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20)
- 2023(14494)
- 2022(12730)
- 2021(12008)
- 2020(10193)
- 2019(23720)
- 2018(23486)
- 2017(46148)
- 2016(24740)
- 2015(27760)
- 2014(27605)
- 2013(27020)
- 2012(24313)
- 2011(21549)
- 2010(21437)
- 2009(19410)
- 2008(18611)
- 2007(15893)
- 2006(13565)
- 2005(11401)
- 学科
- 济(97771)
- 经济(97668)
- 管理(72877)
- 业(69757)
- 企(59517)
- 企业(59517)
- 方法(51211)
- 数学(45288)
- 数学方法(44540)
- 财(25665)
- 农(24333)
- 中国(23061)
- 业经(21067)
- 学(19615)
- 地方(18164)
- 务(17642)
- 财务(17560)
- 财务管理(17528)
- 理论(17472)
- 企业财务(16687)
- 农业(16479)
- 贸(16375)
- 贸易(16368)
- 制(15918)
- 易(15895)
- 技术(15669)
- 和(15212)
- 环境(14513)
- 划(13691)
- 银(13283)
- 机构
- 大学(342786)
- 学院(342180)
- 管理(141953)
- 济(133761)
- 经济(130913)
- 理学(124959)
- 理学院(123664)
- 管理学(121130)
- 管理学院(120521)
- 研究(105447)
- 中国(77381)
- 京(71019)
- 科学(66319)
- 财(60058)
- 业大(51726)
- 农(51415)
- 所(51009)
- 财经(49723)
- 中心(49102)
- 江(47088)
- 研究所(46923)
- 经(45373)
- 北京(44114)
- 范(43776)
- 师范(43359)
- 农业(40328)
- 经济学(39708)
- 院(38875)
- 州(38677)
- 财经大学(37381)
- 基金
- 项目(244654)
- 科学(193475)
- 基金(178864)
- 研究(177197)
- 家(155462)
- 国家(154200)
- 科学基金(134398)
- 社会(110949)
- 社会科(105257)
- 社会科学(105226)
- 省(95550)
- 基金项目(95363)
- 自然(89843)
- 自然科(87860)
- 自然科学(87842)
- 自然科学基金(86219)
- 教育(83157)
- 划(80239)
- 资助(74557)
- 编号(72737)
- 成果(56680)
- 重点(54075)
- 部(53935)
- 创(51190)
- 发(50589)
- 课题(48894)
- 创新(47628)
- 科研(47287)
- 教育部(46773)
- 大学(46249)
- 期刊
- 济(135321)
- 经济(135321)
- 研究(93543)
- 中国(57185)
- 学报(52512)
- 管理(50804)
- 科学(48759)
- 财(45629)
- 农(44907)
- 大学(40576)
- 学学(38367)
- 教育(37582)
- 技术(32244)
- 农业(31698)
- 融(25084)
- 金融(25084)
- 财经(23242)
- 业经(22802)
- 经济研究(22004)
- 经(19764)
- 问题(17411)
- 技术经济(17029)
- 图书(16968)
- 业(16444)
- 统计(16420)
- 科技(16398)
- 理论(15981)
- 版(15448)
- 商业(15199)
- 策(15056)
共检索到4704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杜伟岸 彭博彦 周欢
本文利用我国股票市场上的个股交易数据,引入了非线性门限向量自回归模型对我国个人与机构投资者过度自信差异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显示:高收益区制中,投资者会因投资收益激励而更加过度自信。同时在牛市以及低波动市场中投资者过度自信程度会上升。并且,本文还得出结论认为,即使更相信自身的盈利能力,过度自信投资者仍为风险厌恶者。最后,总的来说,个人投资者的过度自信程度要强于机构投资者。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史永东 王谨乐 胡丹
本文重点探讨了我国个人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是否存在过度自信心理以及两者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过度自信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个人投资者的过度自信程度要强于机构投资者,且当市场处于牛市行情或高波动阶段时,两类投资者的过度自信程度都会进一步增加。同时,研究还发现,个人投资者对来自于私人信息冲击的反应程度要比机构投资者大,说明个人投资者对私人信息赋予了更高的权重,所以变得更加过度自信。
关键词:
个人投资者 机构投资者 过度自信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陈日清
本文首先基于我国A股市场机构股票持有数据,构建了不同的投资组合来区分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的投资行为。然后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与SUR估计,探讨了我国证券市场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是否具有过度自信行为,结果表明无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个人投资者在不同市场状态下都存在交易过多的过度自信认知偏差。并且我国证券市场上个人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的过度自信程度在不同的市场状态下并无明显差异。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过度自信 机构投资者 个人投资者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廖理 贺裴菲 张伟强 沈红波
本文利用中国某证券公司个人投资者股票交易数据,从行为金融学的过度自信理论出发,采用投资者前期的超额净收益衡量过度自信行为,检验了过度自信对个人投资者的交易频率和投资收益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在控制其它因素后,(1)过度自信程度随着投资收益的增加而累积,个人投资者的超额换手率与前期收益率显著正相关;(2)随着投资经验的积累,个人投资者对自身能力的判断更加客观,前期收益对过度交易的影响程度逐渐降低;(3)过度自信增加了犯错概率,投资者的过度交易显著降低了他们的净收益。
关键词:
个人投资者 过度自信 过度交易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东伟
一、引言传统金融理论认为市场是有效的,资产的基本价值完全体现在其市场价格中。如果说投资者都是理性人,那么一些不理性交易者的行为不会对股票价格产生很大影响,因为市场上的套利活动会产生自然选择效应。但是,大量的实证研究结论都否定了这种说法。市场上非理性的交易会给市场带来一些用传统观点解释不了的现象,而且这些行为和产生的收益之间是有迹可循的。传统金融学中的有效市场并不存在于我国证券市场中,传统资本市场理论的两个基本假设也不适用于我国目前的证券市场:一是投资者的"完全理性人"假设。我国投资者中个人投资者占很大一部分,他们大多都抱有很大的投机心态,经常会做出一些不理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左大勇 陆蓉
