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655)
- 2023(19623)
- 2022(16507)
- 2021(15166)
- 2020(12776)
- 2019(29041)
- 2018(28824)
- 2017(55550)
- 2016(30413)
- 2015(34015)
- 2014(33658)
- 2013(33133)
- 2012(30246)
- 2011(27097)
- 2010(26995)
- 2009(24587)
- 2008(23919)
- 2007(21280)
- 2006(18731)
- 2005(16155)
- 学科
- 济(121696)
- 经济(121553)
- 业(86453)
- 管理(82773)
- 企(64596)
- 企业(64596)
- 方法(55242)
- 农(50179)
- 数学(48412)
- 数学方法(47733)
- 农业(33260)
- 中国(32150)
- 业经(30229)
- 财(30033)
- 学(28450)
- 地方(24087)
- 制(23011)
- 贸(21458)
- 贸易(21446)
- 易(20868)
- 技术(18999)
- 理论(18747)
- 务(18690)
- 财务(18607)
- 财务管理(18566)
- 环境(18102)
- 银(17902)
- 银行(17815)
- 企业财务(17624)
- 和(17622)
- 机构
- 学院(430204)
- 大学(430193)
- 济(169028)
- 管理(166469)
- 经济(165506)
- 研究(147072)
- 理学(145574)
- 理学院(143930)
- 管理学(140843)
- 管理学院(140118)
- 中国(108928)
- 科学(96660)
- 农(93926)
- 京(91651)
- 业大(75871)
- 所(75590)
- 财(73705)
- 农业(73343)
- 研究所(69574)
- 中心(67310)
- 江(62934)
- 财经(59948)
- 北京(56986)
- 范(55674)
- 师范(54952)
- 经(54831)
- 院(53343)
- 经济学(50422)
- 州(50409)
- 农业大学(46948)
- 基金
- 项目(305204)
- 科学(238133)
- 基金(221324)
- 研究(214355)
- 家(197119)
- 国家(195509)
- 科学基金(166071)
- 社会(134528)
- 社会科(127216)
- 社会科学(127181)
- 省(120116)
- 基金项目(117134)
- 自然(111305)
- 自然科(108740)
- 自然科学(108708)
- 自然科学基金(106750)
- 划(101496)
- 教育(97842)
- 资助(91543)
- 编号(85871)
- 重点(69006)
- 成果(67902)
- 部(66118)
- 发(65341)
- 创(62784)
- 科研(59369)
- 课题(59184)
- 创新(58768)
- 计划(58066)
- 国家社会(55716)
- 期刊
- 济(181704)
- 经济(181704)
- 研究(118972)
- 农(90638)
- 学报(80560)
- 中国(79848)
- 科学(70152)
- 农业(61429)
- 大学(60464)
- 管理(57592)
- 学学(57532)
- 财(54345)
- 教育(42911)
- 技术(36395)
- 融(36356)
- 金融(36356)
- 业经(34594)
- 业(30385)
- 经济研究(28202)
- 财经(28137)
- 问题(25086)
- 经(24117)
- 版(23726)
- 业大(22903)
- 科技(22239)
- 技术经济(20466)
- 图书(20452)
- 统计(20279)
- 资源(19297)
- 理论(18887)
共检索到6160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彭继权 吴海涛 程威特 江帆
[目的]农业种植结构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所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又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由之路。采用农户实地调查数据,分析机械化水平对农户种植总面积、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比例的影响,以期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为解决传统回归方法中内生性和样本选择偏误问题,运用工具变量法和样本选择修正法探究机械化水平对农户种植结构的实际影响。[结果]机械化水平对农户种植结构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机械化水平每提升1%,农户种植总面积增加0.428%,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增加0.435%,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就增加0.111%,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比例增加1.104%。[结论]机械化水平对农户种植面积有稳健的正向效应,特别是对农户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正向效应更大。与样本修正后工具变量估计相比,普通最小二乘估计会严重低估机械化水平对种植结构的影响。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董欢
