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53)
- 2023(5283)
- 2022(4343)
- 2021(3863)
- 2020(3195)
- 2019(6892)
- 2018(6525)
- 2017(12053)
- 2016(6698)
- 2015(6960)
- 2014(6554)
- 2013(6267)
- 2012(5616)
- 2011(4909)
- 2010(4625)
- 2009(4257)
- 2008(4107)
- 2007(3391)
- 2006(2776)
- 2005(2193)
- 学科
- 济(23679)
- 经济(23650)
- 业(18901)
- 管理(18630)
- 企(14216)
- 企业(14216)
- 方法(11993)
- 数学(11053)
- 数学方法(10981)
- 农(7591)
- 财(6878)
- 贸(6563)
- 贸易(6563)
- 易(6421)
- 学(6105)
- 中国(5783)
- 业经(5495)
- 农业(5326)
- 技术(4696)
- 环境(4487)
- 务(4467)
- 财务(4464)
- 财务管理(4460)
- 企业财务(4260)
- 制(3830)
- 产业(3770)
- 划(3584)
- 地方(3480)
- 银(3469)
- 出(3465)
- 机构
- 大学(94192)
- 学院(93750)
- 济(37015)
- 经济(36480)
- 管理(35393)
- 研究(33037)
- 理学(32114)
- 理学院(31727)
- 管理学(31041)
- 管理学院(30904)
- 农(27065)
- 科学(24266)
- 中国(22994)
- 业大(22440)
- 农业(21995)
- 京(19198)
- 所(18002)
- 研究所(17127)
- 农业大学(15348)
- 中心(14630)
- 财(14575)
- 财经(12569)
- 江(12562)
- 院(12029)
- 室(11677)
- 经(11645)
- 省(11460)
- 经济学(11397)
- 北京(11338)
- 实验(11202)
- 基金
- 项目(74501)
- 科学(57504)
- 基金(55684)
- 家(52833)
- 国家(52426)
- 研究(44427)
- 科学基金(43596)
- 自然(31495)
- 自然科(30798)
- 自然科学(30784)
- 基金项目(30450)
- 自然科学基金(30286)
- 社会(29808)
- 省(29264)
- 社会科(28393)
- 社会科学(28385)
- 划(25246)
- 资助(21592)
- 教育(19705)
- 计划(17051)
- 重点(17042)
- 创(15940)
- 科技(15592)
- 科研(15479)
- 部(15450)
- 发(15324)
- 创新(14979)
- 编号(14915)
- 业(14789)
- 农(13265)
共检索到1198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刘盟盟 贾丽 张洪芹 臧晓琳 张汝民 高岩
为了探讨放牧过程中的采食和践踏损伤对草原植物冷蒿Artemisia frigida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对盆栽的内蒙古草原冷蒿进行不同程度的机械损伤处理(以剪刀损伤和揉捏),设置轻度(处理1/4枝条)、中度(处理1/3枝条)、重度损伤(处理1/2枝条)水平和对照,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了不同处理后冷蒿叶片次生代谢产物的变化。结果表明:机械损伤处理后,冷蒿叶片次生代谢产物的总量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增加,轻度处理后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增加较缓慢且峰值出现晚,而中度和重度处理后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迅速增加,在6 h时达到峰值而后出现下降的现象;轻度和中度处理次生代谢产物种类增加,重度处...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杜秀芳 刘盟盟 贾丽 马元丹 张汝民 高岩
