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61)
2023(14800)
2022(12467)
2021(11495)
2020(9963)
2019(22230)
2018(22194)
2017(43682)
2016(23279)
2015(26184)
2014(26094)
2013(26220)
2012(23950)
2011(21413)
2010(21936)
2009(21057)
2008(21556)
2007(19660)
2006(17695)
2005(16461)
作者
(64736)
(53805)
(53783)
(51246)
(34581)
(25447)
(24442)
(20577)
(20287)
(19712)
(18372)
(18121)
(17466)
(16959)
(16688)
(16300)
(15975)
(15739)
(15581)
(15383)
(13471)
(13020)
(12961)
(12234)
(12175)
(12123)
(12049)
(11896)
(10557)
(10495)
学科
(104587)
(104529)
经济(104373)
(95611)
企业(95611)
管理(94340)
方法(48487)
(39718)
数学(39130)
数学方法(38920)
业经(32356)
(30216)
(28827)
财务(28795)
财务管理(28753)
(27967)
企业财务(27469)
中国(27310)
技术(24289)
农业(21018)
(19579)
(18882)
银行(18866)
(18465)
贸易(18448)
(18239)
(18162)
理论(18043)
(17981)
(17926)
机构
学院(344158)
大学(340964)
(152653)
经济(149748)
管理(142878)
理学(122018)
理学院(120950)
管理学(119691)
管理学院(119022)
研究(103225)
中国(86741)
(79357)
(70492)
财经(61678)
(55900)
科学(54086)
(53013)
(49799)
中心(48421)
经济学(46847)
(46823)
财经大学(45567)
北京(44961)
研究所(43328)
经济学院(42444)
业大(42205)
商学(41792)
(41639)
商学院(41450)
(38604)
基金
项目(210527)
科学(169832)
研究(162222)
基金(155914)
(131114)
国家(129924)
科学基金(115221)
社会(106987)
社会科(101598)
社会科学(101577)
基金项目(81921)
(81546)
教育(75325)
自然(71179)
自然科(69581)
自然科学(69567)
自然科学基金(68466)
(66964)
编号(65335)
资助(63607)
成果(53463)
(49503)
(49390)
(46429)
重点(46101)
创新(45310)
课题(44715)
国家社会(44256)
(44155)
教育部(44067)
期刊
(174631)
经济(174631)
研究(107340)
中国(70046)
(68241)
管理(61683)
(43250)
科学(40763)
(39974)
金融(39974)
学报(39305)
教育(34789)
技术(33673)
大学(32864)
财经(32774)
学学(31025)
农业(29265)
业经(29076)
(28120)
经济研究(27438)
问题(22756)
技术经济(21007)
(19744)
财会(19095)
(18522)
商业(17714)
会计(17507)
现代(17268)
国际(17031)
理论(16536)
共检索到5331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珍芝  
本文以2012—2014年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生物与新医药技术、航空航天技术和新材料技术领域236家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基于代理理论和公司治理理论,考察了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终极控制人两权分离度与企业价值创造能力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终极控制人拥有的现金流权与企业价值创造能力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终极控制人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的偏离度与企业价值创造能力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企业价值创造能力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且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能够对终极控制人两权分离度和企业价值创造能力间的关系起到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洁  唐洁  
企业研发能够推动技术进步和创新,是当前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动力。基于2010—2017年中国高新技术上市公司年报数据,检验资本错配和融资约束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结果发现:资本错配对企业研发投入存在抑制效应;融资约束不仅对企业研发具有直接负向影响,还会强化资本错配对研发投入的抑制效应,但上述融资约束的影响仅在非国有企业中存在,对国有企业没有显著影响。因此,针对不同所有制企业提供多渠道融资体系,提高资金配置效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有利于推动企业创新和供给侧改革。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朱明秀  张颖  
