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91)
2023(10331)
2022(8523)
2021(8029)
2020(6851)
2019(15811)
2018(15646)
2017(30864)
2016(16157)
2015(17861)
2014(17388)
2013(16929)
2012(14911)
2011(13124)
2010(12615)
2009(11127)
2008(10442)
2007(8558)
2006(7108)
2005(5955)
作者
(42091)
(35275)
(35070)
(33642)
(22109)
(16885)
(15995)
(13764)
(13383)
(12154)
(11886)
(11843)
(11123)
(10978)
(10814)
(10696)
(10649)
(10349)
(10195)
(10030)
(8512)
(8435)
(8356)
(8058)
(7995)
(7948)
(7672)
(7404)
(6975)
(6867)
学科
(65040)
经济(64986)
(46906)
管理(46620)
(37704)
企业(37704)
方法(34979)
数学(31817)
数学方法(31398)
(20539)
(16537)
中国(15092)
(14646)
贸易(14640)
(14374)
业经(13838)
农业(11825)
(11219)
财务(11175)
财务管理(11153)
(11044)
地方(11030)
(10999)
技术(10742)
企业财务(10608)
理论(9957)
环境(9119)
产业(8933)
(8889)
(8621)
机构
学院(216801)
大学(214603)
(92855)
经济(91293)
管理(90227)
理学(79940)
理学院(79198)
管理学(77747)
管理学院(77353)
研究(64784)
中国(48903)
(42795)
(39594)
科学(38627)
(33362)
财经(33221)
业大(32579)
中心(31732)
(30570)
(29982)
经济学(29594)
(29524)
研究所(27613)
经济学院(26980)
农业(26380)
(25934)
北京(25860)
师范(25607)
财经大学(25252)
经济管理(25142)
基金
项目(158997)
科学(127473)
基金(118514)
研究(115355)
(103527)
国家(102765)
科学基金(90156)
社会(75331)
社会科(71723)
社会科学(71703)
基金项目(62592)
(61441)
自然(59207)
自然科(57949)
自然科学(57938)
自然科学基金(56886)
教育(54056)
(51743)
资助(48917)
编号(45666)
(36052)
重点(35705)
(34154)
成果(33887)
(33843)
国家社会(32204)
创新(32000)
教育部(31481)
科研(31196)
人文(30703)
期刊
(87964)
经济(87964)
研究(56166)
中国(34482)
管理(32710)
(30642)
学报(30407)
科学(29962)
(28876)
大学(24609)
学学(23464)
技术(22105)
农业(20553)
教育(19777)
业经(15996)
财经(15869)
(15538)
金融(15538)
经济研究(15154)
(13677)
问题(12139)
(11863)
技术经济(11546)
统计(11406)
(10378)
商业(10313)
科技(9838)
理论(9747)
(9615)
决策(9202)
共检索到2912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卉  王永进  
明确区分企业在国际上采购不同类型产品对生产率增长的异质性作用,不仅有助于政府制定贸易发展的政策,同时也有助于国内国际双循环全新发展格局的形成。本文通过构建涵盖进口决策、研发投入以及企业生产率的动态结构模型,分别考察了机器人、其他资本品和中间品进口对企业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并在反事实分析中对资本品和中间品关税在贸易自由化中的作用进行量化。本文发现其他资本品进口具有最强的生产率效应,其次为中间品,机器人进口的生产率效应最小。一方面,三类进口均会对生产率产生即时影响,但只有其他资本品进口和中间品进口具有动态生产率效应。另一方面,其他资本品和中间品进口具有显著的研发诱导效应,但在机器人进口方面则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该效应的存在。此外,资本品关税的自由化相比于中间品关税具有更好的效果,这为中国关税结构的调整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程中海  袁凯彬  
文章根据2005~2013年中国能源对外投资与能源进出口贸易数据,构造结构式水平型与垂直型投资引力模型,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法(GMM),实证检验了中国能源对外直接投资的进口贸易效应,并依据模型假设对能源投资的类型予以甄别。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中国能源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了能源进口贸易,且贸易量与中国及贸易伙伴国的GDP显著正相关,与地理距离显著负相关,与双边GDP之和(市场支付能力)弱负相关,与相对要素禀赋显著正相关;中国对高收入国家进行能源直接投资产生负向进口贸易效应即替代关系,而对非高收入国家产生正向进口贸易效应即互补关系;整体上中国能源对外直接投资表现为垂直分割生产型投资,其中对高收入国家的...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淑云  慕绣如  