为了探讨放牧过程牲畜采食和践踏损伤对冷蒿ArtemisiA frigidA体内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影响,对盆栽冷蒿枝叶采用不同程度(轻度、中度、重度)机械损伤的方式模拟放牧,测定了冷蒿叶片和根部蔗糖、葡萄糖、果糖和淀粉质量分数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损伤初期,轻度和中度处理后冷蒿叶片中蔗糖、葡萄糖和淀粉质量分数显著增加(P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雯 沈应柏 沈瑗瑗
以复叶槭为实验材料,采用DAB组织染色和分光光度法,定性定量地检测了人为机械损伤和外源茉莉酸甲酯处理0、15、30、60、120、240 min后损伤叶片,系统叶片以及诱导叶片内H2O2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机械损伤可诱导H2O2系统性产生,无论是受伤叶片、系统叶片还是诱导叶片,在伤害处理60 min内,H2O2含量一直增加,240 min后含量达最大值后开始下降。用1μmol.L-1茉莉酸甲酯熏蒸健康植株后,叶片H2O2含量显著增加。证明茉莉酸甲酯作为植株体内伤信号的报警信号分子,能代替机械损伤等外界刺激启动相似的信号防御系统,起到防御外界伤害的作用。
关键词:
复叶槭 机械损伤 茉莉酸甲酯 诱导抗性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贾丽 刘盟盟 张洪芹 臧晓琳 宝音陶格涛 高岩 张汝民
放牧对草地植物的直接影响包括动物的采食和践踏。为了探讨冷蒿ArtemisiA frigidA的耐牧性,采用人工机械损伤(轻度、中度和重度)的方式处理盆栽冷蒿地上枝叶,分别测定冷蒿叶片和根系活性氧(rOs),丙二醛(mdA),抗坏血酸(AsA)和谷胱甘肽(gsH)质量摩尔浓度,同时测定了抗氧化防御酶和抗坏血酸(AsA)-谷胱甘肽(gsH)循环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机械损伤强度的增加,冷蒿叶片超氧阴离子(O_2·-)和过氧化氢(H_2O_2)质量摩尔浓度升高,膜质过氧化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机械损伤强度的增加而升高。在轻度和中度处理下...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申琳 生吉萍 罗云波
通过测定红富士苹果运输损伤后的生理生化变化,发现机械损伤不仅使果实表面出现褐色斑块,果实呼吸强度迅速增加,而且细胞内促进活性氧产生的脂氧合酶的活性增加,果皮增加的幅度高于果肉;具有消除自由基作用的SOD和CAT的活性在损伤后也突然升高,但在损伤后第2~6天活性逐渐下降,同时,损伤后POD活性、MDA含量以及膜透性都有显著的增加,说明机械损伤破坏了膜的完整性、促进了脂质过氧化的产生,导致衰老性状的提前出现。本试验从理论上进一步证明减少运输中的机械损伤对延长贮藏寿命、提高果品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辉强 肖梦暄 安琪 郑芳玲 肖明霁 戴前颖
分别设置了光胁迫、机械损伤胁迫、光胁迫+机械损伤胁迫3种胁迫处理方式以及鲜叶、无任何处理的空白对照,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提取、检测茶叶香气,通过感官审评和多元统计分析手段,比较各处理组采后茶叶香气的差异,同时对不同香型以及不同代谢途径的香气物质含量进行分析,探究不同胁迫处理对于采后茶叶香气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胁迫处理组茶叶的花果香物质含量显著高于非胁迫处理组,且单一胁迫处理组的花果香物质含量高于复合胁迫处理组;光胁迫和机械损伤胁迫处理组的萜烯类物质含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光胁迫+机械损伤胁迫处理组;不同胁迫处理间的脂肪酸源香气物质含量并未呈现出明显的高低规律,但胁迫处理组高于均值的脂肪酸源香气物质含量普遍低于非胁迫处理组.
关键词:
胁迫 采后茶鲜叶 香气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燕 向和平 谈建豪 邹湘军 黄国钢 李博
为探讨荔枝在机械采摘、贮运中的挤压受损状况,以挤压损伤的可能因素(压缩率、挤压材料、挤压方向和挤压速度)为试验因子,通过加卸载正交试验,研究了挤压对荔枝机械损伤和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对荔枝挤压机械损伤影响显著的因素依次为压缩率、挤压方向、挤压材料和挤压速度。压缩率每增加1%,荔枝的机械损伤度平均增加3.03%;挤压材料为橡胶时,荔枝的机械损伤度最小。影响荔枝弹性度最显著的因素是挤压方向,而对荔枝其余力学参数影响最显著的因素是压缩率;荔枝的弹性度横向大于纵向;压缩率增加,弹性度减少,而其余力学参数增加。荔枝挤压机械损伤与力学参数的关系方程决定系数为0.913,与荔枝挤压机械损伤最相关的力学...
