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60)
- 2023(10222)
- 2022(9208)
- 2021(8705)
- 2020(7283)
- 2019(16887)
- 2018(16842)
- 2017(33018)
- 2016(17879)
- 2015(19869)
- 2014(19784)
- 2013(19629)
- 2012(17771)
- 2011(15994)
- 2010(15712)
- 2009(14343)
- 2008(13985)
- 2007(11948)
- 2006(10413)
- 2005(9110)
- 学科
- 济(69702)
- 经济(69623)
- 管理(54466)
- 业(51374)
- 企(44768)
- 企业(44768)
- 方法(34505)
- 数学(29601)
- 数学方法(29296)
- 财(19295)
- 农(17155)
- 中国(16642)
- 业经(15452)
- 学(15012)
- 务(13651)
- 财务(13593)
- 财务管理(13574)
- 地方(13215)
- 企业财务(13029)
- 制(12412)
- 理论(12296)
- 和(11645)
- 贸(11554)
- 贸易(11550)
- 农业(11312)
- 易(11190)
- 环境(10985)
- 技术(10923)
- 划(10378)
- 融(10003)
- 机构
- 大学(251929)
- 学院(247618)
- 管理(104863)
- 济(96336)
- 经济(94165)
- 理学(91891)
- 理学院(90943)
- 管理学(89509)
- 管理学院(89068)
- 研究(79560)
- 中国(58038)
- 京(53139)
- 科学(48683)
- 财(44207)
- 所(38673)
- 财经(36334)
- 业大(36129)
- 中心(35953)
- 研究所(35338)
- 农(35300)
- 北京(33736)
- 江(33534)
- 经(33103)
- 范(32575)
- 师范(32337)
- 院(29149)
- 州(28082)
- 经济学(27621)
- 农业(27460)
- 商学(27405)
- 基金
- 项目(174078)
- 科学(137229)
- 研究(128635)
- 基金(127139)
- 家(109671)
- 国家(108735)
- 科学基金(94343)
- 社会(80225)
- 社会科(75967)
- 社会科学(75944)
- 基金项目(68527)
- 省(66653)
- 自然(62235)
- 自然科(60773)
- 自然科学(60762)
- 自然科学基金(59648)
- 教育(58769)
- 划(56299)
- 编号(53156)
- 资助(51997)
- 成果(42842)
- 部(38723)
- 重点(37924)
- 创(36206)
- 发(35518)
- 课题(35356)
- 项目编号(33721)
- 创新(33626)
- 教育部(33577)
- 科研(33286)
- 期刊
- 济(103174)
- 经济(103174)
- 研究(72933)
- 中国(42120)
- 学报(37815)
- 管理(37490)
- 科学(35325)
- 财(32635)
- 农(31447)
- 大学(28998)
- 教育(27864)
- 学学(27060)
- 农业(22456)
- 技术(20585)
- 融(19546)
- 金融(19546)
- 财经(16933)
- 业经(16377)
- 经济研究(15982)
- 图书(14676)
- 经(14242)
- 理论(13171)
- 问题(13078)
- 实践(12200)
- 践(12200)
- 科技(12173)
- 技术经济(11969)
- 现代(11463)
- 版(11018)
- 情报(10808)
共检索到3494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杨海燕
文章系统地回顾了国内外关于机构投资者治理角色甄别的研究文献,并在此基础上对现有的国内外文献进行评述,探讨了关于机构投资者治理角色各派观点迥异的原因。建议采用合理的方法对机构投资者进行类型划分,将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与其所处的制度背景联系起来,研究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在不同环境下对不同公司事件的影响,这样更有利于我们甄别机构投资者的治理角色。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 公司治理 角色甄别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刚 张海燕
本文考查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红利派送动机的甄别能力。我们发现,当公司出于降低代理成本目的而分红时,机构投资者会入主上市公司,并且其持股比例与红利水平正相关;反之,如果上市公司进行过度分红以侵占小股东利益时,机构投资者则不会入主。进一步研究发现,当机构投资者入主时,股票市场能够赋予分红公司更高的价值(红利溢价);并且,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红利溢价也越高,说明市场认可机构投资者的甄别能力。本文的研究表明,机构投资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识别上市公司派现的真实目的,其快速成长有助于监督上市公司的分红模式,从而也有助于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 红利动机 甄别 市场表现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罗长远 赵红军
