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11)
2023(14801)
2022(13062)
2021(12253)
2020(10315)
2019(23924)
2018(23334)
2017(46044)
2016(24681)
2015(27418)
2014(27112)
2013(26524)
2012(24049)
2011(21227)
2010(20856)
2009(18987)
2008(18476)
2007(15704)
2006(13437)
2005(11464)
作者
(67115)
(55774)
(55269)
(52767)
(35650)
(26679)
(25291)
(22002)
(21181)
(19641)
(19176)
(18547)
(17443)
(17367)
(17325)
(16941)
(16598)
(16556)
(16030)
(15909)
(13539)
(13456)
(13387)
(12735)
(12412)
(12335)
(12231)
(12082)
(11090)
(10921)
学科
(98482)
经济(98373)
管理(76106)
(73383)
(62928)
企业(62928)
方法(51989)
数学(46074)
数学方法(45544)
(29474)
(24727)
中国(22929)
业经(21358)
(20876)
财务(20808)
财务管理(20769)
企业财务(19907)
(18179)
地方(17709)
(17072)
(16801)
贸易(16794)
农业(16656)
(16279)
理论(15588)
技术(15360)
(14909)
环境(14863)
(14080)
金融(14078)
机构
大学(342420)
学院(339623)
管理(142834)
(137244)
经济(134479)
理学(125654)
理学院(124431)
管理学(122352)
管理学院(121732)
研究(104238)
中国(78183)
(70347)
(63699)
科学(62455)
财经(52645)
(49262)
业大(49139)
中心(48693)
(48363)
(48214)
(45974)
研究所(44950)
北京(43705)
(42347)
师范(41961)
经济学(41583)
财经大学(39784)
(38663)
商学(38074)
经济学院(37907)
基金
项目(241574)
科学(191597)
基金(178218)
研究(176854)
(153869)
国家(152611)
科学基金(133527)
社会(113060)
社会科(107275)
社会科学(107247)
基金项目(94968)
(92503)
自然(87584)
自然科(85590)
自然科学(85571)
自然科学基金(84026)
教育(81866)
(77893)
资助(73820)
编号(71720)
成果(56434)
(54384)
重点(53010)
(50434)
(49530)
课题(47724)
教育部(47529)
创新(47005)
国家社会(46652)
人文(46608)
期刊
(138371)
经济(138371)
研究(94869)
中国(54781)
管理(50836)
学报(50243)
(49697)
科学(46633)
(42425)
大学(39607)
学学(37491)
教育(33359)
农业(29948)
技术(29479)
(28053)
金融(28053)
财经(25331)
业经(22583)
经济研究(22359)
(21443)
问题(17942)
理论(16567)
技术经济(16337)
图书(15897)
科技(15514)
(15284)
(15276)
统计(15262)
实践(15193)
(15193)
共检索到4699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李维安  李滨  
随着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机构投资者的数量和市值比例越来越高,参与公司治理的动力也越来越大。本文采用面板数据(Panel Data)和截面数据(Cross Section Data)计量方法研究了与个人投资者相比具有专业、信息和资金优势的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的效果。基于CCGINK 2004-2006沪深两市3470家样本的实证结果显示,机构投资者在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降低了上市公司的代理成本,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和市场价值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石良平  李洋  
近年来,公司治理问题已成为一个倍受关注的焦点问题。大力培育机构投资者并引导促进其积极介入公司治理,是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和治理效率的一个有效而又现实可行的途径。因此,研究机构投资者介入公司治理,在我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从机构投资者与公司治理结构关系的角度出发,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机构投资者持股和上市公司绩效的相关性,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潘克勤  
本文采用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发表在2004年《管理世界》第二期的论文中公布的2002年度"中国上市公司治理100佳"的公司治理指数作为公司治理质量的替代变量,以"100佳"中的55家2001年至2004年的数据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分析公司治理指数、审计风险、审计师规模与审计定价的关系。结果发现,公司治理指数越高,审计定价越低;随着公司治理指数提高,国际四大和本土五大明显降低了审计定价,而本土次五大的审计定价却没有明显下降,说明审计定价受到公司治理风险影响,国际四大及本土五大对源于公司内部治理的风险更加敏感,原因可能是大型事务所运用了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在争取到优质客户后,采取了合...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郝臣  崔光耀  李浩波  王励翔  
本文利用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指数(CCGI~(NK))对2008~2015年中国金融机构公司治理水平进行评价,并实证检验上市金融机构公司治理的有效性。研究发现,上市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质量稳步提升且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其对财务绩效的提升和风险承担的控制具有显著作用。但只有董事会治理维度指数显著地发挥作用,其余治理分指数没有对财务绩效的提升和风险承担的控制发挥显著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戴嘉贺  刘可  杨竹清  
利用2001—2011年我国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从代理成本的视角,对机构投资者在强化上市公司的外部监督、改善公司内部治理方面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实证结果显示:机构投资者的存在及发展能够完善公司治理、降低管理层的代理成本,但该影响的经济效果较微弱。指出:有必要进一步创造条件,促使机构投资者在提升公司治理水平、促进证券市场健康发展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车湘辉  
