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43)
- 2023(7856)
- 2022(6697)
- 2021(6184)
- 2020(5288)
- 2019(11908)
- 2018(11505)
- 2017(22906)
- 2016(12140)
- 2015(12984)
- 2014(12503)
- 2013(12515)
- 2012(11211)
- 2011(9977)
- 2010(9641)
- 2009(9075)
- 2008(9108)
- 2007(8138)
- 2006(7053)
- 2005(6337)
- 学科
- 济(51410)
- 经济(51356)
- 业(46308)
- 管理(43417)
- 企(41443)
- 企业(41443)
- 方法(26691)
- 数学(23826)
- 数学方法(23700)
- 财(21137)
- 务(16238)
- 财务(16223)
- 财务管理(16202)
- 企业财务(15738)
- 制(13168)
- 业经(11312)
- 农(11035)
- 贸(10536)
- 贸易(10533)
- 中国(10462)
- 易(10286)
- 体(10069)
- 体制(9114)
- 学(8762)
- 产业(8042)
- 技术(8038)
- 融(7833)
- 金融(7832)
- 银(7683)
- 银行(7646)
- 机构
- 大学(178046)
- 学院(174885)
- 济(74954)
- 经济(73751)
- 管理(73114)
- 理学(64917)
- 理学院(64282)
- 管理学(63354)
- 管理学院(63043)
- 研究(53956)
- 中国(41880)
- 财(36046)
- 京(35433)
- 科学(32878)
- 农(31489)
- 财经(29815)
- 业大(28370)
- 经(27368)
- 所(26919)
- 中心(25248)
- 农业(25102)
- 研究所(24585)
- 江(23573)
- 经济学(23109)
- 财经大学(22693)
- 商学(21884)
- 商学院(21726)
- 北京(21698)
- 经济学院(21204)
- 经济管理(19397)
- 基金
- 项目(122483)
- 科学(98049)
- 基金(94558)
- 家(84526)
- 国家(83888)
- 研究(80673)
- 科学基金(73267)
- 社会(55318)
- 社会科(52823)
- 社会科学(52808)
- 基金项目(51147)
- 自然(50733)
- 自然科(49752)
- 自然科学(49737)
- 自然科学基金(48954)
- 省(45555)
- 划(39118)
- 资助(38473)
- 教育(36769)
- 编号(29270)
- 部(27741)
- 重点(27020)
- 创(26020)
- 科研(24410)
- 创新(24359)
- 教育部(24076)
- 发(23852)
- 国家社会(23847)
- 人文(23361)
- 计划(23328)
共检索到2416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杨慧 顾云峰 樊雪迎
文章选取2005—2020年沪深主板市场IPO网下配售数据,以共同获配的方式连接构建机构投资者网络和拟上市公司的认购网络,探索网络结构对IPO定价的影响。实证分析发现:认购网络密度对公司IPO抑价率存在显著负向影响;认购网络的平均中心性与偏差中心性均与IPO抑价率显著正相关。进一步分析影响机制发现:各机构投资者之间沟通交流越密切,报价的公允性越高,降低了IPO抑价程度;网络的平均中心性对机构投资者群体的议价能力有强解释力,平均中心性越高则议价能力越强,导致IPO抑价水平提升;在信息交流充分的情况下,网络的偏差中心性与响机构投资者内部的合谋压价行为显著正相关,进而对抑价水平产生正向影响。此外,当IPO市场热度较高时,机构投资者合谋压价动机减弱,中心性对IPO抑价的影响机制失去发挥作用的基础;在发行定价管制阶段存在高价剔除比例限制,中心性的机制发生改变;询价对象中QFII的比例越高,网络密度对IPO抑价率的抑制作用越强。
关键词:
IPO抑价 机构投资者 网络结构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罗荣华 王良 赵鹭
机构投资者如何促进公司高质量发展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关心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构建一个考虑基金网络结构特征的理性预期交易模型,对基金网络中非持股基金的公司治理效应进行了研究。本文研究证明,非持股基金能够从基金网络中获取上市公司关于创新活动的信息,并通过实地调研等方式和公司进行信息互动。非持股基金的这一活动能够缓解公司经理对创新活动可能拉低股价的担忧,进而激励公司选择高水平创新,也即非持股基金通过“潜在购买”机制发挥了公司治理作用。本文基于2007~2019年上市公司创新数据和基金网络结构数据,证实了理论模型预测的非持股基金的“潜在购买”治理效应。进一步分析显示,当基金网络中非持股基金拥有更高的购买能力和意愿时,“潜在购买”治理效应对公司创新活动有更强的激励效果。基于基金网络结构的增长规律,本文还发现,在“潜在购买”效应背景下,基金网络规模和公司创新活动水平之间呈倒U形关系,当调整后的持股基金网络规模超过2.4%这一临界值时,公司的创新投入反而下降。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小成 张梦怡