本文构建了一个政府向各种不同实力的投资者“售卖”投资环境的投资者甄别机制模型。通过分析本文认为 :政府追求“剩余”最大化的结果使不同实力的投资者产生了分离 ,其中实力最强的投资者所面临的投资环境质量符合社会最优水平 ,其投资需求得到了充分满足 ,而其余投资者所面临的投资环境质量均被扭曲且低于社会最优水平 ,其投资需求受到抑制。由于中国的资本市场发展滞后 ,所以 ,它未能将规模巨大但十分分散的国内资本有效整合 ,从而使国内资本在与FDI竞争投资环境的过程中处于最为不利的位置 ,结果出现了FDI持续涌入而国内资本却投资不旺的怪现象
关键词:
外国直接投资 国内资本 投资者甄别机制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虎超 张晨 杨国平
文章首次基于自愿性内控信息披露主体及载体的不同,从投资者市场反应的角度实证检验了披露行为信号价值的差异。基于投资者市场反应(CAR值)的结论表明,非国有企业的内控自评行为不能彰显自身价值,而鉴证报告则可以弥补这一缺陷;国有企业的自评报告可以彰显公司质量,而鉴证报告进一步强化了这一效果。
关键词:
内部控制 披露 信号价值 市场反应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林雨晨 谭劲松
机构投资者与公司治理的关系,在学界和业界是关注度很高的重要话题。国外的相关研究在严格区分机构投资者类型的基础上探讨了机构投资者的治理动机、治理机制和治理后果,相比之下国内相关文献则着重于对治理后果的研究,而对机构投资者的类型及其治理动机和治理机制缺乏深入有效的分析。基于以上对国内外文献的分析和评述,构建了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研究框架。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尹自永 王新宇
从承销商和投资者行为角度系统研究了IPO业绩变脸现象。研究发现,高声誉承销商没有发挥对IPO质量的认证作用,虽然没有强烈的证据表明高声誉承销商显著拔高业绩变脸IPOs的发行价格水平,但高声誉承销商对业绩变脸IPO额外收取了不能用声誉解释的高额租金,这暗示高声誉承销商利用声誉与业绩变脸发行人进行了利益交换;机构投资者能够甄别出业绩变脸IPO,散户投资者则不能。在新股定价市场化改革后,机构投资者减少了对业绩变脸IPO的申购参与,散户投资者遭受更加严重的"赢者诅咒"。
关键词:
业绩变脸 承销商 投资者甄别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向景 苏月中
文章运用垄断理论构建了一个政府向不同身份的投资者实行垄断定价出售投资环境质量的投资者甄别机制模型,认为这种机制会对被歧视的投资者造成负面影响。接着在税收视野下审视了投资者甄别机制对外资和国内私人资本所产生的不同作用,论证了投资者甄别机制下的税收立法模式不利于启动国内私人投资。为促进私人投资的增长,文章建议扬弃投资者甄别机制的税收立法,代之以投资甄别机制的税收立法,即从税收的身份立法转向税收的行为立法。
关键词:
投资者甄别机制 投资甄别机制 私人投资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叶建芳 赵胜男 李丹蒙
本文以2007~2009年我国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为背景,考察机构投资者持股对过度投资的治理角色。研究结果表明,机构的期末持股比例、长线型机构投资者尤其是长线型基金与过度投资显著负相关,表现为有效监督者的角色;短线型机构投资者则缺乏公司治理的意愿和动机,表现为利益攫取者的角色。研究结果意味着,我国的机构投资者同时具备有效监督者和利益攫取者的角色,何时表现出何种角色取决于持股比例以及持股时间。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伊志宏 李艳丽
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角色是近年来学术界在公司治理研究中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该领域相关文献的综述,梳理了机构投资者公司治理角色研究的主要脉络和框架,希望为中国机构投资者的公司治理机制研究提供参考。本文首先归纳了机构投资者类型;其次,介绍了机构股东积极主义的兴起,分析机构投资者积极参与公司治理的原因;再次,综述了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优势、方式、实现途径、发挥治理作用所需要的环境以及参与公司治理的效果;最后,构建了机构投资者公司治理机制研究的框架体系,并对今后的研究重点和难点进行了评述。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 治理角色 实现途径 治理效果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史永东 李竹薇 王镇 甄红线
随着行为金融学的兴起,对投资者行为的研究逐渐成为金融领域关注的焦点。本文从投资者行为资产定价理论和投资者行为特征的经验研究两个方面对现有文献进行分类梳理,其中,前者包括投资者心态模型、行为随机因子贴现模型、两类参与者模型和行为流程模型,后者从经验研究中所用数据来源(问卷调查、账户信息和公开数据等)出发对其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对现有研究进行简要评述,同时给出了我国在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投资者行为 资产定价 行为金融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吴晓晖 姜彦福
