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85)
2023(3453)
2022(2890)
2021(2644)
2020(2226)
2019(4546)
2018(4564)
2017(7671)
2016(4471)
2015(4857)
2014(4976)
2013(4873)
2012(4552)
2011(4066)
2010(4100)
2009(3638)
2008(3580)
2007(3226)
2006(2872)
2005(2605)
作者
(16035)
(13550)
(13463)
(12783)
(8645)
(6709)
(6067)
(5395)
(5007)
(4826)
(4691)
(4517)
(4468)
(4466)
(4330)
(4198)
(4145)
(4013)
(3979)
(3929)
(3486)
(3337)
(3330)
(3109)
(3103)
(3027)
(3024)
(3014)
(2890)
(2869)
学科
(16484)
经济(16465)
(15103)
管理(14180)
(12129)
企业(12129)
技术(10670)
方法(6889)
数学(6065)
数学方法(5932)
技术管理(5805)
(5590)
(5291)
地方(4448)
环境(4277)
中国(4110)
农业(3983)
业经(3663)
(2970)
(2889)
及其(2811)
(2787)
贸易(2782)
(2700)
新技术(2547)
高新(2541)
高新技术(2541)
地方经济(2468)
理论(2411)
(2388)
机构
学院(65859)
大学(65228)
研究(26790)
(23684)
经济(23153)
管理(21983)
科学(20194)
(20023)
理学(18860)
理学院(18565)
管理学(18064)
管理学院(17956)
中国(17605)
农业(16307)
(15641)
业大(15159)
研究所(14539)
(14300)
中心(11736)
(11287)
技术(11088)
(10819)
农业大学(10270)
科学院(9397)
(9326)
(9259)
(9035)
(8736)
北京(8590)
(8319)
基金
项目(48573)
科学(36746)
基金(33882)
(32362)
国家(32161)
研究(30808)
科学基金(25856)
(21105)
自然(18312)
社会(18255)
自然科(17931)
自然科学(17922)
基金项目(17773)
(17763)
自然科学基金(17547)
社会科(17342)
社会科学(17335)
教育(13892)
资助(13413)
重点(12131)
计划(11843)
科技(11790)
(11464)
(11354)
编号(11116)
创新(10968)
(10010)
(9798)
科研(9586)
技术(9247)
期刊
(25573)
经济(25573)
(18819)
学报(17816)
中国(17180)
研究(15756)
科学(14479)
农业(12729)
大学(11796)
学学(11458)
管理(9304)
技术(9245)
(7856)
教育(7414)
(6873)
科技(6092)
业大(5796)
技术经济(5010)
农业大学(4945)
(4469)
中国农业(3776)
(3692)
论坛(3692)
经济研究(3629)
(3605)
金融(3605)
资源(3542)
业经(3474)
林业(3344)
财经(3257)
共检索到1005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潘同  吴伟锋  侯浩楠  许亚男  涂柯玲  顾日良  王建华  孙群  
为探讨机器视觉技术在提高玉米种子生活力检测结果判定上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以‘三北6号’玉米种子为试验材料,将吸胀的玉米种子沿胚部纵切,置于0.1%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溶液,30℃黑暗条件下染色2h,使用Image J和PhenoSeed软件进行图像分析,结合人工观察鉴定,分析玉米种子胚部的颜色指标、染色比例与种子生活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基于机器视觉技术提取的‘三北6号’玉米种子TTC染色后胚部的颜色特征建立的生活力检测模型,准确率均达到83%以上。随机选取6份其他品种玉米种子进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发芽率的预测值与真实值之间无显著差异。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丁子予  岳学军  曾凡国  时浩文  彭文  肖佳仪  
