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19)
2023(4374)
2022(3724)
2021(3546)
2020(3233)
2019(7291)
2018(7134)
2017(14411)
2016(7897)
2015(8654)
2014(8536)
2013(8552)
2012(7927)
2011(7204)
2010(7260)
2009(7051)
2008(7604)
2007(7111)
2006(6426)
2005(5994)
作者
(23706)
(20030)
(19662)
(18734)
(12950)
(9831)
(9033)
(7645)
(7353)
(7255)
(6868)
(6765)
(6537)
(6441)
(6372)
(5963)
(5948)
(5891)
(5889)
(5832)
(5005)
(4943)
(4871)
(4640)
(4605)
(4567)
(4400)
(4329)
(3999)
(3966)
学科
(35002)
(34969)
经济(34951)
(33898)
企业(33898)
管理(33134)
方法(19304)
(17999)
数学(16545)
数学方法(16478)
(15388)
财务(15380)
财务管理(15359)
企业财务(15007)
(9439)
业经(7223)
(6995)
(6537)
体制(6208)
中国(6176)
(5841)
金融(5839)
理论(5714)
公司(5653)
(5424)
银行(5407)
(5240)
技术(5136)
(4968)
(4868)
机构
大学(125875)
学院(121894)
(49431)
经济(48487)
管理(48423)
理学(41842)
理学院(41416)
管理学(40862)
管理学院(40628)
研究(36654)
中国(29681)
(28997)
(25300)
财经(23139)
科学(21097)
(21043)
(19233)
(17641)
(17559)
财经大学(17463)
研究所(16834)
中心(16215)
北京(16151)
商学(15989)
商学院(15899)
业大(15845)
经济学(14824)
(14562)
(14276)
师范(14120)
基金
项目(73294)
科学(58545)
基金(56459)
研究(49802)
(49418)
国家(48998)
科学基金(42878)
社会(33315)
社会科(31658)
社会科学(31642)
基金项目(30278)
自然(29804)
自然科(29246)
自然科学(29239)
自然科学基金(28763)
(26572)
教育(24116)
资助(23885)
(23064)
编号(18551)
(17575)
重点(16188)
成果(15827)
教育部(15643)
人文(15065)
(15034)
科研(14559)
大学(14131)
创新(14024)
国家社会(13607)
期刊
(55296)
经济(55296)
研究(37615)
(27941)
学报(21358)
中国(20637)
管理(19839)
科学(17961)
大学(16069)
学学(15311)
(15048)
金融(15048)
(14661)
财经(13978)
(11711)
农业(9275)
教育(9261)
财会(8650)
经济研究(8646)
技术(7823)
会计(7638)
问题(7253)
业经(7243)
(6796)
国际(6628)
技术经济(6234)
(6059)
通讯(5710)
会通(5693)
(5678)
共检索到1838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朱湘萍  房艳敏  
本文采用部分可观测的Bivariate Probit估计方法,以2005~2012年间352家违规上市公司及其配对样本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机构投资者总体持股以及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证券市场中的机构投资者总体持股并不能发挥有效的监督作用,其看重短期获利反而在一定程度上会诱发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分类来看,相比于证券投资基金、社保基金、QFII等与被投资公司不具有商业关系的独立机构投资者,券商、企业年金、保险公司以及信托公司等与被投资公司具有商业关系的非独立机构投资者能够发挥有效的监督作用,抑制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杨海燕  韦德洪  孙健  
本文以2006-2009年深圳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机构投资者总体以及各类型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机构投资者总体持股降低了财务报告可靠性,但能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分类来看,证券投资基金、保险公司、社保基金和QFII等持股不影响财务报告可靠性,但能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一般法人持股降低了财务报告可靠性,特别是加大了公司向下盈余管理程度,但不影响信息披露透明度;信托公司持股既不会影响财务报告可靠性,也不会影响信息披露透明度。结果表明,不仅机构投资者总体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的渠道不同,而且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的渠道也存在差异。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陆瑶  朱玉杰  胡晓元  
本文采用部分可观测的Bivariate Probit估计方法,对2001年至2009年中国1729家上市公司进行回归检验,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降低了公司违规行为倾向,同时增加了公司违规行为被稽查的可能性。该结论在控制了机构投资者变量内生性的因素后仍旧稳健。进一步研究表明,相比公司经营违规,机构投资者对信息披露违规倾向的影响更强。另外,相比证券机构投资者,养老保险基金、社保基金、企业年金持股的公司中违规公司比例更低。除此以外,机构投资者对公司违规的抑制与检举作用并不受其它公司治理变量的影响。本文的研究表明中国机构投资者在预防与打击上市公司违规行为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且也为上市公司与监管部门...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宋玉  
上市公司所有权与控制权的严重分离会影响其公司价值,进而会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本文以2004-2007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上市公司两权分离状况对机构投资者总体和各类机构投资者持股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最终控制人所有权比例越高,两权分离度越小时,机构投资者(主要是证券投资基金)持股比例越高;而且两权分离度指标对机构投资者持股决策的影响在最终控制人为非国有性质的企业中表现更为明显。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我国机构投资者总体上能够做到自我利益保护,在投资者保护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但是这种作用的发挥在各个类型机构投资者中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唐松莲  胡奕明  
机构投资者一直以具有较好的选股能力立足于资本市场。本文利用2004-2007年深交所的上市公司为样本,从信息透明度角度检验机构投资者的选股能力。实证研究发现:与预期一样,在信息透明度评级较高的公司,机构持股比例会较高和持股机构数目会较多,短线机构持股比例会较高;在信息透明度评级上升的公司,机构会调高持股比例和增加机构数目,短线机构会调高持股比例,长线机构投资者并不会基于信息透明度评级的变化调节其持股比例;与预期相反,在信息透明度评级较高的公司长线机构持股比例会较高。因此,提高公司持股机构化的同时拓宽机构投资者信息获取通道是当务之急。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姚雁雁  
