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63)
- 2023(15459)
- 2022(12703)
- 2021(11542)
- 2020(9781)
- 2019(21962)
- 2018(21402)
- 2017(40681)
- 2016(21625)
- 2015(23966)
- 2014(23405)
- 2013(22982)
- 2012(20734)
- 2011(17942)
- 2010(17913)
- 2009(16301)
- 2008(15962)
- 2007(14068)
- 2006(11886)
- 2005(10675)
- 学科
- 济(93390)
- 经济(93287)
- 业(91407)
- 企(83388)
- 企业(83388)
- 管理(78811)
- 方法(45247)
- 数学(36577)
- 数学方法(36073)
- 财(32184)
- 业经(30523)
- 农(28964)
- 务(23341)
- 财务(23297)
- 财务管理(23260)
- 中国(22086)
- 企业财务(22027)
- 农业(20851)
- 技术(19568)
- 贸(19122)
- 贸易(19110)
- 易(18686)
- 制(17541)
- 理论(16718)
- 划(16423)
- 和(16139)
- 策(15879)
- 地方(14963)
- 学(13919)
- 体(13627)
- 机构
- 学院(303128)
- 大学(297640)
- 济(128592)
- 经济(126380)
- 管理(125746)
- 理学(109122)
- 理学院(108142)
- 管理学(106451)
- 管理学院(105911)
- 研究(92002)
- 中国(73215)
- 京(61137)
- 财(60308)
- 科学(54916)
- 农(51371)
- 财经(48128)
- 江(45725)
- 业大(44902)
- 所(44142)
- 中心(44021)
- 经(43940)
- 农业(40629)
- 研究所(39843)
- 经济学(39328)
- 北京(37186)
- 经济学院(35816)
- 财经大学(35732)
- 州(35394)
- 商学(35164)
- 商学院(34858)
- 基金
- 项目(208024)
- 科学(166739)
- 基金(154302)
- 研究(151550)
- 家(134060)
- 国家(132906)
- 科学基金(117266)
- 社会(99004)
- 社会科(94189)
- 社会科学(94165)
- 省(82207)
- 基金项目(81434)
- 自然(76556)
- 自然科(74942)
- 自然科学(74919)
- 自然科学基金(73643)
- 教育(69675)
- 划(67816)
- 资助(62524)
- 编号(59399)
- 创(46614)
- 重点(46550)
- 部(46358)
- 成果(45486)
- 发(44789)
- 业(43623)
- 创新(42860)
- 国家社会(41968)
- 科研(40446)
- 教育部(40317)
共检索到4419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何小钢 郭晓斌 况雅琴
机器人应用能否成为培育对外贸易新动能的推手,对于中国在双循环格局下实现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基于国际技术贸易理论,在厘清机器人应用影响企业出口内在逻辑的基础上,使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数据库的微观数据,采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实证检验了机器人应用对企业出口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机器人应用显著扩大了企业出口规模,这一正向影响在劳动密集型企业中更为显著。机制检验结果显示,机器人应用通过提高生产率和产品质量促进企业出口,实现了效率和质量的双赢。贸易分解结果显示,机器人应用显著提升了企业出口的扩展边际和数量边际,对集约边际和价格边际的影响不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企业会进口更多种类和更高质量的进口中间品来匹配机器人应用。本文的研究表明,企业通过应用机器人可望实现质量和效率的双赢,推动对外贸易转型升级。
关键词:
机器人应用 企业出口 生产率 产品质量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綦建红 张志彤
本文采用2000-2015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考察了机器人应用对多产品企业出口产品范围的影响和作用渠道,以及企业出口竞争策略。研究结果发现,机器人应用促进了多产品企业出口产品范围的扩大,且这种促进作用在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资源集中型及非国有企业中尤为突出;机器人应用对出口产品范围的调整,不仅通过生产率提高效应和成本节约效应提升了效率,还通过绿色减排效应和产品质量效应提升了质量,且在长质量阶梯企业中十分明显;机器人应用的新增产品范围既来自旧产品,也来自同行业的新产品,面对激烈的同业竞争,机器人应用企业更加偏好质量竞争策略,进一步推动了出口产品范围的扩大。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范冬梅 李莹
在当前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中,如何运用新技术来破解传统制造业出口所面临的“低加成率陷阱”,是促进我国贸易高质量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结合2006—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海关数据库与世界工业机器人数据库的匹配数据,探索了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出口企业加成率的影响,以及内在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显示,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制造业出口企业加成率有显著提升作用,在调整样本选择性偏误、处理内生性等一系列稳健型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工业机器人应用主要通过提高企业出口产品价格、降低劳动力成本来提升出口企业加成率。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工业机器人应用提升了大部分制造业出口企业的加成率,尤其是对处于高老龄化程度区域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出口企业、非国有出口企业及金融危机发生后的出口企业加成率的提升幅度更大。因此,积极推动工业机器人的普及与应用,降低工业机器人应用成本,并针对不同产业与所有制企业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制定精准支持的政策,对提升中国制造出口转型升级、推动贸易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赵伟康 綦建红