企业的创新活动离不开财务支持,CFO作为企业财务政策的关键决策者,主要通过相关财务政策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施加影响。以20122015年我国A股高新技术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CFO人力资本、财务灵活性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财务灵活性能显著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CFO人力资本通过财务灵活性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财务灵活性越高,CFO人力资本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之间的正相关性越强。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卢馨  郑阳飞  李建明  
融资渠道是影响企业R&D投资的关键因素。本文选取2007-2009在沪深交易所上市的并披露R&D费用的高新技术企业作为样本,检验这些企业是否存在融资约束问题以及对R&D投资的影响,并研究R&D投资和现金持有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的高新技术上市公司存在一定程度的融资约束,从而限制了R&D投资;(2)目前中国的高新技术上市公司在缺少债务融资的支持下,研发资金主要来源于内部现金流和股票融资;(3)R&D投资强度和现金持有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充足的资金具有一定的缓解融资约束的对冲效应。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焰辉   邹晶晶   傅传锐  
本文以2013~2022年我国A股重污染企业为研究对象,实证考察了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对企业环保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活动显著提高了企业环保投资水平;影响机制检验显示,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通过降低代理成本、缓解融资约束以及提高分析师关注从而对企业环保投资产生正向影响;异质性分析表明,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对位于市场化进程较低地区以及国有企业环保投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多维度研究结论为机构投资者能通过实地调研活动积极参与企业环境治理提供了经验证据,对完善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和强化环境治理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胡国强  肖志超  
本文以20072015年A股高新技术上市公司样本,考察管理层持股在股票误定价影响企业R&D投资中的作用效应,以及其中的内部人交易与研发绩效。研究发现:管理层持股加剧了股票高估对R&D投资的正向影响,在股票高估引致的R&D投资中产生"恶化效应",但同时却一定程度有助于缓解股票低估对R&D投资的负向影响,发挥"治理效应"。进一步集中于股票高估公司发现:股票高估程度越大,持股管理层出售持股规模越大,且高估公司随后研发绩效更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谢获宝  石佳  
本文基于2006-2013年A股主板上市公司数据,分析了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企业风险承担的关系。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企业风险承担显著负相关,表明我国的机构投资着并未有效改善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机构投资者的短视行为依然存在。与持股比例较低的机构投资者相比,高持股比例的机构投资者对风险承担的负向影响效力更大。进一步检验发现,在国有企业中,机构投资者持股未能优化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而在非国有企业中,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企业风险承担之间无显著关系。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黎文靖  路晓燕  
本文发现企业环境绩效对机构投资者投持股比例有正向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只体现在长期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上,短期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不受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本文还发现环境绩效较好的企业有更高的超额回报,这意味着机构投资者投资于环境绩效较好的公司能够带来更高股票收益。进一步分析表明,环境绩效较好的企业,银行贷款更多、贷款成本更低、所得税负担更轻,可能说明政府为了鼓励企业提升环境绩效在银行贷款获得与所得税优惠方面给予支持,政府的支持可能带来企业长期价值的提升。以上所有结果仅在国有企业样本中存在。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胡杰  秦璐  
基于我国高新技术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和各地区金融发展指标,实证检验发现:我国高新技术上市公司R&D投资普遍存在融资约束;总体上看,金融发展能够缓解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程度,股票市场的发展水平在缓解R&D融资约束方面的作用显著;另外,金融发展的这种减缓作用对非国有股份企业更加显著。因此,应进一步完善信贷市场机制,健全资本市场,加快金融发展,以促进企业研发投资,提高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程仲鸣  
