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69)
- 2023(8757)
- 2022(7313)
- 2021(6794)
- 2020(5705)
- 2019(12724)
- 2018(11942)
- 2017(23935)
- 2016(12787)
- 2015(13888)
- 2014(13315)
- 2013(13038)
- 2012(11821)
- 2011(10387)
- 2010(10147)
- 2009(9729)
- 2008(10095)
- 2007(8906)
- 2006(7893)
- 2005(7208)
- 学科
- 济(49623)
- 经济(49555)
- 业(47285)
- 管理(46961)
- 企(42841)
- 企业(42841)
- 方法(27414)
- 数学(24644)
- 数学方法(24548)
- 财(21783)
- 制(18847)
- 银(18017)
- 银行(17871)
- 务(17274)
- 财务(17270)
- 财务管理(17249)
- 企业财务(16750)
- 行(16483)
- 融(11857)
- 金融(11857)
- 业经(11085)
- 农(10973)
- 中国(10160)
- 度(10158)
- 制度(10153)
- 业务(9842)
- 体(9824)
- 贸(8987)
- 贸易(8979)
- 易(8780)
- 机构
- 大学(181559)
- 学院(178229)
- 济(76121)
- 管理(75750)
- 经济(74766)
- 理学(66347)
- 理学院(65767)
- 管理学(65018)
- 管理学院(64696)
- 研究(53582)
- 中国(49655)
- 财(39828)
- 京(35845)
- 农(32815)
- 财经(32260)
- 科学(30335)
- 经(29560)
- 业大(27313)
- 中心(26460)
- 所(26213)
- 农业(26151)
- 江(24838)
- 财经大学(24625)
- 研究所(23608)
- 经济学(23261)
- 商学(22843)
- 商学院(22678)
- 银(22426)
- 北京(21865)
- 银行(21417)
- 基金
- 项目(121131)
- 科学(96809)
- 基金(93553)
- 家(82598)
- 国家(81920)
- 研究(81714)
- 科学基金(71799)
- 社会(56466)
- 社会科(53879)
- 社会科学(53860)
- 基金项目(50413)
- 自然(48715)
- 自然科(47725)
- 自然科学(47711)
- 自然科学基金(46954)
- 省(44844)
- 划(38192)
- 资助(37715)
- 教育(37094)
- 编号(29931)
- 部(27782)
- 重点(26501)
- 创(25894)
- 教育部(24438)
- 科研(24276)
- 创新(24228)
- 国家社会(24156)
- 人文(23831)
- 发(22891)
- 大学(22744)
共检索到2607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伍伟 刘惠好
在机构投资者对银行进行投资时,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具有不同的表现。其中,QFII、证券公司、社保和保险基金都能影响银行的公司治理,促进其综合业绩的提高;证券投资基金和企业不能对这两个方面产生显著影响。在选择银行股时,证券投资基金注重银行过去综合业绩的表现,企业、社保基金和保险基金注重银行过去市场价值的增长,QFII和证券公司同时考虑了这两个方面。实行银行股权全流通,放松对机构投资者的管制,改革证券交易方面的税收制度,培养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理念,有利于发挥机构投资者对银行公司治理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 银行 公司治理 绩效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王奇波 曹洪
作为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产权安排(股权结构)一直是理论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构造理论模型,将机构投资者引入上市公司控制权竞争与股权制衡之中,从而得到最优的股权结构。本文的研究发现:在机构投资者参与股权制衡过程中,如果机构投资者的监督能力比较强,监督成本比较低,则机构投资者应该拥有更多的股份;随着法制的改善,机构投资者最优持股应该增加;股权制衡结构下,机构投资者持股随着整体大股东持股比例的提高而提高。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如燕 王茜 陈琳 木琳雅
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话题,结论的不一致使得两者的关系始终保持着研究价值。文章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和股东积极理论,以2008—2012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大数据为样本,鉴于可能存在内生性问题,采用随机效应面板模型,就股权集中度、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公司绩效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并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研究结果发现,股权集中度与上市公司业绩呈倒U型关系,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能够显著提升上市公司的绩效。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钱露
本文首先分析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动机,得出结论认为,机构投资者是否参与公司治理主要取决于监督绝对净收益和相对监督收益。接着笔者采用相对监督收益的标准,考察目标公司股权结构对机构投资者参与治理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目标公司如果只存在一个机构投资者会有利于其参与公司治理,如果存在若干持股数相当的机构投资者则不利于其参与公司治理。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干云峰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互联网金融、企业融资"脱媒"和利率市场化进程不断推进,金融行业逐步形成了综合化经营的格局,金融控股集团不断扩大。笔者以2009—2013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上市公司中银行贷款与银行系基金持股比例的关系。研究发现,金融控股集团内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受银企关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上市公司中银行贷款的期限结构与银行系基金持股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银行的贷款成本与银行系基金持股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关系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关键词:
银企关系 期限结构 资金成本 机构投资者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吴志峰
东欧转型经济与中国当前的银行改革具有相似性。东欧国家在第一次银行改革中保持了国有控股权,但并没有提高经营绩效,继续开放导致超过75%的银行资产被外资控制。东欧国家的经验表明:在继续保持国有控股的情况下,引进战略投资者作为小股东并不能建立良好的银行治理结构,也不会有效改善经营业绩;而外国战略投资者控股银行后能够显著提高银行业绩,但国家也丧失了银行控股权,似乎在现有的改革路线中改善绩效与保持银行控股权二者不可兼得。因此,中国如果必须保持国内力量对主要银行的控股权,则应借鉴招商银行模式,建立国内大型企业法人持股的治理结构。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项卫星 李珺
