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07)
2023(8706)
2022(7240)
2021(6403)
2020(5259)
2019(11874)
2018(11087)
2017(22190)
2016(11767)
2015(12805)
2014(12178)
2013(12077)
2012(10632)
2011(9605)
2010(9255)
2009(8778)
2008(8979)
2007(7992)
2006(6871)
2005(6220)
作者
(35090)
(29347)
(29305)
(27516)
(18724)
(14263)
(13064)
(11297)
(11099)
(10327)
(9919)
(9754)
(9334)
(9156)
(9036)
(8860)
(8841)
(8701)
(8638)
(8615)
(7324)
(7116)
(6826)
(6628)
(6551)
(6524)
(6480)
(6146)
(5828)
(5708)
学科
(50180)
经济(50118)
(44831)
管理(42695)
(39541)
企业(39541)
方法(26996)
数学(24457)
数学方法(24370)
(20450)
(16253)
财务(16251)
财务管理(16237)
企业财务(15730)
(11717)
(11327)
业经(11079)
(10897)
贸易(10891)
中国(10711)
(10609)
(8813)
金融(8813)
(8551)
银行(8519)
(8300)
(8246)
技术(8083)
(7942)
农业(7539)
机构
大学(174809)
学院(173216)
(77261)
经济(76085)
管理(71400)
理学(63144)
理学院(62574)
管理学(61833)
管理学院(61522)
研究(53580)
中国(43237)
(37825)
(34314)
财经(31466)
(31268)
科学(31119)
(28966)
业大(27405)
(26741)
中心(24953)
农业(24946)
经济学(24935)
研究所(24117)
财经大学(24060)
(23328)
经济学院(22951)
商学(22228)
商学院(22035)
北京(20989)
经济管理(19610)
基金
项目(119834)
科学(95876)
基金(92811)
(82788)
国家(82150)
研究(79957)
科学基金(71691)
社会(55844)
社会科(53320)
社会科学(53305)
基金项目(50043)
自然(48779)
自然科(47794)
自然科学(47779)
自然科学基金(47053)
(44228)
(37945)
资助(37292)
教育(36132)
编号(28525)
(27438)
重点(26468)
(25789)
国家社会(24340)
创新(24087)
教育部(23974)
科研(23915)
(23666)
人文(23454)
(22789)
期刊
(75524)
经济(75524)
研究(47185)
(32765)
学报(30820)
科学(26877)
中国(26539)
管理(25949)
(25601)
大学(22984)
学学(22496)
(20641)
金融(20641)
财经(16976)
农业(16710)
(14338)
经济研究(13831)
业经(12311)
技术(10370)
问题(10290)
(9803)
财会(9707)
商业(9440)
(9438)
国际(8514)
技术经济(8466)
(8465)
理论(8425)
会计(8318)
业大(7572)
共检索到2419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沈乐平  段静  朱哲廷  王成  
股东保护是各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核心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机构股东的迅速壮大,机构股东已成为优化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因素。本文以2009~2013年度上海证交所A股的387个上市公司年度观察值为对象,实证验证机构股东持股对上市公司市场价值的影响效应。深层次研究发现,当公司为国有控股时,随着机构股东持股比例增加,反而会降低上市公司的市场价值;国外机构股东没有国内机构股东对上市公司市场价值的影响显著,基金类机构股东对上市公司市场价值有明显的积极作用;机构股东制衡度与上市公司市场价值没有显著关系。据此文章基于资本市场和机构股东两个角度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晓琳  
基于2005~200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研究样本,实证研究了终极控股股东对公司投资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内部现金流与投资之间显著正相关,过度投资能够更合理地解释这种投资现金流敏感度;终极控股股东的现金流权与投资现金流敏感度负相关,具有抑制过度投资的"利益趋同效应";终极控制权与所有权的分离与投资现金流敏感度正相关,表明两权分离使得终极控股股东有能力和动机侵占上市公司利益,加剧过度投资。进一步研究发现,终极控股股东利益侵占效应的发生不仅需要能力和动机,还需要公司具有充足现金流这一"机会",较少的现金流能够有效地约束终极控股股东的利益攫取,抑制过度投资。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郑爱华  冯晓云  郑晓华  
本文以2007~2008年沪深两市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大股东掏空行为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机构投资者可以有效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并且在独立董事比例较高的情况下,公司治理效果更好。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卫爱华  
本文以公司的CAR值为数据的重要参考依据,通过t检验法分析了大股东解禁对当前全流通市场的影响。研究发现:大股东解禁政策对市场证券营销存在一定负面作用,"大股东解禁"政策在解禁日之前就已经对市场产生了影响,解禁股份对市场累计盈利没有明显的影响。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化成  李春玲  卢闯  