微观主体的行为选择是影响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基于实地调查数据,通过考察农户的农业机械化微观行为选择现状后发现:收割环节的机械化操作比例最大,播种环节的比例最小;在各种植环节中,农户更倾向于选择外包作业。多分类逻辑回归模型定量解释了导致农户之间机械化行为选择差异的影响因素。同时,从种植环节的农机市场特征及生产特性等角度定性解释了种植环节之间机械化行为选择差异的成因。并结合实证分析,提出了差异化的农业机械化发展对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彭继权 吴海涛 汪为
[目的]粮食问题关系国家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深入剖析新时期下农户粮食生产的影响因素,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现实要求。[方法]基于农户实地调研数据,运用工具变量法和样本选择修正模型分析农业机械化水平对农户主粮生产的影响。[结果]农业机械化水平对农户主粮生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业机械化水平每提高1%,农户主粮单产就提高1.219%,其中,水稻单产增加1.220 7%,小麦单产增加0.807 6%,玉米单产增加1.106 4%,马铃薯单产增加1.379 8%。从控制变量来看,户主受教育年限、户主务农经验、粮食补贴、农药化肥投入和平原地形都对不同主粮作物生产有积极作用,家庭外出务工占比、土地流转和气候极端变化都对不同主粮作物生产有消极作用。[结论]在农户不大幅调整当前主粮种植结构的前提下,适当增加马铃薯种植面积,提高种粮农户农业机械补贴力度,推广农机社会化作业服务模式,从而提高粮食产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水连 辛贤
甘蔗是我国食糖的主要原料,近10年甘蔗糖占全国食糖产量的90%以上。我国甘蔗种植机械化率约为6%,较低的种植机械化水平直接影响到甘蔗产业的综合效益和现代农业的发展。文章利用农户微观调查数据研究了影响农户采用机械种植甘蔗的因素,并着重分析土地因素及其交互项的作用。研究发现,总体土地质量、受教育年限、是否参加农机培训、农业劳动力所占比重、是否加入农机合作社、甘蔗专业化程度、甘蔗收入比重、是否平原、家庭人均收入以及地区哑变量对种植机械选择概率具有显著作用;同时是否租入土地、新植面积地块质量和农业劳动力人均新植面积具有正向作用;总体土地质量与某些因素具有交互效应,而土地因素之间具有难以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
农户 种植机械化 因素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慧 翁贞林
为探讨人力与机械投入对农户经营规模决策意愿的综合影响,基于江西省1 080户水稻种植户调研数据,用有序logistic模型实证检验了不同兼业程度下机械化投入给水稻种植农户规模决策意愿带来的差异化影响。结果表明:1)稻农兼业对农户扩大经营规模意愿呈消极影响;2)就兼业程度较低的纯农户和一兼农户来看,机械化生产程度越高越倾向于扩大经营规模;3)相反,二兼农户和非农户等兼业程度较高的农户并不倾向于提高机械化投入来维持或扩大现有水稻生产经营规模,且二兼农户的不种倾向行为表现显著。因此,健全社会化机械生产服务体系,鼓励小农扩大经营规模、深化农业分工的同时,注重合理引导兼业程度高农户退出土地经营权和水稻经营,是我国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可能方向。
关键词:
农户兼业 机械化投入 经营规模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艳 周曙东
本文利用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在全国各主要花生产区花生种植农户的抽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花生种植户机械化耕作、播种和收获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家庭收入以非农收入为主的农户对机械化耕作和播种技术的采纳具有负向影响。随着农户兼业化程度的加深,花生的种植空间会受到其他竞争作物的挤占,机械化水平较低是制约花生生产规模扩大的重要因素。可见,加快推广适用于花生播种和收获的机械化技术应是当前花生产业发展的政策重点。(2)花生用地属于平原地形,对机械化技术的采纳具有正向影响,而当地机械服务收费标准对花生机械化技术的采纳具有负向影响。因此,花生机械化技术推广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差异化策...
