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00)
- 2023(7358)
- 2022(6268)
- 2021(5722)
- 2020(5067)
- 2019(11439)
- 2018(11218)
- 2017(22427)
- 2016(11819)
- 2015(13249)
- 2014(13333)
- 2013(13020)
- 2012(11820)
- 2011(10548)
- 2010(10646)
- 2009(10529)
- 2008(10814)
- 2007(9959)
- 2006(8812)
- 2005(8479)
- 学科
- 管理(49304)
- 业(49219)
- 济(46185)
- 经济(46082)
- 企(44243)
- 企业(44243)
- 财(23310)
- 方法(22590)
- 数学(19444)
- 数学方法(19315)
- 制(18011)
- 务(17771)
- 财务(17753)
- 财务管理(17722)
- 企业财务(17123)
- 中国(12474)
- 银(11718)
- 银行(11713)
- 体(11551)
- 业经(11411)
- 险(11257)
- 保险(11166)
- 行(11005)
- 融(10543)
- 金融(10540)
- 体制(10337)
- 农(9267)
- 贸(8086)
- 贸易(8082)
- 划(8003)
- 机构
- 大学(175516)
- 学院(171856)
- 济(75144)
- 经济(73572)
- 管理(73006)
- 理学(62146)
- 理学院(61628)
- 管理学(60909)
- 管理学院(60561)
- 研究(49995)
- 中国(45007)
- 财(44162)
- 京(35103)
- 财经(34030)
- 经(30891)
- 财经大学(25691)
- 江(25681)
- 科学(24782)
- 中心(24477)
- 经济学(23358)
- 所(23123)
- 北京(22263)
- 商学(21496)
- 商学院(21325)
- 经济学院(21033)
- 州(20210)
- 研究所(19958)
- 业大(19082)
- 农(18847)
- 院(17973)
- 基金
- 项目(107361)
- 科学(87464)
- 基金(83133)
- 研究(79723)
- 家(69754)
- 国家(69227)
- 科学基金(62570)
- 社会(54496)
- 社会科(51755)
- 社会科学(51744)
- 基金项目(43852)
- 自然(40406)
- 自然科(39578)
- 自然科学(39570)
- 自然科学基金(38936)
- 省(38919)
- 教育(37135)
- 资助(34461)
- 划(32626)
- 编号(31188)
- 制(27058)
- 成果(26343)
- 部(25884)
- 教育部(23631)
- 人文(23068)
- 重点(23014)
- 国家社会(22904)
- 创(22664)
- 性(21662)
- 大学(21242)
共检索到2664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王典 薛宏刚
以2005~2017年A股上市企业及机构投资者为样本,构造以重仓股为链接的机构投资者网络,从机构网络与信息传递视角探讨了机构投资者对公司特质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网络信息共享对公司特质风险的影响存在"双刃剑效应",既可以通过推动知情交易而直接加剧公司特质风险,也能够经抑制噪声交易而间接降低公司特质风险,前者作用程度远超后者;并且,处于网络结构中心的投资者对公司特质风险的影响程度更深。建议证监部门继续大力发展和培育机构投资者,以推动中国股市更加成熟、规范、稳健地运行。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江婕 邱佳成 朱然 胡海峰
本文以2010—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投资者关注影响股价崩盘风险的客观表现和传导路径。研究发现,投资者关注度的提高会显著加剧下一期的股价崩盘风险,存在"关注度的崩盘效应";分组检验发现,关注度的崩盘效应仅在机构持股比例低的公司和市场处于牛市状态下存在;路径检验发现,投资者关注不存在信息路径,没有改善公司信息透明度,但存在部分的情绪路径,提高了股价同步性和投资者情绪,从而加剧了股价崩盘风险。建议监管部门重视投资者关注对股价带来的冲击,通过进一步提高机构者持股比例,缓解情绪过热导致的定价错误程度,降低股价崩盘风险。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花冯涛
投资者的行为特征对公司特质风险有直接影响。已有文献均采用"黑箱"范式分析机构投资者对公司特质风险的影响,且结论不一。文章选取2006年至2015年的深沪A股数据,采用SEM通径分析法,从知情交易、噪声交易和公司治理三个途径,分析机构投资者对公司特质风险的作用,结论表明:机构投资者对公司特质风险同时存在刺激效应和抑制效应。刺激效应是指机构持股通过知情交易,扩张私有信息套利,推动公司特质风险上升;而抑制效应则通过公司治理降低噪声交易和私有信息套利,从而抑制特质风险。前者大于后者,总效应表现为机构持股和公司特质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杨海燕
随着我国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壮大,股票市场却起起伏伏,机构投资者是风险抑制者还是助推器?基于2006-2010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样本,在根据机构投资者持股时间的长短将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中的机构投资者划分为长期机构和短期机构的基础上,探讨了长短期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公司财务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长期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长期机构投资者数量越多,公司财务风险和市场风险越低,且在两权分离,即代理问题更为严重的公司,长期机构投资者降低公司财务风险和市场风险的作用更大;而短期机构投资者对降低公司风险没有影响。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陆冠延 李秉祥
