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34)
2023(9291)
2022(7705)
2021(7008)
2020(5660)
2019(12741)
2018(12241)
2017(23636)
2016(11941)
2015(12338)
2014(11842)
2013(11423)
2012(10135)
2011(9022)
2010(8999)
2009(8118)
2008(7984)
2007(6967)
2006(5967)
2005(5198)
作者
(30679)
(25895)
(25468)
(24462)
(16198)
(12287)
(11390)
(9745)
(9556)
(8969)
(8715)
(8617)
(8179)
(8019)
(7913)
(7818)
(7710)
(7474)
(7293)
(7108)
(6298)
(6132)
(5996)
(5884)
(5727)
(5646)
(5621)
(5303)
(5031)
(4977)
学科
(46538)
经济(46496)
管理(45640)
(43810)
(39475)
企业(39475)
方法(20595)
数学(17523)
数学方法(17432)
(15945)
技术(15691)
中国(12656)
(12479)
业经(12460)
技术管理(12368)
环境(11771)
(11512)
(11231)
财务(11229)
财务管理(11219)
企业财务(10931)
(9581)
地方(9105)
(8966)
产业(8837)
(8523)
(8424)
金融(8424)
(8306)
银行(8296)
机构
学院(164300)
大学(162692)
(71434)
经济(70223)
管理(69622)
理学(61521)
理学院(60944)
管理学(60249)
管理学院(59920)
研究(50001)
中国(38372)
(34512)
(31529)
财经(28353)
科学(28106)
(26036)
中心(23805)
经济学(23023)
(22925)
(22109)
财经大学(21654)
经济学院(21022)
商学(20622)
业大(20510)
商学院(20414)
研究所(20063)
(19625)
(19431)
师范(19250)
北京(19239)
基金
项目(118193)
科学(97616)
基金(89355)
研究(88896)
(77124)
国家(76501)
科学基金(68508)
社会(61548)
社会科(58709)
社会科学(58697)
基金项目(48231)
(46441)
自然(42537)
自然科(41613)
自然科学(41607)
自然科学基金(40964)
教育(39936)
(38448)
编号(33266)
资助(33147)
(31515)
创新(28389)
国家社会(26634)
重点(26634)
(26581)
(25403)
成果(25403)
(24867)
教育部(23817)
人文(23762)
期刊
(74737)
经济(74737)
研究(47135)
中国(29254)
管理(27447)
(27174)
科学(21918)
学报(20870)
(17241)
大学(17027)
(16327)
金融(16327)
学学(16274)
教育(15031)
财经(14270)
业经(13243)
技术(12746)
经济研究(12455)
(12370)
农业(11779)
科技(10556)
问题(9396)
技术经济(8854)
商业(7947)
现代(7819)
(7394)
财会(7215)
(6720)
(6626)
论坛(6626)
共检索到2282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杜亭亭  
近年来,部分机构投资者一度成为“伪创新”泛滥的始作俑者,加剧了资本市场与科技创新恶性循环风险。选取2016、2020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构建分组样本,采用fsQCA方法,基于组态视角,探讨我国资本市场机构投资与企业专利行为的关联逻辑。研究发现:(1)机构投资“择优效应”具有多样性,具备高质量创新特质的企业如高新技术行业、高成长性或高创新规模专利结构与机构投资比例存在正向关联;(2)机构投资与专利结构多重等效“因果链”构成和作用机制受特定组合情境限制,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股东性质、产权性质与股权结构特征等复杂因素组合情形下,机构投资与专利结构之间的关联机制存在异质性。研究结论可为制定差异化产业政策、打通科技创新良性循环机制提供参考。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丁黎黎   赵忠超   王垒  
中国产业链企业存在专利创新“量质错配”陷阱,这阻碍了创新要素的沿链扩散与技术整合,导致重点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难以实现有效突破。文章从产业链治理的视角出发,实证检验了机构纵向持股能否提升产业链企业的专利创新质量。研究发现,嵌入产业链的机构纵向持股与企业专利创新质量之间呈现出“U”形非线性关系。在U-test非线性测试、控制样本选择偏差和反向因果等内生性与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机构纵向持股的投资组合权重以及产业链上下游非对称持股影响其治理行为。其中,监督型机构纵向持股在企业专利创新治理中发挥主要作用;随着产业链非对称持股程度加大,来自联结供应商或者分销商的机构纵向持股的治理策略逐渐由“策略均衡”向“主动干预”演化,从而提升企业专利创新质量。在作用机制方面,当持股比例小于26.27%时,机构纵向持股通过纵向关联交易和垄断竞争强化垄断效应,降低企业专利创新质量;当持股比例大于26.27%时,机构纵向持股通过企业供需优化和委派董事加强协同治理效应,以此促进专利再配置和专利引用,进而加强创新扩散效应,提升企业专利创新质量。文章的研究结论可以深化对机构纵向持股这一新兴持股模式促进产业链企业专利管理的认识,同时也为政府监管部门制定关于产业链韧性和稳定的相关政策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新红  刘利君  
