(16765)
(16371)
(15569)
(15497)
(14006)
(13318)
(13192)
(12437)
(12342)
(12150)
(12110)
(11918)
(11005)
(11002)
学科
(80029)
经济(79927)
管理(61258)
(57163)
(46920)
企业(46920)
方法(38194)
数学(33142)
数学方法(32779)
(22873)
中国(21008)
(20837)
(20717)
业经(17933)
地方(16137)
(15415)
(15220)
贸易(15216)
农业(15067)
(14763)
理论(14263)
技术(13532)
环境(13169)
(13160)
(13099)
财务(13087)
财务管理(13067)
企业财务(12369)
(12321)
银行(12249)
机构
大学(307207)
学院(305790)
管理(120330)
(113950)
经济(111391)
理学(105404)
理学院(104175)
研究(103691)
管理学(102170)
管理学院(101652)
中国(74321)
科学(69671)
(65542)
(60592)
业大(53970)
(53383)
(50446)
研究所(49519)
农业(48194)
中心(46475)
(43420)
财经(41166)
北京(40804)
(39886)
师范(39318)
(37711)
(37541)
(35211)
技术(34568)
经济学(32863)
基金
项目(221154)
科学(171228)
基金(158849)
研究(154824)
(142052)
国家(140854)
科学基金(118918)
社会(95085)
社会科(89939)
社会科学(89914)
(87693)
基金项目(85513)
自然(80748)
自然科(78835)
自然科学(78810)
自然科学基金(77373)
(74568)
教育(70818)
资助(64627)
编号(62712)
重点(49697)
成果(49586)
(47212)
(46435)
(46164)
课题(43382)
科研(43145)
计划(43087)
创新(43069)
大学(40139)
期刊
(118934)
经济(118934)
研究(83801)
学报(59876)
中国(55841)
(54409)
科学(50794)
大学(43589)
管理(41641)
学学(41436)
农业(37482)
(36829)
教育(33731)
技术(24882)
(21929)
金融(21929)
业经(20924)
经济研究(19318)
(19105)
财经(18935)
科技(17029)
业大(16860)
(16540)
(16036)
图书(15900)
问题(15663)
理论(14318)
农业大学(13696)
技术经济(13640)
商业(13440)
共检索到4283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王志刚   居来提·买提肉孜   艾则孜·艾合买提尼亚孜  
热沙浴所用沙是一种非牛顿流体,高表观黏度使其传热特性较低,对其均匀加热带来不便。该文使用计算流体动力学分析了不同转速下三根螺旋搅拌轴对沙体产生的流动特征,研究了搅拌轴转速、离底高度、轴间距等结构参数对搅拌过程中速度场、温度场、有效搅拌体积分数、加热时间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沙体有效搅拌体积分数随转速的增大而增大;未搅拌时沙体受热后的最大温差为10℃,而当有效搅拌体积分数最高时沙体受热最大温差为3℃;螺旋搅拌轴在初始安装位置转速为40r/min时,将Z=23cm平面加热到42~45℃所需时间为10 h,与静态加热相比,加热速率提高了120%,调整安装位置后加热时间缩短至8 h,加热速率提高了175%,缩短了加热时间,消除了热量分布不均问题。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童莉  张政  陈忠购  张天柱  
为了了解温室内部气流和热量传递过程 ,设计合理的通风设施 ,建立了无植物条件下湿帘机械通风的华北型连栋塑料温室三维数值模拟模型 ,并使用CFX计算流体力学软件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得到了合理的速度场分布和温度场分布数值模拟结果 ,并与试验值进行了对比。与试验值相比 ,模拟结果误差≤ 5 % ,在入口风速≤ 1 5m·s-1,入口气温≤ 2 6℃ (热浮力的影响较小 )的情况下效果更好。讨论了入口风速和湿帘高度对温室可控距离的影响 :提高入口风速可以增大温室的可控距离 ,湿帘高度越大 ,可控距离越大。湿帘高度在 1 2~ 1 2 5m之间时 ,相同湿帘高度下 ,纵向距离为 5 0m的温室 ,其可控...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谢冰琪   杨乐乐   陈文霆  