为解决传统的种子活力检测方法存在耗时长、损伤种子等问题,实现种子活力的快速无损检测,分别利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结合高光谱成像技术构建玉米种子3个活力梯度分类模型,通过人工老化方式将1 012粒玉米种子分为3个活力梯度样本,采集其高光谱数据后通过卷积平滑(SG)和多元散射校正(MSC)去除高光谱噪声,分别采用主成分分析(PCA)、连续投影算法(SPA)进行光谱特征降维,再从降维后的波段中抽取1 156、1 191和1 463 nm 3个波段合成假彩色图像,用局部二值模式(LBP)提取感兴趣区域的纹理特征,并与纯光谱特征融合。分别基于纯光谱特征构建决策树(DT)和支持向量机(SVM)模型和融合特征建立随机森林(RF)、SVM和极端梯度提升树(XGBoost)模型等机器学习模型。将假彩色图像输入ResNet18、MobileNetV2、DenseNet121、Efficientb0、Efficientb2等5个深度学习模型中进行玉米种子活力预测。结果显示,就机器学习方法而言,针对纯光谱特征表现最好的是PCA-SVM模型,其测试集准确率为92.5%;针对融合特征表现最好的是SVM模型,其测试集的分类准确率为93.1%;就深度学习方法而言,轻量化的MobileNet取得最高的测试集分类准确率99.5%;基于可解释的梯度定位类别激活映射方法表明,分类网络会重点关注玉米种子的中部或基部区域。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敏洁  许昍  王建华  孙群  向春阳  
为探索快速、高效检测甜玉米种子生活力的方法,利用机器视觉技术(Seed Identification)批量快速提取金菲甜玉米种子的Red(红基色)、Green(绿基色)、Blue(蓝基色)、Hues(色相)、Saturation(饱和度)、Brightness(亮度)、Light(明度)、a(红色至绿色的范围)、b(蓝色至黄色的范围)、灰度、宽度、长度和投影面积等物理特征参数,通过单粒发芽试验确定每粒种子的生活力,然后采用人工神经网络和二元逻辑回归结合主成分分析进行建模。结果表明:1)a值、b值、Saturation和投影面积与种子的活力均存在极显著或显著相关,且变异系数相对较大,其中当a≤3时,发芽率可从72.7%提升至77.6%,获选率达到79.4%;投影面积≤77.31mm2时,发芽率可提升至73.7%,获选率87.6%;2)用13个物理指标标准化后直接进行人工神经网络建模,双隐藏层(训练集∶测试集=6∶4)建模,模型整体预测正确率为74.2%,优质种子获选率达到93.8%,发芽率可提升至76.9%;3)经二元逻辑回归模型预测发芽率为74.5%,但神经网络模型稳定性优于二元逻辑回归建模。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潘彬荣  任镜羽  赵光武  
为促进甜玉米Zea mays var.saccharata种子萌发,以6个甜玉米品种种子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的浸种时间(0,4,8,16,24 h),进行种子发芽试验,并分析种子相关活力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浸种8 h能最有效提高6个品种种子的发芽率,加快发芽速度,降低种子浸出液的电导率,种子脱氢酶活力显著提高。建议甜玉米播种前,进行浸种处理8 h,以提高其活力水平和发芽能力。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京宝  陈伟程  
1987~1989年对以姊妹种代替妹妹系改进玉米种子生产技术所涉及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姊妹种的产量、农艺性状、整齐度优于对应的姊妹系,用其制种可出产50%以上;姊妹种的配合力水平与对应姊妹系相当且可稳定遗传;改良单交种的产量、农艺性状、整齐度类似相应单交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廖尔华  丁丽  罗延宏  孔凡磊  袁继超  
本文以西南区主推的玉米杂交种正红311和正红6号为材料,探讨了不同浓度的烯效唑溶液浸种对其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烯效唑浸种降低了两玉米品种发芽初期(前3 d)的α-淀粉酶活性,但提高了后期(5 d后)的α-淀粉酶活性,因而降低了发芽势,但提高了种子发芽的整齐度。适宜浓度的烯效唑浸种对两品种幼苗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控上促下作用,可以显著增加茎粗和根数,降低苗高,提高叶片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含量,增强叶片POD活性、根系活力,降低MDA积累,提高根干重和根冠比,培育出健壮幼苗。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徐秀兰  吴学宏  张国珍  张文华  李健强  