In this paper,we use different methodologies to study the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security market o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ir ownership 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as well as the firm value from 2000 to 2004.We find that the proportion of shares held by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has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performance and firm value within the same and following period;besides,in state-owned public holding companies,the entry of institution alinvestors increase the market premium remarkably.This paper provides new idea on decreasing of state-owned shares for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关键词:
治理效率 面板数据 绩效 企业价值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彭宜钟 李少林
本文将消费品流通环节中存在的以囤积居奇手段实现不合理价差收益的投机行为称做消费品资产化,并基于资产化消费品的资产属性及短期供给增加受限等特征,提出了一种通过检验消费品价格波动中的自回归条件异方差(ARCH)效应来甄别资产化消费品的方法。我们将该方法成功应用于我国商品住房、大豆、猪肉和玉米等消费品的资产化特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上述四种消费品中除玉米以外,均具有显著的资产化特征。消费品资产化对价格信号有效性、生产者和消费者行为以及国民收入分配均具有严重的负面影响。我们认为有效治理消费品资产化投机行为的关键在于增加投资机会、拓展生产性企业的盈利空间、完善现代流通体系、健全国家储备体系和完善消费品价...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丹 马国团 奉雅娴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ESG报告信息披露质量越来越受到利益相关方的重视。作为评价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依据和价值体现,企业ESG披露意识逐步增强,国有企业的披露意愿高于民营企业,但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都存在一定的“漂绿”现象。“漂绿”行为的产生主要有ESG信息披露标准不统一、披露要求差异大、评价体系的构建尚待完善等外因,也有企业谋求绿色融资或补贴、内部信披制度不健全、数据采集困难和保护商业机密等内因。对ESG报告的“漂绿”行为,须以多种评价体系为基础,锚定四级评价指标体系的量化指标,通过量化指标实际披露数据与行业平均标准、最高标准和最低标准进行比对加以甄别,同时应从构建中国特色的ESG生态系统、完善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标准、建立ESG数据信息采集体系、强化企业ESG责任担当等方面采取治理举措。
关键词:
ESG报告 “漂绿” 定量指标 甄别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冀宁 干甜
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发现,投资者往往是有限理性的,其自身所具有的种种认知偏差对其投资决策行为有显著的影响。本文对国外关于投资者认知偏差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类,对认知偏差及其对投资决策行为的影响,以及企业管理者所具有的过度自信和过度乐观的偏差及对企业投资决策行为的影响均进行了详尽的梳理。
关键词:
行为金融 认知偏差 投资行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吴先聪 刘星
首先分析了公司治理的重要性以及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动因,然后在系统梳理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归纳了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方式、手段以及参与公司治理的效应。对比分析国内外的文献,找出已有研究的不足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