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82)
2023(12758)
2022(11348)
2021(10467)
2020(8966)
2019(21112)
2018(20732)
2017(40914)
2016(21664)
2015(23955)
2014(23645)
2013(23815)
2012(21641)
2011(19415)
2010(19205)
2009(17746)
2008(17432)
2007(15009)
2006(13268)
2005(11706)
作者
(61189)
(50732)
(50263)
(47873)
(32527)
(24269)
(22895)
(19872)
(19227)
(18182)
(17453)
(17017)
(15998)
(15924)
(15607)
(15433)
(15113)
(14856)
(14580)
(14473)
(12518)
(12366)
(12330)
(11525)
(11299)
(11186)
(11157)
(10949)
(10158)
(9789)
学科
(93072)
经济(92965)
管理(66159)
(64197)
(55442)
企业(55442)
方法(47498)
数学(41921)
数学方法(41534)
(25878)
中国(21476)
(21076)
业经(18805)
(17744)
(17680)
财务(17615)
财务管理(17590)
地方(17569)
企业财务(16919)
(16100)
(15831)
贸易(15824)
(15259)
理论(14409)
农业(14261)
技术(13822)
(13559)
金融(13558)
(13336)
环境(12926)
机构
大学(310948)
学院(305076)
管理(127379)
(125626)
经济(123078)
理学(111590)
理学院(110390)
管理学(108585)
管理学院(108028)
研究(98078)
中国(72714)
(65003)
(58889)
科学(58444)
财经(48164)
(47770)
中心(44194)
(44179)
(44043)
业大(43883)
研究所(43358)
(42326)
北京(41247)
(38832)
师范(38528)
经济学(37888)
财经大学(36322)
(35733)
(34850)
商学(34599)
基金
项目(211702)
科学(168104)
基金(156748)
研究(154580)
(135293)
国家(134218)
科学基金(117077)
社会(98962)
社会科(93989)
社会科学(93963)
基金项目(83730)
(80494)
自然(77049)
自然科(75344)
自然科学(75326)
自然科学基金(73999)
教育(71000)
(67852)
资助(65231)
编号(61977)
成果(49653)
(47769)
重点(46358)
(43998)
(43110)
教育部(41733)
课题(41534)
人文(41026)
创新(40923)
科研(40625)
期刊
(130841)
经济(130841)
研究(90943)
中国(53408)
管理(46650)
学报(46433)
(45141)
科学(42846)
(38111)
大学(35907)
学学(33634)
教育(31543)
(27258)
金融(27258)
农业(26520)
技术(25439)
财经(24012)
经济研究(21663)
(20292)
业经(20193)
问题(16832)
图书(15697)
理论(15586)
技术经济(15416)
实践(14248)
(14248)
科技(14108)
(14099)
商业(13725)
(13688)
共检索到4382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吴军  
本文对我国机构投资者如何影响公司投资效率进行探讨与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机构投资者在参与公司治理中能够发挥监督约束的作用,有效地降低公司的投资不足和投资过度;公司的第一大股东由于持股比例较高,具备信息优势,能够缓解信息不对称和代理问题,进而监督管理层作出科学的投资决策,抑制公司的投资过度和投资不足行为。而且,机构投资者和第一大股东在抑制公司投资过度和投资不足行为上的作用是相互替代的。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会芳  
本文利用实际数据研究1999年至2001年中国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变更的发展趋势,分析第一大股东变更对促进非流通股份的流通、改进上市公司绩效以及降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效应。本文证明中国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变更逐年增长,这种增长增加了非流通股份的流通性,有限地降低了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但没有带来上市公司绩效的提高。另外,国家股股权变更和法人股股权变更、横向变更与投资型变更及实业型变更、ST公司股权变更与总体变更公司的效应之间存在一定差异。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平生  史煜筠  
第一大股东性质以及股权集中度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是国内外公司治理研究中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利用2002年在深沪两地上市交易的1181家上市公司的02~04连续三年数据,分析了第一大股东性质、股权比例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第一大股东为国有股(包括国家股和国家法人股)的上市公司的绩效显著高于第一大股东为非国有法人股的上市公司;国有股比例与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流通股比例与公司绩效显著负相关,而非国有法人股比例则与公司绩效关系不显著。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苏卫东  黄晓艳  
本文选取深沪两市1066家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横截面数据考察我国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与上市公司经营者机会主义的关系。主要结论:第一大股东控股比例与上市公司管理费用成正比,但这种关系因第一大股东性质的不同而有差异,民营控股的上市公司在防治经营者机会主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一股独大”会助长经营者机会主义。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黄洁  王宗军  
