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36)
- 2023(9473)
- 2022(7741)
- 2021(6926)
- 2020(6068)
- 2019(13329)
- 2018(13248)
- 2017(26010)
- 2016(13868)
- 2015(15312)
- 2014(15381)
- 2013(15320)
- 2012(13777)
- 2011(12161)
- 2010(12376)
- 2009(12190)
- 2008(12631)
- 2007(11608)
- 2006(10395)
- 2005(9980)
- 学科
- 业(81297)
- 企(77155)
- 企业(77155)
- 管理(67338)
- 济(64287)
- 经济(64171)
- 财(28241)
- 业经(26757)
- 方法(26693)
- 农(22092)
- 务(22038)
- 财务(22021)
- 财务管理(22001)
- 企业财务(20941)
- 制(19545)
- 数学(18799)
- 数学方法(18705)
- 农业(16190)
- 技术(16086)
- 体(14787)
- 划(14089)
- 策(13854)
- 体制(13258)
- 中国(13201)
- 企业经济(12363)
- 和(12272)
- 理论(12038)
- 经营(11913)
- 技术管理(10892)
- 银(10186)
- 机构
- 学院(208027)
- 大学(202854)
- 济(93020)
- 经济(91358)
- 管理(89190)
- 理学(76015)
- 理学院(75422)
- 管理学(74727)
- 管理学院(74329)
- 研究(60236)
- 中国(51513)
- 财(49336)
- 京(40954)
- 财经(38000)
- 经(34296)
- 江(33027)
- 农(31123)
- 科学(30884)
- 所(28804)
- 中心(28242)
- 财经大学(27823)
- 经济学(27560)
- 商学(26880)
- 商学院(26661)
- 业大(26220)
- 北京(25488)
- 州(25409)
- 研究所(24910)
- 经济学院(24851)
- 农业(24014)
- 基金
- 项目(127223)
- 科学(103673)
- 研究(97234)
- 基金(95693)
- 家(79973)
- 国家(79183)
- 科学基金(71674)
- 社会(65105)
- 社会科(61825)
- 社会科学(61811)
- 基金项目(50688)
- 省(49911)
- 自然(45188)
- 自然科(44227)
- 自然科学(44217)
- 教育(43743)
- 自然科学基金(43529)
- 划(39698)
- 编号(38762)
- 资助(38319)
- 业(32328)
- 制(31669)
- 成果(30655)
- 创(30265)
- 部(29260)
- 重点(27329)
- 创新(27299)
- 国家社会(26856)
- 人文(26290)
- 发(26187)
- 期刊
- 济(112769)
- 经济(112769)
- 研究(63292)
- 财(44556)
- 中国(41332)
- 管理(40235)
- 农(30529)
- 科学(24704)
- 融(23221)
- 金融(23221)
- 学报(22666)
- 农业(20602)
- 业经(20295)
- 财经(20155)
- 技术(19763)
- 大学(19429)
- 学学(18731)
- 经(17311)
- 经济研究(16908)
- 教育(15102)
- 问题(14180)
- 财会(13821)
- 技术经济(13092)
- 业(13001)
- 现代(11737)
- 会计(11590)
- 贸(11307)
- 世界(11130)
- 商业(10892)
- 经济管理(10282)
共检索到3221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建新 杨智
商誉泡沫及其减值风险已成为当前机构投资者调研活动的重点关注问题之一。本文基于2013—2019年深圳证券交易所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了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对企业商誉泡沫的影响。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能够有效抑制企业商誉泡沫;机制分析发现,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通过提高企业信息披露水平和降低企业代理成本来抑制商誉泡沫。进一步地,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对企业商誉泡沫的抑制作用会随着调研深度的增加而提高;持股型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对企业商誉泡沫的抑制作用更强;参与实地调研的机构类型会对企业商誉泡沫产生异质性影响。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机构投资者能够通过实地调研活动积极参与企业公司治理提供了经验证据,为监管部门防范化解商誉风险,维护资本市场稳定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田园 高利芳
选取2007—201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法,考察卖空管制放松对企业商誉泡沫的影响。研究发现,卖空管制放松可以有效抑制商誉泡沫,且这一抑制效应在非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作用机制检验表明,卖空机制主要通过降低企业代理成本与提高企业信息透明对商誉泡沫产生抑制作用。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在高管权力低、内控质量高的企业中,卖空管制放松对商誉泡沫的抑制效应更为明显。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毛志宏 李丽