关键词:
荔枝 挤压 机械损伤 影响因素 力学参数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连兴 李晓峰 接鑫 那雪姣 张永丽
为深入研究大豆种子破碎和内部损伤机理及其对发芽率的影响,改进大豆脱粒原理和脱粒技术,以机械脱粒、清选后的3个辽宁主栽大豆品种(开育857、辽豆15、沈农8号)为对象,研究了大豆种子籽粒的脱粒损伤状况、特征,分析了造成损伤的基本原因。结果表明:机械脱粒的大豆种子籽粒普遍存在严重的机械损伤问题,其中外部损伤率(含破碎)9%~12%、内部损伤率5%~9%;大豆机械损伤脱粒环节、由脱粒机械作用所致,其次发生在清选与分级过程、由输送装置导致。
关键词:
大豆籽粒 机械损伤 大豆脱粒 损伤特征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唐秀梅 钟瑞春 揭红科 蒋菁 熊发前 黄志鹏 贺梁琼 李忠 韩柱强 唐荣华
通过设置不同的间作行距(30、40、50 cm)和根系分隔处理,研究木薯/花生间作条件下花生叶片碳氮代谢产物及关键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间作可降低花生叶片可溶性糖、氨基酸含量和蔗糖合成酶、蔗糖磷酸合成酶、谷氨酰胺合成酶及硝酸还原酶活性,中宽行距(40、50 cm)间作可增加花生叶片的蛋白质含量。窄行距自然间作对碳氮代谢产物和氮代谢酶活性的抑制程度最大,根系分隔处理可缓解窄行距间作对碳氮代谢的抑制作用,表现为窄行距(30 cm)根系分隔处理的碳氮代谢产物均高于根系不分隔处理;相反,中宽行距根系分隔处理的碳氮代谢产物低于根系不分隔处理,说明木薯和花生根系之间的相互作用因间作行距而异,行距过窄时表...
关键词:
花生 间作 碳氮代谢 酶活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孝华 丁海东 张阿英 林凡 蒋明义
以玉米为材料,运用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kinase,MAPKK)抑制剂,研究了MAPK(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在水分胁迫下玉米叶片细胞抗氧化损伤中的作用。结果显示,水分胁迫引起玉米叶片膜脂过氧化和蛋白质氧化程度加重,质膜相对透性增加,并且其诱导的羰基化蛋白质主要分布在相对分子质量为37×103~94×103之间。利用MAPKK抑制剂PD98059(100、200μmol.L-1)和U0126(10、25μmol.L-1)预处理加重了上述水分胁迫下玉米叶片细胞的氧化损伤。上述结果表...
关键词:
水分胁迫 玉米 氧化损伤 MAPK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周文玲 魏洪玲 李德文 唐中华 刘英 解胜男 田叙晨 储启明
【目的】探讨不同质量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杜仲Eucommia ulmoides叶片次级代谢产物积累的影响,筛选促进次级代谢产物生成的最适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条件,为杜仲次级代谢产物的调控提供参考。【方法】以2年生杜仲幼苗作为研究材料,施加不同质量浓度配比的吲哚乙酸(IAA)和6-苄氨基嘌呤(6-BA),测量杜仲叶片生长形态特征以及叶干、鲜质量,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UPLC-MS)测定9种次级代谢产物的质量分数,结合生物量进行主成分分析及因子分析,筛选高产量的次级代谢产物的最适生长调剂配比条件。【结果】与对照组相比,500 mg·L~(-1) IAA+500mg·L~(-1) 6-BA处理时,杜仲叶面积、叶周长、叶宽、叶干质量、叶鲜质量显著提高(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IAA质量浓度与比叶面积、桃叶珊瑚苷、京尼平苷、京尼平苷酸质量分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6-BA质量浓度与绿原酸以及京尼平苷酸质量分数呈显著正相关(P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明慧 饶景萍 辛付存 夏源苑