自吸式搅拌反应器是一种高效的气液、气液固三相混合设备。目前,对自吸式搅拌反应器的研究和放大主要依赖于经验和实验,仍然需要大量的基础实验数据来指导反应器的放大。该文采用3-D打印技术设计并制造了一种双层自吸桨,用于搅拌反应器中。研究了不同叶轮转速和叶轮浸没深度对临界吸气转速、气含率和气液传质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临界吸气转速随着自吸桨浸没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增加自吸桨的转速可以有效提高系统中的气含率和气液界面面积。在1.2 L液体条件下,氢气在四氢呋喃中传质系数介于0.08~0.17 s~(-1)之间。此外,还拟合得到了氢气在四氢呋喃中的传质预测方程,用作反应器放大的指导。最后,结合该反应器研究了黄体酮加氢反应的动力学。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崔文彬  乔启宇  李慧清  林其钊  周建军  张昱春  
该文介绍了野外火火头前方气流速度场和温度场在不同火强度、坡度和环境风速条件下的规律的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 .风洞模拟实验的突出特点是 ,可以在基本剔除干扰因素影响的情况下模拟和测量不同环境条件下火头前方气流的温度场和速度场 .大空间模拟实验更加接近实际火场情况 .两种模拟实验的数据采集分析系统 (包括软件 )都是针对研究特点而设计的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智勇  李武鹏  张宇  李志强  李卫京  
采用不同结构的搅拌头和工艺参数,焊接热输入和材料流动行为不同,焊缝缺陷的类型也不同.基于Deform软件建立了A7N01材料搅拌摩擦焊仿真模型,通过焊接试验的测温曲线和缺陷完成了模型准确性评价.对比分析了3种搅拌头对焊接缺陷形成的影响.搅拌头结构不同,不同深度处的材料粒子点的切向填充速度不同.圆台搅拌头焊接多出现隧道缺陷、犁沟缺陷,平面搅拌头焊接多出现半隧道半犁沟缺陷.工艺参数与搅拌头的匹配度不同,在焊缝前进侧会出现不同类型的缺陷,并针对该问题提出了预防缺陷的二维工艺参数窗口.与圆台搅拌头相比,平面搅拌头焊接时可用的焊接工艺参数更广.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汪洋  
SMW工法搅拌桩在我国还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施工工艺,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始采用这项技术。鉴于SMW工法三轴搅拌桩工程计量与计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争议,通过查阅资料、现场观测等方式进行深入研究,得出符合施工实际的计算公式。对于解决造价从业人员实操的困惑,统一计算思路和方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苏海龙  杨劲松  骆宗安  王国栋  
利用有限元模拟软件Abaqus的任意拉格朗日-欧拉法,针对通过搅拌摩擦添加B4C颗粒到Al6061-T6表面实现表面复合的工艺,建立全过程热力耦合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在常规搅拌摩擦工艺参数下B4C颗粒的分布规律,根据颗粒分布的模拟结果确立了添加单种颗粒和混杂颗粒多道次加工的实验方案。实验结果表明:多道次换向加工可以改善颗粒在复合材料中分布的均匀性,弥补复合材料中的孔洞缺陷;颗粒沿搅拌头的中心呈对称分布;混杂颗粒的加入有助于进一步改善颗粒分布的均匀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成立芹  
测试了相同规格刚芯水泥土搅拌桩和混凝土钻孔灌注桩的承载力 ,并研究了芯桩长度对刚芯水泥土搅拌桩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刚芯水泥土搅拌桩的承载力是钻孔灌注桩的 1.36~ 1.5 4倍 ,而价格仅为钻孔灌注桩的 2 6 %~ 31% ;提高芯桩长度比可提高单桩承载力 ,但长度比超过 0 .6后 ,承载力增长缓慢 ;相同长度的刚芯水泥土搅拌桩 ,芯桩越长 ,单桩承载力越高。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野  武京伟  袁旭峰  张环  朱万斌  王小芬  程序  崔宗均  
为探讨纤维素原料沼气发酵中立式发酵罐易形成浮渣、进料量多容易酸败等瓶颈问题的解决途径,开发了高径比为3.5的"两相分区一体"新工艺装置,对新鲜及青贮玉米秸秆的发酵体系中上部酸化相、下部产甲烷相在微搅拌和每日定时强搅拌2种工艺下的产气效率和各种发酵参数进行了动态测定。结果表明,微搅拌条件下的原料产甲烷潜力高于强搅拌;2种搅拌强度下,鲜秸秆的产甲烷潜力均高于青贮秸秆。在立式反应器中,挥发性有机酸(VFA)质量浓度、可溶性化学需氧量(SCOD)、pH及产甲烷菌和细菌的数量上下明显分层,形成鲜明的"两相分区一体"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娜  李明  赵淑梅  宋卫堂  石谓  