随着机构投资者持股份额不断增大,其参与公司治理能力和动力不断增强,更加积极参与企业长期研发投入活动。基于此,文章研究异质机构投资者持股与研发投入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机构投资者整体持股与上市公司企业研发投入活动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压力抵抗型机构投资者能显著促进企业研发投入,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与研发投入活动没有相关性;国有产权性质的企业,压力抵抗型投资者能对研发投入发挥促进作用。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万福  赵青扬  张怀  谢勇  
本文实证检验了不同内部控制水平下,异质机构持股在抑制管理层盈余操纵方面的公司治理效应。研究发现,相比外地或短期机构持股,本地或长期机构持股更有助于提升应计质量和降低盈余噪音;当公司存在实质性内部控制缺陷时,本地或长期机构持股在抑制管理层盈余操纵方面的治理效应显著降低;相比国有控股,异质机构持股治理效应的发挥在非国有控股公司中受内部控制的影响更大;当公司存在财务报告实质性内控缺陷时,异质机构持股发挥的治理效应明显更弱。这些结果表明,异质机构持股治理效应的发挥离不开公司内部控制机制,二者之间是互补而非替代关系,这种互补关系主要由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驱动。本研究有助于深化理解异质机构持股影响公司治理的具体作用机理,为实务界和监管机构改善公司治理、加强投资者保护提供经验参考。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姚明安  徐志平  
考虑到中国股市的有效性程度较低及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较高这两个因素,从债务期限结构的角度考察了管理层持股的有效性。研究发现,管理层持股越多,公司债务的期限越短。进一步的分析发现,管理层持股与债务期限结构之间存在的这种负相关关系在高信用等级的企业中表现得更为突出。这表明管理层持股减轻了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代理成本,具有一定的治理效应。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程新生  孙红艳  
上市公司中机构投资者、管理层共同持股极具普遍性,而机构投资者与管理层共同持股的联合效应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本文以2007-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企业创新投入-产出两个阶段分别对机构投资者与管理层共同持股的联合效应及其机制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与管理层共同持股对企业创新投入存在显著的联合效应,且对利用式创新投资更明显,而机构投资者与管理层持股对企业创新产出则表现为明显的联合失效,经稳健性检验该结论依然成立。同时,机构投资者与管理层共同持股的联合效应受到产权性质、产品市场竞争为代表的内外部治理机制的影响。进一步分析表明,机构投资者与管理层共同持股的联合效应部分通过管理层决策视野机制实现,而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与“管理层权力”也是重要的作用机制。本文所得机构投资者与管理层共同持股效应在企业创新不同阶段存在差异的结论,为提升二者联合效应、促进企业创新、构建多种机制协同导向的公司治理体系提供了一定参考。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梅洁  李忠海  
基于企业社会责任视角,研究了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积极作用。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在克服因方程联立和变量遗漏所引起的内生性偏误后,机构投资者有助于促进公司披露社会责任报告及改善企业社会责任披露报告的评分。(2)基金和其他类型机构投资者持股均有助于提升企业社会责任评级质量,且两者的作用效果存在显著的异质性。相比之下,其他非基金类的机构投资者对企业社会责任评级质量的提升作用更为明显。因此,加快优化机构投资者结构、推动机构投资者规模不断壮大,是我国完善机构投资者治理机制、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的重要保障。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王志强  杨高飞  熊海芳  
在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背景下,作为资本市场专业的机构投资者如何关注公司的创新战略方向对公司在金融市场上的投融资活动举足轻重。文章基于2007—2019年A股上市公司发明专利分类号数据,构造衡量公司创新战略差异的创新专注度指标,研究公司创新专注度与机构投资者持股决策的关系。结果发现,公司创新专注度越高,机构投资者持股家数越多、持股比例越高。机制分析表明,公司创新专注度越高,其盈利能力越强、破产风险越低,也更易被市场低估,具有更高的盈余意外和超额预期收益以及较低的波动率风险。进一步,使用开放式主动偏股型公募基金的股票持仓数据构造了基金持股组合的创新专注度变量和基金业绩衡量指标,研究发现,基金组合创新专注度越高基金未来业绩表现越好,说明“聪明钱效应”是机构投资者偏好持有创新专注度较高公司的主要动机。文章的经验证据有助于理解公司创新战略差异与机构投资者持股决策的关系,对公司调整创新战略吸引资本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田相辉  徐小靓  
