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20)
- 2023(2044)
- 2022(1826)
- 2021(1684)
- 2020(1545)
- 2019(3597)
- 2018(3518)
- 2017(7169)
- 2016(3548)
- 2015(3824)
- 2014(3833)
- 2013(3860)
- 2012(3543)
- 2011(3083)
- 2010(3058)
- 2009(2882)
- 2008(3004)
- 2007(2724)
- 2006(2436)
- 2005(2247)
- 学科
- 管理(15006)
- 济(14930)
- 经济(14911)
- 业(14307)
- 企(13413)
- 企业(13413)
- 方法(8032)
- 财(7256)
- 数学(7185)
- 数学方法(7159)
- 务(5935)
- 财务(5932)
- 财务管理(5926)
- 企业财务(5808)
- 制(5649)
- 银(5232)
- 银行(5231)
- 融(5033)
- 金融(5033)
- 行(5029)
- 体(3582)
- 体制(3375)
- 人事(3145)
- 人事管理(3144)
- 中国(2859)
- 业经(2778)
- 贸(2621)
- 贸易(2620)
- 关系(2570)
- 易(2570)
- 机构
- 大学(50772)
- 学院(48987)
- 济(22690)
- 经济(22209)
- 管理(22006)
- 理学(18798)
- 理学院(18665)
- 管理学(18477)
- 管理学院(18386)
- 中国(14126)
- 研究(13997)
- 财(13187)
- 财经(10425)
- 京(9898)
- 经(9597)
- 财经大学(7986)
- 中心(7418)
- 商学(7270)
- 商学院(7232)
- 江(6836)
- 经济学(6784)
- 所(6553)
- 融(6447)
- 北京(6429)
- 科学(6333)
- 金融(6318)
- 经济学院(6135)
- 银(5712)
- 州(5708)
- 研究所(5656)
- 基金
- 项目(30715)
- 科学(25101)
- 基金(24527)
- 研究(21902)
- 家(20773)
- 国家(20594)
- 科学基金(18612)
- 社会(14946)
- 社会科(14339)
- 社会科学(14335)
- 基金项目(13164)
- 自然(12713)
- 自然科(12495)
- 自然科学(12494)
- 自然科学基金(12295)
- 省(10360)
- 资助(10317)
- 教育(10164)
- 划(8923)
- 编号(8238)
- 部(7670)
- 教育部(7052)
- 人文(6893)
- 成果(6586)
- 创(6362)
- 制(6287)
- 大学(6236)
- 国家社会(6230)
- 重点(6224)
- 科研(6164)
共检索到766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刘新民 沙一凡 王垒 康旺霖
基于社会网络理论,本文借助2013~2017年我国沪、深A股主板上市公司数据,运用Louvain算法,通过构建机构投资者共同持股网络并识别网络团体,从高管超额薪酬角度考察机构投资者抱团行为的治理效果。研究发现:机构抱团后倾向于扮演"合谋者"角色,具体表现为机构投资者抱团规模越大,高管超额薪酬现象越严重;进一步从企业产权性质和高管权力两个方面探讨机构投资者抱团的治理行为差异,发现相对于其他企业,在国有企业和高管权力较大的企业中,机构投资者抱团对高管超额薪酬的加剧作用更加明显。上述研究从网络社团结构视角重新审视了机构投资者抱团的治理行为,为证监会深化认识机构投资者治理角色,引导完善机构投资者制度设计、避免非理性的过度行为协同提供参考。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晓珊 刘洪铎
既有文献局限于将机构投资者视为无差异的分析对象,使得关于上市公司外部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究竟扮演"监督者""合谋者"、抑或"旁观者"的角色至今仍未有明确定论。基于机构投资者的个体异质性视角,选取我国2010年~2017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异质个体机构投资者持股与高管超额薪酬之间的关系,以此考察个体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角色。研究结果表明:整体层面上,机构投资者持股的深度和广度都有助于降低高管超额薪酬,并且后者的抑制效应相对较大;个体层面上,证券投资基金持股比例与高管超额薪酬正相关,券商、保险公司、社保基金、信托公司等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高管超额薪酬负相关,未有证据表明QFII、财务公司、银行等机构投资者持股与高管超额薪酬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上述结果说明,券商、保险公司、社保基金、信托公司等机构投资者在降低上市公司代理成本方面主要扮演"监督者"角色,证券投资基金更多体现为"合谋者",而QFII、财务公司、银行等机构投资者主要持"旁观者"的态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伊志宏 李艳丽 高伟
文章选取2004~2006年有机构投资者连续持股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在将机构投资者划分为压力敏感型和压力抵制型的基础上,从高管薪酬视角研究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的治理效应。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朱亮 许庆高