“互动易”和“e互动”的上线,为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沟通提供更加直接与快捷的渠道。不同于现有文献着重强调网络互动平台提升投资者的信息搜集与处理效率,本文利用交易所互动平台问答数据,检验网络平台互动对高管机会主义减持的影响,以探讨网络平台互动是否可能沦为管理层操纵信息披露的工具。实证研究发现,网络平台互动会显著加剧高管机会主义减持,而公司回复的充分性和针对性可以有效缓解这一影响。机制检验发现,网络平台互动会通过放大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推高投资者乐观情绪而加剧高管机会主义减持;进一步研究发现在金融类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小、媒体关注度较高的企业,网络平台互动对高管机会主义减持的加剧效应更加显著。最后,本文还发现,对于不同职位层级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减持,该加剧效应仍显著存在;并且网络平台互动能进一步提高高管减持的获利能力。本文的研究为公司高管可能利用网络平台互动操纵信息披露以牟取私利提供了实证证据,丰富了有关网络平台互动经济后果和高管机会主义减持影响因素的研究,对投资者、上市公司以及监管机构都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班耀波 齐春宇
国际上对于机构投资者能否稳定市场,理论和经验研究均没有形成确切的结论。在中国由于股市开始时以散户为主体,经历了多次大起大落,使研究者和管理层认为引进资金量大的机构投资者,就可以稳定住股市。但中国股市二级市场10年走势显示,每一波机构入市都带动股指泡沫性上扬,同时作为主力机构的证券公司往往违规操作,基金坐庄操纵行为亦普遍存在,证明中国股市的机构投资者并未发挥稳定市场的作用。其原因在于我国机构投资者的“公有”性质及证券管理层监管不力。因此,应加强市场监管,完善券商和基金管理公司治理结构,同时还应该对超常规发展机构投资者战略进行反思。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 稳定市场 羊群效应 机会主义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韦琳 孙青 徐立文
为探究机构投资者究竟是抑制企业产能过剩的"得力助手",还是仅为自身利益而搭便车的"得利者",以2008~2018年上市A股制造业公司为研究样本,证明了机构投资者持股具有抑制企业产能过剩的作用。从产能过剩的成因入手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分析,发现这种作用是通过公司治理机制和信息传递机制两个路径实现的,具体表现为:内部和外部治理水平越低,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企业产能过剩的抑制作用越强;相较于财务型机构投资者,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多信息的战略型机构投资者对企业产能过剩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 产能过剩 产能利用率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左雪莲 郝云宏 王淑贤
从社会网络视角实证分析董事网络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影响机制,并考虑产权性质的权变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董事网络中心度与大股东掏空程度呈显著的U型关系,揭示了董事网络在大股东掏空治理中的"双刃剑"作用,进一步地,把样本分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进行分组回归,发现这种U型关系在民营企业中表现得更为显著。另外,研究还发现,我国上市公司董事网络中心度普遍偏高,存在"过度连锁"的现象。研究为企业及监管部门规范董事兼任行为、抑制大股东掏空、增强投资者保护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和实践参考。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池国华 王钰
本文以20122015年沪深主板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信息披露视角,引入内部控制缺陷从披露到修正这一动态过程,从时间维度深入探讨内部控制缺陷对企业投资不足的影响,并检验了融资约束程度及信息披露充分性对这一影响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会导致企业投资不足加剧,其加剧程度与内部控制缺陷严重程度显著正相关,并受到融资约束、信息披露充分性的负向调节;在内部控制缺陷修正完成当期,投资不足并没有得到显著缓解。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马嘉萌 王佳
