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001)
- 2023(4548)
- 2022(3921)
- 2021(3895)
- 2020(3229)
- 2019(7722)
- 2018(8202)
- 2017(14778)
- 2016(8160)
- 2015(9191)
- 2014(9600)
- 2013(8915)
- 2012(8160)
- 2011(7372)
- 2010(7632)
- 2009(7188)
- 2008(7448)
- 2007(6727)
- 2006(6317)
- 2005(6043)
- 学科
- 济(21925)
- 经济(21876)
- 管理(20624)
- 制(19589)
- 银(19023)
- 银行(18878)
- 行(17566)
- 业(17349)
- 企(16095)
- 企业(16095)
- 度(11615)
- 制度(11612)
- 融(11365)
- 金融(11364)
- 业务(10115)
- 体(9708)
- 财(9625)
- 中国(9006)
- 银行制(8823)
- 体制(8730)
- 方法(6965)
- 业经(6564)
- 理论(6422)
- 农(5991)
- 税(5657)
- 教育(5570)
- 务(5562)
- 财务(5552)
- 财务管理(5514)
- 税收(5392)
- 机构
- 大学(100123)
- 学院(99940)
- 中国(37473)
- 济(36039)
- 经济(34778)
- 研究(34689)
- 管理(33756)
- 理学(25860)
- 理学院(25499)
- 管理学(25081)
- 财(25074)
- 管理学院(24851)
- 京(22991)
- 银(22363)
- 银行(21409)
- 行(19899)
- 江(19594)
- 科学(19175)
- 中心(18088)
- 所(17977)
- 财经(17440)
- 州(16089)
- 农(15939)
- 经(15672)
- 研究所(15395)
- 北京(15258)
- 范(14327)
- 师范(14167)
- 人民(13704)
- 省(13578)
- 基金
- 项目(52841)
- 研究(43180)
- 科学(39933)
- 基金(35278)
- 家(29723)
- 国家(29382)
- 科学基金(24693)
- 社会(24230)
- 社会科(22739)
- 社会科学(22733)
- 教育(21364)
- 省(20871)
- 编号(20044)
- 成果(18397)
- 基金项目(17860)
- 划(17310)
- 自然(14932)
- 资助(14808)
- 课题(14582)
- 自然科(14531)
- 自然科学(14530)
- 自然科学基金(14292)
- 性(12768)
- 年(12548)
- 项目编号(12411)
- 重点(12199)
- 部(11645)
- 制(10968)
- 大学(10917)
- 创(10841)
共检索到1912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兆星
近年来,随着金融综合经营的推进,金融业务和金融风险出现跨业、跨市场的交叉与传染,加强功能监管的呼声日益高涨,这也反映了我国当前分业监管体制的确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但是,我们也应注意到,在加强功能监管呼声的背后,我们还缺乏一些冷静和深入的思考,很多人都在谈功能监管,但到底什么是功能监管、它能解决哪些矛盾、如何定位功能监管与机构监管的关系、功能监管是作为当前分业监管体制的补充还是取代分业监管和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兆星
虽然早在2003年,我国颁布《银行业监督管理法》时就明确提出,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实行并表监督管理,但我们对并表监管的外延与内涵的认识和实践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特别是在初期,我们对并表监管的理解过于狭隘,限制了审慎监管者应当具有的全局性、综合性视角,影响了对金融风险的全面、整体判断。尤其在当前跨境、跨业、跨市场的金融活动日益频繁和普遍的今天,如何在正本清源、准确理解综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兆星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西方发达国家掀起了新一轮的金融结构变革,限制商业银行经营高风险业务,但从全球范围来看,商业银行综合经营的大趋势并未发生根本改变,在防范金融风险交叉传染和利益冲突的同时,规模经济和业务协同效应仍然是商业银行进行综合经营的持久动力。我国金融业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确立了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体制,而近年来又开始出现商业银行综合经营和金融混业的态势,金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兆星
本专栏上一篇文章讨论了机构监管与功能监管,对审慎监管的概念也有了进一步阐释。所谓审慎监管就是为了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所实施的必要监管。而且,针对防范单体金融机构风险的微观审慎监管和针对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宏观审慎监管从来都是不可分割的。只不过在本轮国际金融危机前,宏观审慎监管长期被忽略或忽视,使系统性风险不断积累,最后酿成全面的金融危机。因此强化宏观审慎监管成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兆星