关键词:
花生种植户 机械化技术 采纳行为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彭继权 吴海涛 谭昶 李孟丁
运用1 682个农户实地调研数据,通过门限效应模型和样本选择修正模型,分析农业机械化水平对农户市场化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门限效应模型分析得出人均基本需求农地的面积为0.068 hm~2,即人均年基本需求粮食为466.27 kg。2)农业机械化水平对门限前后的农户市场化程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业机械化水平每增加1个单位,门限前的农户市场化程度就提高0.496个单位,门限后的农户市场化程度就提高0.67个单位。3)自我农机作业方式和外包农机作业方式都对门限前后的农户市场化程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另外,户主不健康和转出土地对农户市场化程度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家庭社会资本、粮食价格、人均土地面积、复种指数、平原地区对农户市场化程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建议重点提高平原地区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程度,关注农户健康问题,增加家庭社会资本,鼓励农户复种经营模式,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从而促进农户市场化程度的提高。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苏卫良 刘承芳 张林秀
本文基于江苏省4个村3期农户跟踪调查数据,采用似不相关托宾模型(SUR TobiT),分析非农就业对农户家庭农业机械化服务(农业机械持有现值和农机服务支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非农就业人数的增加,农户家庭的农机服务支出显著增加,但是非农就业人数对家庭农业机械的持有现值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琴
文章采用具有滞后项的系统与差分一步、二步动态面板GMM估计方法,针对农机化总动力与恩格尔系数对人均粮食产量的影响情况进行多重估计,发现整体上农机化显著提高人均粮食产出,而EG系数作用不显著。分地区估计结果显示东部地区EG系数作用不显著,且农机化动力在增速上影响人均粮食产量,中西部地区农机化贡献作用不显著且EG系数具有明显负向作用,最后对分析结论进行总结探讨。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黎星池 朱满德
农业机械化推动了农业分工深化和种植结构调整,基于2001—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空间Durbin模型定量分析农业机械化发展对种植结构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1)从整体上看,农业机械化发展对周边省份种植结构"趋粮化"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这主要归因于大中型农机跨区作业。2)本地农业劳动力价格上涨将促进周边省份的"趋粮化",城镇化进程和农林水支出则表现出抑制作用。3)2001—2003年农业机械化的空间溢出效应并不显著,2004年以后农业机械总动力、大中型拖拉机动力的空间溢出效应为正且呈现递增趋势,2011年小型拖拉机动力开始出现正的空间溢出效应。4)不同地形条件的地区农业机械化的空间溢出效应存在差异,平原地区农业机械总动力和大中型拖拉机动力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而丘陵山区农业机械总动力和小型拖拉机动力则呈负向空间溢出效应。为此提出加强农机区域协调、推进"宜机化"改造和加快农机社会化服务等建议。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彭杨贺 潘伟光 李林
以浙江省3个县的148个样本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影响农户生产环节选择外包机械化服务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随水稻Oryza sativa栽培面积增加,生产环节中农户接受社会化服务概率先增大后减少,呈"倒U"型,存在明显的规模经济效应;户主年龄对接受机械化服务程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机手的经历、家庭拥有农机数量以及土地破碎化等因素对接受机械化服务有显著负向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培育多种服务主体、鼓励土地整理、为机械化外包服务提供良好发展环境等政策建议。图2表3参14
关键词:
机械化服务外包 生产环节 规模农户 水稻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卫 薛彩霞 姚顺波 朱瑞祥
【目的】评估农户对林果生产机械化作业的需求和偏好程度,为推动林果业机械化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四川省石棉县黄果柑和枇杷种植优势乡镇农户调研数据,在分析农户林果生产机械化作业现状的基础上,采用加权平均法和首选决定法得出农户对山地林果生产机械化作业需求的优先序,并利用层次聚类分析法分析农户的需求层次;利用Multinomial Logistic模型分析农户对山地林果生产机械化作业需求的影响因素。【结果】1)样本农户中,仅有部分农户在施药、施肥、灌溉和中耕除草环节实现了机械化作业;2)从农户对林果生产
关键词:
农户 林果生产 机械化 需求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永礼 陆刚 武建章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前提和标志。利用2007-2012年31个省(市)面板数据,建立GA-BP神经网络模型,计算MIV值,对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率、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和农作物种植结构对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影响较大,土地经营规模影响较小;户均人口数、水稻播种面积比重、农村居民家庭经营山地面积有负向影响,其它因素有正向影响。从区域来看,农村劳动力转移率是华北、东北、华东和中南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主要影响因素,户均人口数在华东、中南和东北地区具有负向影响,但在西北和西南地区具有正向影响,农业机械化水平总体呈现"东部缺地,西部缺人"的现状。从趋势来看,农村劳动...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莹 黄季焜
农户的农业生产决策过程实际上是基于多目标的,除了传统的利润最大化目标外,还考虑诸如规避风险、减少家庭劳动力投入等目标。在农户多目标决策研究中,各目标权重的估计是一个难点,已有的研究一般采用目标规划方法对权重进行估计。本文提出一阶条件校准这一新的估计法,利用实际农户抽样数据,分别对所有农户以及两种不同类型农户的各目标权重进行了估计。研究结果表明,一阶条件校准法的估计结果显著优于目标规划方法;农户对各目标的重视程度依次为利润最大化、减少家庭劳动力投入和规避风险;以农业为主的农户更加偏重利润和风险目标,而以非农业为主的农户更加重视减少家庭劳动力目标;农户的目标权重随时间而调整,随着非农就业的发展,劳...
关键词:
多目标 决策模型 农作物生产 权重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春迎
本文运用CobbDauglas生产函数模型对山东省1994—2002年农业机械化对种植业产出增长的贡献进行了定量研究,特别显示出了农机分工专业化产生的种植业规模经济效益对种植业产出增长的贡献度及其对种植业劳动生产率的贡献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