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42)
2023(2242)
2022(1945)
2021(1850)
2020(1629)
2019(3762)
2018(3718)
2017(7767)
2016(4037)
2015(4339)
2014(4062)
2013(4209)
2012(3838)
2011(3390)
2010(3468)
2009(3217)
2008(3479)
2007(3047)
2006(2555)
2005(2559)
作者
(10727)
(9024)
(8894)
(8596)
(5913)
(4350)
(4064)
(3479)
(3359)
(3244)
(3158)
(3086)
(2900)
(2896)
(2828)
(2818)
(2800)
(2775)
(2635)
(2468)
(2290)
(2186)
(2150)
(2110)
(2073)
(2043)
(1978)
(1875)
(1817)
(1812)
学科
(17770)
经济(17754)
(15530)
管理(15421)
(15074)
企业(15074)
方法(10186)
数学(9565)
数学方法(9509)
(8552)
(7556)
财务(7553)
财务管理(7547)
企业财务(7381)
(5580)
(3866)
(3708)
(3703)
金融(3703)
银行(3702)
体制(3467)
(3375)
业经(2997)
中国(2912)
(2411)
(2375)
市场(2334)
(2194)
(2060)
贸易(2059)
机构
大学(57072)
学院(55729)
(24579)
经济(24089)
管理(23586)
理学(20122)
理学院(19966)
管理学(19690)
管理学院(19574)
研究(16192)
中国(14804)
(14603)
财经(11615)
(11169)
(10616)
财经大学(8913)
科学(8348)
中心(8220)
(8042)
经济学(7819)
(7817)
(7611)
(7533)
金融(7413)
商学(7403)
商学院(7340)
经济学院(7127)
北京(7122)
研究所(6807)
业大(6732)
基金
项目(34931)
科学(28166)
基金(27703)
研究(24339)
(23847)
国家(23657)
科学基金(21143)
社会(16630)
社会科(15977)
社会科学(15972)
基金项目(14464)
自然(14290)
自然科(13955)
自然科学(13953)
自然科学基金(13767)
(12349)
资助(11924)
教育(10936)
(10579)
编号(9105)
(8381)
教育部(7555)
成果(7441)
人文(7387)
重点(7288)
国家社会(7249)
(7178)
科研(6904)
大学(6893)
(6844)
期刊
(24550)
经济(24550)
研究(16313)
(14246)
(10467)
金融(10467)
中国(9450)
管理(8674)
学报(8021)
科学(7149)
财经(6443)
大学(6305)
(6284)
学学(6104)
(5368)
财会(4949)
会计(4108)
经济研究(3902)
农业(3776)
理论(3666)
技术(3417)
业经(3359)
实践(3291)
(3291)
问题(3144)
通讯(3134)
会通(3132)
统计(3112)
(2787)
(2701)
共检索到845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侯剑平  李媛媛  倪虻  
笔者实证研究控制股东两权分离和机构股东持股对关联方资产重组溢价率的影响,两权分离是导致上市公司治理不完善的主要原因。在控制股东通过资产重组攫取控制权私有收益时,机构股东持股可有效抑制控制股东通过关联方资产重组的掏空行为,控制股东两权分离程度和机构股东持股比例对中国上市公司关联方资产重组溢价均有显著影响。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兴全  曾义  
本文以2003年至2008年期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终极股东控制权现金流权分离、公司投资行为与公司价值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终极控制股东的两权分离导致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进而降低了公司价值,而且这种负面作用在高自由现金流公司中更严重。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麦穗亮  
本文选取2014—2017年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上市公司两权分离与投资现状的关系,并尝试选取了非标准审计意见作为外部监督代理变量,研究其对控股股东两权分离造成的非效率投资的可能的治理效果。研究发现:第一,控股股东两权分离程度越大,公司越倾向于扩大投资规模,两者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第二,控股股东两权分离与过度投资显著正相关,而与投资不足无显著相关关系;第三,考虑在上市公司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且其存在持续影响的情况下,两权分离对过度投资的影响并没有受到显著的抑制,这反映了当前外部审计对控股股东所造成的过度投资并没有治理效果。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刘志远  靳光辉  
投资者情绪不仅影响证券估价,而且影响公司财务决策,尤其是投资者情绪会对公司资本投资决策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整个经济的资源配置。代理问题或者融资约束问题会导致公司出现过度投资或投资不足等投资非效率现象,而投资者情绪对投资非效率有"恶化"和"校正"两方面的作用。在股权集中的制度背景下,通过定量分析考察投资者情绪对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投资者情绪对投资非效率的影响受到股东持股比例以及两权分离程度的调节作用。投资者情绪对过度投资的恶化作用在股东持股比例较为分散、绝对控股附近以及两权不分离的公司表现显著;而对投资不足的校正作用只在股东持股比例较高以及中等程度两权分离的公司表现显著。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杜建华  
基于2004~2011年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结合投资者保护机制研究终极股东控制下的过度投资问题,结果发现,两权分离度与过度投资显著正相关,终极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引发过度投资问题。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当终极股东持有较多的现金流权时,可起到投资者利益保护的作用;同时,投资者法律保护也可抑制两权分离导致的过度投资,而这一作用在国有上市公司中表现更为明显。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曾春华  杨兴全  陈旭东  
以2007-2010年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收购、资产收购以及直接吸收合并等扩张性并购事件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终极控制股东的现金流权以及两权分离对公司并购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的收购公司并购后1-2年内股东财富都遭受了严重的损失;终极控制股东的现金流权对公司并购绩效具有"激励效应",而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的分离会导致公司并购绩效的恶化。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公司高自由现金流和低成长性会加强两权分离对公司并购绩效的负向影响,并且两权分离对公司并购绩效的负面影响在民营上市公司更加显著。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魏卉  杨兴全  