本轮国际金融危机凸显了流动性管理与监管的重要性。危机后的国际金融监管改革将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资金比例两项指标作为全球统一的流动性监管标准,从而确立了流动性监管与资本监管几乎并驾齐驱的重要地位。在我国,1995年第一部《商业银行法》就将流动性与安全性、盈利性一起确定为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将保持充足的流动性作为商业银行运营的首要前提之一。但是,在随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兆星
制定规则体系是监管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国际通行的银行监管规则体系中,资本监管制度居于核心地位。在我国,又应如何定位资本监管的地位与作用呢?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银行业曾在较长一段时期内在资本不足甚至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运行,资本监管长期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特别是在"把银行真正办成银行"提出之后,资本监管在金融稳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银行体系自身的资本储备是否充足,是否足以覆盖潜在的风险和应对各种外部冲击,逐渐成为维护金融稳定和市场信心的关键所在。但同时我们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兆星
一般而言,银行挤兑往往是金融危机中常见和标志性的事件,但是在本轮国际金融危机中,并没有发生传统商业银行的大面积挤兑与倒闭,而是出现了被称为"影子银行体系"的"挤兑"与功能紊乱,特别是在雷曼公司倒闭的恐慌气氛下,美国货币市场基金的"挤兑式"赎回导致了整个金融体系的剧烈震荡和市场流动性的紧张。因此,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珂
理论基础和一般实践委托代理理论是影响现代企业高管薪酬管理实践最重要的理论框架。委托代理理论认为,委托人应该将代理人的报酬与最终产出相联系,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在满足代理人激励兼容约束和参与约束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兆星
七年前,很多人没有想到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会在金融体系最为强大、最为成熟的美国爆发,而且危机的强度和深度在很多方面都超过了1929年大危机。七年后,虽然尚未完全走出危机的阴影,但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当今经济金融体系也展现出了更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胜邦
本轮全球金融危机暴露了发达经济体大型商业银行业务模式、发展战略方面存在的重大隐患。危机以来,全球主要经济体联手重构国际金融监管规则,主要目标之一就是通过严格审慎的监管纠正危机暴露出的这些根本性缺陷,构建有利于金融稳定的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孙辉
政策性银行改革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一大亮点。其中,国家开发银行被国务院作为政策性银行改革的先行者,批准其在2007年全面推行商业化运作。本文从宏观监管的角度,通过分析当前国开行商业化改革中所面临的主要风险,深入剖析国开行的监管难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对国开行商业化改革后的监管模式和监管战略的探讨。
关键词:
商业化改革 国家开发银行 银行监管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任泽平 方思元
中国金融周期从2008年以来快速上行,信贷与GDP之比增速上升很快,防范金融风险刻不容缓。2017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未来三年三大攻坚战之首,将金融风险防控提到国家战略高度。此轮金融风险防控是我国在新形势下的重大战略部署,目的是前瞻性、主动化解金融风险。站在当下金融监管关键期,我们对银行业监管变迁进行了一次全梳理,旨在厘清特定经济发展条件下银行监管的考量及影响,从银行角度理解金
关键词:
银行监管 金融周期 影子银行 三个维度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魏革军
作为金融领域的重要支柱,银行业在促进经济增长、改善社会民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健康发展是经济和金融体系稳健运行的基石。近十年来,我国银行业完成了脱胎换骨的全面变革,公司治理机制逐步健全,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日益优化,盈利能力、全面风险管理能力明显提升。银行监管的理念和手段同样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监管政策的前瞻性和有效性持续增强。在2014年英国《银行家》杂志发布的全球1000家大银行资本实力和盈利排名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