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66)
- 2023(11392)
- 2022(9677)
- 2021(8857)
- 2020(7786)
- 2019(18099)
- 2018(17665)
- 2017(34815)
- 2016(18947)
- 2015(21156)
- 2014(21235)
- 2013(21405)
- 2012(20223)
- 2011(18194)
- 2010(18220)
- 2009(16950)
- 2008(17255)
- 2007(15715)
- 2006(13562)
- 2005(12494)
- 学科
- 济(82878)
- 经济(82783)
- 业(55103)
- 管理(54375)
- 企(45384)
- 企业(45384)
- 方法(41900)
- 数学(37664)
- 数学方法(37352)
- 财(25734)
- 农(20684)
- 中国(19639)
- 贸(19465)
- 贸易(19464)
- 易(19023)
- 学(17504)
- 务(16674)
- 财务(16653)
- 财务管理(16615)
- 制(16426)
- 企业财务(15972)
- 业经(15381)
- 地方(15079)
- 农业(13578)
- 融(13166)
- 金融(13164)
- 出(13142)
- 银(12797)
- 银行(12750)
- 行(12131)
- 机构
- 大学(282208)
- 学院(277464)
- 济(118262)
- 经济(115932)
- 管理(104998)
- 研究(96208)
- 理学(90888)
- 理学院(89851)
- 管理学(88231)
- 管理学院(87735)
- 中国(73547)
- 科学(59866)
- 京(59779)
- 财(56221)
- 农(53134)
- 所(50339)
- 研究所(45710)
- 财经(45136)
- 中心(44857)
- 业大(44345)
- 农业(42385)
- 江(41948)
- 经(41281)
- 经济学(37756)
- 北京(37533)
- 经济学院(34507)
- 院(34345)
- 范(34011)
- 财经大学(33984)
- 师范(33544)
- 基金
- 项目(186130)
- 科学(146154)
- 基金(138284)
- 研究(128085)
- 家(122978)
- 国家(122018)
- 科学基金(103495)
- 社会(82451)
- 社会科(78394)
- 社会科学(78365)
- 基金项目(73046)
- 省(70300)
- 自然(69843)
- 自然科(68356)
- 自然科学(68327)
- 自然科学基金(67192)
- 划(61076)
- 教育(59250)
- 资助(58330)
- 编号(49143)
- 部(42639)
- 重点(42036)
- 成果(39643)
- 发(38680)
- 创(37915)
- 科研(37082)
- 教育部(36262)
- 创新(35638)
- 计划(35308)
- 大学(34823)
共检索到4124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陶可
本文采用Topview沪市机构持股日数据与上证A股日数据,通过建立BEKK-MGARCH模型考察了两者波动率之间的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机构持股比例变动与股市收益存在双向波动溢出效应,相比股市收益对机构持股比例变动的影响,机构持股比例变动对股市收益的影响更为显著,分牛熊期间估计以及对机构、法人、散户持股比例变动之间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验证了如上结论的稳健性。这表明机构的持股行为具有一定的主动性,机构在暴涨暴跌中追涨杀跌,尚不能稳定市场。目前提高机构投资者比例是当务之急,养老保险基金入市将是稳定股市的重要举措。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祁斌 黄明 陈卓思
本文在Sias(1996)和Faugere and Shawky(2003)方法的基础上,采用规范的实证研究方法,利用2001年至2004年期间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每日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流通市值和复权价格数据,对中国资本市场中机构投资者与股市波动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公司规模的前提下,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股票波动性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更深入的研究比较了从1999-2001年到2002-2004两个时间段之间,高机构持股和低机构持股的股票波动率的下降程度。结果表明,高机构持股的股票波动性在两个阶段之间有明显的下降,而低机构股票的波动性下降不够显著。本文的实证结果支持...
关键词:
波动性 机构投资者 资本市场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董艳 梁满发
目前研究波动溢出效应的主要工具之一有多元随机波动模型,由于此模型的参数估计相对困难而鲜见于文献。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使用MCMC方法和WinBUGS软件使得这一难题得以解决。本文采用GC-MSV模型对国内外股市间的波动溢出效应进行研究分析得到了一些新的结论:除香港股市对上海股市存在显著波动溢出效应外,美国股市对上海股市也存在着显著的波动溢出效应。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姚君 殷开睿 李琪
按照宏观基本面和微观主体两个角度来梳理股市波动性的主要来源,一是按照技术、政策、商业周期与股市波动性三大视角总结了现有研究文献中的主要观点,二是从参与股市的微观主体角度,以机构投资者行为与股市波动性的正负相关性两方面归纳现有文献的观点,三是从实证角度列举了股市波动性和机构投资者行为的衡量指标、模型和检验方法,最后提出未来的研究展望。
关键词:
股市波动性 机构投资者 宏观基本面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姚君 殷开睿 李琪
按照宏观基本面和微观主体两个角度来梳理股市波动性的主要来源,一是按照技术、政策、商业周期与股市波动性三大视角总结了现有研究文献中的主要观点,二是从参与股市的微观主体角度,以机构投资者行为与股市波动性的正负相关性两方面归纳现有文献的观点,三是从实证角度列举了股市波动性和机构投资者行为的衡量指标、模型和检验方法,最后提出未来的研究展望。
关键词:
股市波动性 机构投资者 宏观基本面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肖芝露 尹玉良