理性程度不同的投资者,其投资行为很可能不同。在市场中,机构和个人投资者代表了不同的理性程度,两类投资者的行为差异可能是导致很多金融市场研究结论不一致的原因。由于用基金市场研究投资者行为具有天然优势,本文对开放式基金机构和个人投资者的行为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个人投资者往往只看中历史业绩,不能分辨风险,个人对基金当期业绩存在"赎回异象",选择的基金不能取得超额收益;而机构投资者看重基金剔除风险因素的超额收益。另外,本文还发现了个人投资者的非理性会被基金管理者所了解和利用的证据,理性人采取的一些营销策略(如大比例分红)吸引的是个人投资者的资金,而这些策略对于机构投资者无效。本文为市场异象和投资者行为...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兰俊美 郝旭光 卢苏
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是证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非理性程度直接影响着市场的健康稳定。本文基于有情境元素的问卷调查,构建包含投资者类别为自变量,年龄和性别为控制变量,16种常见非理性行为为因变量的分析框架,实证检验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非理性行为差异。结果表明,中国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都存在严重的非理性行为;相比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非理性程度更为严重;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在偏好逆转、证实性偏差、沉没成本、模糊厌恶、处置效应和损失厌恶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为投资者防范非理性行为提供建议,为市场稳定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其安 肖映红
在现有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基于行为金融理论,结合企业的投资决策行为特点,利用博弈论方法,建立恰当的博弈模型,对代理人过度自信心理偏好下的企业投资决策行为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当代理人的过度自信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刺激其采取投资策略。这一结论为企业投资扭曲现象提供了一种解释。
关键词:
代理人 过度自信 投资决策 博弈模型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杜晓荣 付晓月
本文以2010-2014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机构投资者对管理者过度自信与非效率投资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非效率投资呈正相关关系,机构投资者整体持股可以抑制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影响;大机构投资者和稳定型机构投资者能够抑制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非效率投资的正相关关系,而小机构投资者和交易型机构投资者则没有起到抑制作用。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杜晓荣 付晓月
本文以2010-2014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机构投资者对管理者过度自信与非效率投资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非效率投资呈正相关关系,机构投资者整体持股可以抑制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影响;大机构投资者和稳定型机构投资者能够抑制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非效率投资的正相关关系,而小机构投资者和交易型机构投资者则没有起到抑制作用。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郑宝红 吴伟荣 曹丹婷
本文在Holmstrom和milgrom(1987)委托代理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企业投资和管理者自信两个内生变量,研究管理过度自信对非效率投资的影响。研究表明,当企业过度投资时,适度自信的管理者会抑制企业的过度行为,过度自信的管理者会加剧企业过度行为;当企业投资不足时,适度自信的管理者会弥补企业的投资不足,过度自信的管理者会加剧投资不足。进一步研究发现,管理者适度自信会降低企业的代理成本,增加企业的价值;而管理者过度自信,会增加企业的代理成本,降低企业的价值。
关键词:
过度自信 适度自信 过度投资 投资不足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沈乐平 庞倩倩 梁文光
伴随股市的持续高涨,机构投资者会加速入市,其通过参与公司治理提高公司市场价值的积极性不断提升。基于2011~2014年沪深A股6375个样本,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其通过优化股权结构、强化高管激励提高公司市场价值,但未能通过增强董事会独立性对提高公司市场价值发挥积极作用。据此本文从加强制度建设、引导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提高机构投资者治理水平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 公司治理 市场价值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鹿坪 田甜 姚海鑫
基于VAR模型,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对中国2005~2013年期间个人投资者情绪、机构投资者情绪与沪深股指收益之间的动态影响以及投资者情绪对股指收益的预测能力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股市中的机构投资者并非理性交易者,其投资行为仍然受到情绪的显著影响。我国股市的总体情绪仍然被个人投资者所主导,机构投资者的影响力有限,尚没有充分发挥市场稳定器的作用。个人和机构投资者情绪对股指收益有显著影响,并具有一定的预测力。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彭晓洁 王丹丹 王安华
本文通过对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的调研,进行数据统计与现象分析,总结出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投资行为的差异。本文发现机构投资者对于股票的选择主要考虑公司基本面,而个人投资者一般考虑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国家政策指向。本文旨在通过对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投资行为的差异分析选定划分长期投资者的标准,以更好地理解长期投资者的特征和投资偏好,为利用多属性决策分析方法划分长短期投资者提供实践依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国进 陶可
根据上证180指数成分股数据和topview投资者日持股数据,利用横截面交易量标准差分析了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的羊群行为差异。研究表明,机构投资者的羊群行为可能是信息较为充分利用的结果,个人投资者的羊群行为则具有更多的非理性因素。
关键词:
羊群行为 机构投资者 个人投资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