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63)
2023(10984)
2022(9156)
2021(8212)
2020(6597)
2019(14897)
2018(14426)
2017(26982)
2016(14788)
2015(16056)
2014(15734)
2013(15604)
2012(14937)
2011(13667)
2010(13628)
2009(12246)
2008(12141)
2007(10871)
2006(9726)
2005(8998)
作者
(46955)
(39059)
(38971)
(36527)
(24892)
(18987)
(17337)
(15264)
(15162)
(13872)
(13531)
(13017)
(12865)
(12453)
(12398)
(12083)
(11816)
(11619)
(11350)
(11343)
(10245)
(9633)
(9566)
(9075)
(8950)
(8833)
(8759)
(8575)
(8060)
(7908)
学科
(68710)
经济(68641)
管理(40117)
(38480)
(28028)
企业(28028)
方法(21586)
中国(20971)
地方(19664)
(19657)
数学(18788)
数学方法(18616)
业经(15213)
(14476)
(14159)
农业(13939)
(12994)
贸易(12983)
(12538)
(11314)
(11274)
金融(11274)
银行(11259)
(11234)
环境(11039)
(11008)
地方经济(10977)
(10889)
技术(10341)
(8602)
机构
学院(210708)
大学(209282)
(87071)
经济(85362)
研究(82932)
管理(75358)
理学(63995)
理学院(63160)
中国(62229)
管理学(61971)
管理学院(61622)
科学(54141)
(48559)
(46642)
(44808)
研究所(40848)
农业(38455)
(38205)
业大(37899)
中心(36629)
(33485)
(30529)
北京(29877)
财经(29657)
(28460)
(27875)
师范(27383)
(26972)
经济学(26412)
(26381)
基金
项目(143189)
科学(111033)
基金(102654)
研究(97319)
(94059)
国家(93233)
科学基金(77193)
社会(62100)
社会科(58880)
社会科学(58867)
(57221)
基金项目(54347)
自然(51662)
自然科(50435)
自然科学(50416)
自然科学基金(49530)
(49143)
教育(42829)
资助(41493)
(37074)
编号(36617)
重点(33230)
(30159)
(30039)
计划(29275)
成果(28742)
发展(28503)
创新(28174)
(28045)
科研(28027)
期刊
(101034)
经济(101034)
研究(62981)
中国(47903)
(44752)
学报(42958)
科学(37431)
大学(31236)
农业(30511)
学学(29903)
(28351)
管理(28199)
(22196)
金融(22196)
教育(21025)
业经(18006)
经济研究(16970)
(16260)
技术(16216)
财经(14310)
问题(13380)
(12372)
业大(12154)
科技(11365)
(11268)
商业(10449)
(10375)
世界(10123)
农业大学(10078)
技术经济(9931)
共检索到3294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艳  李庆梅  刘勇  侯龙鱼  刘广全  白世红  
以房山栎和夏栎种子为材料,研究去碗疤、去皮、去除1/2子叶、去除2/3子叶对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房山栎和夏栎存在延迟萌发、出苗不整齐和只出根不萌芽现象。2)与对照相比,去皮(全子叶)、切除1/2子叶和2/3子叶均显著降低房山栎和夏栎种子根和芽的平均萌发时间,提高根和芽的萌发整齐性指数,增加根和芽的活力指数;去皮和1/2子叶处理显著增加种子出根率、萌芽率、根长和苗高,而切除2/3子叶处理种子的出根率和萌芽率有显著提高,但根长和苗高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3)与全子叶比,去除子叶过多(2/3)显著降低种子的出根率和萌芽率。4)去碗疤显著降低房山栎和夏栎种子的平均发芽时间,但萌发整齐性指...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彭颖姝  李铁华  文仕知  何功秀  黄石嘉  
