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584)
- 2023(3406)
- 2022(2928)
- 2021(2729)
- 2020(2265)
- 2019(5008)
- 2018(4984)
- 2017(8728)
- 2016(5014)
- 2015(5575)
- 2014(5591)
- 2013(5298)
- 2012(4872)
- 2011(4348)
- 2010(4379)
- 2009(3794)
- 2008(3895)
- 2007(3604)
- 2006(3034)
- 2005(2642)
- 学科
- 济(20928)
- 经济(20920)
- 管理(12421)
- 方法(12234)
- 数学(11343)
- 业(11178)
- 数学方法(11141)
- 企(8478)
- 企业(8478)
- 农(6423)
- 学(4715)
- 业经(4119)
- 中国(3773)
- 贸(3726)
- 贸易(3726)
- 易(3624)
- 理论(3598)
- 财(3566)
- 农业(3407)
- 市场(3206)
- 教学(3062)
- 产品(2971)
- 环境(2800)
- 物价(2674)
- 产业(2649)
- 技术(2611)
- 务(2483)
- 财务(2474)
- 财务管理(2467)
- 划(2438)
- 机构
- 学院(71873)
- 大学(71716)
- 济(28190)
- 经济(27581)
- 管理(27150)
- 研究(24172)
- 理学(24079)
- 理学院(23776)
- 管理学(23134)
- 管理学院(22997)
- 中国(17844)
- 科学(16637)
- 农(16375)
- 京(15472)
- 业大(14323)
- 农业(13170)
- 所(12674)
- 研究所(11825)
- 中心(11610)
- 财(11231)
- 江(10917)
- 北京(9584)
- 财经(9425)
- 农业大学(9161)
- 院(8913)
- 范(8869)
- 技术(8752)
- 师范(8721)
- 经(8619)
- 经济学(8510)
- 基金
- 项目(51385)
- 科学(39530)
- 基金(36969)
- 研究(34328)
- 家(33739)
- 国家(33478)
- 科学基金(28085)
- 社会(20991)
- 省(20478)
- 社会科(20100)
- 社会科学(20093)
- 基金项目(19526)
- 自然(19413)
- 自然科(18999)
- 自然科学(18993)
- 自然科学基金(18665)
- 划(17364)
- 教育(16403)
- 资助(15868)
- 编号(13537)
- 重点(11689)
- 部(10927)
- 发(10555)
- 计划(10543)
- 创(10507)
- 科研(10195)
- 成果(10187)
- 创新(9869)
- 大学(9418)
- 科技(9297)
共检索到1012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丁建勋 王云瑶 吴家宇 罗润东
机器换人的原因是什么,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具有不同的政策含义。首先,基于任务式刻画人工智能的方法构建数理模型,分析了人工智能应用与利率-工资率比率变动对机器换人的影响。研究表明,人工智能应用和利率-工资率比率降低都会引致机器换人,但究竟哪一个起更大的作用从理论上无法确定,需求助于实证研究。其次,基于经验观察以及更为严格的计量分析显示,人工智能应用和利率-工资率比率降低的确都会引致机器换人,但利率-工资率比率变动的作用要大于人工智能应用的作用。然后,对上述结果形成的原因做了进一步解释。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机器换人 人工智能应用 要素相对价格变动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玉茹
在西方经济学中,生产要素的组合属于生产理论,而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则属于分配理论。本文讨论生产要素相对价格的变动,一方面在于要从生产方面说明其对国民经济结构或模式的影响,另一方面从分配的角度讨论其对国民收入分配的影响,并进而分析其对全部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延翠 路宝利 茹宁
人工智能导致"机器换人"迭代攀升,故为职业教育带来诸多挑战。然"机器换人"是一柄双刃剑,有弊亦有利,诚如潘多拉魔盒里有灾难亦有希望。设若生产过剩、思维能力受损、人口红利降低是"机器换人"之弊,则同时衍生出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产业结构升级、技术红利上升之益。基于"机器换人"的新挑战,职业教育通过培养高度复合型人才、提高创造思维能力和均衡人口红利与技术红利等策略使其扬长避短,并从鉴赏力和"工匠精神"方面剖析"机器换人"之核,且在人与机器"敌友之间"、"共存之道"和"终极之战"等张力中予以把握。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职业教育 潘多拉魔盒 机器换人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潘恩荣 阮凡 郭喨
本文力图在《资本论》视域中重构人工智能技术背景下的"机器换人"问题,提出一种马克思主义哲学解释和介入人工智能的研究路径。从《资本论》"劳动能力"思想角度看,机器换人争论双方的矛盾根源是,在"人机对立"预设下,思考机器是否以及如何单向度地替换人的劳动能力。但是基于"人机互补"角度从"劳动时间"概念看,"机器换人"的实质是"以机器运行时间替换人类劳动时间"而非"以机器(生产力)替换人类本身的劳动能力"。那么,对于人工智能技术背景下的机器换人而言,除了要批判"机器替换人本身",更要考虑如何确保"人"在各种智力劳动时间之间平滑转换。这为重构"人类-人工智能机器"的关系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幼文
