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20)
2023(2217)
2022(1844)
2021(1772)
2020(1522)
2019(3530)
2018(3523)
2017(6797)
2016(3655)
2015(4044)
2014(3858)
2013(3698)
2012(3524)
2011(3156)
2010(3236)
2009(3010)
2008(2850)
2007(2371)
2006(2047)
2005(1915)
作者
(9436)
(7849)
(7540)
(7289)
(4970)
(3642)
(3619)
(2973)
(2951)
(2752)
(2616)
(2545)
(2464)
(2459)
(2417)
(2352)
(2282)
(2253)
(2186)
(2179)
(1912)
(1901)
(1817)
(1736)
(1726)
(1701)
(1667)
(1629)
(1538)
(1518)
学科
管理(10427)
(10121)
经济(10097)
(9668)
(8318)
企业(8318)
(6114)
(5640)
银行(5638)
(5580)
(5444)
(5331)
金融(5331)
方法(4392)
(4043)
数学(3960)
数学方法(3936)
(3863)
财务(3862)
财务管理(3844)
企业财务(3766)
体制(3722)
中国(3193)
制度(2719)
(2719)
业经(2598)
(2463)
(2209)
贸易(2207)
(2175)
机构
大学(47138)
学院(44432)
(18383)
经济(17922)
研究(17171)
管理(16480)
中国(15666)
理学(13620)
理学院(13441)
管理学(13315)
管理学院(13215)
(11482)
(10584)
科学(8921)
中心(8687)
财经(8678)
(8652)
(8070)
研究所(7659)
北京(7096)
财经大学(6787)
(6670)
(6528)
师范(6465)
(6406)
(6332)
(6059)
经济学(5986)
人民(5728)
(5709)
基金
项目(29434)
科学(23605)
研究(22438)
基金(22316)
(19488)
国家(19326)
科学基金(16466)
社会(14518)
社会科(13799)
社会科学(13796)
基金项目(11590)
教育(10460)
自然(10275)
自然科(10057)
自然科学(10054)
自然科学基金(9915)
(9839)
(9320)
资助(8980)
编号(8803)
成果(8204)
(7526)
重点(6854)
教育部(6635)
(6443)
(6317)
国家社会(6287)
课题(6170)
(6111)
人文(6078)
期刊
(19180)
经济(19180)
研究(16545)
中国(10206)
(9818)
金融(9818)
(9296)
学报(6419)
教育(6237)
(6092)
管理(5884)
大学(5508)
科学(5309)
学学(4884)
财经(4530)
农业(4407)
世界(3820)
(3813)
国际(3189)
经济研究(3131)
(3015)
(2533)
会计(2509)
理论(2481)
财会(2474)
图书(2334)
技术(2263)
问题(2261)
实践(2217)
(2217)
共检索到739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杨惠  
机构监管与功能监管分别代表着针对不同金融风险主题的两种监管方式与理念,二者实不应有优劣之分。审视被普遍视为体现功能监管理念典型立法的GLB法案,其实际是机构监管与功能监管理念相互冲突和协调的产物。法案籍由二者的融合,使各监管机构能以分工合作的方式达成监管效能的最大化。这一经验值得我国借鉴。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杜姝一  
美国大萧条以来最严厉的金融改革法案已经总统签署形成法律,该法案对金融系统以及金融机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新法案在金融机构资本标准、有序破产、规模和经营范围限制以及消费者保护等方面的条文解读,分析了新法案对美国金融机构的经营前景、盈利能力的影响,为投资者研究美国金融机构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艾伦·伯格  王宇  
美国的金融机构大致分为商业银行、银行控股公司、储蓄机构、信用社、财务公司、投资银行、共同基金、保险公司和养老基金等类别。其中,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实施资本金要求和其他审慎监管,并受到存款保险和央行"最后贷款人"支持;银行控股公司受联邦储备系统及专业职能管理机构管理;储蓄机构也处在严格监管下;信用社由国家信用社管理局监管并提供存款保险;财务公司受到的监管少;投资银行可以获取流动性支持,也受到银行控股公司监管条例的严格约束。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东  邢博洋  
STO继ICO之后兴起2017年,全球ICO(Initial Cryptotoken Offering)融资快速兴起,同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央网信办、工信部等七部委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将ICO视为"一种未经批准非法公开融资的行为,涉嫌非法发售代币票券、非法发行证券以及非法集资、金融诈骗、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予以严厉禁止。2018年以来,全球ICO活跃度逐渐下降,市场趋向于冷静。这是由于ICO的实践并没有收到理想的效果,反而带来了许多非法集资、传销、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穆良平  钟山  