以青冈栎种子为研究对象,研究种皮对种子吸水性和透气性的影响,不同沙藏方式对种子透气性的改善以及不同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去皮后的青冈栎种子发芽率高于完整种子,去皮种子的发芽率高达88.33%,而完整种子的发芽率只有46.67%。青冈栎种子具有一定的透水性,去皮和完整种子的吸水量相差很小,说明种皮对种子吸水没有阻碍作用。青冈栎种子的透气性不强,经过沙藏储存后的种子透气性有所增强,低温沙藏后的种子透气性优于常温沙藏的种子。低温沙藏后的种子发芽率高于常温沙藏的种子,因此青冈栎种子更适合采用低温沙藏的方式储存。在25℃环境下,青冈栎种子的发芽率最高。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建国  黄财智  陈永华  张文辉  
【目的】阐明枯落物对辽东栎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为辽东栎林天然更新障碍研究及可持续经营提供依据。【方法】在陕西延安黄龙山林区,选择林相良好的辽东栎中龄林采集成熟种子,设置在种子上覆盖0(CK),1,2,3 cm枯落物及在种子下铺垫1,2,3 cm枯落物共7个处理,分析枯落物厚度及铺盖方式对辽东栎种子萌发和幼苗早期生长的影响;采集辽东栎纯林、油松纯林及辽东栎与油松混交林枯落物,用其水浸液处理辽东栎种子,以蒸馏水处理为对照,分析不同枯落物水浸液对辽东栎种子萌发和幼苗早期生长的影响。【结果】枯落物厚度及铺盖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江文杰   杨钦淞   李国雷   姚飞   邵占海   刘文  
【目的】分析栓皮栎大、中、小粒种子的萌发出苗特性,解析种子贮藏物质和内源激素影响其萌发出苗特性的生理机制,从种子规格角度阐明栓皮栎的更新策略。【方法】称量采集的5 000粒种子的单粒质量,聚类分成大粒(Ⅰ)、中粒(Ⅱ)和小粒(Ⅲ)共3个规格等级,后于人工气候培养箱育种并观测萌发出苗动态。采用酶解法测定种子可溶性糖与淀粉含量,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法测定可溶性蛋白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赤霉素(GA_3)、脱落酸(ABA)、吲哚乙酸(IAA)含量,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探究影响种子萌发与出苗的主要因素。【结果】(1)栓皮栎Ⅰ、Ⅱ、Ⅲ级种子数量所占比例分别为23.82%、42.78%、33.40%。不同规格种子的淀粉、可溶性蛋白、ABA含量均值存在显著差异,Ⅰ级种子的淀粉含量均值分别是Ⅱ、Ⅲ级种子的2.02、2.37倍;Ⅰ级种子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值分别是Ⅱ、Ⅲ级种子的1.05、1.87倍,Ⅰ级种子ABA的含量分别是Ⅱ、Ⅲ级种子的0.86、0.60倍。(2)种子萌发出苗试验结果显示:Ⅰ、Ⅱ、Ⅲ级种子累计萌发率分别为91%、84%、77%,累计出苗率分别为90%、81%、70%,萌发未出苗的种子比例分别占1%、3%、9%,萌发至出苗结束所需天数分别为17、18、23 d。(3)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贮藏物质与植物激素对种子萌发出苗均具有一定影响,以ABA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影响最为显著。【结论】栓皮栎规格大的种子所占比例小,萌发和出苗速度快,萌发和出苗率高,规格小的种子则相反,资源分配与萌发特性存在权衡;不同规格大小的种子萌发出苗之间的差异受到贮藏物质以及植物激素的影响。因此,人工培育苗木时,先将种子分级后再播种可提高苗木整齐性,降低挑苗、分级育苗的人工成本。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敏  张文辉  马闯  周建云  
【目的】揭示栓皮栎种子萌发对干旱环境的适应能力。【方法】采用不同质量浓度的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0.1,-0.3,-0.6,-0.9,-1.2,-1.5 MPa),以蒸馏水为对照,研究栓皮栎种子萌发能力及生理生化指标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并对种子萌动、萌芽与出苗的环境水势予以定量分析。【结果】(1)在-0.1 MPa时,栓皮栎种子萌发率、萌发势和胚根长均高于对照,且种子萌发启动时间、萌发指数、活力指数与对照无明显差异;在-0.3-0.9 MPa时,各项萌发指标值均明显低于对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姚晓华  吴昆仑  
以抗旱性弱的青稞品种‘大麻青稞’为材料,研究不同质量分数(5%~30%)聚乙二醇(PEG)预处理对其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PEG预处理质量分数的增加,‘大麻青稞’种子的发芽率和生根率,幼苗的根长、苗高和鲜重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种子的发芽率、生根率、幼苗的根长和苗高均在10%的PEG处理下值最高,分别为对照的1.14、1.05、1.24和1.33倍,且除生根率外,其他指标均与对照差异极显著(P<0.01);叶片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先增加后降低,而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则先降低后增加,并在15%PEG处理下最佳,分别为对照的1.38、1.84、0.65和0.71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存旭  张焕玲  贾小明  董建国  