汇率是外国货币的本币价格,或曰两种不同货币之间的比例。各国货币是各国商品的一般等价物,是各自商品的价值尺度。但是各国货币作为一种不同的尺度,它们所衡量的是各国商品的价值,因而汇率所反映的也就不只是各国货币之间的比例,而是各国之间的价值关系了。价值问题的全部复杂性也相应反映到汇率中来。假定同一商品在中国的价格是10元,在美国的价格是2美元,那么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就是5元=1美元。汇率是根据两种货币各自在国内的购买力而定的。这里包含了“一
[期刊] 求索
[作者]
徐小奔
人工智能技术对著作权制度的挑战表现为人工智能"创作"的主体资格、"创作"结果(人工智能"作品")的作品资格以及权利归属问题。创作是人类智力活动的过程,作品是人类智力活动的结果,人工智能不具备自然人所特有的自由意志与实践目的,不具备权利主体的人格性,不能视为作者,进而不能将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过程称为创作。但是,人工智能"作品"中内在地蕴含着人工智能设计者(自然人)的个性。这种个性直接表现为综合理念上的价值选择,间接表现为对特定具体表达形式的积极追求。据此,人工智能"作品"可被认定为作品受著作权保护。在权利归属上,为协调创作中心主义与投资保护主义,应当原则上将人工智能作品视为法人作品,将著作权归属于法人,并通过委托作品机制允许设计者与使用者通过市场交易来协调双方利益。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郭强
对制度经济学理论的分析表明,要素相对价格的变动会影响到制度安排的外在潜在收益、制度变迁的成本,当收益超过成本时,一项新的制度就会创新。实证表明: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三个阶段变迁过程中,要素相对价格的变动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制度创新的源动力。
关键词:
要素相对价格变动 制度变迁 农地制度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陈丽云 宋保林
生活世界中人工情感研发得到快速发展,但还不能比及人类情感真挚、真切,语境残破和缺身涉入是两个重要原因。人工情感的增强不能单纯依靠赋予其丰富的语境以及增强其虚拟身体的自我感受能力,而应该通过建构语境与虚拟身体的协同创新来增强人工情感的逼真度;在教育、客服、营销、制造、安防等领域应用人工情感将有助于提高人机交互的有效性、体验性和真实性。随着人工情感的增强,既要积极推进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取向,也要做好应对相应技术风险、人际情感危机以及技术伦理等问题的防控。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吴方卫 康姣姣
改革开放40年以来,农业补贴的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但我国农户农业生产积极性并未得到有效提高,农地细碎化、规模过小和农业生产效率低下等现状并未改变。文章从理论角度将现有农业补贴分成普惠类、资本类及奖励类三类,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农业补贴对要素相对价格及农地流转的影响,并利用2011年和2018年的千村调查数据对此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小农户的农地租出率呈下降趋势,自主经营和撂荒比率呈上升趋势,而种植大户的农地租入率则越来越高。资本类补贴降低了资本相对于劳动的价格,促进了农户资本投入的增加,进而提高了种植大户租入农地的意愿;奖励类补贴类似于效率工资,其增加了从事农业生产相对于非农就业的收益,降低了小农户租出农地的意愿或者使得小农户在转让的过程中抬高农地租金进而提高了种植大户租入农地的成本,由此降低了奖励类补贴对种植大户租入农地的促进作用;普惠类补贴则类似于生息资产产生的红利,对农地流转具有正向的影响。资本类补贴和普惠类补贴对农地流转的正效应在非主产区的正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农业补贴 要素相对价格 农地流转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吴勇 余洁 王尚纯 张超
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审计实践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在明晰人工智能概念本质内涵及其系统分类的基础上,全面总结梳理了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区块链和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审计领域的国际研究成果,并从国际"四大"的AI应用状况、审计领域AI应用面临的商业伦理困境以及注册会计师考试模式变革和会计教育课程体系优化等多个维度,系统探究了数字时代人工智能审计应用的策略与路径。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飞
本文利用不变替代弹性(CES)生产函数,在考虑到地区间生产技术差异和要素质量差异条件下,建立了要素相对价格均等化理论的检验框架。并使用中国1995年和2004年各省份工业细分行业截面数据,对中国省份间要素相对价格是否相等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要素相对价格均等化理论在中国并不成立,各省份间要素相对价格存在多锥形均衡。进一步,利用1995~2006年各省份面板数据构建Panel Date模型,对要素相对价格变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理论和实证分析结果均显示,人均资本存量、产业结构、经济体制改革、教育水平和基础设施等因素对各省份要素相对价格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显著影响。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龙鹏 钟易霖
