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60)
- 2023(13008)
- 2022(11338)
- 2021(10532)
- 2020(8958)
- 2019(20440)
- 2018(20230)
- 2017(39375)
- 2016(21556)
- 2015(23760)
- 2014(23575)
- 2013(23593)
- 2012(21316)
- 2011(19029)
- 2010(18544)
- 2009(16929)
- 2008(16428)
- 2007(14220)
- 2006(12232)
- 2005(10450)
- 学科
- 济(83416)
- 经济(83324)
- 管理(61283)
- 业(61265)
- 企(49324)
- 企业(49324)
- 方法(42112)
- 数学(37101)
- 数学方法(36773)
- 财(24537)
- 农(23332)
- 中国(20967)
- 学(18230)
- 业经(17834)
- 农业(16515)
- 贸(15901)
- 贸易(15897)
- 易(15447)
- 地方(15211)
- 务(15009)
- 财务(14947)
- 财务管理(14928)
- 企业财务(14218)
- 制(13753)
- 技术(13238)
- 理论(12869)
- 环境(12760)
- 和(12629)
- 银(11906)
- 银行(11840)
- 机构
- 大学(304797)
- 学院(301480)
- 管理(122504)
- 济(119968)
- 经济(117526)
- 理学(107875)
- 理学院(106729)
- 管理学(104858)
- 管理学院(104352)
- 研究(99180)
- 中国(71927)
- 科学(64118)
- 京(63842)
- 农(54766)
- 财(52848)
- 业大(50628)
- 所(50182)
- 研究所(46392)
- 中心(44742)
- 财经(43676)
- 农业(43401)
- 江(41264)
- 经(39943)
- 北京(39920)
- 范(37704)
- 师范(37226)
- 经济学(35739)
- 院(35723)
- 州(33644)
- 财经大学(32811)
- 基金
- 项目(216846)
- 科学(169269)
- 基金(158593)
- 研究(151810)
- 家(140503)
- 国家(139357)
- 科学基金(119119)
- 社会(95845)
- 社会科(90926)
- 社会科学(90899)
- 基金项目(85666)
- 省(83882)
- 自然(80477)
- 自然科(78634)
- 自然科学(78610)
- 自然科学基金(77205)
- 划(71319)
- 教育(68931)
- 资助(65240)
- 编号(60610)
- 重点(47978)
- 部(47285)
- 成果(47276)
- 创(45104)
- 发(44774)
- 科研(42418)
- 创新(42067)
- 计划(40676)
- 课题(40637)
- 教育部(40192)
- 期刊
- 济(122531)
- 经济(122531)
- 研究(83465)
- 学报(54785)
- 中国(51600)
- 农(48318)
- 科学(47509)
- 管理(42182)
- 大学(40445)
- 财(38672)
- 学学(38574)
- 农业(33415)
- 教育(27392)
- 技术(23395)
- 融(23384)
- 金融(23384)
- 财经(20665)
- 经济研究(20195)
- 业经(20168)
- 经(17526)
- 业(16971)
- 问题(16250)
- 科技(15857)
- 版(14828)
- 业大(14757)
- 理论(14594)
- 图书(14520)
- 技术经济(14502)
- 商业(13497)
- 实践(13449)
共检索到4183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晓冬 邓润 任单容
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背景下探究机构投资者对劳动收入份额的作用机制,对推动企业在高质量发展中改善要素分配结构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以2004—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究机构投资者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产生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能够显著提升劳动收入份额。机制检验表明,机构投资者通过投资前的选股以及投资后发挥“退出威胁”的威慑监督作用来驱使投资组合公司完善员工激励制度和体系以更好激励员工,提升投资组合公司员工持股计划的实施效果,从而提升劳动收入份额。进一步分析发现,QFII和长期稳定型机构投资者对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作用更为明显,在非国有企业、行业集中度较低和市场化水平较高的企业中,机构投资者对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作用更为明显,且机构投资者主要提升了员工劳动收入份额和企业的新质生产力以及创新能力,对高管劳动收入份额的作用并不明显。研究结论为充分发挥机构投资者改善收入分配的分配效应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经验支持。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 劳动收入份额 共同富裕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周克清 毛锐 罗欢
通常认为,劳动收入份额过低是我国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的重要原因,而我国的税收制度及其结构是否有效影响了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化呢?实证研究表明,我国现行税制结构对劳动收入份额有显著的影响。其中,货劳税不利于劳动收入份额的提高;所得税中的个人所得税会降低劳动收入的份额,而企业所得税对其有正向影响;财产税和其他税对劳动收入份额的提高有正向的影响。为此,我国需要优化货劳税制度,进一步降低货劳税在整个税收收入中的比重;改革所得税制度,加快推行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完善财产税制度和其他税收制度,提高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份额,进而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
关键词:
税制结构 劳动收入份额 GMM估计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晓霞 白重恩