“漂绿”现象的泛滥已成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阻碍。为探索治理企业“漂绿”行为的有效方案,本文以2008—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探究董监高责任保险对企业“漂绿”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董监高责任保险能够显著抑制企业的“漂绿”行为。机制分析表明,提升内部控制质量和缓解融资约束是董监高责任保险抑制“漂绿”行为的内在渠道。同时,本文还发现董监高责任保险对“漂绿”的治理效应在国有企业和非重污染行业企业中表现得更为明显。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从外部监督机制来看,政府监管和媒体监督与董监高责任保险的“漂绿”治理功能之间存在一定替代效应,而投资者关注对董监高责任保险的“漂绿”治理更多发挥了互补作用;从管理层团队特征来看,在董监高团队女性比例较多、平均年龄较小以及拥有较多海外背景的情况下更有助于强化董监高责任保险对“漂绿”行为的抑制效果。本文的研究结论为董监高责任保险的发展和“漂绿”行为的监管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
关键词:
董监高责任保险 漂绿 外部监督 内部治理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杨慧 顾云峰 樊雪迎
文章选取2005—2020年沪深主板市场IPO网下配售数据,以共同获配的方式连接构建机构投资者网络和拟上市公司的认购网络,探索网络结构对IPO定价的影响。实证分析发现:认购网络密度对公司IPO抑价率存在显著负向影响;认购网络的平均中心性与偏差中心性均与IPO抑价率显著正相关。进一步分析影响机制发现:各机构投资者之间沟通交流越密切,报价的公允性越高,降低了IPO抑价程度;网络的平均中心性对机构投资者群体的议价能力有强解释力,平均中心性越高则议价能力越强,导致IPO抑价水平提升;在信息交流充分的情况下,网络的偏差中心性与响机构投资者内部的合谋压价行为显著正相关,进而对抑价水平产生正向影响。此外,当IPO市场热度较高时,机构投资者合谋压价动机减弱,中心性对IPO抑价的影响机制失去发挥作用的基础;在发行定价管制阶段存在高价剔除比例限制,中心性的机制发生改变;询价对象中QFII的比例越高,网络密度对IPO抑价率的抑制作用越强。
关键词:
IPO抑价 机构投资者 网络结构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陈效东 周嘉南 黄登仕
本文选取2006-2013年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公告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成功的草案为初始样本,在识别和划分股权激励计划动机的基础上,首先检验分别基于激励型动机与非激励型动机的公司非效率投资是否存在差异,然后进一步研究两种非激励型股权激励恶化非效率投资的影响路径。研究发现,相比于激励型股权激励抑制公司非效率投资,非激励型股权激励却加剧公司的非效率投资;不仅如此,两种非激励型动机为了实现控制人收益的获取而进一步恶化公司的非效率投资。上述结果表明,高管人员股权激励制度与公司投资决策之间关系受到公司制定股权激励计划动机的影响。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志辉 王博 孙沁茹
本文结合股票市场高频交易数据构建收盘价操纵监测识别模型,利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就融资融券对市场操纵的影响展开研究。结果显示:融资融券的实施能够抑制标的证券操纵行为的发生,对我国股市的公正运行有促进作用;同时,对作用机制的分析显示,融资融券的实施通过提高股票流动性,而并非提高股价信息含量、缓解投资者信息不对称来抑制操纵行为;最后,横截面分析结果显示,融资融券在中小板、创业板及股市处于熊市时对市场操纵的抑制作用更显著。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牛彪 王建新 王超
企业环境绩效能反映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是衡量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本文以2011—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共同机构投资者对企业环境绩效的作用效果。基准回归发现:共同机构投资者可以显著促进企业环境绩效,且这一结论在排除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后依然成立。作用机制检验显示:共同机构投资者主要通过改善公司治理、优化行业竞争和缓解融资约束来促进企业环境绩效。拓展性分析表明:共同机构投资者对环境绩效的促进效应在国有性质企业以及高市场化地区和高行业监管水平的企业中更加显著。应当持续推进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共同机构投资者的环境治理效应,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任萍 宁晨昊 赵英会
本文选取2010—2019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共同机构投资者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共同机构投资者能够抑制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包括投资不足与投资过度;共同机构投资者主要通过缓解代理问题、修正管理者认知偏差,从而抑制企业非效率投资。而且,管理者能力越弱、企业所处地区的市场化水平越高,共同机构投资者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抑制作用越明显。上述结论为企业提高投资效率提供了有益启示,同时对于促进我国资本市场深化改革与经济转型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