2008年年底以来,境外战略投资者大幅减持中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股权,对中国股市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严重影响了中国金融安全。本文认为,为了防止类似冲击再次发生,必须对中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相关机制尤其是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引入机制进行改革,进而从根本上减少境外战略投资者转变为"战略投机者"的可能性,降低由于境外战略投资者退出而对中国股市和中国金融安全造成的冲击。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陆艺升 罗荣华 朱菲菲
机构投资者在深化我国金融领域改革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既有文献对其能否在不同情境下进行相机抉择从而发挥公司治理效应却鲜有探讨。借助我国A股市场上广泛存在的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这一场景,本文发现,在当前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公司经营的影响偏负面的情境下,机构投资者主要通过监督渠道和交易渠道发挥作用,总体上抑制了控股股东的股权质押。而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有利于公司经营的情境下,机构投资者通过背书效应促进控股股东的股权质押。进一步分析显示,在不同的质押场景以及不同性质的公司中,机构投资者对渠道的运用顺序和偏好存在差异。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推动股权质押市场良性发展、推进公司治理现代化、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均具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 股权质押 监督渠道 交易渠道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徐成波 马文武 阮成 何毅
本文以2003~2010年的上市商业银行为样本,研究了商业银行董事会特征和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在全样本下商业银行董事会的治理作用不明显,而机构投资者却有很好的治理效应。在以独立董事比例为依据的分组样本中,对于低独立性样本,独立董事和机构投资具有互补效应;对于高独立性样本,独立董事和机构投资者呈相互替代的关系。在以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为依据的分组样本中,无论是在低机构样本组中还是高机构样本组中,商业银行独立董事和机构投资者之间都呈互补关系。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赖泳杏 范利民
本文结合投资者情绪理论与公司治理理论,运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2012-2014年数据,对公司治理效率与投资者信心相关性以及二者的共同效应对股权资本成本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公司治理效率越高,投资者信心越强;(2)公司治理效率对股权资本成本的下降有较好的促进作用;(3)在公司治理因素的影响下,投资者信心与股权资本成本之间不是单纯的负相关关系,而是呈现正U型关系。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克敏 陈井勇
本文将股权结构、投资者保护与公司绩效纳入一个统一的框架体系进行研究。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本文建立了在投资者保护程度不同的条件下,股权结构分别对公司绩效和代理成本影响的模型,并以2000年深、沪642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作用的强弱受到投资者保护程度的影响。当投资者保护增强时,大股东对管理者的监督力度降低;当投资者保护减弱时,情况则相反。这表明大股东的存在可以作为投资者保护的一种替代机制。鉴于此,国有股减持的改革不能盲目进行,而应以良好的投资者法律保护为前提,同时应积极培育具有监督作用的大股东。
关键词:
股权结构 投资者保护 公司绩效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姚颐 刘志远 王健
本文对我国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为了客观衡量本次股改中流通股东所获得的对价补偿,本文设计了实际对价支付因子,结果发现,在已实施股改的公司中,实际对价支付因子平均仅为0.42,表明流通股东所获得的对价补偿并不高。在进一步的实证研究中,本文将机构投资者按照基金、券商和QFⅡ予以细分,发现三类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流通股东的对价送达率、非流通股东的对价送出率以及实际对价支付因子均呈现显著负相关,从而验证了Pound(1988)提出的机构投资者和上市公司之间奉行的战略合作假说。上述结果表明,在股改过程中,机构投资者并没有实现对中小投资者利益的保护。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新民 郑润佳 王垒
为了探究不同功能分类央企中引入机构投资者和股权制衡机制对企业治理水平的影响,以2008-2014年央企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在混合所有制背景下基于央企功能分类视角,研究了机构持股、股权制衡对企业效率的影响差异以及股权制衡的调节效应,另外为了保证结论的可靠性还考虑了股权结构内生性问题。实证结果发现,在商业类整体样本中,机构持股比例与企业效率显著正相关,股权制衡度与企业效率显著负相关,股权制衡在机构持股和企业效率之间起到负向调节效应。但不同类型的企业又表现出不同的效应。具体而言,在竞争性商业央企上市公司中,机构持股与企业效率显著正相关,股权制衡度对企业效率无显著影响,股权制衡的负向调节效应显著;...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海燕
本文以2010-2013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发生的并购事件为研究对象,研究股权性质、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对公司并购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国有控股公司并购绩效要优于非国有控股公司,而机构投资者持股也有利于公司并购绩效的提升,而且这种提升效果在非国有控股公司更显著,国有控股公司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与明显的政府干预阻碍了其作用的发挥。
关键词:
股权性质 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 并购绩效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范海峰 胡玉明
本文从机构投资者持股对股权融资成本影响的角度来研究机构投资者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由于证券投资基金是独立的机构投资者并在我国机构投资者中占主导地位,机构投资者能够有效监督公司管理层,降低公司代理成本,两者持股比例与公司股权融资成本和BETA高度显著负相关。而社保基金和保险基金由于不是独立的机构投资者,无法发挥改善公司治理的作用,两者持股比例与股权融资成本和BETA系数关系不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