工业机器人企业是中国推动制造业数字化革命、抢占国际分工制高点战略的主力军,然而其出口持续时间平均不足1年,需引起高度关注。本文基于2000-2015年中国海关数据库和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匹配数据,运用Cox风险模型分析了出口机会增大和进口竞争加剧对工业机器人企业出口持续时间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出口机会增大更有利于延长企业出口持续时间,进口竞争加剧则提高了企业的退出率,这一结论在产品多样化程度低、产品核心度低、行业竞争小和市场集中度低的企业中尤为明显;出口机会与进口竞争,主要是通过企业生产率和技术创新的中介作用影响企业的出口持续时间;面对双重叠加影响,工业机器人企业应充分利用产品间的技术关联效应提高出口持续性。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黄亮雄 林子月 王贤彬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全球正经历着“机器换人”浪潮,为发展中国家打破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分工体系,推动全球价值链重构提供了契机。本文立足于发展中经济体,运用双边随机前沿模型,基于2009-2019年CEPII BACI六位码进出口产品数据和世界银行WDI数据库,核算全球33个发展中经济体和33个发达经济体的全球价值链议价能力指数,衡量其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并检验发展中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间工业机器人应用水平差异对二者之间全球价值链议价能力指数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发展中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之间工业机器人应用水平差异的缩小,显著降低了二者之间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差异,推动全球价值链朝着更有利于发展中经济体的方向重构。从机制看,发展中经济体缩小与发达经济体的工业机器人应用水平差异,能够显著降低其与发达经济体在技术水平上的差异,增加新企业进入数量,从而降低与发达经济体间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差异。进一步发现,工业机器人应用能够通过上下游行业关联产生更大的全球价值链重构效果。本文为发展中经济体更好地应用工业机器人突破与发达经济体对立的二元结构,改善全球价值链不利地位,实现“弯道超车”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蔡震坤 綦建红
本文采用2000—2015年中国海关数据库和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微观匹配数据,考察了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作用机制与动态效应。估计结果发现,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显著提高了出口产品质量,这一结论在经过一系列检验后依然稳健。基于中介效应的作用机制分析发现,使用工业机器人能够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降低边际成本,从而实现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这种提升效果在大规模企业、非高新技术企业、非国有企业中更为明显。基于动态视角的拓展研究进一步发现,工业机器人的应用会带来贸易拓展效应,但新建贸易关系的产品质量相对较低;也会带来市场份额的重新分配,低质量产品将从中高质量产品中抢夺市场份额,引发激烈的竞争效应;还会带来先发优势效应,即率先使用工业机器人的企业获得的质量提升效果远高于平均水平。
关键词:
出口产品质量 工业机器人 竞争效应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方齐云 程子昂 胡杨
本文基于2000—2013年的中国微观企业数据,以高校扩招为准自然实验,将人力资本扩张与工业机器人相联系,考察了两者的协同作用对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从整体上来看,人力资本扩张与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能形成正向协同作用,共同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人力资本扩张与工业机器人的协同作用对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影响存在行业、融资情况以及地区三个层面的异质性,即主要促进的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企业、低融资约束企业以及东部地区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提升;机制检验表明,人力资本的扩张与工业机器人之间的协同作用主要通过中间品质量促进效应、研发促进效应以及生产率促进效应三种渠道共同提升了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基于资源的再配置视角,从行业层面对出口产品质量进行分解,发现人力资本扩张与工业机器人的协同作用通过资源再配置效应促进了行业整体出口产品质量。
关键词:
高校扩招 工业机器人 企业出口产品质量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琴琴 曹清峰 李宏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充分发挥机器人应用对企业出口国内技术含量提升的促进作用,是建设贸易强国的内在需求。文章基于2001~2014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贸易数据库匹配数据,构建企业层面出口国内技术含量指标,检验了进口机器人应用对企业出口国内技术含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进口机器人应用能显著促进企业出口国内技术含量的提升,且该结论通过了对被解释变量进行缩尾处理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与内生性检验;进口机器人应用对交通运输、电子通信及医药行业企业、资本密集型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出口国内技术含量提升作用更为明显;进口机器人应用通过生产工艺优化效应、进口中间品节约效应以及国内中间品扩张效应提高了企业出口国内技术含量。因此,优先发展应用于生产环节的机器人产业,加强机器人应用与人才培养的协同发展,完善机器人产业配套体系是加快贸易强国建设和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机器人 出口国内技术含量 出口升级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王智新 梁翠 范亦菲
