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57)
2023(4767)
2022(3955)
2021(3671)
2020(3059)
2019(7078)
2018(6725)
2017(13837)
2016(7306)
2015(7759)
2014(7989)
2013(8037)
2012(7396)
2011(6676)
2010(6608)
2009(6249)
2008(6447)
2007(5973)
2006(5124)
2005(4941)
作者
(21856)
(18322)
(18213)
(17543)
(11782)
(8958)
(8379)
(6895)
(6865)
(6725)
(6257)
(6183)
(6065)
(5851)
(5831)
(5681)
(5503)
(5323)
(5220)
(5216)
(4497)
(4421)
(4372)
(4287)
(4200)
(4070)
(4052)
(3860)
(3801)
(3584)
学科
(33028)
经济(32996)
(24907)
管理(23621)
(21427)
企业(21427)
方法(17301)
数学(15532)
数学方法(15429)
(10850)
(8325)
财务(8320)
财务管理(8311)
企业财务(8164)
(7789)
(7638)
金融(7638)
中国(7099)
(7053)
银行(7046)
(6749)
(6305)
(5970)
贸易(5966)
(5905)
(5789)
业经(5625)
市场(4868)
技术(4807)
(4740)
机构
大学(111678)
学院(109027)
(49712)
经济(48753)
管理(43505)
理学(37430)
理学院(37062)
研究(36635)
管理学(36532)
管理学院(36315)
中国(30404)
(25495)
(22590)
财经(20653)
科学(19819)
(18919)
(18560)
(17237)
中心(17180)
研究所(16516)
经济学(16014)
财经大学(15790)
(15496)
业大(14673)
经济学院(14472)
北京(14305)
农业(13601)
商学(13511)
商学院(13388)
(12964)
基金
项目(70318)
科学(56645)
基金(54825)
研究(48275)
(48230)
国家(47858)
科学基金(41647)
社会(32613)
社会科(31176)
社会科学(31163)
基金项目(28615)
自然(28359)
自然科(27826)
自然科学(27818)
自然科学基金(27381)
(24941)
资助(23476)
教育(22480)
(21724)
编号(17501)
(16865)
重点(15379)
教育部(14870)
(14532)
(14416)
人文(14195)
国家社会(14064)
成果(13991)
科研(13884)
创新(13616)
期刊
(53683)
经济(53683)
研究(33977)
(20942)
中国(20023)
管理(17545)
学报(17466)
(16861)
金融(16861)
科学(16011)
(14331)
大学(13385)
学学(12953)
财经(11679)
(9956)
经济研究(9344)
农业(9277)
技术(7576)
业经(7287)
(7123)
问题(7002)
教育(6990)
国际(6932)
理论(5929)
技术经济(5761)
商业(5564)
(5287)
统计(5217)
世界(5211)
实践(5168)
共检索到1658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祁斌  黄明  陈卓思  
本文将股票按照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高低分为不同子集,分别研究惯性和反转现象的发生情况。本文发现,不同投资者群体主导的股票子集表现出来截然不同的特征,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比较低的股票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反转现象,而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比较高的股票存在着比较明显的惯性现象,两者从不同角度说明了中国股票市场有效性较低。进一步的研究检验了高机构持股的股票在不同的“持有期”延迟后的收益率表现,排除了高机构持股的股票的惯性现象是由市场炒作产生的可能性。本文提出个人投资者的反应过度倾向以及机构投资者的反应不足倾向可能是上述现象的原因。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毕子男  张宗新  沈正阳  
本文在有效市场理论(EMH)基础上,应用方差比检验和多样本对照方法考察了机构投资者的参与对证券市场有效性的影响。对比了机构投资者初具规模之前(1998年之前)和形成相当规模之后(2004年之后)的市场有效性,并对机构重仓股、机构轻仓股、非机构持仓股表现出的市场有效性作了横向对比。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赵惠芳  向桂玉  张璇  
从机构投资者角度考察内部控制有效性是已有研究很少涉及的一个主题。文章选取2011-2012年沪深主板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研究了机构投资者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整体上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具有提升作用;对机构投资者分类后发现,"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提升作用强于"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国有控股削弱了机构投资者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正面作用。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杨侠  马忠  
本文以2013~2017年深圳证券交易所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了机构投资者调研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调研能够显著提升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在制造业公司和信息环境较差的公司中,机构投资者调研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提升作用更明显;机构投资者调研能够促使公司规范其经营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从而促进内部控制合规目标和报告目标的实现。本文的研究结论为进一步优化投资者调研制度,积极发挥机构投资者的治理作用提供了参考。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维安  