本文考察了知识在区域内外和行业内外的溢出效应。基于全国各地区经济普查数据,将空间邻近区域交互作用的原理拓展到行业结构以及创新投入结构,进而将各个维度的结构效应有机融合到空间计量模型。实证结果表明区域结构、行业结构和创新投入结构在知识溢出过程中均发挥显著作用,存在显著的空间效应;在促进创新产出的政策取向上,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存在明显的冲突。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计方  刘星  
本文基于委托代理理论,从非效率投资视角考察了机构投资者的公司治理效应。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能够发挥积极股东的监督作用,其持股比率与公司投资过度、投资不足程度显著负相关;相对于非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机构投资者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行为的监督与抑制受到限制。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明亚欣  刘念  
利用2007—2016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检验了机构持股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以及股权性质和企业成长性对机构持股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机构持股能显著提升企业的研发水平;机构持股对企业研发的促进效果仅体现在民营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中,在低成长性企业和国有企业中不明显。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杨曦   刘鑫  
试图建构一种基于专利的数智低碳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研究框架,运用专利信息这一客观技术创新资源,识别出系统中的数智创新主体,并对系统的动态演化与交互联动进行研究。研究发现Y02P(货物生产或加工过程中的气候变化减缓技术)和Y02E(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与能源发电、输电、配电有关)一直是数智低碳产业的热点专利技术领域;中国是数智低碳技术专利数量最多的市场,其他重要的市场还包括美国、韩国、日本、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国外的数智低碳创新主体以大型企业为主,我国则以大学和科研机构为主,其中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浙江大学是该产业中重要的数智低碳创新主体。因此,根据结论提出我国数智低碳产业提升竞争优势的对策建议,一是从政府层面出台针对数智低碳技术的产学研合作政策,并搭建校企平台促进交流合作;二是从产业层面加强以企业为核心的数智低碳创新主体培育,组建面向市场需求的创新联合体;三是从创新主体层面开展数智低碳专利的海外专利布局,并挖掘热点与前沿技术领域中的技术机会。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杨诗炜  张光宇  罗嘉文  
以2003—2018年国内关于新型研发机构的139篇研究文献为分析样本,使用内容分析法和文献研究法,对新型研发机构的研究现状进行评估与综述。研究发现,近年新型研发机构论文发表数量不断增长,多以案例研究为主要方法进行定性分析与现状总结,定量分析与实证研究不多,也缺乏完整的理论框架。为此,从新型研发机构作为官产学等多创新主体"耦合"的角度出发,基于创新生态系统与创新价值链视角,从知识来源、获取、转化到应用的内在创新过程,构建一个创新生态范式,促进科技成果跨越"死亡之谷",形成完整的理论框架和实证探索路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曹玉珊   陈哲  
文章以2010—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构建渐进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企业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前后对持续创新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后能显著促进企业持续创新,且人力资本技能结构升级和人力资本教育结构升级是上述创新效应的重要作用机制。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该创新效应在市场化程度更高地区和非国有企业中更明显。进一步地,在员工持股计划特征层面,员工薪酬及自筹资金的筹资方式、员工认购比例的提升,以及锁定期限和存续周期的延长,都会促进企业持续创新。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周林洁  
本文旨在探讨在噪音交易较多的中国股票市场中,公司治理对股价同步性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以控制权和现金流权之差度量的超额控制权和股价同步性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机构持股加强了这种负向关系。进一步,本文采用南开治理指数和配对方法对公司治理综合指标和股价同步性进行研究,发现治理好的公司表现出更高的股价同步性和更好的未来盈余。本文研究表明,当噪音交易是股价同步性的主要驱动因素时,较差的公司治理,特别是较高的超额控制权,会增加基本面的不确定性,吸引较多的噪音交易,进而降低股价同步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