本文基于机构投资者与投资对象的关系的异质性,以2012-2014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索了异质性机构投资者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及其影响途径。研究表明: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上市公司业绩显著正相关,而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与上市公司业绩显著负相关;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与高管薪酬水平显著正相关,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与高管薪酬水平无显著关系;高管薪酬水平是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与上市公司业绩的中介变量,不是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与上市公司业绩的中介变量。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 异质性 高管薪酬 公司业绩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毛磊 王宗军 王玲玲
以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中国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的影响,从高管薪酬水平和薪酬业绩敏感度两个方面考察机构投资者整体以及包括基金、券商、QFII、社保基金、保险公司和信托公司在内的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对高管薪酬影响的差异性,基于2005年至2009年沪深两市874家上市公司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整体对高管薪酬存在显著的影响,即机构投资者持股有效地提高了高管薪酬水平和薪酬业绩敏感度;不同机构投资者对高管薪酬的影响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其中只有基金对高管薪酬水平和薪酬业绩敏感度表现出显著影响,而QFII、券商、社保基金、保险公司和信托公司对高管薪酬水平和薪酬...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朱亮 许庆高
本文基于机构投资者与投资对象的关系的异质性,以2012-2014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索了异质性机构投资者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及其影响途径。研究表明: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上市公司业绩显著正相关,而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与上市公司业绩显著负相关;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与高管薪酬水平显著正相关,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与高管薪酬水平无显著关系;高管薪酬水平是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与上市公司业绩的中介变量,不是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与上市公司业绩的中介变量。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 异质性 高管薪酬 公司业绩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暄 宋玉
机构投资者的监管制约了管理者的自利行为,从而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的业绩。一个理性的管理者必然会要求其薪酬与公司的业绩相关,从而弥补自身薪酬的损失。为了研究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公司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之间的关系,本文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公司高管薪酬业绩敏感度也越高,而且,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对公司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的影响程度不同。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李争光 成辛子 张十根 戴维
本文以2008-2014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考察了机构投资者持股对高管薪酬的影响。经验证据表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公司高管薪酬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同时本文还将机构投资者划分为压力敏感型与压力非敏感型机构投资者,进一步考察了机构投资者持股对高管薪酬的影响。经验证据表明,压力非敏感型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公司高管薪酬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公司高管薪酬不存在相关关系。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吴晓晖 郭晓冬 乔政
自2008年全球股市崩盘乃至2015年下半年中国发生股灾以来,股价崩盘机制及其防范已经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本文从社会网络算法出发,研究网络中机构投资者抱团行为如何影响股价崩盘风险。本文运用Louvain算法从机构投资者网络中提取出机构投资者团体,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抱团持股比例及持股比重与股价崩盘风险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对于其他企业,在非国有、代理成本较高以及处在投资者保护水平较高地区的企业中,机构投资者抱团对公司股价崩盘风险的加剧作用更为显著。为控制内生性问题,本文采用2004年保险资金被批准直接入市的政策变化作为外部冲击构造工具变量和自然实验等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通过信息、公司治理、交易等多个角度去检验潜在影响机制。与投资者独立同质的假设不同,本文创新性地探索了中国机构投资者在网络中的交互行为,拓展和深化了机构投资者对公司治理、股价崩盘风险影响的研究,并对网络关系和金融研究的交叉融合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与实证依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慧玲
