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744)
- 2023(2514)
- 2022(2147)
- 2021(1922)
- 2020(1763)
- 2019(4017)
- 2018(3912)
- 2017(7829)
- 2016(4064)
- 2015(4365)
- 2014(4323)
- 2013(4402)
- 2012(4045)
- 2011(3256)
- 2010(3778)
- 2009(3754)
- 2008(3726)
- 2007(3226)
- 2006(2926)
- 2005(2864)
- 学科
- 济(18353)
- 经济(18333)
- 业(17286)
- 企(17000)
- 企业(17000)
- 管理(16095)
- 审计(12092)
- 方法(11711)
- 财(10091)
- 数学(10012)
- 数学方法(9989)
- 务(8755)
- 财务(8752)
- 财务管理(8687)
- 企业财务(8570)
- 各类(5839)
- 制(5017)
- 融(3647)
- 金融(3647)
- 中国(3301)
- 体(3197)
- 业经(2938)
- 体制(2918)
- 技术(2755)
- 银(2671)
- 银行(2671)
- 关系(2495)
- 行(2479)
- 市场(2222)
- 划(2086)
- 机构
- 大学(58882)
- 学院(57466)
- 济(25608)
- 管理(25574)
- 经济(25106)
- 理学(22331)
- 理学院(22197)
- 管理学(22001)
- 管理学院(21894)
- 财(16775)
- 研究(14124)
- 中国(14026)
- 财经(13510)
- 京(12386)
- 经(12346)
- 财经大学(10339)
- 商学(9157)
- 商学院(9105)
- 会计(8484)
- 江(8023)
- 北京(7395)
- 经济学(7389)
- 中心(7277)
- 融(7262)
- 金融(7107)
- 所(6889)
- 州(6773)
- 经济学院(6716)
- 经济管理(6236)
- 会计学(6095)
- 基金
- 项目(33549)
- 科学(27524)
- 基金(26925)
- 研究(24085)
- 家(22377)
- 国家(22183)
- 科学基金(20525)
- 社会(16568)
- 社会科(15965)
- 社会科学(15958)
- 基金项目(14473)
- 自然(14199)
- 自然科(13909)
- 自然科学(13906)
- 自然科学基金(13677)
- 资助(11696)
- 教育(11502)
- 省(11418)
- 划(9423)
- 编号(9386)
- 部(8520)
- 教育部(8000)
- 人文(7973)
- 成果(7741)
- 项目编号(7141)
- 大学(7122)
- 性(7074)
- 科研(6923)
- 创(6851)
- 重点(6827)
共检索到911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冯颖
本文以2007年至2012年沪深两市A股公司为样本,研究机构持股是否会对审计意见产生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被投资公司获取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可能性越大;将机构持股比例三等分,随着持股比例的增加,越可能获取标准无保留意见,进一步验证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相比于信息对称性较好的公司而言,机构持股与审计意见的相关性在信息高度不对称的公司会更显著。在控制了机构投资者自选择问题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本文研究结论表明,我国的机构投资者能够参与公司的治理,进而影响审计意见的获取,从而为投资者的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
机构持股 审计意见 信息不对称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王凡林 吕佳宁 宋云玲
以2003—2018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的分析表明,机构投资者持股能显著抑制基于签字审计师变更的审计意见购买行为。这种抑制作用的发挥需要依赖良好的内外部治理环境,因机构投资者类型而存在显著差异,但不因机构投资者稳定性或专注性而发生显著变动。此外,在控制持股比例后,机构投资者数量的抑制作用不再显著。上述结果为机构投资者治理成效提供了积极证据,也为相关部门更好地培育中长期投资者、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提供了借鉴。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传宪 黄雅宁
基于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8-2014年的数据,本文运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我国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上市公司被出具持续经营审计意见之间的关系,并依据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控制和国有控股的现状,分组检验大股东控制与国有控股对这两者之间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上市公司被出具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概率越小。这种现象只在大股东非绝对控制和非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中存在,这表明大股东控制和国有控股抑制了机构投资者对公司持续经营能力的治理作用。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董育军 杨昕怡
一、引言随着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和壮大,其在资本市场和上市公司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机构投资者通过制衡大股东行为维护投资者利益;通过提名董事和提议罢免董事等方式影响董事会治理;通过提议更换经理人、变更管理层薪酬等方式影响经理层激励约束机制;通过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等方式提升公司的治理水平(李维安2013)。一些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机构投资者发挥公司治理效应进行了深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董育军 杨昕怡
一、引言随着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和壮大,其在资本市场和上市公司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机构投资者通过制衡大股东行为维护投资者利益;通过提名董事和提议罢免董事等方式影响董事会治理;通过提议更换经理人、变更管理层薪酬等方式影响经理层激励约束机制;通过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等方式提升公司的治理水平(李维安2013)。一些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机构投资者发挥公司治理效应进行了深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朝晖
文章以沪深两市2005~2009年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以机构投资者对公司治理的影响为出发点,根据机构投资者的作用特征,检验了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审计收费的关系,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和审计收费呈U形关系: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增加有助于降低审计收费,但当机构投资者持股达到一定比例后,机构投资者持股的增加又会导致企业审计收费的提高。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 公司治理 审计收费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杨洁 蒋尧明