以2009-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企业ESG表现对并购商誉泡沫的抑制效果及路径。研究发现,企业良好的ESG表现能显著地抑制并购商誉泡沫的形成,且代理成本和创新投入是两者间的重要路径。进一步研究发现,管理层持股比例和分析师跟踪人数的增加、内部控制质量和外部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均能够显著地增强企业ESG表现对并购商誉泡沫的抑制作用。此外,企业ESG表现也能有效地抑制商誉减值。研究结论不仅有益于增强企业对提高ESG表现的正确认识,促进其高质量发展,而且也为企业防范和化解商誉泡沫的潜在风险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许罡
并购盛行使商誉估值泡沫愈发严重。以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企业社会责任履行能有效抑制商誉泡沫行为;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越佳,商誉资产越低,超额商誉越少,这一抑制效应在非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中介效应研究揭示了两者之间影响机制:社会责任履行主要通过声誉激励机制和提高信息透明抑制商誉泡沫;进一步研究还发现,自愿披露更能有效发挥抑制效应,内部控制质量高的企业,抑制效应更明显。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及信息披露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理机制,发挥了信号传递和声誉约束功能,提高了商誉估值公允性,能够抑制商誉泡沫,有利于降低风险,维护市场稳定。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任萍 宁晨昊 赵英会
本文选取2010—2019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共同机构投资者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共同机构投资者能够抑制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包括投资不足与投资过度;共同机构投资者主要通过缓解代理问题、修正管理者认知偏差,从而抑制企业非效率投资。而且,管理者能力越弱、企业所处地区的市场化水平越高,共同机构投资者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抑制作用越明显。上述结论为企业提高投资效率提供了有益启示,同时对于促进我国资本市场深化改革与经济转型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丁方飞 范思妤 陈如焰
运用文本分析方法检验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对企业避税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能抑制企业避税行为,但这种效应只有当机构投资者在实地调研中向管理层提问个数较多、提问长度较长、或者提问内容针对企业税务活动时才存在。这说明只有勤勉深入、关注企业税务问题的调研才能抑制税收规避这种隐蔽性较强的行为。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效应仅在非国有企业以及法制环境较差地区的企业中存在。
关键词:
实地调研 税收规避 产权性质 法制环境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杨威 宋敏 冯科
本文以近年来兴起的并购重组市场为背景,探讨投资者是否会对并购过度反应从而引发股价的泡沫与崩盘。由于商誉仅源于上市公司并购时支付的溢价,本文以商誉作为并购的年度代理指标,在更长的时间跨度上识别了并购引发的股价泡沫与崩盘。研究发现:商誉加剧股价崩盘风险且两者的关系主要源于商誉较高的样本,初步证明高商誉的公司股价具有一定程度的泡沫;商誉提升了公司业绩,投资者对并购过度反应从而使股价积累了泡沫;并购后业绩下滑可视为股价高估的信号,此时商誉与股价崩盘风险的关系更明显。进一步分析表明,当投资者持股期限较短、公司估值较高和市场行情较好时,商誉与股价崩盘风险的关系更为明显。此外,高商誉公司高管的减持规模显著高于低商誉或无商誉的公司,表明管理层利用并购引发的股价泡沫实现了财富转移。本文丰富了上市公司并购行为经济后果的研究,体现了转型经济国家并购市场发展初期的独特性质,对于降低股价崩盘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稳定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
并购 泡沫 股价崩盘风险 过度反应 商誉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李俊
商誉泡沫是国有企业监管和审计中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针对国有企业商誉泡沫问题,基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公开数据,分析了国有企业商誉的基本情况,并从商誉存量规模的潜在风险、商誉金额虚高、商誉减值准备延迟计提,以及商誉减值“财务洗澡”调节利润等方面剖析了商誉泡沫问题存在的风险。针对这些问题,从并购标的资产评估、商誉会计处理方式、商誉会计政策稳定性、外部监督不到位等方面分析了原因,并从审计角度提出了防范化解商誉泡沫问题风险的对策建议:推动进一步稳定和优化商誉会计政策;推动加强对国有企业高溢价并购行为的监管;推动商誉管理过程中企业、中介机构和监管机构各司其职;在国有企业审计中高度关注虚高商誉和商誉大幅减值等问题。
关键词:
国有企业审计 商誉泡沫 对策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周广秀
本文以2012—2020年间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商誉泡沫对审计师决策的作用机制及影响路径,进一步探究运营效率对商誉泡沫与审计师决策关系的影响。研究表明:商誉泡沫越高,企业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越高,且审计费用越高;运营效率越高,企业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越低,且审计费用越低;运营效率能显著削弱商誉泡沫导致企业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和对审计费用的提高作用。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韦琳 孙青 徐立文
