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36)
- 2023(6282)
- 2022(5297)
- 2021(5090)
- 2020(4362)
- 2019(10035)
- 2018(9614)
- 2017(18731)
- 2016(10013)
- 2015(11525)
- 2014(11419)
- 2013(11511)
- 2012(10224)
- 2011(8820)
- 2010(8863)
- 2009(8538)
- 2008(8994)
- 2007(8185)
- 2006(7291)
- 2005(6714)
- 学科
- 管理(49582)
- 业(45835)
- 企(44075)
- 企业(44075)
- 济(37745)
- 经济(37695)
- 财(22109)
- 方法(19848)
- 务(18504)
- 财务(18482)
- 财务管理(18455)
- 企业财务(17758)
- 数学(16016)
- 数学方法(15919)
- 制(11160)
- 业经(9845)
- 中国(8218)
- 划(8206)
- 银(7862)
- 银行(7860)
- 策(7627)
- 理论(7459)
- 农(7422)
- 行(7195)
- 经营(7126)
- 体(7113)
- 和(6814)
- 融(6672)
- 金融(6672)
- 人事(6637)
- 机构
- 大学(141291)
- 学院(140212)
- 管理(64146)
- 济(58781)
- 经济(57461)
- 理学(54021)
- 理学院(53554)
- 管理学(53076)
- 管理学院(52762)
- 研究(37610)
- 中国(35323)
- 财(34155)
- 京(28709)
- 财经(26095)
- 经(23826)
- 江(21035)
- 财经大学(19832)
- 中心(19280)
- 商学(19176)
- 商学院(18995)
- 科学(18978)
- 北京(18000)
- 所(17410)
- 州(17186)
- 经济学(17076)
- 经济学院(15373)
- 经济管理(15244)
- 业大(15136)
- 研究所(14785)
- 范(14773)
- 基金
- 项目(86217)
- 科学(69794)
- 基金(65553)
- 研究(64751)
- 家(54963)
- 国家(54469)
- 科学基金(49487)
- 社会(42695)
- 社会科(40703)
- 社会科学(40693)
- 基金项目(34988)
- 自然(32377)
- 自然科(31720)
- 自然科学(31715)
- 省(31521)
- 自然科学基金(31189)
- 教育(30034)
- 资助(26812)
- 划(26383)
- 编号(26037)
- 成果(21099)
- 部(20322)
- 人文(18652)
- 教育部(18527)
- 重点(18342)
- 创(18325)
- 制(17553)
- 国家社会(17485)
- 项目编号(17438)
- 性(17129)
共检索到2199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宗益 李雪 向诚
基于行业极端收益率事件度量公司受机构投资者关注程度的外生变动,通过研究这一变动与公司盈余管理水平和形式的关联,克服机构持股比例与公司盈余管理活动的内生性问题,检验机构投资者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以2008—2017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发现机构投资者因外生事件分心而降低对公司的关注时,公司会增加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减少成本更高但更为隐蔽的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进一步研究表明,监督作用更强的机构投资者分心时造成的影响更大,内外部治理机制较弱的公司受到机构分心效应的影响更大,机构分心时减少对公司的调研频率是导致公司盈余管理策略变动的可能影响路径。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 有限关注 盈余管理 分心效应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权小锋 吴世农
基于应计误定价视角,以投资者认知特征分析为切入点,本文检验了投资者注意力、应计误定价及盈余操纵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投资者注意力具有认知效应,投资者注意力的提高能够显著提高其对盈余构成信息的认知效率,并降低市场中投资者对应计信息的定价高估;(2)投资者注意力具有治理效应,即投资者对股票的充分注意能够显著降低管理层主观的盈余操纵行为。综合而言,投资者注意力具有"认知效应"和"治理效应",投资者注意力调节了投资者的认知效率并提升了对会计盈余构成信息的定价效率,进一步影响了管理层主观的盈余操纵行为。深化投资者注意力的研究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杜修立 施会全 孔傲
