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20)
- 2023(7523)
- 2022(6711)
- 2021(6079)
- 2020(5613)
- 2019(13122)
- 2018(12956)
- 2017(25524)
- 2016(14031)
- 2015(15889)
- 2014(16037)
- 2013(16187)
- 2012(15360)
- 2011(14015)
- 2010(14073)
- 2009(13314)
- 2008(13510)
- 2007(12428)
- 2006(10734)
- 2005(9753)
- 学科
- 济(60990)
- 经济(60913)
- 管理(41177)
- 业(40370)
- 企(33127)
- 企业(33127)
- 方法(31889)
- 数学(28384)
- 数学方法(28156)
- 财(17871)
- 农(15563)
- 中国(13841)
- 学(13559)
- 制(11799)
- 务(11773)
- 财务(11757)
- 财务管理(11727)
- 贸(11373)
- 贸易(11371)
- 企业财务(11238)
- 业经(11125)
- 易(11045)
- 地方(10558)
- 农业(10416)
- 银(9593)
- 银行(9554)
- 融(9355)
- 金融(9353)
- 行(9041)
- 和(8974)
- 机构
- 大学(214033)
- 学院(209401)
- 济(87544)
- 经济(85697)
- 管理(80865)
- 研究(72320)
- 理学(70046)
- 理学院(69252)
- 管理学(68025)
- 管理学院(67652)
- 中国(55215)
- 科学(45838)
- 京(45233)
- 农(41980)
- 财(40815)
- 所(38521)
- 研究所(35066)
- 业大(34568)
- 中心(33823)
- 农业(33678)
- 财经(32701)
- 江(31916)
- 经(29650)
- 北京(28512)
- 经济学(26923)
- 范(26046)
- 师范(25666)
- 院(25388)
- 州(24958)
- 经济学院(24452)
- 基金
- 项目(138587)
- 科学(108286)
- 基金(102251)
- 研究(95289)
- 家(91050)
- 国家(90301)
- 科学基金(76084)
- 社会(60121)
- 社会科(56969)
- 社会科学(56945)
- 基金项目(54531)
- 省(52991)
- 自然(51888)
- 自然科(50735)
- 自然科学(50714)
- 自然科学基金(49863)
- 划(45760)
- 教育(44547)
- 资助(43090)
- 编号(37973)
- 部(31721)
- 重点(31346)
- 成果(30964)
- 发(28765)
- 创(28087)
- 科研(27737)
- 教育部(26825)
- 计划(26653)
- 创新(26330)
- 大学(25953)
共检索到3078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彭晓洁 王丹丹 王安华
本文通过对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的调研,进行数据统计与现象分析,总结出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投资行为的差异。本文发现机构投资者对于股票的选择主要考虑公司基本面,而个人投资者一般考虑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国家政策指向。本文旨在通过对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投资行为的差异分析选定划分长期投资者的标准,以更好地理解长期投资者的特征和投资偏好,为利用多属性决策分析方法划分长短期投资者提供实践依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左大勇 陆蓉
理性程度不同的投资者,其投资行为很可能不同。在市场中,机构和个人投资者代表了不同的理性程度,两类投资者的行为差异可能是导致很多金融市场研究结论不一致的原因。由于用基金市场研究投资者行为具有天然优势,本文对开放式基金机构和个人投资者的行为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个人投资者往往只看中历史业绩,不能分辨风险,个人对基金当期业绩存在"赎回异象",选择的基金不能取得超额收益;而机构投资者看重基金剔除风险因素的超额收益。另外,本文还发现了个人投资者的非理性会被基金管理者所了解和利用的证据,理性人采取的一些营销策略(如大比例分红)吸引的是个人投资者的资金,而这些策略对于机构投资者无效。本文为市场异象和投资者行为...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兰俊美 郝旭光 卢苏
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是证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非理性程度直接影响着市场的健康稳定。本文基于有情境元素的问卷调查,构建包含投资者类别为自变量,年龄和性别为控制变量,16种常见非理性行为为因变量的分析框架,实证检验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非理性行为差异。结果表明,中国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都存在严重的非理性行为;相比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非理性程度更为严重;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在偏好逆转、证实性偏差、沉没成本、模糊厌恶、处置效应和损失厌恶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为投资者防范非理性行为提供建议,为市场稳定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志文 余佩琨 杨靖
本文利用TopView的投资者仓位变化和账户数变化的日数据,将投资者羊群行为定义为投资者持有各只股票仓位变化的标准差,详细探讨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羊群行为的差异。结果显示在中国资本市场上:(1)机构投资者的羊群行为比个人投资者的羊群行为更明显;(2)个人投资者的交易行为难以模仿机构投资者的交易行为。本文从羊群行为这个角度展示中国资本市场的微观结构,有助于投资者和学者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资本市场的本质。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 个人投资者 羊群行为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史永东 王谨乐 胡丹
本文重点探讨了我国个人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是否存在过度自信心理以及两者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过度自信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个人投资者的过度自信程度要强于机构投资者,且当市场处于牛市行情或高波动阶段时,两类投资者的过度自信程度都会进一步增加。同时,研究还发现,个人投资者对来自于私人信息冲击的反应程度要比机构投资者大,说明个人投资者对私人信息赋予了更高的权重,所以变得更加过度自信。