文章基于20002010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海关贸易统计库合并数据,全面系统地评估了中间品进口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间品进口与企业生产率呈正相关关系,产品质量效应、产品种类效应与技术溢出效应是中间品进口提升企业生产率的三个可能的渠道,其中产品质量效应起主导作用。进一步地,产品异质性检验结果发现,第一,从发达国家进口的中间产品对企业生产率有显著正向影响效应,尤其是从G7国家进口的中间产品对企业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为突出,而来自欠发达国家的中间产品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有限;第二,零配件进口对企业生产率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丫丫  潘安  
文章基于工业机器人进口贸易促进中国制造业生产率提升的理论假设,运用2001~2014年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工业机器人进口贸易对中国制造业生产率提升的机理与影响程度。研究表明:工业机器人进口贸易通过技术溢出效应促进了中国制造业生产率提升,且工业机器人进口与制造业吸收能力存在交互作用;不同工业机器人及制造业分类的影响效果具有显著差异性。在全球新一轮工业革命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背景下,提升中国制造业竞争优势需注重工业机器人的进口与消化吸收,不断拓宽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生产率。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丫丫  潘安  
文章基于工业机器人进口贸易促进中国制造业生产率提升的理论假设,运用20012014年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工业机器人进口贸易对中国制造业生产率提升的机理与影响程度。研究表明:工业机器人进口贸易通过技术溢出效应促进了中国制造业生产率提升,且工业机器人进口与制造业吸收能力存在交互作用;不同工业机器人及制造业分类的影响效果具有显著差异性。在全球新一轮工业革命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背景下,提升中国制造业竞争优势需注重工业机器人的进口与消化吸收,不断拓宽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生产率。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王永进  杨璐  
本文基于中国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制度背景,拓展了Antràs等(2017)提出的异质性企业全球采购框架,并使用中国工业企业与海关数据库,对中国企业全球采购布局的影响因素和特征事实进行估算,进而模拟了中美贸易摩擦以及RCEP政策导致采购市场环境变化对中国企业进口布局调整的影响。结论表明:中国企业在不同国家的进口决策彼此关联,单个市场冲击会影响企业的全球采购布局;与民营企业相比,国有企业在企业数目和进口规模上均处于进口市场的“优势地位”,是我国扩大进口的重要依托;国有企业的进口固定成本更低,市场需求扩张更快速,二者共同驱动了其进口快速增长;国有企业采购策略集合之间的替代性强于民营企业的此替代性,即当美国采购潜力下降时国有企业更多地将进口需求转移到其他市场,当RCEP成员国的采购潜力上升时民营进口企业不仅对RCEP国家采购增加,而且对本国和第三国的采购也增加(与国有进口企业相反);RCEP协定的积极效果将弱化美国对华出口限制的负面影响,成为中国反击贸易保护主义、增强抵御国际风险能力的有效举措。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许统生  方玉霞  
本文将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统计数据库进行匹配,从企业层面研究了进口产品种类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进口产品种类增加有利于提高企业生产率;进一步的异质性检验发现,加工贸易进口产品种类增加、高技术行业进口产品种类增加、中间品进口产品种类增加、西部地区进口产品种类增加对企业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此外,机制检验表明,进口产品种类通过竞争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提高企业生产率。据此,政府应继续推进进口贸易便利化,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促进企业扩大进口产品种类;同时,企业应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增强企业对进口产品种类技术外溢的消化吸收能力和竞争意识。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志  陈恳  徐静  
提高运动精度是机器人执行精密操作的基础.该文针对重载操作造成的机器人末端结构变形问题进行位姿补偿研究.首先,提出了基于模型和数据驱动的机器人末端6D位姿估计方法,该方法利用基于Gauss过程回归的机器人运动学误差模型获得部分目标点空间位置的预测值;然后,提出了基于测量平差的位姿修正方法,对目标点位置的实测值和预测值进行修正,以提高位姿的估计精度.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位姿估计方法能够精确地补偿重载操作引入的结构变形误差.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华平  郑向梅  孙富春  
移动机器人的室内定位是机器人领域中的一个热点问题,移动机器人的定位包括位置与方位两方面。为对移动机器人方位进行有效的估计,该文提出了基于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的机器人方位回归模型,选定激光雷达信息作为模型的输入量、机器人的方位作为输出量;并与基于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M)的机器人方位回归模型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极限学习机回归模型的均方误差为0.320rad,训练时间为0.936s;基于支持向量回归模型的均方误差为0.113rad,训练时间为9 273s。该回归模型可为机器人方位估计提供一定的应用价值。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罗耀耀  钟山  王锐  王楠  杨韵秋  