本文从最终控制人的概念出发,以控股股东的经济性质、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度以及集团控制性质作为控股股东的特征变量,分别采用Logistic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倾向和分配力度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控股股东的上述3个特征显著地影响了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分配倾向和分配力度。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孔庆法  李曼曼  齐鲁光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上市公司战略与决策的影响已受到各界广泛关注。基于控股股东不同动机,利用2015—2020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检验股权质押对现金分红的影响,结果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呈U型关系,表明不同股权质押比例下控股股东现金分红存在动机差异,股权质押比例较低时基于掏空上市公司目的降低现金分红,而当股权质押比例高于临界值时出于控制权保持动机提高现金分红。区分控股股东产权性质检验发现,股权质押与现金分红之间的U型关系在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更显著。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孙容  张璇  
本文以后股权分置时期上市公司大股东重要行为方式——资产注入为研究对象,归纳分析了大股东资产注入及资产注入方式对上市公司业绩和市场收益的影响,并运用事件研究法实证分析了中国玻纤(600176)公司控制性大股东资产注入事件对上市公司的超额累计收益的影响程度,揭示大股东支持行为所产生的短期和长期收益机制。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邓路  黄欣然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完成,定向增发式资产注入已经成为很多上市公司迅速做强做大的重要途径。在这场波澜壮阔的资产注入浪潮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年初该公司的股价只有30元左右,在半年之后的2007年10月11日,其盘中价已突破300元,成为中国A股市场第一高价股,从而成为上市公司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丽丽  
一、引言在世界范围内,有关公司治理制度的研究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一般认为关于企业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之间的这种制度安排就是内部治理制度,有关其内在逻辑就是通过一定的机制去激励和约束代理人,这种机制称为制衡机制。共同拥有着公司的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的这部分人称为内部的利益相关者,而利益相关者之间所形成的契约就构成了现代一般意义上的企业。在企业的内部,这些利益相关者通过内部公司治理制度来实现利益的分配和相互制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蒋亚朋  张天西  
本文对1455家上市公司2007年年报中的"股东权益差异调节表"数据统计发现,1420家公司因执行新会计准则导致股东权益发生变化,62.75%的公司股东权益差异率在[-10%,10%]范围内,剔除少数股东权益列报位置变化的影响,90.72%的公司变化幅度在这一区间内,所得税和长期股权投资差额会计处理变化对上市公司影响最为广泛。由此我们得出,上市公司首次执行新准则实现了平稳过渡;稳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首次运用较为成功。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陈立泰  田娟  杨睿  
本文实证研究了2008年8月至2012年2月中国上市公司的不同类型股东增持对股价及交易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不论是首次增持还是再次增持,高管增持所引起的市场效应都显著小于控股股东、非控股法人股股东;控股股东与非控股法人股股东在首次增持时,产生了显著的负的异常收益率和正的异常交易量,再次增持时,则产生了显著的正的异常收益率和负的异常交易量。考虑到事件集聚性和风险要素变化的噪声影响,本文还进行了干扰排斥性检验,结果证实,上述结论是相对纯净的。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于瑾  王梦然  
本文从可转债融资对公司买进持有超额收益率和对经营指标的影响两方面分析了可转债融资对公司价值的长期影响,并从盈余管理的角度对产生影响的原因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发行可转债后公司股价和经营业绩出现显著的下滑,其原因在于上市公司在可转债发行当年普遍利用盈余管理来提高公司利润。尽管存在这样的负面影响,可转债融资仍然具有很大优势,我国监管部门和上市公司应积极采取措施,促进可转债市场的健康发展。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刘志远  毛淑珍  乐国林  
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国有企业性质的控股股东所控制的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显著高于民营企业性质的控股股东所控制的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进一步区分不同身份的国有控股股东进行分析发现:政府身份的控股股东所控制的上市公司层级与股权集中度之间存在显著倒"U"型曲线关系;国有企业集团控制的上市公司层级与股权集中度之间呈显著正"U"型关系;民营企业性质的控股股东所控制的上市公司层级与股权集中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荐华  李鲜  
本文运用内部资本市场理论和控制权理论,对控股股东通过集团内部市场,对所控上市公司实施"隧道行为"和"支撑行为"的动机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做出了新的解释,并对控制权收益获取路径进行剖析,在进一步认清控股股东行为特征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加强对上市公司控股股东集团内部市场交易行为的规范和监管,以保护上市公司及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田利辉  
在我国的上市公司中,本文发现国家持股规模和公司绩效之间呈现左高右低的非对称U型关系。总体而言,国家持股企业的表现不及非国家持股企业。同时,随着国家持股比例的上升,企业绩效起初随之下降;但是,当国家持股比例足够大时,随着国家持股比例的上升,企业绩效上升。这就是说,国家持股对企业的绩效具有两面性的影响。作为事实上的国有股东,政府存在着政治和经济双重利益,从而既通过政治干预攫取企业财富,又借助公司治理和优惠待遇来提升关联企业的价值。国有股减持应该避免U型曲线的底部价值陷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