一、引言近年来,一些天价高管引起社会各界的热议。2007年中国平安董事长兼CEO的薪酬总额高达6600万元人民币,成为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天价高管第一人;伊利股份2007年的股权激励措施则在使得公司管理层获得巨额股权激励的同时,直接导致了公司亏损2100万元;2009年AIG的"奖金门事件",该公司在亏损高达1000亿美元的同时,却用政府救助的资金向高管支付了1.65亿美元的奖金。在我国,薪酬激励的研究大部分基于最优契约理论,较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陈晓珊 陈思敏 周裕淳
审计师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存在明显的信息不对称,使得审计收费成为双方力量博弈的结果。高管作为被审计单位运作的实际执行者,其获取超额薪酬的机会主义行为是否会影响审计师的审计定价决策尚未引起学者们的关注。文章利用2010—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实证研究高管超额薪酬与审计收费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高管超额薪酬会通过增加公司的经营风险,进而显著提升审计收费。进一步分析发现,高管超额薪酬对审计收费的提升效应在非国有控股、高管未变更、公司治理较差等企业中更明显。研究结论从高管自利的角度丰富了审计收费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也为监管部门、企业、审计行业等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关键词:
高管超额薪酬 审计收费 经营风险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邬烈岚 徐雯
基于沪深A股2008—2016年上市公司数据,从机构投资者异质性视角实证检验了高管薪酬粘性与企业过度投资的关系。研究发现,高管薪酬粘性与企业过度投资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薪酬粘性越强,企业过度投资行为越严重;机构投资者持股显著削弱高管薪酬粘性对过度投资的正向影响,进一步区分机构投资者异质性,将机构投资者划分为稳定型与交易型,发现稳定型机构投资者负向调节高管薪酬粘性与过度投资的正相关关系,且这种调节作用只在强高管薪酬粘性组成立。文章的研究结论对完善企业薪酬制度、提升企业资源配置效率以及引导机构投资者健康长足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驰
如何融合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利益,一直都是公司治理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机构投资者作为介于大股东与中小投资者之间的第三方力量,有足够的动机参与并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文章采用2004年~2010年的面板数据对我国上市公司中管理层薪酬的决定因素及机构投资者的治理效应进行分析。文章的研究发现:前十大股东中有机构投资者股东的上市公司中,公司治理机制更加完善,高管权力滥用得到一定的遏制,管理层的薪酬与其经管才能之间的相关性更为显著。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 管理层薪酬 公司治理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胡凌云
本文选取我国沪深A股2012-2016年非金融行业财务数据,分析了高管内外部薪酬差距、机构投资者异质性与真实盈余管理三者的关系。研究表明:高管内外部薪酬差距与真实盈余管理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机构投资者类型不同,其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不同。较之交易性机构投资者来说,稳定性机构投资者持股的存在,对高管薪酬差距与真实盈余管理的正相关关系发挥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进一步区分高管薪酬差距样本组,发现稳定性机构投资者持股对高管薪酬差距与真实盈余管理正相关关系的调节作用,在高管薪酬差距高的样本组更大。区分国有控股和非国有控股企业发现,机构投资者异质性对高管薪酬差距与真实盈余管理关系的调节作用,在不同控股企业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李超 蔡庆丰 陈娇
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公司高管的巨额薪酬成为众矢之的。随着我国机构投资者的迅速崛起,市场对机构投资者改进上市公司治理寄予了厚望。我国的机构投资者能否对上市公司高管的薪酬激励和股权激励产生积极影响是本文关注的重点。本文选取2004~2008年度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运用线性概率模型、Probit、Logit、Tobit以及OLS等回归方法对机构持股和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激励,特别是股权激励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中国的机构投资者并未有效限制高管股权激励和固定薪酬的增长,对于薪酬设计的改善作用也有待加强,机构股东积极主义在中国还有待加强。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 高管薪酬 股权激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