基于信息不对称和行为金融理论,本文构建了投资者拥有私人信息以及情绪异化下的IPO定价模型,研究了投资者结构与IPO抑价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占比越大,IPO抑价就越小,但是这种负向影响随着机构投资者占比的增大而减缓。同时,IPO抑价与投资者情绪异化正相关,但机构投资者占比越高,投资者情绪对IPO抑价的正向作用越小。并且,当机构投资者占比小于一定的阈值时,投资者结构对IPO抑价的影响会大于投资者情绪异化的影响,投资者情绪异化越大,阈值就越高。基于此,本文认为改善投资者结构和培养投资者理性投资对新兴证券市场提高发行效率有重要意义。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何璐伶 沈烈
本文在科创板背景下,研究战略投资者对IPO抑价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的配售比例与IPO抑价率显著正相关,表明战略投资者在参与科创板IPO过程中存在认证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该认证效应在引入更多战略投资者和研发强度更高的公司中更为明显。此外,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的配售比例还与公司IPO抑价率的后续效应,即上市后的未来市场表现显著正相关,说明战略投资者的认证效应不仅引发上市初期的较高抑价,还会推高新股上市后的价格。本文研究结论为探讨我国注册制市场IPO抑价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我国监管机构优化战略配售机制、促进科技创新企业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
关键词:
科创板 战略投资者 IPO抑价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林振兴
通过对投资者网络讨论信息进行独特的整理分析,构建了反映投资者情绪的三个指标,即投资者关注度、投资者乐观情绪与投资者意见分歧,研究了投资者情绪与IPO抑价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投资者关注度与IPO抑价显著正相关,并且与上市首日换手率也显著正相关。这一结论揭示了网络讨论对于IPO首日表现的预测作用,为解释IPO抑价之谜提供了新的视角。
关键词:
网络讨论 投资者情绪 IPO抑价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朱凯 陈信元
本文以Chowdhry与Sherman(1996)模型为基础,研究认购方式对IPO抑价的影响。2002年中国IPO认购方式从上网定价转变为向二级市场配售,两种方式之间的差异之一是投资者在认购股票时是否需要支付利息。在上网定价方式下,投资者认购股票期间的冻结资金利息为公司所有;在二级市场配售方式下,投资者认购股票不需要承担利息损失,Chowdhry与Sherman(1996)模型认为,二级市场配售的认购方式将显著降低IPO抑价率。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认购方式中隐含的利益分配是影响IPO抑价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IPO 认购方式 抑价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黄顺武 孟则
基于2006年之后全流通、保荐制度和放开发行市盈率管制背景下IPO上市的样本,选取了谷歌资讯数量、分析师数量和参与询价的机构数量作为投资者关注的三个代理变量,实证研究了投资者关注对IPO抑价的影响。研究发现:投资者关注对于IPO抑价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关注度越高,IPO抑价则越高;相对于主板而言,由于受到投资者更多的关注,创业板和中小板新股具有更高的抑价。
关键词:
IPO 投资者关注 抑价 股票市场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熊真凤 周孝华
针对IPO抑价中的有意抑价和无意抑价问题,运用行为金融理论,在以机构投资者利益最大化推导出机构投资者需求函数的基础上,研究了散户和机构投资者的同质和异质预期对IPO抑价的影响,并进行抑价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表明:机构投资者具有有意抑价的激励;当机构投资者与散户对新股价值不存在分歧时,IPO抑价中只有有意抑价,而无无意抑价;当机构投资者与散户对新股价值存在分歧时,分歧越大,IPO抑价越高,而抑价中的有意抑价不变、无意抑价增大。