《多德—弗兰克法案》是美国在反思金融危机原因的基础上形成的金融监管方面的改革阶段性成果,在诸如建立宏观审慎监管机制、加强消费者保护以及避免"大而不倒"金融机构的形成等方面作出了相应的制度安排。但本文认为,由于美国对此次金融危机的反思不够全面、客观和深刻,以及美国体制的高度政治化以及来自金融市场既得利益集团的阻扰,将使得该法案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稳健的金融体系的建立依然任重道远。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范文波  李黎明  
2010年7月,美国出台了意在重塑其金融监管体系、重振其金融竞争力的金融监管改革法案,这将是影响全球金融体系重构的重要变革。该法案对美国金融业和监管架构及全球金融监管改革方向都将产生深远影响。该法案对中国金融监管的启示是:应寻求金融监管与市场力量的动态平衡,在重视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同时,构建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相结合的监管体系,加强对金融消费者的保护,并以客观审慎的态度开展金融综合经营。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章安平  刘一展  
次贷危机暴露了美国现行金融监管制度的缺陷,使美国对其监管理念和监管体系进行反思。《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和消费者保护法案》是美国在危机后进行大规模金融监管改革的立法尝试。新设金融稳定监管委员会防范系统性风险、成立消费者金融保护局、加强金融衍生品监管、终结金融机构大而不能倒状况等立法内容折射出美国金融监管理念的革新。我国应适度借鉴美国金融监管改革立法优质内核,完善我国金融监管法律制度建设。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边卫红  
美国政府努力在市场与监管之间寻求动态平衡,法案改革内容广泛,但遗憾的是没有看到对美国繁冗金融监管模式的彻底修正,改革充其量也只是亡羊补牢。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兆星  
近年来,随着金融综合经营的推进,金融业务和金融风险出现跨业、跨市场的交叉与传染,加强功能监管的呼声日益高涨,这也反映了我国当前分业监管体制的确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但是,我们也应注意到,在加强功能监管呼声的背后,我们还缺乏一些冷静和深入的思考,很多人都在谈功能监管,但到底什么是功能监管、它能解决哪些矛盾、如何定位功能监管与机构监管的关系、功能监管是作为当前分业监管体制的补充还是取代分业监管和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东  
ICO是Initial Coin Offering的简称,最初被译为"初始数字货币发行"。但是关于coin的翻译引起诸多争议,学界认为用"Crypto-Token"来表示加密数字代币更为准确,则ICO又被解读为"Initial Crypto—Token Offering",译作"首次代币发行"。ICO近年的发展可谓曲折而迅猛。2014年ICO的融资规模尚不足2600万美元,2015年更是一度下滑至1400万美元,但随着2016年下半年数字加密货币市场热度升高,ICO全球融资总额跃升至2亿美元。自2017年6月后,全球ICO呈现爆发式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东  
ICO是Initial Coin Offering的简称,最初被译为"初始数字货币发行"。但是关于coin的翻译引起诸多争议,学界认为用"Crypto-Token"来表示加密数字代币更为准确,则ICO又被解读为"Initial Crypto—Token Offering",译作"首次代币发行"。ICO近年的发展可谓曲折而迅猛。2014年ICO的融资规模尚不足2600万美元,2015年更是一度下滑至1400万美元,但随着2016年下半年数字加密货币市场热度升高,ICO全球融资总额跃升至2亿美元。自2017年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鞠传霄  
2017年11月以来,我国金融监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整顿现金贷业务的政策。论文结合我国互联网经济发展的背景分析了现金贷的现状,指出了现金贷产品在利率、风控、催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也肯定了现金贷存在的价值。在对现金贷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现金贷监管政策从存量平台和增量平台两个维度进行了思考,并从监管机构和法律法规建设两个方面总结了美国发薪日贷款的监管经验,对我国现金贷监管政策提出了相应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尹振涛  
2017年9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明确ICO为"非法公开融资的行为,涉嫌非法发售代币票券、非法发行证券以及非法集资、金融诈骗、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尔后,监管层对以比特币为代表的虚拟货币的监管不断升级,逐步清理和关闭内地虚拟货币交易平台,禁止内地居民进入海外比特币交易所。除中国政府之外,其他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监管机构也看到了ICO市场的风险隐患,及时出台相关政策或表明态度,防止发生诱发性金融风险。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叶文庆  
2007-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许多国家纷纷建立宏观审慎监管机构负责宏观审慎监管,作为维护金融稳定的主要机构。如果宏观审慎监管机构要想有所作为,必须拥有充分的监管权力。从国内外相关文献和宏观审慎监管改革的国际实践来看,宏观审慎监管机构的潜在监管权力包括信息收集权、宏观审慎监管决策权、宏观审慎监管执行权、政策建议权、监管协调权和危机处置权等六个方面的权力。本文拟对这些权力进行探讨。
[期刊] 征信  [作者] 孙江华  王锦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