与国外机构投资者"用手投票"相比,国内机构投资者主要的选择还是"用脚投票",即使"用手投票",参与公司治理的方式也略显"稚嫩"伴随着我国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化和公司治理由行政型治理向经济型治理转型,围绕规则、合规和问责进行的公司治理结构、机制建设大大提升了上市公司治理的合规性,但有效性偏低已成为制约上市公司治理改善的关键。提升治理有效性既需要上市公司和监管部门的共同努力,又需要机构投资者这一不可忽视的力量。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亮  
本文从分析机构投资者在资本市场中的地位入手,探讨机构投资者行为对资本市场波动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讨论机构投资者行为与市场有效性之间的关系。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曹嫣红  王新华  
社会各界对我国银行业机构引进战略投资者一直存有争议。政府将引进战略投资者作为提高国内商业银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之一,但是随着我国大型商业银行经过不良贷款剥离、政府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柯希嘉  高明华  陈焱晗  
通过运用完全信息条件下的序贯博弈分析方法,构建了机构投资者与控制性股东之间的博弈模型,从而对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并运用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对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对上市公司治理水平进行了实证研究,对通过机构投资者与控制性股东的博弈来提高公司治理水平的假设进行了验证。通过中国上市公司数据验证,机构投资者持股确实有效提高了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征超  刘宇宸妃  
本文选取投资者信心指数、新增投资者数量、市场换手率、市场市盈率与市场交易量作为情绪代理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市场投资者情绪指数,并检验其有效性及与股票市场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本文构建的市场投资者情绪指数与股票市场指数高度相关且与股票市场走势波动相一致,与股票市场指数间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投资者情绪指数能够代表研究期内投资者的情绪,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股票市场变动。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覃丽华  邵晓焱  
2001年以来机构投资者的发展过程恰好经历了牛市与熊市两种市场环境的变更。那么,机构投资者在两种市场环境下有哪些作为,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有效性变化轨迹如何?通过对2001—2007年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每年的截面数据回归和统计分析可知:EPS、ROA、ROE、CROA四种绩效指标的边际变化在2005年均达到峰值,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的边际变化最大。在中国股市持续走低的熊市期间,EPS、ROA、CROA三条曲线呈上升趋势,而在股票的牛市期间,四种绩效指标的边际变化呈下滑走向。同时,机构投资者持股量对绩效指标中的EPS影响最大,在2005年时反映尤为突出。在熊市尾期的2005年机构投资者持...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昊洋  程小可  李馨子  
立足于信息不对称视角,以深圳交易所2013-2015年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薪酬业绩敏感性和薪酬粘性两方面实证检验了投资者调研与高管薪酬契约有效性的关系,并进一步考察公司股权结构对二者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投资者调研强度越大的公司,薪酬业绩敏感性越高而薪酬粘性越低,这种影响在公司不存在绝对控股股东时更为显著;进一步检验发现,投资者调研通过提高财务报告质量作用于高管薪酬契约。此外,相对于买方机构,卖方机构的调研强度对高管薪酬契约有效性的影响更显著。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向诚  陆静  
投资者情绪对资产定价有广泛而持久的影响,综合情绪指数是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情绪度量方式,但其偏宏观和总体,反映市场所有投资者的综合情绪,很难在行业和地域等层面,特别是个股层面进一步细分,且受部分代理变量可观测频率的限制,综合情绪指数多为年度或月度指数,进一步提高该指数的频率比较困难。为克服综合情绪指数的不足,基于行为金融和股票分析技术,以人类行为模式重复可预测为假设的思想,使用股票技术分析指标作为代理变量,构建能够同时适用于市场和个股、能以较高频率度量投资者情绪的情绪指数。基于股票价格和成交量变化反映投资者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昊洋  程小可  李馨子  
立足于信息不对称视角,以深圳交易所2013-2015年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薪酬业绩敏感性和薪酬粘性两方面实证检验了投资者调研与高管薪酬契约有效性的关系,并进一步考察公司股权结构对二者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投资者调研强度越大的公司,薪酬业绩敏感性越高而薪酬粘性越低,这种影响在公司不存在绝对控股股东时更为显著;进一步检验发现,投资者调研通过提高财务报告质量作用于高管薪酬契约。此外,相对于买方机构,卖方机构的调研强度对高管薪酬契约有效性的影响更显著。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马夏冰  
投资组合管理是投资管理的较高层次 ,不同的投资者对此有着不同的选择。本文从成本———收益分析、无差异曲线分析、博弈论和有效市场假定等方面多角度的进行分析 ,指出投资组合管理主要是机构投资者实施的投资策略。最后 ,指出这一结果对中国的现实意义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蔡庆丰  陈万铭  
在"理性经济人"假设条件下.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简称 EMH)认为投资者在信息处理上具有完全理性,他们能够客观地对市场上的所有信息作出正确反映。任何有关价格的信息披露都会引起投资者的积极交易,以追求超额利润。理性投资者之间的这种相互竞争可以有效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