利用世界银行提供的中国微观企业调查数据,基于企业异质性视角研究法律服务(以律师服务衡量)与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行为(包括出口选择和出口概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法律服务对出口的影响表现为"倒U型+U型",即我国法律服务数量的增长对企业的出口先是具有正向影响,达到第一个临界值后则表现为负向影响,而达到第二个临界点后又表现为正向影响;法律服务对企业出口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对东部地区的影响显著,而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目前,我国法律服务质量本身决定了其对企业出口影响的方向,低质量的法律服务增长并不能促进企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丁一兵 宋畅
本文利用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测算了进出口企业中间品进口转换行为和进口中间品要素密度变化特征,并考察了进口中间品转换对企业出口转型升级的作用和影响机制。研究发现,进口中间品转换及其引致的中间品要素密度变化总体上有助于企业出口升级。分样本的估计结果表明,一般贸易企业、外资企业和中小型企业能够通过调整进口中间品的种类和要素密度提升出口产品竞争力。此外,企业中间品进口转换带来的产品创新效应和转型能力提升效应是中间品进口转换对企业出口转型升级的可能的影响渠道。本文从企业进口产品动态角度为中间品进口对中国企业出口升级的影响提供了经验证据,为推动贸易结构转型和提升中国企业出口竞争力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梁鹏 梁琳 齐荻
工业机器人作为数字技术的典型代表已成为传统劳动力的重要替代方式,为企业提供了创造性破坏的环境,其能否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受到广泛关注。基于中国微观企业数据,探讨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应用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并有效提升企业实质性创新能力;作用机制分析表明,工业机器人应用既可通过提升高素质人才需求、改善劳动力结构和提升人力资本水平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又可通过提升生产技术与生产效率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劳动力成本较高、劳动密集型、财务风险较高、国有企业以及外部市场竞争度较高的企业,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其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研究拓展了工业机器人与企业创新能力的研究范畴,对推动企业劳动力要素转变、改善人力资本结构及助力中国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刘竹青 余子良
本文在新-新贸易理论的框架下引入不完全的金融市场和经济活动的地理集聚作为变量,在理论上论证地理集聚通过融资渠道对出口贸易广义边际的微观作用,并用2000~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本文提出,当金融市场不完全时经济活动的地理集聚有利于企业的出口参与,尤其提高了对外部融资依赖度较高企业的出口倾向,有利于中国出口贸易广义边际的扩张。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慧 綦建红
本文利用2000-2009年《中国海关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海量匹配数据,发现在新的产品-市场组合出口中,超过一半的中国企业在出口一年后便退出市场,同时高达75%的企业出口生存时间不超过3年,充分暴露出中国企业在出口市场退出率高、生存时间短的特点。基于此,本文从以往出口经验角度探寻延长我国企业出口生存时间的途径,结果表明:相同组合和相同产品的出口经验能显著提高企业的出口生存时间,且前者的促进作用明显高于后者;相同市场出口经验对企业出口生存时间的作用为负,意味着我国企业应遵循以产品为轴心的国际市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慧 綦建红
本文利用2000-2009年《中国海关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海量匹配数据,发现在新的产品-市场组合出口中,超过一半的中国企业在出口一年后便退出市场,同时高达75%的企业出口生存时间不超过3年,充分暴露出中国企业在出口市场退出率高、生存时间短的特点。基于此,本文从以往出口经验角度探寻延长我国企业出口生存时间的途径,结果表明:相同组合和相同产品的出口经验能显著提高企业的出口生存时间,且前者的促进作用明显高于后者;相同市场出口经验对企业出口生存时间的作用为负,意味着我国企业应遵循以产品为轴心的国际市场扩张战略;基于产品差异性的分组检验发现,以往经验对出口异质性产品企业生存时间的影响更大。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任晓聪 李政道
将工业机器人和污染排放纳入异质性企业模型,理论分析工业机器人对制造业上市企业污染排放的影响和作用机制,采用2007~2022年制造业上市企业样本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工业机器人显著降低了制造业企业污染排放,同时企业污染程度、地区环境规制强度会对减排效应产生异质性影响。鉴于此,应因地制宜地推动工业机器人应用落地,制定差异化环境规制政策,靶向施策充分发挥工业机器人的减排效应,加快我国制造业企业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协同推动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