本文从股东的股份比例角度,将机构投资者划分为证券投资基金、社保基金、境外机构投资者和保险公司四种类型,创新性的分析了四种机构投资者影响上市公司业绩的效用,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加大证券投资基金的持股比例;加强社保基金的积极性;加快引进境外机构投资者。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姚雁雁  
本文从股东的股份比例角度,将机构投资者划分为证券投资基金、社保基金、境外机构投资者和保险公司四种类型,创新性的分析了四种机构投资者影响上市公司业绩的效用,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加大证券投资基金的持股比例;加强社保基金的积极性;加快引进境外机构投资者。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丽琨  
机构投资者作为公司的外部治理机制,倾向于长期投资和价值发现,其介入将对公司的内部治理水平产生积极的作用,在改善公司业绩的同时,稳定了资本市场的发展。本文通过2009-2011年2985个公司样本数据分析发现,机构投资持股对公司业绩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还发现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对公司业绩的差异性影响,持股比例较高的基金持股和保险公司持股对公司业绩影响显著,而持股比例较低的QFII由于近年资本市场的鼓励和政策支持,同样对业绩产生显著影响。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宋常  刘司慧  
在研究我国上市公司过度投资问题以及其制约效应,2003年到2009年间中国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对企业过度投资问题在我国的状况进行分析,发现投资对现金流具有敏感性,并且这种敏感性是由投资过度来解释的,即我国上市公司存在过度投资行为。我们考察了信息披露评级和机构投资者持股两个制约变量,分析其对投资的影响,结果发现信息披露评级和机构投资者持股在特定的样本环境下能抑制过度投资行为。并且发现,信息披露评级与机构投资者持股对过度投资的两种制约作用是替代的,在信息披露评级低的公司中,机构投资者持股对过度投资的制约作用越明显;在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低的公司,信息披露评级的制约作用越明显。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魏志华  吴育辉  李常青  
本文基于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视角,深入考察机构投资者的监督治理效应、投资行为偏好,以及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之间是否存在异质性。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发现:(1)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高的上市公司具有显著更高的现金股利支付意愿和支付水平,表明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发挥了积极的监督效应;(2)高派现上市公司吸引了更高的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显示机构投资者将现金股利视为其构建投资组合的关键要素,遵循了"谨慎人规则";(3)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在现金股利的监督效应、股利偏好方面并没有呈现出明显的异质性,揭示着我国各类机构投资者可能存在趋同的投资风格;(4)我国机构投资者倾向于将现金股利...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谊浩  裴平  伦晓波  
本文以2004—2008年中国沪深A股市场的家族上市公司为样本,对机构投资者持股是否会影响家族上市公司的价值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发现:(1)机构投资者持股会影响家族上市公司价值,且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家族上市公司价值增长之间呈正向关系;(2)对成长性不同的家族上市公司,机构投资者持股带来的价值增长程度不同。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低成长性家族上市公司的价值影响不显著,对高成长性家族上市公司的价值影响显著。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柯希嘉  
随着机构投资者规模的扩大及其在上市公司持股比例的增加,其投资策略往往发生改变,以信息炒作作为遴选投资目标的方式逐渐被弱化,而选择持有经营绩效良好的公司股票逐渐成为机构投资者甄选投资目标的重要指标。通过研究当前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可以发现,反映机构投资者持股特征的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股权集中度和持股流动性与其所持股的上市公司经营绩效之间呈现较为显著的相关关系,这充分说明经营绩效良好的上市公司逐渐成为机构投资者长期稳定持股的对象。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永祥  赫明玉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机构投资者凭借其专业优势,能够对被投资单位进行系统的研究,从而减少投资的盲目性,提高投资效率,已逐渐成为资本市场中的重要力量。本文以我国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对机构投资者的持股偏好进行了研究,得出了机构投资者更加关注上市公司盈余持续性等结论,据以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洪进  余文涛  杨凤丽  
文章首先比较了人力资本与创意阶层的区别和联系,随后分析了我国创意阶层的区域空间分布特征。通过分析得出,我国创意阶层的空间分布差异显著,并且呈现与经济发展水平非一致的特性。为了深入分析创意阶层区域空间分布的原因,文章使用岭回归分析方法,并结合2003—2007年中国30个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城市文化机会、公共服务能力、高等教育能力、生态设施水平、创意产出水平和高科技指标对我国创意阶层的分布具有显著的影响。最后,文章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柯剑  谢易颖  
选取2009—2011年深交所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别研究了机构投资者持股时间及其持股比例对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长期机构投资者持股有利于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短期机构投资者持股行为不仅不能促进公司治理效率的提高,还可能产生不利于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但是,当机构投资者作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时,或者在没有重仓持股情况下的相对长期持股行为,反而表现出不利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提高的倾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