利用2007~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借助上市公司年报构建度量企业人工智能应用的指标,并基于价值链视角实证研究人工智能应用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与机制。研究表明:人工智能在企业中的整体应用显著提升了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市场营销环节的智能化发展也带来了显著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效应;技术创新是人工智能应用促进全要生产率提升的重要机制;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的智能化相比,市场营销的智能化发展更能通过技术创新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因此,需从创新、资金、人才、治理等方面完善推动全价值链智能化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价值链 技术创新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杜传忠 曹效喜 任俊慧
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有利于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本文分别基于宏观省级层面和微观企业层面的数据,利用企业机器人数据和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的准自然实验,采用交叠DID和双重机器学习等方法实证识别了人工智能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智能发展应用在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均较为显著地促进了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在宏观层面,人工智能对东部沿海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效应强于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对高市场竞争环境下的全要素生产率作用效应更明显。在微观层面,人工智能对低技术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强于对高技术企业的影响,对规模较大企业的影响强于对规模较小企业的影响。人工智能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机制包括提高要素配置效率、降低企业成本和增强企业研发能力。本文研究结论对于进一步深化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明确意义。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邱峰 吴跃东
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技术以其内容生成的高效性、多模态性、交互性和沉浸感体验,以及服务供给的精准性和智能性,正成为驱动教育理念、形态、模式、路径等全方位变革的“新引擎”,为推动教育创新发展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新动力。本文聚焦AIGC驱动教育创新的核心要素进行分析。首先阐释了AIGC与教育创新的内涵,剖析了二者的多维契合点,并从学习理论、教育技术学等视角诠释了AIGC驱动教育创新的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技术支撑、主体素养、伦理安全、生态培育、要素耦合”是AIGC驱动教育创新的五大核心要素。结合国内外AIGC教育应用的最新进展,提炼了推动AIGC教育创新的实践启示,展望了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发展的未来图景。
关键词:
AIGC 教育创新 核心要素 作用机理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董直庆 姜昊 王林辉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虽然现有文献关注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对产业集聚的影响,却普遍忽视了人工智能技术是否会影响企业成长平等性,即智能化情境中企业规模分布问题,这关乎社会公平与效率。为此,本文从技术偏向和企业规模分布均等性入手,首次考察人工智能技术是否会改变企业规模分布状态,结合2004~2019年天眼查企业微观数据及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采用修正的Pareto指数测算地级市制造业企业规模分布情况,剖析人工智能技术对企业规模分布的作用,并检验不同技术属性企业和约束条件下的差异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智能技术会助推中小型企业规模均等化成长,多种稳健性和内生性处理后结论依旧稳健。这一表现依赖于企业技术属性和外部约束条件,即人工智能技术会使传统企业朝均等化方向发展,同时也会推动大型人工智能企业头部化;更高的智能化信息基础设施水平有利于企业均等化成长,而更高的劳动力成本则将推动企业头部化。机制分析显示,人工智能技术会通过技术进步和资源配置效率提升这两条路径诱发企业规模分布发生变化。以上结论为拓展技术进步方向和社会平等性问题的研究,以及企业平等地享受技术红利和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微观经验证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