关键词:
IPO抑价 异质预期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张小成 邓杨 于世海
本文在假定投资者情绪不变的基础上,构建投资者信息结构异化下的IPO定价、抑价模型,分别研究了投资者没有私人信息、部分投资者有私人信息以及投资者都拥有私人信息三种状况对IPO抑价的影响,并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论投资者是否拥有私人信息,都会导致IPO抑价,IPO抑价程度随投资者私人信息结构改变而改变;进一步研究表明,机构投资者数量与IPO抑价负相关。此外,无论机构投资者是否拥有私人信息,IPO抑价与投资者的风险规避系数、新股配售比例和发行规模正相关。
关键词:
投资者信息结构 IPO抑价 信息不对称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王彩萍 李善民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范学俊
美国机构投资者对公司治理的影响范学俊美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历史表明,机构投资者对证券市场的成熟具有不可低估的促进作用。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的投机性太大,所以许多学者提出要加快培育我国机构投资者。如今,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办法》已正式颁布,这标志着机构投资者...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王典 薛宏刚
以2005~2017年A股上市企业及机构投资者为样本,构造以重仓股为链接的机构投资者网络,从机构网络与信息传递视角探讨了机构投资者对公司特质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网络信息共享对公司特质风险的影响存在"双刃剑效应",既可以通过推动知情交易而直接加剧公司特质风险,也能够经抑制噪声交易而间接降低公司特质风险,前者作用程度远超后者;并且,处于网络结构中心的投资者对公司特质风险的影响程度更深。建议证监部门继续大力发展和培育机构投资者,以推动中国股市更加成熟、规范、稳健地运行。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赵岩 孙文琛
IPO(首次公开募股)是公司有效对外融资、提升知名度的重要途径。基于中国IPO市场背景,本文以2003—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券商声誉、机构投资者持股与IPO抑价三者之间的作用关系,并分析IPO抑价的企业产权性质和时间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其他因素后,机构投资者持股越多,IPO抑价程度越低;作为主承销商的券商声誉较高时,机构投资者持股对IPO抑价的负向作用会加强;非国有企业表现出更好的作用效果。本文探讨了券商声誉在机构投资者与IPO抑价关系中的调节作用,为券商声誉在金融市场中的重要作用提供了经验证据。
关键词:
券商声誉 机构投资者持股 IPO抑价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何平 李瑞鹏 吴边
在中国当前的询价制下主承销商没有对新股进行自主配售的权利,所以在询价过程中,参与申购的机构投资者将缺少激励去提供更加准确的信息,使得主承销商对于信息不对称程度高、价值不确定性大的公司的定价将更依赖于自身的定价能力。由于声誉排名高的主承销商的执业质量和定价能力更强,能够更准确的定价,因此本文提出假设并证明声誉排名高的承销商更能帮助不确定性高的公司降低IPO抑价程度,而对于不确定性低的公司,承销商的声誉降低IPO抑价程度的作用不显著。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林略 徐毛毛
基于不同的认购方式和承销方式,运用多元线性回归等分析工具对中国A股市场的抑价现象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02年以来实行的二级市场配售制度能较大程度地降低IPO的抑价率;2005年到目前采用的二级市场配售与上网定价发行相结合的发行方式不仅提高了IPO的抑价率,同时还降低了上市公司的股票发行效率;包销方式下的新股发行费用大于代销方式,代销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上市公司的股票发行效率。
关键词:
IPO抑价 发行效率 认购 承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