为探究机构投资者究竟是抑制企业产能过剩的"得力助手",还是仅为自身利益而搭便车的"得利者",以2008~2018年上市A股制造业公司为研究样本,证明了机构投资者持股具有抑制企业产能过剩的作用。从产能过剩的成因入手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分析,发现这种作用是通过公司治理机制和信息传递机制两个路径实现的,具体表现为:内部和外部治理水平越低,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企业产能过剩的抑制作用越强;相较于财务型机构投资者,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多信息的战略型机构投资者对企业产能过剩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 产能过剩 产能利用率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黎来芳 程雨 张伟华
通过制造业上市公司2006-2008年的面板数据,本文实证检验投资者保护能否抑制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并影响企业融投资关系。研究发现: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过度投资水平与融资规模显著正相关;而地区的投资者保护水平显著抑制了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在投资者保护水平较高的地区,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程度与融资规模的正向关系显著下降。
关键词:
过度投资 融资规模 投资者保护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彭程 陈元胜
本文基于资本市场动态博弈视角,构建机构投资者与企业管理层有关数字化转型的博弈模型,实证检验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影响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实际效果、作用机制与情境条件。结果发现,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发挥了重要的信息效应与治理效应,通过降低融资约束程度、提高创新投入水平进而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拓展分析发现,在信息披露质量和内部控制质量较低的企业中,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正向影响更为显著。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以及实地调研深度均与企业数字化转型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研究结论明晰了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在资本市场动态博弈中扮演的角色,为消弭信息不对称和代理问题、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赵阳 沈洪涛 周艳坤
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本文以2013-2016年深交所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了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对企业环境治理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对企业环境治理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环境信息披露较差以及本地子公司较多的企业中,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的环境治理作用更为明显。进一步考察实地调研对企业环境治理的影响路径发现,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推动了企业环境治理的资本市场监督和媒体监督。本文的研究验证了信息不对称理论在环境治理中的作用,拓宽了实地调研经济后果的研究领域,对于深入理解并推动我国企业环境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环境信息不对称 实地调研 企业环境治理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李璐 姚海鑫
以2007—2017年我国上市公司并购事件为样本,考察共享审计对并购商誉泡沫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并购双方共享审计显著降低了新增并购商誉金额,且在并购完成后,显著降低了并购商誉发生减值的概率以及商誉减值的计提比例。进一步探究作用机理发现,共享审计能够显著抑制并购方的应计盈余管理行为。同时,分组检验结果显示,共享审计对并购商誉泡沫的抑制作用主要在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的情境下成立,表明上述作用是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得以实现的。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独正元 吴秋生
选取2013~2020年A股国有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以非国有董事投非赞成票行为代理其治理积极性,研究非国有董事治理积极性与国企并购商誉泡沫的关系。研究发现:非国有董事治理积极性的提升不仅能够显著降低超额商誉,还能够显著降低商誉减值的计提比例以及商誉减值的发生概率,即非国有董事通过“用手投票”积极治理有效抑制了国企并购商誉泡沫。进一步研究非国有董事治理积极性发挥抑制效应的影响路径发现,非国有董事治理积极性可以通过降低代理成本和缓解信息不对称来显著抑制国企并购商誉泡沫。研究结论为持续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充分发挥非国有董事“用手投票”的积极作用,提升国企并购效果提供了有益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