本文以2011-2015年我国全部A股上市公司5590个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会税差异和审计收费的相关性,以及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会税差异和审计收费相关性的影响。研究表明:上市公司会税差异越大,审计收费越高;而将机构投资者的治理作用考虑后,会税差异与审计收费的正相关关系随着机构投资者者持股比例升高而降低;进一步根据机构投资者的异质性进行区分后,发现"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和"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对会税差异与审计收费正相关关系的抑制作用存在差异,前者的抑制作用更强。
关键词:
会税差异 机构投资者异质性 审计收费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杨洁 蒋尧明
本文以2011-2015年我国全部A股上市公司5590个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会税差异和审计收费的相关性,以及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会税差异和审计收费相关性的影响。研究表明:上市公司会税差异越大,审计收费越高;而将机构投资者的治理作用考虑后,会税差异与审计收费的正相关关系随着机构投资者者持股比例升高而降低;进一步根据机构投资者的异质性进行区分后,发现"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和"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对会税差异与审计收费正相关关系的抑制作用存在差异,前者的抑制作用更强。
关键词:
会税差异 机构投资者异质性 审计收费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林永坚
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2007-2011数据为样本,将应计项目操控和真实活动操控纳入分析框架,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对机构投资者持股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上市公司的应计项目盈余管理水平及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水平显著负相关,表明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活动中发挥了积极的监督作用;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水平与上市公司长期业绩表现显著负相关,应计项目盈余管理水平与上市公司短期业绩表现显著负相关,而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上市公司长期业绩表现显著正相关,说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增加有助于提升上市公司的长期价值,其积极治理作用的一个重要体现在于对盈余管理行为的监督和制约。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孟庆玺 墨沈微
本文以2008~2012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经营环境、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公司价值的关系。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上市公司短期价值显著正相关,与长期价值负相关,这表明机构投资者持股提升了上市公司的短期价值,但损害了其长期价值;经营环境改善有利于促进企业放弃短期价值,更加关注长期价值;相对于国有企业,机构投资者的这种角色转变在非国有企业更为显著。
关键词:
经营环境 机构投资者 公司价值 产权性质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刘志远 李海英
信息不对称是导致中小投资者在资本市场遭受利益损失的重要原因,本文以会计盈余质量作为衡量中小投资者保护水平的指标,以2003-2005年沪、深两市A股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中国机构持股对中小投资者保护的影响。结果发现,机构持股降低了会计盈余质量,没有发挥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的作用。上述研究发现,对理解机构持股的经济后果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更加深入地理解机构持股影响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的制度条件,也为投资者保护研究提供了一个有益的视角。
关键词:
机构持股 投资者保护 会计盈余质量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杜晓荣 付晓月
本文以2010-2014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机构投资者对管理者过度自信与非效率投资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非效率投资呈正相关关系,机构投资者整体持股可以抑制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影响;大机构投资者和稳定型机构投资者能够抑制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非效率投资的正相关关系,而小机构投资者和交易型机构投资者则没有起到抑制作用。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杜晓荣 付晓月
本文以2010-2014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机构投资者对管理者过度自信与非效率投资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非效率投资呈正相关关系,机构投资者整体持股可以抑制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影响;大机构投资者和稳定型机构投资者能够抑制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非效率投资的正相关关系,而小机构投资者和交易型机构投资者则没有起到抑制作用。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蕊 宋玉
随着我国机构投资者规模的不断扩大,机构投资者持股和机构投资者类别对股价的影响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以我国2009~2013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企业层面实证研究我国机构投资者持股与股价崩盘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公司股价崩盘风险越大;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持股对股价崩盘风险影响不同,基金、保险公司、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及社保基金持股比例越高,公司股价崩盘可能性越大,尤其是基金对股价崩盘风险影响最大。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魏志华 吴育辉 李常青
本文基于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视角,深入考察机构投资者的监督治理效应、投资行为偏好,以及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之间是否存在异质性。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发现:(1)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高的上市公司具有显著更高的现金股利支付意愿和支付水平,表明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发挥了积极的监督效应;(2)高派现上市公司吸引了更高的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显示机构投资者将现金股利视为其构建投资组合的关键要素,遵循了"谨慎人规则";(3)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在现金股利的监督效应、股利偏好方面并没有呈现出明显的异质性,揭示着我国各类机构投资者可能存在趋同的投资风格;(4)我国机构投资者倾向于将现金股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