劳动收入份额为初次国民收入分配中最根本的问题之一。本文系统梳理了文献中关于劳动收入份额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并讨论了劳动收入份额的度量标准。即使数据口径一致,劳动收入份额也很难完全符合Kaldor事实。影响劳动收入份额格局最根本的因素可归纳为经济结构转型、有偏技术进步、产品和要素市场扭曲三个方面,其他因素可通过它们间接地作用于劳动收入份额。实证分析倾向于认为,美国和欧洲国家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动多由分行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动解释,分行业劳动收入份额差异还可解释国家间的总体劳动收入份额的不同,而中国的劳动收入份额下降趋势则更多由产业结构变化所致。对有偏技术进步的探讨中,已有研究多围绕要素替代弹性和要...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郭玉清 姜磊
本文扩展了包含农业和工业部门的发展经济学模型,在具有普适意义的理论框架中解释了劳动收入份额的演变规律及FDI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机制,并利用1994-2007年中国省市面板数据展开实证研究。在控制省市固定效应和其他相关经济社会变量后,本文发现FDI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路径呈稳健的倒U型非线性曲线,经历了就业效应和技术效应的交替主导,东中西三大区域及增长极、直辖市空间范围内的影响路径表现出典型的地域性差异,适宜技术研发、市场整合及相应的政策激励有助于抑制FDI技术效应对劳动收入份额的负面冲击,缓解严峻的收入分配差距。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涂奕
劳动收入份额能够有效反映一国收入分配政策、产业结构、工资制度以及整体经济环境等因素。本文通过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收入份额演变的历史,分析各时期数额变化的原因,总结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各类因素,对研究我国产业升级、经济结构转变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劳动收入份额 收入分配政策 产业结构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杜勇 孙帆 谭丽丽 黄小勇
完善分配制度、提高劳动报酬比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现有研究对资本市场中的共同机构所有权如何影响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关注不足,文章探讨了其中的影响效应及内在机理。研究发现,共同机构所有权有助于企业劳动收入份额提升。机制检验表明,共同机构所有权显著促进了投资组合企业间的研发溢出,提高了企业研发人员占比和高学历人才占比,优化了人力资本结构,从而带动了企业劳动收入份额提升。文章还发现,共同机构所有权增加了企业技术人员,减少了生产工人,进一步支持了协同效应的理论逻辑,并基于行业竞争视角排除了合谋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共同机构所有权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作用在共同机构投资者控股企业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中更加显著。文章不仅将共同机构所有权的研究拓展至劳动力市场,还从全新的视角探究了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翟君 陈瑜 王少华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是优化收入分配格局。探讨作为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的资本市场新兴投资者,共同机构投资者能否助力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7—2021年上市公司数据,从所有权结构视角检验共同机构所有权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机制及其经济后果。结果表明:(1)共同机构所有权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具有显著促进作用;(2)共同机构所有权会产生协同治理效应,促进企业创新投入,进而提高企业劳动收入份额,这种提高主要以工资率占主导;(3)共同机构所有权的协同治理效应在高行业竞争程度、高市场化水平以及低公司治理水平的样本中更为明显;(4)共同机构所有权通过提高劳动收入份额,提升企业价值。研究结论为收入分配公平、促进实现共同富裕提供重要启示,是公司治理影响劳动力市场的有益探索。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冉渝 徐依诺 庄子萱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能兼具效率与公平吗?本文以2013—2021年沪深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探讨了国企混改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结果表明,国企混改显著削减了国企的劳动收入份额,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该结论依旧成立。异质性检验表明,国企混改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会因劳动密集度、研发投入强度的差异而不同。进一步分析发现,有别于一般员工,国企高管的薪酬反而因混改得到显著提高。总之,本文研究结论表明国企混改不具有积极的分配效应,这进一步拓展了国企混改经济效应的内涵。
关键词:
国有企业 混合所有制改革 劳动收入份额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钟世川
利用CES生产函数构建要素替代弹性、价格加成对劳动收入份额影响的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研究价格加成的测算方法,并使用中国1978~2013年的数据进行测算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中国资本-劳动之间的替代弹性大于0,并且显著小于1;资本深化和价格加成均使劳动收入份额上升,而且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提升劳动收入份额,但国际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降低了劳动收入份额。因此,为了缩小要素收入分配的差距,有必要合理引进外资,适度减少进口,增加出口,鼓励自主创新。
关键词:
劳动收入份额 价格加成 要素替代弹性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魏下海 董志强 蓝嘉俊
