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08)
2023(8068)
2022(6841)
2021(6265)
2020(5269)
2019(11929)
2018(11664)
2017(22376)
2016(11750)
2015(12824)
2014(12711)
2013(12458)
2012(11481)
2011(10248)
2010(10362)
2009(9890)
2008(9949)
2007(9080)
2006(8059)
2005(7594)
作者
(32185)
(27199)
(26873)
(25638)
(17192)
(12914)
(12227)
(10157)
(10101)
(9683)
(9352)
(8905)
(8710)
(8627)
(8522)
(8404)
(8037)
(7832)
(7736)
(7653)
(6618)
(6518)
(6454)
(6219)
(6124)
(6097)
(6030)
(5847)
(5305)
(5276)
学科
(45798)
经济(45708)
管理(43578)
(39294)
(34496)
企业(34496)
(20792)
方法(19583)
数学(17104)
数学方法(16986)
(16918)
(13884)
贸易(13879)
(13709)
(12659)
财务(12640)
财务管理(12612)
中国(12195)
企业财务(12116)
(11897)
(11477)
(11103)
(11099)
银行(11089)
(10629)
(10623)
金融(10621)
业经(10605)
体制(10071)
(8049)
机构
大学(170504)
学院(166780)
(76550)
经济(75106)
管理(65264)
理学(55753)
理学院(55225)
管理学(54578)
管理学院(54253)
研究(54154)
中国(44525)
(42414)
(34421)
财经(32662)
(29796)
科学(27843)
(25672)
(25554)
经济学(25447)
中心(25209)
财经大学(24554)
经济学院(22970)
(22618)
研究所(22506)
北京(21562)
业大(20620)
(19821)
商学(19637)
商学院(19465)
(19326)
基金
项目(108103)
科学(87434)
基金(83136)
研究(80045)
(71051)
国家(70504)
科学基金(62001)
社会(55138)
社会科(52382)
社会科学(52371)
基金项目(43237)
(39371)
自然(38765)
自然科(37960)
自然科学(37954)
自然科学基金(37337)
教育(37026)
资助(33697)
(33237)
编号(30465)
(27371)
(26097)
成果(25407)
国家社会(23949)
重点(23809)
教育部(23523)
(22905)
人文(22554)
(21636)
创新(21565)
期刊
(84720)
经济(84720)
研究(54201)
(36328)
中国(35125)
管理(26442)
学报(23520)
(21699)
金融(21699)
科学(21329)
(20491)
大学(19298)
学学(18287)
财经(17832)
(15230)
教育(15006)
经济研究(14063)
农业(12895)
(12431)
技术(12322)
业经(11452)
问题(11339)
国际(11101)
财会(8842)
世界(8410)
会计(8162)
理论(7933)
技术经济(7747)
(7422)
(7409)
共检索到2621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陈作华   陈娇娇   许晔  
本文以2007—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对高管机会主义减持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能够有效抑制高管机会主义减持行为,具有显著的治理效应。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有效降低了股价波动和股票错误定价,从而显著抑制了高管机会主义减持。环境不确定性和管理层自利性越强,则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对高管机会主义减持的抑制效应越弱。进一步分析发现,上市公司机构投资者为交易型、发生股权质押以及产权性质为非国有企业时,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对高管机会主义减持的影响更强;而且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治理效应产生了积极的后果,显著抑制了高管减持寻租,提升了企业价值,降低了高管减持时的择机性。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廖静  刘星  
本文基于中国国有企业过度投资的视角,关注了国有企业中稳定型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的经济后果。以2007-2017年间沪深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退出威胁与国有企业过度投资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稳定型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对国有企业过度投资行为具有抑制作用,即稳定型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程度越高,国有企业过度投资的概率越低,这一结论在控制了影响滞后性、内生性等问题后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信息透明度、代理成本、外部经济环境产生了调节效应,即企业信息透明度越高、代理冲突程度越低以及外部经济环境不确定性越强,则稳定型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对过度投资的抑制作用更强。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艳利  袁美琪  