室内复杂环境下,机器人实时姿态估计是控制机器人的前提。在RF2O运动估计方法的基础上,针对移动机器人建立五自由度运动学方程,使用扩展卡尔曼滤波器(EKF)实现惯性测量单元(IMU)姿态信息与RF2O数据的融合,以IMU信息作为EKF状态预测方程的输入,RF2O数据作为观测信息。在机器人平台进行多组实地实验,结果表明:扩展卡尔曼滤波融合后的数据与传统数据相比,均方根误差减小了23.9%,同时排除了激光雷达的机械干扰,累积误差明显降低。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孙少勤  娄曼  
使用我国制造业分行业数据研究了进口产品种类变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1)进口产品种类的增加推动了我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2)分行业回归结果显示,资本密集型行业的进口产品种类增加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促进作用最大,劳动密集型行业次之,技术密集型行业最小,但后两者的差异较小;(3)从不同贸易方式角度,资本密集型行业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以上促进作用在一般贸易中强于加工贸易,而劳动密集型行业的这种促进作用在加工贸易方式下更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柳荻  尹恒  
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估计的传统方法(DEA、SFA方法、指数方法和OLS、固定效应、工具变量和动态面板等参数方法)都具有不令人满意的地方。这些方法的共同特点是将视野局限在企业的投入和产出数据,很少关注这些数据背后的企业行为。自OLLEy&PAkES(1996)开始,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估计的结构方法迅速发展。这一新方法尝试打开企业生产经营过程黑箱,将微观经济理论与计量经济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成为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估计中很有潜力的发展方向。结构方法迅速扩展到企业需求估计、溢价估计和国际贸易等领域,展现出强大的应用空间。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尹雷; 沈毅;  
通过DEA 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构成,在此基础上通过省级动态面板数据的GMM方法分析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构成的影响与区域差异。结果表明: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农村金融发展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是农业技术进步效应,而不是农业技术效率效应;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并且东部、中西部地区农村金融发展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效应同样来自农业技术进步效应的驱动。完善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落脚点应是促进农村金融区域平衡发展,不断提高其服务农业实体经济增长的作用。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尹雷  沈毅  
通过DEA 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构成,在此基础上通过省级动态面板数据的GMM方法分析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构成的影响与区域差异。结果表明: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农村金融发展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是农业技术进步效应,而不是农业技术效率效应;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并且东部、中西部地区农村金融发展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效应同样来自农业技术进步效应的驱动。完善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落脚点应是促进农村金融区域平衡发展,不断提高其服务农业实体经济增长的作用。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高宇明  齐中英  
本文应用时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利用1953~2005年中国宏观经济数据,估计了样本区间内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并与传统的索洛残差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表明:时变参数方法得到的TFP增长率计算结果由于不包含方程误差,比索洛残差方法的结果精确;TFP增长率的变化趋势,基本和GDP的增长趋势相同,只是有所滞后,滞后期一般为一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