本文从经济逻辑揭示,地区性别失衡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有负向影响,其影响机制是性别比失衡会导致本地竞争性储蓄增加进而增加企业资本集约度,在资本-劳动存在替代关系下,性别比失衡会降低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基于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和2005-2007年工业企业调查数据的经验证据支持了上述论点:地区性别失衡显著降低了所在地微观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即便控制婚姻流动、少数民族样本以及婚前年龄区间不同划分等因素后,结论依然稳健;企业资本集约度的确在地区性别比和企业劳动收入份额之间发挥了中介效应。此外,不同投资来源的企业,因其
关键词:
性别失衡 劳动收入份额 储蓄 资本集约度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为东 张钰 王笑楠
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兼顾效率与公平,对新时代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2000—2021年我国A股上市企业面板数据,从生产要素分配理论视角入手,采用多期DID考察自贸区试点这一推动开放政策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自贸区试点通过扩大企业实物资本投资和就业规模,加强了资本与劳动报酬之间的互补关系,提升了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收入份额;异质性研究发现,对劳动收入份额的积极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中西部企业以及中小型企业中更为显著。因此,现阶段应坚持扩大开放,重点支持边缘、弱势企业的调整升级,并加强劳动者技能培训,以期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实现更加公平的收入分配。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吴秋生 郑阳
我国企业劳动收入份额不断下降影响着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那么,越来越多的企业实施的股权激励对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又有着怎样的影响?为此,选取沪深A股上市企业2010—2020年的数据作为样本进行研究。发现股权激励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这一影响在非国有企业以及盈利企业中更为显著;股权激励的主要特征,即股权激励力度、范围、有效期,以及行权业绩考核压力,均可以正向提升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文章结论为鼓励企业有效开展股权激励以提升劳动收入份额,促进共同富裕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张凤云 王希元
直觉上,智能制造的“机器换人”效应会导致劳动收入份额下降,事实真的如此吗?本文基于两部门一般均衡模型的理论机制分析发现,智能制造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取决于制造业内部智能制造与传统生产方式的替代弹性,在两种生产方式替代弹性较大的条件下,智能制造将驱动就业结构服务化转型,使劳动力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导致经济系统整体的劳动收入份额上升。进一步将国际机器人联合会、佩恩表和世界银行的跨国数据匹配后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智能制造提升了劳动收入份额,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和替换解释变量的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且按照人均收入水平、人口红利阶段、不同国家类型的异质性分析表明,经济发展程度越高,智能制造提升劳动收入份额的效应越显著。机制检验验证了理论假说,即智能制造导致劳动收入份额提升,一定程度上是通过驱动就业结构服务化转型实现的。本文的研究为探寻兼顾智能化转型和收入分配改善的发展模式提供了思路和启示。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魏下海 董志强 蓝嘉俊
本文从经济逻辑揭示,地区性别失衡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有负向影响,其影响机制是性别比失衡会导致本地竞争性储蓄增加进而增加企业资本集约度,在资本-劳动存在替代关系下,性别比失衡会降低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基于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和2005-2007年工业企业调查数据的经验证据支持了上述论点:地区性别失衡显著降低了所在地微观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即便控制婚姻流动、少数民族样本以及婚前年龄区间不同划分等因素后,结论依然稳健;企业资本集约度的确在地区性别比和企业劳动收入份额之间发挥了中介效应。此外,不同投资来源的企业,因其对本地金融市场的依赖程度不同,其劳动收入份额受地区性别比的影响也存在差异。
关键词:
性别失衡 劳动收入份额 储蓄 资本集约度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长庚 王宇航 王玉喜
在经济下行背景下,产业政策能否以及如何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问题值得关注。在理论阐述产业政策对劳动收入份额影响机制的基础上,基于2006—2011年A股上市企业数据,以2009年中国“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出台作为一次准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发现,产业政策能够通过提高企业融资可得性和可负担性,缓解其流动性约束,扩大雇佣规模,进而提升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对内向型企业、政府干预程度较强地区企业的影响更大,对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影响差异较小。研究结果不仅识别出产业振兴规划与劳动收入份额之间的关系与影响机制,也为重新审视“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积极作用提供了经验证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