基于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是否会对高管薪酬粘性产生影响。实证研究发现,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能够有效地抑制高管薪酬粘性,当股权集中度较高、行业竞争程度较低和分析师对企业较高的关注度时,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的抑制作用更加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信息透明度在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对高管薪酬粘性的影响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即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促使企业提高信息透明度以约束控股股东掏空和高管自利行为,从而降低高管薪酬粘性。最后,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能够有效降低高管员工薪酬粘性差距,促进高管员工薪酬分配规则公平性。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胡建雄  殷钱茜  
本文探讨了大股东的退出威胁在抑制"铁公鸡"公司的不分红行为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并结合公司内外治理机制综合考察该作用所呈现的差别性特征。研究发现,大股东的退出威胁能抑制不分红行为。进而,当内在治理机制较不完善时,即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大股东持股比例相对于控股股东更低时,抑制作用更显著;当外在治理机制较不完善时,即外部审计质量越低时,抑制作用更显著。该结论经多种稳健性检验和替代性解释排除后仍然成立。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陈作华  陈娇娇  吴大新  
本文采用双重差分模型,选取2012―2019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董事、监事与高管减持交易行为为样本,依据陆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试点提供的实验平台,研究了资本市场开放对高管机会主义减持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陆港通能够有效抑制高管机会主义减持行为。机制分析发现,陆港通通过吸引更多分析师关注、提高内部控制质量和降低股价同步性,降低了高管减持的超额回报,从而抑制了高管机会主义减持行为。进一步分析发现,陆港通对高管机会主义减持的治理效应在公司前期盈余管理为负时更显著。本研究为中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开放和类似陆港通交易机制的进一步推行提供了经验证据,为高管机会主义减持行为监管提供了新视角。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陆冠延   李秉祥  
“互动易”和“e互动”的上线,为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沟通提供更加直接与快捷的渠道。不同于现有文献着重强调网络互动平台提升投资者的信息搜集与处理效率,本文利用交易所互动平台问答数据,检验网络平台互动对高管机会主义减持的影响,以探讨网络平台互动是否可能沦为管理层操纵信息披露的工具。实证研究发现,网络平台互动会显著加剧高管机会主义减持,而公司回复的充分性和针对性可以有效缓解这一影响。机制检验发现,网络平台互动会通过放大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推高投资者乐观情绪而加剧高管机会主义减持;进一步研究发现在金融类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小、媒体关注度较高的企业,网络平台互动对高管机会主义减持的加剧效应更加显著。最后,本文还发现,对于不同职位层级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减持,该加剧效应仍显著存在;并且网络平台互动能进一步提高高管减持的获利能力。本文的研究为公司高管可能利用网络平台互动操纵信息披露以牟取私利提供了实证证据,丰富了有关网络平台互动经济后果和高管机会主义减持影响因素的研究,对投资者、上市公司以及监管机构都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范海峰  郭葆春  
从退出威胁视角,实证分析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创新效率的影响。基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和持股机构投资者数量两方面的衡量指标,实证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可以通过退出威胁显著促进公司创新效率提升。在异质性方面,研究发现,相对于交易型机构投资者,稳定型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对公司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更显著。另外,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对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主要局限于非国有上市公司和市场化程度较高公司,在使用Heckman两步法检验后,主要结论仍然成立。在影响机理方面,研究发现,公司管理层财富业绩敏感性在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对创新效率的影响过程中发挥显著正向调节作用,而公司现金股利支付率、第一类和第二类代理成本发挥显著部分中介作用。结论既可为我国机构投资者优化对公司治理和技术创新的影响方式,以及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政策制定提供新的依据,也为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研究提供了新证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姜付秀  马云飙  王运通  
已有文献认为,大股东的退出威胁可以缓解股东经理人利益冲突,降低经理人的代理成本。本文基于新兴资本市场的公司治理特征,实证检验了控股股东之外的其他大股东的退出威胁是否可以抑制控股股东的私利行为。以股权分置改革事件作为退出威胁的替代变量,本文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大股东退出威胁显著降低了控股股东的私利行为,提升了企业业绩。同时,我们的研究还发现,当其他大股东退出对控股股东财富的影响更大(控股股东持股比例更高)、退出更可信(持股比例相对于控股股东更少)以及处于对控股股东外部约束更差的环境下(法律环境较差地区和非四大审计的公司),其退出威胁更为有效。进一步检验的结果表明,大股东的退出威胁还加强了经理人的...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曹海敏  吴茜  陈文晶  