本文以2004~2006年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结合终极控股股东性质,考察了控股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程度对股权融资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现金流权与股权融资成本显著负相关,两权分离程度与股权融资成本显著正相关,而且这种正相关性在高自由现金流与低成长公司中更显著。进一步检验发现,两权分离对股权融资成本的影响还与终极控股股东性质有关,与国有控股公司相比,两权分离程度与股权融资成本的正相关关系在非国有控股公司中更显著,而在国有控股公司中,地方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中两权分离程度与股权融资成本正相关性显著高于中央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袁玲  
本文以2004年至2008年期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终极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多元化经营与公司价值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终极控制股东的两权分离对多元化经营与公司价值的关系产生负面影响,而且这种负面作用在高自由现金流公司及地方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中更严重。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韩雅洁  
本文以心理学、管理学等相关研究作为理论基础,以2007-2017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女性董事对控股股东代理成本的影响机制,并检验了两权分离度对女性董事与控股股东代理成本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女性董事的存在对控股股东代理成本并无显著性影响,但女性独立董事、具有政府背景(曾任或现任政府职务)女性董事、学术研究背景女性董事、女性监督董事会对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代理成本起到约束作用。进一步研究显示,在非政府控制上市公司中,随着两权分离度的增加,控股股东更倾向于通过"隧道挖掘"方式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并且随着控股股东代理成本的增加,政府背景女性董事以及女性监督董事对控股股东代理成本的抑制作用更加显著。本文的研究为上市公司通过董事会治理结构影响控股股东代理成本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证依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蒋薇  
以我国资本市场上发生的并购事件为研究对象,探讨大股东持股水平对并购溢价的影响,通过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实证检验发现:收购公司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并购溢价越低;调节效应显示,债务融资水平会显著抑制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并购溢价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会提高其支持效应并影响并购溢价水平,在收购公司债务融资水平较高时,大股东的支持或侵占动机都会抬高并购溢价水平。从收购公司大股东持股视角对并购溢价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创新,研究结论为企业高溢价并购风险防范提供了重要启示。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潘红波  余明桂  
为什么大股东要进行两权分离?传统代理观点认为,两权分离有助于大股东的控制权私有收益,其经济后果是加剧大股东利用多元化等方便利益输送的行为;而本文提出的风险分散化观点认为,在大股东资金一定的情况下,两权分离可以降低大股东监督企业高管所需表决权的出资额,帮助大股东监督更多企业,达到分散化投资以降低风险的目的,其经济后果是缓解大股东保守的多元化投资行为。本文分析大股东两权分离是否影响民营企业的多元化水平,以为这两种观点提供实证支持。结果发现,在大股东不能控制公司时,两权分离会显著降低公司的多元化水平,这主要支持两权分离的风险分散化假说。在大股东能够控制公司且当地投资者法律保护水平或银行市场化水平较低...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欧阳励励  陈辉发  张川  
以沪深两市同时发行股票和公司债券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终极控股股东类型和公司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程度对公司债券融资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司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程度越高,公司债券融资成本越高。进一步研究发现,对于地方政府和非国有控股公司发行的公司债券,投资者要求的风险溢价更高,特别是公司两权分离程度越高,公司债券融资成本越高。本文的研究为公司股权结构对债券市场投资者行为的影响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吕秀华  郭绍俊  
本文以2003-2010年深交所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了终极控股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与信息披露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控股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度越高,公司的信息披露越差。表明为了隐藏自己获取控制权私利的行为,控股股东往往使得信息披露更加不透明。进一步研究发现,通过改善投资者保护环境,两权分离与信息披露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减弱,说明投资者保护环境的改善对于降低控股股东利益侵占行为,进而提高公司信息披露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王琨  肖星  
近年来,一系列财务危机和舞弊事件的出现,使公司治理成为全球范围内倍受关注的研究课题。随着对这一问题研究的逐渐深入,机构投资者持股等更为广义的公司治理机制开始成为实务界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焦点。本文检验了机构投资者持股能否有效降低我国上市公司资金被关联方占用的程度。结果表明,前十大股东中存在机构投资者的上市公司被关联方占用的资金显著少于其它公司,同时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增加与上市公司被关联方占用资金的程度呈显著负相关。以上发现意味着目前我国机构投资者已经参与到公司治理中,对公司的经营运作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宋玉  
上市公司所有权与控制权的严重分离会影响其公司价值,进而会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本文以2004-2007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上市公司两权分离状况对机构投资者总体和各类机构投资者持股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最终控制人所有权比例越高,两权分离度越小时,机构投资者(主要是证券投资基金)持股比例越高;而且两权分离度指标对机构投资者持股决策的影响在最终控制人为非国有性质的企业中表现更为明显。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我国机构投资者总体上能够做到自我利益保护,在投资者保护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但是这种作用的发挥在各个类型机构投资者中存在显著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