以栓皮栎实生苗叶片为外植体诱导体细胞胚胎发生,调查碳水化合物、渗透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体胚增殖、成熟和萌发的影响,建立体胚增殖、成熟和萌发的培养基方案。叶片外植体在附加1.0mg·L-1NAA和0.5mg·L-1BA的起始培养基上诱导形成前胚性团块。这些胚性团块在增殖培养基上培养6周,在附加1mg·L-1BA、0.25mg·L-1NAA和3%蔗糖的MS培养基上增殖效果最好。将单个体胚转接到成熟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蔗糖浓度对栓皮栎体胚成熟以及后续的萌发有显著影响。成熟培养基中附加5%的蔗糖,体胚成熟率和萌发率分别达到63.5%和33.8%。虽然在成熟培养基中附加ABA有利于体胚成熟,但对体胚的进一...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治家  刘红艳  翟海翔  张丽娜  焦彩菊  
【目的】阐明臭氧处理对陈番茄和黄瓜种子萌发及种子活力的影响。【方法】以放置1年的陈番茄和黄瓜种子作为研究对象,用80,120和160 mg/m~3的臭氧分别处理番茄和黄瓜种子30 min,研究不同臭氧处理对番茄和黄瓜种子表面微生物菌落数以及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和活力(SOD、POD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并对各生理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用160 mg/m~3的臭氧处理30 min,番茄和黄瓜种子表面微生物的抑制率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97.4%和99.5%。用80 mg/m~3的臭氧处理30 min,番茄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SOD活性和POD活性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68.0%,94.5%,193.8 U/g和2 193.4 U/g,MDA含量达到最小值,为19.4 nmol/g。用160 mg/m~3的臭氧处理30 min,黄瓜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SOD活性和POD活性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96.5%,99.5%,160. 3 U/g和2 300.4 U/g,MDA含量达到最小值,为10.8 nmol/g。臭氧处理后,番茄和黄瓜种子SOD和POD活性与发芽势和发芽率呈显著正相关,而MDA含量与发芽势和发芽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适宜浓度的臭氧处理后可以抑制种子表面微生物的生长,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活力。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有志  黄继山  朱杰辉  
采用2种光照和8种温度处理研究了光照和温度对小叶章种子萌发及其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除30℃外,其他温度处理光照和黑暗处理的种子萌芽率差异不显著,种子萌发表现为非光敏性.在10~35℃,小叶章种子都能萌发,但萌发适宜温度为20~30℃,最适温度为30℃,最大萌芽率为54%.高温度处理的种子一般比低温度处理的种子萌发早,如30℃处理的在第2天就开始萌发,而10℃处理的在第4天才开始萌发.在适宜的温度时光照能促进小叶章幼苗的生长,在25℃和30℃,光照处理的幼苗在第10天的生长高度和最大根长都大于黑暗处理.幼苗在不同温度下生长差异较大,其中20~30℃的最大根长无显著差异,但比其他处理的大,为...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泽全  舒长生  董雪芳  赖运平  李俊  魏会廷  彭正松  杨武云  
以3个小麦品种为实验材料,在室温(18℃)和低温(4℃)胁迫下测定发芽特性和幼苗(萌发15 d)形态指标,以各性状低温与室温下测定值的比值(相对值)作为小麦耐低温评价指标,评价小麦萌发和幼苗的耐低温特性。结果表明:低温降低小麦发芽速度和阻碍幼苗生长,苗比根对低温敏感,低温的干鲜比大于室温的干鲜重比值;种子萌发和幼苗期的各性状相对值可以作为鉴定小麦耐低温的评价指标。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艳  李庆梅  刘广全  刘勇  侯龙鱼  李国雷  