文章以2001-2004年在沪、深两市上市的公司的4385个观测值为样本,研究了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经营业绩的关系。研究发现随着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公司经营业绩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变化:上升(Ⅰ)、下降(Ⅱ)、再上升(Ⅲ)、再下降(Ⅳ)四个阶段,并且,Ⅲ和Ⅳ两种相反趋势的分水岭在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30%这个点。这个点的发现对于国有股减持和引入股权制衡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此外,本研究还发现,就我国目前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而言,引入股权制衡对提升经营业绩有积极作用。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陈嵘  王春峰  
本文选取2000~2003年间我国上市公司基于股权有偿协议转让发生第一大股东变更的79起事件,运用事件研究法从价格行为和交易量两个角度,对该类事件信息披露前后的市场反应进行实证研究,验证了我国股市普遍存在内幕交易和股价操纵的现象。本文还从持股比例、股权的所有权性质和股权变更的程度等角度,发现对于市场尤为关注的信息,内幕交易和股价操纵的情况更为严重。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徐绪松  兰向春  
本文通过对2000年发生第一大股东变更的32家沪市上市公司1998~2002年五年间的公司业绩的比较研究发现,样本公司突出了主业经营,在短期内显著提高了公司价值,但在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方面并没有实现显著的提高。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徐丽  
股份公司较好地克服了个人业主制和合伙制企业难以满足大规模融资和大规模生产经营的缺陷,但也产生了公司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所引致的委托代理问题。由于代理人的"机会主义倾向",职业经理人未必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泽将  
通过分析产权性质、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代理成本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产权性质对于代理成本有着显著影响,其中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相比,代理成本显著较低。在此基础上,分别研究了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对于代理成本的影响,结论显示在国有企业中,无论使用营业管理费用率还是资产周转率作为代理变量,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均与代理成本负相关,而非国有企业仅在以资产周转率为代理变量时有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韩亮亮  
文章采用2002年以前在中国上市的能源、公用事业、工业、可选消费和日常消费行业695家上市公司2004年12月31日的观察值为样本,从行业竞争角度对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持股性质与公司绩效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竞争程度低的行业中,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相关性较弱,当第一大股东是国有股股东时,公司绩效较高;在竞争程度高的行业中,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当第一大股东是非国有股股东时,公司绩效较高。
[期刊]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作者] 曾晓涛  谢军  
实证结果表明,第一大股东对公司绩效同时存在激励效应和壁垒效应,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呈显著的N型相关关系,即在第一大股东持股占据绝对控股地位(40%)之前,第一大股东的持股具有积极的治理功能;超过了这个区间,大股东的持股对公司绩效则具有消极作用;而随着第一大股东持股的进一步上升(65%以上),控股股东吸取个人利益的动力又会弱化,大股东股权的增加又会导致公司绩效的增加。此外,第一大股东性质对权益激励的影响也因第一大股东持股区间的不同而异,仅在20%~40%这个区间范围内,国家股与公司绩效呈现负相关关系且结果并不显著,而在其他的区间范围,国家股的持有与公司成长性呈现显著的正相关。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苏亚民  姜诚  
本文以2014~2016年作为研究时间段,选取在2013年12月31日前上市的创业板公司作为年度数据,研究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股权制衡程度对于现金股利支付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选择会受到内部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股权制衡程度的影响。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大的公司,不仅会增加发放现金股利的可能性,还会增加发放现金股利的比率,公司内部的股权制衡程度则会造成相反的影响。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栋  杨淑娥  杨红  
以1999-2005年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我国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股权、治理机制与企业过度投资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企业过度投资水平呈倒"U"型关系;相对于非国有控股公司,国家作为控股股东的上市公司存在着明显的过度投资倾向。(2)内部治理中的董事会治理与企业过度投资无显著关系。(3)企业外部治理因素,如上市公司所在地区市场化水平越高,政府对企业的干预程度越小,金融业市场化水平越高,执法水平越高,企业过度投资水平越低;同时产品竞争程度的提高有利于抑制过度投资。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谢军  
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普遍具有积极的治理功能,第一大股东的治理动力随着其持股的增加而增大。无论控股股东的性质如何,大股东持股都能够强化控股股东改善公司绩效的动机。但是,激励效应的强度受其性质的显著影响:流通股股东控股比例的解释力最强,法人股股东其次,国家股股东最弱。流通股股东随着其对公司管理控制权的增大,其激励作用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由消极的激励功能转化为积极的治理功能。作为控股股东的流通股股东所发挥的积极治理功能还表明,流通股比例的消极治理影响根本源于流通股股东的非控股地位及其所产生的权利弱化。股权越集中,大股东参与管理改善的动机和能力就越强。对于中国现行的市场环境和法律制度而言,较高程度的集中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