针对塑料大棚自然通风能力有限,作物冠层气流速度过小,温度分布不均匀等问题,设计一种适用于塑料大棚的作物行间管道送风系统;构建CFD模型对该系统的应用效果进行模拟分析,通过实测数据对理论模型进行验证。温度和风速的模拟值与实测值的最大相对误差分别为4.7%和8.1%,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6%和3.0%,模拟值与实测值吻合良好,模型具有较好的可靠性。结果表明:管道送风系统开启后,室内平均风速为0.2 m/s,不同高度平面内适宜区(风速范围0.1~0.5 m/s)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在69%以上;管道送风系统促使冷空气向上流动,塑料大棚顶部温度下降了1.0℃,0.5与2.0 m高度平面的平均温差减小了0.4℃。在作物行间开展主动送风,可有效改善塑料大棚内的气流环境和温度分布。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谢祖琪  庹洪章  余满江  姚金霞  庞启成  
本试验拟采用自制沼气工程保温恒温系统装置,研究了发酵罐内底部加热、内侧壁加热和底部内侧壁组合加热3种加热方式,高温发酵、中温发酵2种发酵工艺等6种状态下,发酵料液温度场分布规律和温度场随时间变化的波动。结果表明:发酵罐内任1种加热方式的发酵料液温度场稳定性、加热的热效率均优于发酵罐外侧壁加热方式。发酵罐内底部加热是较佳的加热方式,其发酵料液温度场分布最稳定,温度场随时间变化的波动最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雷亚芳  樊红琴  
采用先进的温度在线测量手段,在施加胶粘剂的情况下,研究了密度对刨花板热压过程中表层、芯层中心点温度及芯层(中平面)温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大,刨花板板坯表层、芯层中心点温度在快速升温段的升温速度减小,但减小的程度不同;板材密度越大,芯层与表层中心点温度到达100℃的时间差越大;板材的密度越小,芯层温度分布越均匀;不论板材密度大小,快速升温段在中心点达到汽化温度之前,板坯芯层心部的温度比边部高,但不是中心位置最高,而是邻近中心点位置的温度高;在中心点开始进入汽化段时,边部未进入汽化段,边部的温度还在继续上升并超过中心点,板坯密度越大,汽化段芯层温度差异越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祥祥  王振清  陈曦  
为了解地下仓通风对粮堆温度场变化的影响,对筒仓直径25 m、仓高20.1 m的地下仓粮堆进行了288 h通风工况下的温度场数值模拟研究。该模型以实际地下仓为背景,基于多物理场数值模拟软件COMSOL,通过调整内置质量守恒方程、能量守恒方程和动量守恒方程,分析不同入口边界压力和温度下地下仓温度场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对地下仓通风288 h条件下,竖向通风比横向通风降温更快;提高边界入口压力(由300 Pa提高至400 Pa)时,横向通风和竖向通风粮堆均温都有效下降;在降低入口边界温度(由17℃降至13℃)时,相同时间的降温效果都得到明显改善,竖向通风过程的整体粮堆温度下降较快,在通风288 h后,仓内温度趋于平稳。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祥祥  王振清  陈曦  
为了解地下仓通风对粮堆温度场变化的影响,对筒仓直径25 m、仓高20.1 m的地下仓粮堆进行了288 h通风工况下的温度场数值模拟研究。该模型以实际地下仓为背景,基于多物理场数值模拟软件COMSOL,通过调整内置质量守恒方程、能量守恒方程和动量守恒方程,分析不同入口边界压力和温度下地下仓温度场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对地下仓通风288 h条件下,竖向通风比横向通风降温更快;提高边界入口压力(由300 Pa提高至400 Pa)时,横向通风和竖向通风粮堆均温都有效下降;在降低入口边界温度(由17℃降至13℃)时,相同时间的降温效果都得到明显改善,竖向通风过程的整体粮堆温度下降较快,在通风288 h后,仓内温度趋于平稳。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杨胜龙  马军杰  伍玉梅  周为峰  
采用Kriging算法,将2007年1~12月份期间获得的太平洋海域的Argo剖面浮标资料重新构成3°×3°的月平均海温场。重构的温度场能较好地揭示太平洋暖流区、西边界流系的季节性变化和西边界流系强温度锋面。将插值数据与同一时期的实测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Kriging算法得到的海表温度最大误差0.7℃,平均误差0.3℃,平均相对误差0.7%,平均标准误差0.06℃,计算结果令人满意。进一步利用重构的太平洋表层及水下4个断面的温度场分析了太平洋海域的温度分布格局及季节变化,赤道海区表层暖水占主体,随着水深增加,东部冷水迅速往东扩展,在200 m时冷水基本把北上的太平洋暖水切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