关键词:
个人投资者 机构投资者 过度自信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陈日清
本文首先基于我国A股市场机构股票持有数据,构建了不同的投资组合来区分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的投资行为。然后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与SUR估计,探讨了我国证券市场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是否具有过度自信行为,结果表明无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个人投资者在不同市场状态下都存在交易过多的过度自信认知偏差。并且我国证券市场上个人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的过度自信程度在不同的市场状态下并无明显差异。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过度自信 机构投资者 个人投资者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辛宇 芮萌
本文以2004~2006年的股票型开放式基金为研究对象,比较和考察了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所管理的开放式基金("合资开放式基金")和中资基金管理公司所管理的开放式基金("中资开放式基金")。研究发现:与合资开放式基金相比,机构投资者更愿意赎回中资开放式基金,而且"赎回之谜"只在中资开放式基金的个人投资者中存在,在合资开放式基金的机构投资者中甚至还表现出了与理性预期相一致的经营绩效与赎回率之间的显著负相关关系。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金雪军 马国旗
证券市场中的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之间存在显著的信息不对称的原因——两者在信息搜寻和信息解读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这两方面的差异导致了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在信息融入市场过程的行为不同。为了减小信息不对称程度从而提高市场有效性,必须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同时加强对个人投资者的保护。
关键词:
信息不对称 机构投资者 投资者保护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国进 陶可
根据上证180指数成分股数据和topview投资者日持股数据,利用横截面交易量标准差分析了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的羊群行为差异。研究表明,机构投资者的羊群行为可能是信息较为充分利用的结果,个人投资者的羊群行为则具有更多的非理性因素。
关键词:
羊群行为 机构投资者 个人投资者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邢学艳 曹阳
根据QFII每季度公布的投资组合数据,对其交易行为进行研究,结果发现:QFII存在正向反馈策略和"羊群行为",而已有的研究证明,正向反馈策略和"羊群行为"不利于股票市场稳定。因此,要注意加强对QFII投资的监管,尤其是QFII信息披露的监管。
关键词:
QFII 反馈策略 羊群效应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杨墨竹
本文基于信息经济学和行为金融学的框架,考虑信息成本和投资者的有限理性,建立模型进行分析。通过实证研究进一步发现,中国证券市场的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趋于价值化、长期化,而且上市公司质量、政府监管、机构投资者数量和中小投资者的学习能力对机构投资者的行为均有重要影响。基于实证结论和我国现实情况,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 行为金融 实证分析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余佩琨 李志文 王玉涛
机构投资者能否战胜个人投资者的问题受到国内外理论界和实务界的持续关注,本文从投资者的仓位变化这一角度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本文发现在好消息公布之前,机构投资者的仓位增加,反之机构投资者的仓位减少,其仓位变化与股票收益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个人投资者采取了与机构投资者相反的操作策略,仓位变化与股票收益存在负相关关系。这些研究结果意味着机构投资者获得了高于个人投资者的投资收益。这一发现与很多西方学者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说明在信息透明度较低的中国资本市场中,机构投资者能够通过知情交易获得更高的收益。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拓展人们对知情交易与市场效率关系的认识。
关键词:
仓位变化 信息优势 知情交易 异常收益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李俊英
在我国机构投资者迅猛发展的同时,其投资行为也在发生异化,与政府和市场的最初预期产生明显的偏差。机构投资者投资行为的异化典型地表现为:短视行为、羊群行为、处置效应和违法违规行为。机构投资者投资行为的异化严重扰乱了证券市场的正常秩序,加剧了市场风险的累积。中国证券市场的非理性波动其实并非由非理性的个人投资者所引起,而正是由行为相对更为"理性"的机构投资者(他们构成了庄家的大部分)所引起。
关键词:
资本市场 机构投资者 投资行为 市场秩序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崔百胜
随着机构投资者规模的不断扩大,机构投资者在参与市场、促进市场改革与发展方面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以基金管理公司和保险公司为主的机构投资者已成为资本市场的主导力量。我国证券市场有望在将来进入不可逆转的机构时代。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机构投资的相对规模仍然偏小,内部结构发展不平衡,参与公司治理的功能发挥不到位。正是在上述背景下,本文运用静态博弈与动态博弈分析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条件:机构投资者持有公司的股权份额、监督成本及对公司价值的改善状况,并提出规范机构投资者发展的政策建议,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均具有积极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