【目的】研究在冷藏条件下二氧化氯(ClO2)处理对受损伤苹果果实的防腐保鲜效果。【方法】以采后受损伤的"红富士"苹果为试材,对果实进行压伤、果柄戳伤模拟处理,对压伤果和果柄戳伤果均用50 mg/L ClO2溶液浸泡20 min(分别记为处理A和处理B),以用蒸馏水浸泡20 min的健全果、压伤果和果柄戳伤果作为对照(分别记为CK、CKA、CKB),比较处理和对照果的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速率、失重率和腐烂指数。【结果】CKA和CKB的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速率、失重率和腐烂指数均高于CK,但处理A、处理B果实的上述指标均低于CKA和CKB,其中处理A和处理B果实只有腐烂指数低于CK,其他3个指标均高于...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曹慧 韩振海 许雪峰
苹果属植物幼苗在水分胁迫下,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叶片叶绿素(Chl)降解加剧,活性氧(如O_2~、H_2O_2)、膜脂过氧化产物(如MDA)含量明显增加,细胞质膜相对透性(PMP)明显增大。其中,Chl、O_2~、H_2O_2、MDA、PMP的变化幅度表现为平邑甜茶大于新疆野苹果。经相关分析表明,Chl含量与O_2~、H_2O_2和MDA的含量,及PMP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V_E、抗坏血酸(ASA)和甘露醇预处理可延缓水分胁迫诱导的MDA含量的产生和减慢Chl降解;而Fe~(2+)、H_2O_2及Fenton反应则可刺激MDA含量的增加,加速Chl降解。
关键词:
苹果属植物 水分胁迫 叶绿素 膜脂过氧化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廉法卓 林熠斌 胡林 王杰 曾任森 宋圆圆
利用丛枝菌根真菌摩西管柄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 Fm)在供体与受体番茄根系间建立菌根菌丝网络(common mycorrhizal networks, CMNs),研究机械损伤供体植株叶片诱导产生的防御信号可否通过CMNs传递给受体植株,诱导受体植株产生防御反应.结果表明,机械损伤处理预先接种Fm的供体植株后,与供体有CMNs连接的受体植株叶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以及受体植株叶片和根系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PAL)和β-1,3-葡聚糖基因(PR2)转录水平显著高于无菌根菌丝网络连接、菌根菌丝网络连接被阻断以及有菌根菌丝网络连接但供体植物叶片未机械损伤的对照处理,其叶片中,4种酶最高活性是无CMNs连接对照处理B的162.1%、69.1%、230.6%和54.6%,而叶片和根系中2个基因最高转录水平分别是无CMNs连接对照处理B的3.9、17.3和7.2、9.0倍.可见,机械损伤诱导供体番茄叶片产生的防御信号可以通过CMNs传递到邻近健康受体番茄植株,诱导其产生防御反应.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鹏 薛世玉 李小飞 徐大平 崔之益
[目的]为研究白木香受到胁迫的生长与防御过程,探明其结香过程的生理响应机制。[方法]以3年生白木香为对象,应用注射真菌菌剂与机械钻孔2种诱导结香方法对白木香进行制香,通过分析其调控生长与防御的激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防御物质总酚与总萜含量以及光合与叶绿素荧光特性,研究白木香对真菌侵染与机械损伤胁迫的生理响应机制。[结果]在胁迫初期,与防御反应相关的激素茉莉酸、水杨酸、乙烯前体含量在胁迫处理组中显著升高,而与生长相关的激素赤霉素与生长素含量降低;在胁迫后期,茉莉酸、水杨酸与乙烯前体含量逐步降低,而赤霉素与生长素的含量逐渐增加。胁迫处理初期的抗氧化酶活性与总酚、总萜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抗氧化酶活性增幅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减小,总酚和总萜含量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增幅速率降低。胁迫处理1~3个月的光合作用与叶绿素荧光受到抑制,而胁迫处理第6个月时,光合与荧光得到恢复。[结论]当白木香受到真菌侵染与机械损伤胁迫时,激活防御反应的激素含量显著升高,抗氧化酶活性增加,同时次生代谢防御产物酚类与萜类增加,光合作用受到抑制;随着时间的延长,白木香生长获得恢复,胁迫得到缓解。说明白木香结香过程是防御反应加强,产生沉香物质,且是生长与防御的动态平衡过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