栎属(Quercus)广泛分布于亚洲、欧洲、北美洲和非洲大陆,是北半球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优势种和建群种(周浙昆,1992)。在过去的30多年,亚洲、东北美洲、欧洲及地中海沿岸等均出现栎林的衰退现象(Giertychetal.,2010;Bonneretal.,1987),自然更新过程中有很多因素导致更新成功率低,种子的自然更新远远抵不上栎林的减少量(Houetal.,2010)。因此,栎类容器苗的需求量越来越多。容器育苗要求种子快速整齐地萌发和生长,因为如果萌发延续时间较长,最先长出的叶片会遮住临近的幼苗,并阻挡水分的运输(Giertychetal.,2011)。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敏  陈青云  陈光良  杨思泽  
利用自制新型大气压等离子体装置对生菜种子进行处理,研究了不同电压的大气压等离子体处理对生菜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电压的等离子体处理对生菜种子萌发的影响效果不同。其中,5610和5950 V处理对种子的萌发有促进作用,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与对照相比均有所提高,而6290~7310 V处理则抑制了种子的萌发,且电压越高抑制效果越明显。同时,等离子体处理种子α-淀粉酶活性提高,电导率降低,幼苗地上部鲜干质量、地下部鲜干质量、根体积、根活力及过氧化物酶活性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不同电压的等离子体处理促进了生菜定植后的生长发育,产量最高比CK提高12.5...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谷思辰  李倩  焦培培  王玉丽  李志军  李健强  
【目的】探讨4种杀菌剂对胡杨和灰叶胡杨种子的消毒效果及对种子萌发生长的影响,为我国珍稀树种胡杨和灰叶胡杨的人工育苗造林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方法】采用PDA平板法,在预试验的基础上,选择10.0μg/mL的6%戊唑醇为代表,筛选杀菌剂浸种处理胡杨和灰叶胡杨种子的安全有效时间;采用平皿法检测了0.1,0.5,1.0,5.0,10.0,50.0,100.0μg/mL福美双、嘧菌脂、腈菌唑、戊唑醇对胡杨和灰叶胡杨种子的消毒效果;采用滤纸法进行发芽试验,测算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幼苗株高和畸形率,观测上述不同质量浓度杀菌剂对种子萌发生长的影响。【结果】杀菌剂浸种处理胡杨和灰叶胡杨种子的安全有效时间为...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李雪枫  周高羽  王坚  
为明确热带常见杂草飞扬草(Euphorbia hirta)的种子萌发特性,本研究运用培养皿滤纸法和盆栽法,分别研究温度、光照和水分条件对飞扬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飞扬草种子在2040℃范围内均可萌发,其中30℃为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萌发率和萌发指数均最大),25℃时幼苗生长最好(根长/苗长为1.031)。恒温条件(25℃)下,光照824h时的种子萌发率无显著差异(平均值94.07%)、光/暗0h/24h时萌发率降至52%(P0.05),随光照时长缩短萌发指数和幼苗根长均显著减低(P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麦苗苗  石大兴  王米力  李伟  
以连香树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质量浓度PEG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质量浓度(140~301g.L-1)的PEG预处理连香树种子,能促进种子萌发和芽苗生长,增加渗透调节物质如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脯氨酸的含量,提高保护性酶SOD,POD和CAT的活性,降低MDA含量,修复膜系统损伤,提高其抗旱性。在干旱胁迫下,伴随PEG质量浓度的增加,连香树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受到抑制,可溶性蛋白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可溶性糖、脯氨酸和MDA含量升高,保护性酶SOD和CAT的活性升高及POD活性下降。连香树对干旱胁迫较为敏感,PEG质量浓度≥95g.L-1对种子萌发、芽苗胚轴和胚根生长产生抑制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