本文以2012年深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机构投资者在中国上市公司的投资状况,以及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效果,即机构投资者的数量、持股比例等特征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存在机构投资者的上市公司绩效显著高于不存在机构投资者的上市公司绩效,存在机构投资者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水平也显著高于不存在机构投资者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水平,这说明机构投资者确实已经参与到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从而提升公司绩效。另外,在存在机构投资者的上市公司中,机构投资者的数量和持股比例都对公司绩效有显著的影响。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孔兵  
本文尝试利用世界银行的调查问卷对我国上市公司的投资者保护指标进行了测定,研究了基于公司视角的投资者保护与公司治理、公司绩效的关系。实证分析表明,基于上市公司的投资者保护水平较低,且在不同行业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投资者保护的二级指标"独立性"和"经理责任"分别与董事会规模显著正相关,表明加强董事会建设有利于提升公司治理的投资者保护效果;二级指标"公平性"与股权集中度显著负相关,表明股权集中不利于公司治理对全体股东的公平对待。实证分析同时提供了投资者保护与公司绩效关系的相反证据,一方面表明投资者保护(表现为公平性指标)有利于促进公司绩效(表现为托宾Q值)提高,另一方面表明投资者保护与公司短期经营绩...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唐跃军  李维安  
本文依据中国公司治理指数(CCGI~(NK))的研究表明,基于不同的治理战略,上市公司大股东对公司治理机制的作用迥异,对不同的公司治理机制存在显著的选择偏好。具体而言,第一大股东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公司治理机制,利用公司治理的信号显示作用,在谋取私人利益的同时博取良好的市场声誉;同时,基于操控公司治理和管理的需要,第一大股东可能避重就轻,偏好于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利益相关者治理产生更为显著的"正向作用"。与之相对,其他大股东持股比例和大股东制衡度(或联合制衡度)可能对上市公司治理整体产生"负向影响",并且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利益相关者治理的"负向影响"更为显著。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杨嘉琳  王满仓  任晓燕  谷婕  杨水利  
选取2003-2015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中有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持股的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将QFII持股周期划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三类,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研究QFII不同持股周期对上市公司治理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QFII短期持股时,奉行财务投资理念,通过买卖价差获取投资收益,不会对公司治理绩效产生影响;QFII中期持股时,会对公司治理绩效产生影响,但影响作用较微弱;QFII长期持股时,主要奉行价值投资理念,通过积极参与公司治理影响公司治理绩效,获得高额投资收益。本文的研究结论对我国境内机构投资者和上市公司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同时可以为我国引入QFII提供政策建议。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汪玉兰  易朝辉  
本文从投资组合视角出发,在考虑投资组合权重的前提下,研究机构投资者持股对投资组合中不同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对投资组合中权重较高的企业发挥了积极监督效应,抑制了该类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对盈余管理类型细分后发现,机构投资者同时抑制了该类企业正向与负向盈余管理。现有文献主要关注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忽视了投资组合的权重,得出的结论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汪玉兰  易朝辉  
本文从投资组合视角出发,在考虑投资组合权重的前提下,研究机构投资者持股对投资组合中不同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对投资组合中权重较高的企业发挥了积极监督效应,抑制了该类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对盈余管理类型细分后发现,机构投资者同时抑制了该类企业正向与负向盈余管理。现有文献主要关注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忽视了投资组合的权重,得出的结论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王彩萍  李善民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钱露  
本文分析了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动机,并采用相对监督收益的标准,考察投资策略、目标公司股权结构对机构投资者参与治理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机构投资者采取长期投资策略利于其参与公司治理,而采取短期投资策略则不利于其参与公司治理;目标公司如果只存在一个机构投资者会有利于其参与公司治理,当存在若干个持股比例相当的机构投资者时,则不利于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尹华  张颜颜  
随着我国机构投资者的迅速发展,机构投资者在调节市场、促进市场改革和发展等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以养老基金、共同基金等为主体的机构投资者,引导着证券市场投资主体机构化的深刻改革。但我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股权大多集中于控股股东,机构投资者所持股权较小,再加上资本市场的不完善,使其参与企业治理的动机和重视程度不强。如何促进机构投资者发挥治理效用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因此,本文从博弈的角度,研究机构投资者的治理行为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并对积极发挥他们的治理效用提出相关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