本文选取货币政策公告事件与中国A股市场公司盈余公告事件为样本,实证分析货币政策公告对股价盈余公告后漂移(PEAD)的影响及其背后的注意力分配机制。结果发现:第一,在货币政策公告日发布盈余公告的企业,其股价盈余公告后漂移更强;第二,在货币政策公告日,投资者降低了对于盈余公告的注意力。本文结果说明货币政策信息的出现可以分散投资者注意力,进而削弱了股价信息效率。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于博 吴菡虹
以沪港通、深港通双重政策冲击为背景,利用沪港、深港成交量数据及百度指数跟踪沪港、深港交易联动性和投资者注意力分配水平,借助双重差分法,研究了互联互通政策市场情绪效应以及注意力分配对这一情绪效应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互联互通政策提高了沪港之间以及深港之间的情绪联动水平;投资者对互联互通政策的注意力分配水平越高,沪港之间以及深港之间情绪联动水平也越高,说明注意力分配对政策效果具有调节作用;对比政策预期阶段和政策实施阶段的情绪联动水平变化,发现投资者注意力分配水平在政策预期阶段更强,导致政策预期对情绪联动水平的影响比政策本身更突出,而注意力衰减效应则导致深港通情绪联动水平弱于沪港通。
关键词:
沪港通 深港通 注意力分配 投资者情绪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高雷 张杰
本文选取沪深两市2003至2005年(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和二阶段回归方法,对公司治理、机构投资者与盈余管理三者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上市公司的治理,其持股比例与公司治理水平呈正相关关系,说明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越高越有助于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公司治理水平与盈余管理程度呈负相关关系;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程度呈负相关关系,说明机构投资者能有效地抑制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
关键词:
公司治理 机构投资者 盈余管理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于丽峰 李睿
基于节假日投资者注意力更加有限的假设,本文验证了A股市场上节假日与非节假日盈余公告市场反应的差异,发现节假日发布的盈余公告的盈余公告后价格漂移现象更加显著,表现为公告的即刻市场反应较小,但延迟反应较大。这说明,投资者有限注意导致了反应不足,盈余公告信息不能及时反映在股价中。
关键词:
有限注意 盈余惯性 行为金融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张静 吴春贤
本文基于行为金融学和信息不对称理论,以盈余质量的视角研究投资者注意力驱动下的资产误定价的具体表现和客观根源,结果表明,注意力驱动下的投资者交易使得股价呈现高估状态;盈余质量差是投资者注意力产生的重要客观原因之一,随着盈余质量的提高,注意力驱动下的股价高估程度明显减弱。进一步研究发现,盈余质量缓解投资者注意力对股价高估正向影响的作用在信息不对称程度高的上市公司表现得更加显著。该研究结论为多学科领域交叉研究资产误定价影响因素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同时也为相关部门从盈余质量入手制定相关政策、缓解注意力驱动下的资产误定价,提供必要的实证证据,进而充分发挥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提升资本市场定价效率。
关键词:
盈余质量 投资者注意力 资产误定价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周嘉南 黄登仕
投资者有限注意力是影响金融市场定价和上市公司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发现,尽管我国规定上市公司年报披露的时间要符合"均衡披露"的原则,但实际的年报披露却表现出明显的"星期偏好"和"扎堆偏好"。进一步研究表明,相比其他日期披露好消息,在星期二披露好消息的股票超额收益率更高;而相比其他日期披露坏消息,在星期六披露坏消息的股票超额收益率也更高。此外,公司选择在众多年报同时公布的日期披露坏消息对其股票超额收益率有正向影响。由此,本文印证了我国上市公司存在通过分散投资者的注意力,以最优化投资者对其年报盈余信息反应的机会主义行为。
关键词:
有限注意力 均衡披露 星期偏好 扎堆偏好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饶育蕾 王建新 苏燕青
本文以2003-2009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在进行年报盈余信息披露时存在时机选择。我们将密集披露日、与一季报重叠披露日以及周末时间界定为投资者关注水平低的时机。实证结果表明:与好公司相比,业绩较差的公司更倾向于在投资者注意力低的时机披露年报,其中,选择与一季报重叠时段进行年报披露的倾向最大,其次是选择信息披露密集的时期。本文还分析了不同时间段年报披露被关注程度及所带来的异常交易量,发现在低注意力时期进行披露的公司被投资者关注的程度较低,异常交易量也较低,说明上市公司存在利用投资者注意力的有限性择时披露年报信息以达到缓解负面信息影响的行为。