根据2015年8月12日—2018年3月30日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收益率、上证指数收益率以及企债指数收益率日数据对我国汇市、股市以及债市的波动溢出效应进行详细研究。研究发现:汇市收益率和股市收益率都具有较强的ARCH、GARCH效应,即方差时变性和波动持久性,但债市收益率ARCH效应并不显著;汇市的前期异常冲击对股市的条件波动影响显著;股市和债市相互间有较强的波动溢出效应,且债市对股市的波动溢出效应强于股市对债市的波动溢出效应;债市和汇市之间并无显著的波动溢出效应。基于此结论,提出以下建议:监控国际资本流动;注重汇市预期引导,完善汇率形成机制;提高参与者风险预判能力,改善信息沟通机制;协调金融监管和跨市场监管。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宋冬林 毕子男 沈正阳
本文以中国A股市场2004年第2季度到2006年第3季度为考查周期,研究了机构投资者参与度对市场波动性的影响。研究发现:A股市场中,在市场整体下降或盘整时期,机构持股比例越高、市场波动率越低;而在市场快速拉升时期,则机构持股比例越高、市场波动率也相应提高。从较长周期来看,机构投资者与市场波动性之间并不存在简单的线性关系,也不能得出现阶段机构投资者加剧或减轻A股市场波动的结论。因此,不应单纯寄希望于大规模发展机构投资者来降低市场波动性,而应当着眼于提高市场信息效率和政策透明度等工作,从根本上提高市场的稳定性。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成思危 李自然
本文基于行为金融学对投资者行为的心理学研究成果,构建了一个反映投资者预期形成过程的行为模型。模型考察了外部冲击对股价影响的长短期效应,较好的解释了实证研究发现的金融市场上普遍存在的一些异常现象,诸如收益率分布的厚尾现象,股价对信息反映不足或过度,市场对国有股减持的过度反应等等,并提出了规范股市减少异常波动发生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投资者 股市 投资行为 行为模型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韩金红
本文以2007-2010年我国资本市场的整个波动周期为考察期间,在考虑了变量内生性的问题的基础上,采用2SLS方法实证分析了机构整体持股对于股价波动的影响。研究发现:机构整体持股对股市波动的影响因不同的市场状态而具有非对称性,并可以用市场状态假说进行解释;在对于机构分类的实证研究中发现,在控制内生性情况下,同一类别的机构投资者对股市波动的影响是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同时,即使在相同的市场环境下,不同的投资者对市场波动的影响也不相同。因此,需要辨证认识各类机构投资者的作用,针对不同机构投资者的特征及不同的市场状态采取不同措施以稳定市场。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吴新春 田存志
基于修正的GARCH事件模型,本文选取五个关键时间点作为事件窗口,通过事件研究考察机构投资者对我国股市波动的影响。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进入与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加剧了我国股市的波动性。在上海证券市场上,股权分置改革对股市波动性的影响最大;在深圳证券市场上,开放式基金的进入对股市波动性的影响最大。保险公司的进入对沪深两市波动性的影响最小,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 波动性 GARCH事件模型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毛小丽 王仁曾
深港通、沪港通的陆续开通将为两地资本市场带来更多机遇,是互联互通机制的升级和金融合作的重大突破,也可望推动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因此,研究沪港通和深港通开通前后沪深股市与香港股市间的波动溢出效应,对分析两市的信息传递模式及风险传染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比分析了沪港通和深港通实施前后沪深股市与港市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的波动存在较高的持续性,沪港通开通后波动持续性增强,深港通开通后波动持续性减弱,而恒生指数的波动持续性增强;沪港通开通前,沪深股市与香港市场间波动溢出效应不显著;沪港通开通后,存在香港股市到内地股市的显著溢出效应,深港通开通后显著性减弱。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熊正德 谢敏
采用多变量EGARCH模型分别对中国利率与沪深股市间的波动溢出效应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股票收益率对利率收益率有着显著的短期动态影响;利率与沪深股市间存在着显著的双向波动溢出,除了利率对深圳市场的方向外,其他方向的波动溢出均存在着不对称性。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吴奉刚 王芙蓉
以上证综合指数和人民币兑美元名义汇率为指标,运用多元GARCH模型对中国股票市场和外汇市场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汇率制度改革后,我国股市与汇市存在显著的双向波动溢出效应;汇市对股市表现出较强的波动传导,而股市对汇市的波动传递则相对较弱,存在着波动传导的非对称性。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 股票价格 波动溢出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刘建徽 陈习定 张芳芳 谢家智
本文以2003—2011年沪深A股为样本,考察机构投资者对股市波动性及股票收益的影响。本文研究结果表明:(1)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提高加剧了股票的波动,但股票波动加剧并不会吸引更多的机构投资者;(2)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提高会增加当期股票收益,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净增加会显著提高下期股票收益率;(3)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高的资产组合当期夏普比率较高,但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高的资产组合下期夏普比率较低。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 波动性 股票收益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赵廷辰 张舒
近年来,我国股市波动剧烈,这使得学界有必要深入理解机构投资者(特别是基金投资者)对加剧或降低股市波动率所起的作用。文章使用2001年~2013年的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利用wilcoxon秩和检验法,在控制了不同股票的市值之后,对基金公司持股比例对该股票波动率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文章结果表明:对于流通市值大的股票,基金投资者的持股并未对其波动率造成显著影响,但对于流通市值小的股票,基金投资者的持股显著增加了其波动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