目的明确甜玉米种子携带真菌种类,探讨真菌与种子活力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洗涤检测法和PDA平板法对市售7个甜玉米品种和2个普通玉米品种进行种子携带真菌检测,同时以滤纸卷法对种子活力进行测定。结果供试种子外部带菌量差异显著,主要菌群为镰刀菌属(Fusariumspp.)、青霉属(Penicilliumspp.)、曲霉属(Aspergillusspp.)和枝孢属(Cladosporiumsp.);种子内部带菌率在品种间差异显著,以甜玉米442最高,达到99.3%,普通玉米农大108最低,仅为4.4%;甜玉米种子内部寄藏优势菌群为镰刀菌属、青霉属、曲霉属、链格孢属(Alternariaspp.)、平脐蠕...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国梁  赵亚丽  王秀玲  李鸿萍  李潮海  
【目的】研究中国河西制种基地玉米种子成熟度与种子活力、F_1产量之间的关系,为确定适宜收获期、避免种子遭受早霜冻、确保种子质量安全提供指导。【方法】采用大田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选用偏马齿型豫单603杂交种子和偏硬粒型豫单606杂交种为材料,从授粉后40 d开始采收果穗,每隔5 d测定一次籽粒乳线发育、籽粒含水量、百粒重、种子发芽率和浸出液电导率,并检测F_1田间表现及籽粒产量,研究玉米种子成熟度对种子活力和F_1产量的影响。【结果】豫单603和豫单606 2个杂交种乳线出现时间和发育程度存在较大差别,整体表现为豫单603乳线出现晚、消失早,而豫单606乳线出现早、消失晚。授粉后40 d...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欧阳西荣  
为探讨不同活力玉米种子田间发芽成苗率存在明显差异的生理原因,测定了不同环境条件下玉米种子发芽期间蛋白酶和α-淀粉酶的活性.结果表明,种子活力对玉米籽粒蛋白酶和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因发芽环境条件而异.高活力种子胚乳的蛋白酶活性在较低的温度下发芽比低活力种子的高,且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变化较小.胚乳蛋白酶活性在10℃和25℃下的比值与种子活力密切相关.玉米种子胚中蛋白酶的活性比胚乳的高,且高活力种子胚的蛋白酶活性较高.α-淀粉酶的活动开始于吸水约5h时的种子中,发芽5~6d时活性达最高.在10℃发芽时,高活力种子α-淀粉酶活性显著地高于低活力种子,但在25℃发芽时两者差异不显著.在不良环境条件下发芽...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成广雷  张海娇  赵久然  刘春阁  王元东  王晓光  王荣焕  陈传永  徐田军  
【目的】了解不同基因型玉米种子在临界胁迫贮藏条件下的生活力及生理变化规律,对不同基因型玉米种子的耐贮性做出客观评价,为玉米种子耐贮性生理生化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目前主栽玉米杂交种郑单958、农大108、先玉335、正大619、京科968种子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供试材料的初始含水量、活力水平及相关生理指标。将供试材料的种子含水量回湿至14%,在种子含水量14%和贮藏温度35℃(14%&35℃)的临界胁迫贮藏条件下,贮藏一年时间,每月测定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电导率、MDA浓度、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及脱氢酶活性。采用砂培法进行发芽试验,用DDS-ⅡA型电导率仪测...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蒋锋  闫艳  黄正刚  梁日朗  梁泽恩  刘鹏飞  
[目的]探索鲜食型糯玉米种子活力的遗传模型,为糯玉米种子活力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种子活力有显著差异的糯玉米自交系N34(P_1)和N56(P_2)为亲本,配制F_1、B_1、B_2、F_2群体,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方法,对种子活力3个相关指标(发芽势、电导率和活力指数)的遗传模型进行分析。[结果]鲜食糯玉米发芽势最佳遗传模型为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B_1、B_2和F_2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66.62%,49.10%和92.94%;电导率最佳遗传模型为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B_1、B_2和F_2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57.75%,57.96%和65.14%;活力指数最佳遗传模型是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B_1、B_2和F_2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66.49%,48.02%和89.49%。3个性状均以主基因遗传为主。[结论]在育种实践中,对糯玉米种子活力的遗传改良和选择可在低世代进行,同时可采用聚合回交或轮回选择来积累有效修饰基因和微效基因,以提高育种效率。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陈鹏  