关键词:
有限注意 信息披露 年报 择时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权小锋 尹洪英
基于认知心理学的新视角,以管理层择机性的股票交易为切入点,本文利用深交所披露的2007年5月8日到2009年12月31日管理层内部人交易数据,深入分析了投资者注意力、管理层择机交易以及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管理层的短期择机交易倾向、择机程度与投资者注意力呈显著的负向关系,表明管理层确实会基于投资者的注意力状态进行股票交易择机;(2)管理层择机交易具有负面的价值效应,并且投资者注意力程度的提高能够有效抑制该种负面的价值损失;(3)基于投资者的注意力状态差异,管理层更会倾向性地通过选择卖方交易中的违规交易以获取充分的自利收益。
关键词:
投资者注意力 管理层择机交易 价值效应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蔡海静 许慧
本文立足于投资者认知特征的视角,探讨投资者注意力对上市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以及制度环境的制约作用。研究发现,投资者注意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投资不足,但是这种效果并不体现在对投资过度的抑制方面。进一步分组研究结果显示,在企业投资过度时,投资者注意力的强化能使得企业获得更多的外部融资,但在投资不足时此现象并没有出现。当加入外部融资作为控制变量时,投资者注意力与投资效率之间相关系数的显著度并未发生明显变化,说明投资者注意力对投资效率的影响不是通过外部融资的路径实现的。此外,市场化程度高能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程度,弥补投资者注意力的稀缺。
关键词:
投资者注意力 投资效率 市场化进程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豪 胡艳
近期,我国股市呈现"猴市"回归态势。投资者的非理性投资行为对"猴市"回归具有重大影响。投资者注意力立足于投资者非理性的角度,能合理解释这类异象,真实了解证券市场中各参与主体的行为。本文从投资者注意力的影响因素、价值效应和测度指标三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总结,意在理清现有研究的侧重点和不足。最后在承延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未来研究趋势进行展望。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豪 胡艳
本文以2010-2014年创业板新股上市的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审计质量、投资者注意力与IPO抑价的关系。研究表明:审计质量和投资者注意力均与IPO抑价呈正相关;在新股发行中,审计质量更多的发挥信号传递作用,推动了首发新股的抑价率,这一过程受投资者注意力的影响,审计质量高的新股会吸引更多投资者目光,从而导致更高的抑价。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豪 胡艳
本文以2010~2014年间深市中小板的328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了投资者注意力与IPO抑价间的关系;同时用百度新闻搜索的媒体报道数量作为衡量媒体关注度的指标,实证研究了媒体报道与投资者注意力对IPO抑价的交互作用。实证结果表明,投资者注意力与IPO抑价呈正相关关系;在引入媒体关注度与投资者注意力的交互项后,媒体报道具有调节投资者注意力对IPO抑价影响的功能。据此,为完善IPO制度,本文提出建议:一方面,监管部门要重视新闻媒体对证券市场参与者和股票定价的影响,发挥其监督职能;另一方面,上市公司应利用新闻媒体择时向投资者披露利好信息,提升企业形象,增强融资能力。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权小锋 尹洪英
根据传统的"信息含量"(information content)理论,股票信息一旦进入市场就会立即被股价所充分吸收。但事实上,资本市场中任何信息要引起股价的反应首先要引起投资者的注意。长期以来,金融甚至行为金融的研究忽视了这个客观事实和前提条件。本文首先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以投资者注意力的分配作为切入点,对投资者注意力与投资者交易行为、资产定价及内部人自利择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文献梳理和述评。综合来看,投资者注意力的研究拓展了行为金融的分析视角,引发投资者注意力与资产价格变动、投资者注意力与投资者交易行为,以及投资者注意力与内部人的财务行为等的研究。因此,深化投资者注意力的研究具有很高的理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