文章以2007—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董责险对高管减持的治理效应以及双重代理成本在两者关系间的中介效应。采用事件研究法得出高管减持导致的异常收益,以此识别高管减持的机会主义行为动机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董责险能够有效抑制高管减持的机会主义行为。中介效应检验表明,企业认购董责险可以通过缓解企业代理矛盾,约束高管减持的机会主义行为。进一步分组检验发现,董责险在高管业绩压力低的环境中对高管减持的机会主义行为抑制能力更显著。文章旨在从双重代理成本角度探讨董责险抑制高管减持的治理效应,研究结论不仅为董责险通过降低企业双重代理成本抑制高管减持的机会主义行为提供了证据,同时也为拓展董责险治理能力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林爱梅  缪慧敏  
文章以2011—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与高管薪酬契约有效性的关系进行研究,并进一步将样本按控股股东持股比例、持股市值分组回归检验上述关系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对高管薪酬契约有效性具有正向的影响,且该影响在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越大、持股市值越高时越明显。通过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视角缓解公司的代理问题,延伸了退出威胁研究的领域,丰富了退出威胁经济后果的研究,同时为企业高管薪酬契约的制定提供了经验数据。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陈作华   郭春萌   葛锐  
本文以2007—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股价崩盘风险视角考察了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如何促进金融市场稳定。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可以显著抑制股价崩盘风险,控制可能的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发现,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通过降低代理成本以及降低分析师盈利预测乐观偏差,可以有效抑制股价崩盘风险。进一步分析发现,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对股价崩盘风险的抑制作用在媒体关注度高的上市公司更显著,而在“两职合一”的上市公司中则被显著削弱。本研究揭示了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在抑制股价崩盘风险中发挥的关键作用,对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陈作华  方红星  
近年来,董监高减持行为引发了监管当局和投资者的广泛关注,如何规范和约束董监高减持行为成为财务学界聚焦的重要问题。由此,本文基于公司层面监管视角考察了内部控制对董监高的机会主义减持行为是否具有治理效应。研究发现,高质量内部控制显著地降低了董监高减持的择机性,表明内部控制对董监高的机会主义减持行为具有治理效应;这一治理效应在法制环境较好地区更为显著,而在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之间均较为显著,无显著差异。进一步检验发现,内部控制能有效抑制董监高减持的信息优势,部分说明了内部控制发挥治理效应的机理。本研究有助于规范董监高减持行为和检验内部控制制度在我国的执行效果。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周绍妮  王言  宋梦雅  
并购行为作为企业的重大生产经营决策,异质的机构投资者作用有待进一步检验。本文选取国企并购样本,考察异质的机构投资者股东对高杠杆国企并购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持股能够显著抑制高杠杆企业进行并购的可能性,但是稳定型机构投资者持股不能显著抑制高杠杆企业进行并购的可能性;机构投资者持股能够显著抑制高杠杆企业进行并购的规模,并且大股东持股水平和并购关联性能够减小上述抑制作用,而稳定型机构投资者对高杠杆企业进行并购规模的影响表现出更好的稳健性。因此,稳定型机构投资者能够较全部机构投资者更加有效的通过公司内部决策来影响企业并购规模。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顺武  潘璐璐  
伴随着股权分置改革和各类交易制度的陆续推出,内部人交易逐渐成为资本市场“重灾区”并处于金融监管“聚光灯”下。如何规范内部人的交易行为,切实维护资本市场公平竞争秩序,成为资本市场改革迈入深水区必须要应对的问题之一。以2007~2019年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考察连锁股东是否对内部人交易的数额和频率产生影响。研究发现:连锁股东能够抑制高管机会主义的减持行为;连锁股东通过向上市公司更积极地派遣董事,对高管的自利行为发挥监督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连锁股东对高管机会主义减持行为的负面作用在市场化水平更低、高管团队内断裂带更高和工资结构不平衡的上市公司中更显著。此研究结果可为连锁股东的治理效应提供直接证据,对于如何进一步约束股东高管代理冲突具有参考价值。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潘文富  汤继莹  
为了提升资本市场信息效率与有效降低股价同步性,文章以2007—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检验公司治理水平、高管机会主义减持与股价同步性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公司治理水平越高越能有效降低股价同步性;高管机会主义减持会加剧股价同步性;当发生高管机会主义减持时,公司治理水平对股价同步性的抑制作用会被弱化。文章不仅补充与拓展了基于公司治理视角的股价同步性研究,为企业层面抑制股价同步性提供了经验证据,还对高管机会主义减持行为的监管及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具有借鉴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