基于大小股东代理理论,本文分析了终极控制人的控制权、现金流权对我国企业投资不足和投资过度的影响。检验结果发现,在民营企业,终极控制人的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偏离度越大,投资不足现象越严重,并且,终极控制人的现金流权越低,这种代理问题对投资效率的负效应表现得越明显;进一步检验发现,较高的现金持有偏好是终极控制人影响企业投资不足的可能机制。但以上结论在国有企业并不成立。本文从终极控制人视角拓展转型国家的投资理论,也从投资视角为理解产权效率提供了有益参考。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毛世平  吴敬学  
本文以2004—2006年我国A股涉农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非平衡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建立计量经济模型,以涉农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为研究主体,研究了终极控制人控制形式、终极控制人性质与类型对涉农上市公司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终极控制人控制权与涉农上市公司价值之间存在非线性的正"U"型关系;终极控制人混合型控股公司的控制形式对涉农上市公司价值产生不显著的正面治理效应,纯粹型控股公司的控制形式对涉农上市公司价值产生显著的负面治理效应。研究结果还显示,中央政府、地区级政府和县级政府终极控制人控制的涉农上市公司能够产生负面的治理效应,降低公司价值;省级政府终极控制人控制的涉农上市公司则产生了正面的治理效应,提...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强  王明涛  
基于2006-2015年我国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从监督、容错和促进知识溢出3个方面分析机构投资者对公司创新产出的影响。结果发现,机构投资者显著提高了公司创新产出;在影响渠道方面,机构投资者主要作为公司治理监督者和区域知识溢出的传播者,促进投资公司创新产出;机构投资者尽管没有通过降低公司薪酬-业绩敏感性为管理层可能遭遇的创新失败提供风险保护,但显著提高了公司实施股票期权激励的可能性。采用中证800指数成份股调整进行机构持股外生冲击准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法控制潜在内生性问题后,研究结论依然成立。该研究为分析我国机构投资者影响公司创新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新视角,对政策制定者和企业决策者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杨道广  王金妹  陈丽蓉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企业而言,就必须从"求全、求大"向"增值、增效"转变。多元化是我国企业实现扩张和跨越式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但在很多情况下也是"粗放型发展"的缩影。作为一种有效的内部监督与风险管理机制,内部控制能否提升企业多元化价值呢?以2007—2015年我国A股非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对此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内部控制质量越高,企业多元化价值越大,证实了内部控制对多元化战略选择和执行的优化作用;进一步,内部控制对多元化价值的提升效应集中体现在内部环境、控制活动和信息与沟通这三大要素中;在控制内生性问题以及进行其他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主要结论依然稳健;此外,补充性检验的结果证实,内部控制对国有企业的多元化价值不存在显著影响。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王力军  
本文以2002~2004年2238家上市公司为样本,按照最终控制人性质,将样本公司分为国有和民营金字塔控制两种主要类别,研究了代理问题在哪些公司较为严重,法律对于投资者保护是否能起到有效的治理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国有和民营上市公司价值并无显著差异;随着政府层级的提升,国有控制公司价值提高;民营金字塔控制公司最终控制人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对公司价值有负向作用;法治水平高的地区,其所属公司价值较高;海外上市提高了民营公司价值,但对国有公司的作用不显著;证券监管机构发挥的作用尚存不足。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雷根强  郭玥  
高新技术企业作为经济新常态下最重要的创新驱动来源主体,受到了政府越来越多的重点扶持。本文基于2008年出台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综合运用2008-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专利申请数据及资质认定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系统地评估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对企业创新的微观政策效应。实证研究发现: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后享受一系列优惠政策会对其研发投入和研发产出,特别是实质性创新都有显著正向激励。认定政策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研发投入和实质性创新都有显著激励效应,相比实质性创新,其对国有企业策略性创新的额外激励效应更强,而对民营企业策略性创新影响不显著。认定政策对处于成长期和高管团队有研发背景企业的实质性创新产出有更强的额外激励效应。进一步影响机制分析表明,认定政策可通过税收优惠和创新补助促进企业创新产出。同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带给企业积极的政府认证信号传递,从而吸引更多外部投资和技术合作,进一步促进企业创新。本文认为:应不断完善和规范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指标设计,在创新政策制定时要坚持以市场机制为基础、以企业为主导,重在发挥政府支持有限社会资源向企业科技创新配置的引导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