(一)玉米种子行业收入、成本核算的特点玉米种子的生产期间一般为3-11月,销售、加工期间一般为11月至次年6月。玉米种业公司于每年的2-3月与农户签订制种合同,将亲本种子(专门生产杂交玉米种子的种子)提供给农户,由公司派遣生产技术人员向农户提供制种技术指导,利用农户的土地和人力繁育种子;7-11月公司与种子经销商签订框架性的种子销售合同,10-11月公司从农户手中将种子收购入库,同时与农户结算种款;11月至次年6月经销商在种子销售合同框架性协议下,分批次下订单采购提货,种业公司按照客户提出的提货申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贺囡囡  冯云敢  韦桂旺  蒙云飞  韦爱娟  卢生乔  黄爱花  
【目的】研究授粉后不同收获时间对超甜玉米种子质量的影响,确定适宜的收获时间,为农业生产中提前收获超甜玉米种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授粉后不同时间收获的超甜玉米自交系T026、GTL271、YC26、HJZ33和超甜玉米组合YC26/T026、YC26/HJZ33、GTL271/YC26为试验材料,研究广西和海南两地不同收获时间对种子百粒重、发芽势和发芽率的影响。【结果】广西秋季收获的种子百粒重、发芽势和发芽率基本低于海南冬季收获的种子,4个自交系种子授粉后34~42 d的百粒重、发芽势和发芽率在不同生态环境下表现较好,授粉后第26天表现较差;3个组合种子授粉后34~38 d的百粒重、发芽势和发芽率在不同生态环境下表现较好,授粉后第26天表现较差。【结论】超甜玉米的适宜收获时间是授粉后34~38 d。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心平  高连兴  马福丽  于玉真  张永丽  
降低玉米种子脱粒损伤是当前机械脱粒的主要问题。对不同含水率的玉米穗进行了在不同部位、不同冲击方向下的冲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籽粒含水率对破损率的影响呈一元二次函数关系且函数有极小值。当冲击力的水平分力方向与玉米穗轴线垂直时,在同一部位冲击玉米穗,籽粒的破损率小于平行时籽粒的破损率。在垂直施力方向下,玉米穗上部破损率最大,下部破损率最小,而在平行施力方向下,玉米穗中部破损率最大,下部破损率最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爱花  邹成林  苏义成  翟瑞宁  莫润秀  黄开健  谭华  
【目的】分析不同浓度聚乙二醇6000(PEG-6000)对玉米萌发特性的影响,为广西抗旱玉米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玉米品种桂单162为试验材料进行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测定分析其在不同浓度[0(对照,CK)、5%、10%、15%、20%、25%和30%]PEG-6000溶液处理下的发芽势、发芽率、萌发指数、胚根长、胚芽长、幼苗全长、胚根干重、胚芽干重和贮藏物质运转率等萌发指标。【结果】随着PEG-6000浓度的提高,玉米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萌发指数、胚根长、胚芽长、幼苗全长、胚根干重、胚芽干重和贮藏物质运转率均呈逐渐下降趋势。当PEG-6000浓度为25%时,上述各指标较CK分别极显著下降77.03%、68.24%、75.52%、73.04%、83.86%、77.51%、89.67%、92.64%和91.68%(P0.05),但与PEG-6000浓度为20%时相比除胚芽长外均显著(P<0.05)或极显著低于其他相应的指标。相关分析结果表明,PEG-6000浓度与种子发芽势、发芽率、萌发指数、胚根长、胚芽长、幼苗全长、胚根干重、胚芽干重和贮藏物质运转率均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85、-0.886、-0.971、-0.975、-0.980、-0.990、-0.978、-0.978和-0.979。【结论】不同浓度PEG-6000干旱胁迫对玉米种子发芽势、发芽率、萌发指数、胚根长、胚芽长、幼苗全长、胚芽干重、胚根干重和贮藏物质转运率等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提高PEG-6000浓度会延缓玉米种子发芽时间,降低发芽能力,限制其胚根和胚芽的生长发育,使种子的贮藏物质运转率降低。在玉米干旱胁迫研究中建议选用的PEG-6000浓度为15%或20%。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