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99)
2023(9840)
2022(8115)
2021(7129)
2020(5921)
2019(12645)
2018(12067)
2017(22419)
2016(12040)
2015(12933)
2014(12712)
2013(12488)
2012(11606)
2011(10742)
2010(10729)
2009(9874)
2008(9500)
2007(8469)
2006(7573)
2005(6691)
作者
(38231)
(32000)
(31773)
(30106)
(20244)
(15277)
(14251)
(12549)
(12107)
(11160)
(10982)
(10427)
(10346)
(9937)
(9802)
(9765)
(9626)
(9425)
(9104)
(9053)
(8043)
(7783)
(7664)
(7374)
(7296)
(7053)
(6824)
(6662)
(6404)
(6283)
学科
(74204)
经济(74151)
管理(33989)
(28666)
方法(25280)
数学(22907)
数学方法(22675)
(21981)
企业(21981)
地方(19275)
中国(14861)
(14413)
地方经济(13698)
(13543)
业经(12899)
(11431)
环境(10829)
农业(9853)
(9848)
贸易(9845)
(9465)
(9003)
(8431)
金融(8429)
产业(8289)
(7902)
经济学(7815)
(7801)
银行(7768)
(7635)
机构
学院(182167)
大学(181294)
(85379)
经济(83943)
研究(67020)
管理(66724)
理学(58354)
理学院(57601)
管理学(56534)
管理学院(56199)
中国(49054)
科学(42349)
(37453)
(34781)
(34718)
(34059)
研究所(32048)
业大(29655)
中心(29424)
财经(27969)
经济学(27902)
农业(27598)
(26293)
(25418)
经济学院(25006)
(23923)
北京(23224)
(22342)
师范(22005)
科学院(21664)
基金
项目(125910)
科学(98839)
基金(92730)
研究(85130)
(83711)
国家(83052)
科学基金(70204)
社会(57922)
社会科(55118)
社会科学(55105)
(49216)
基金项目(49158)
自然(45770)
自然科(44723)
自然科学(44705)
自然科学基金(43891)
(41529)
教育(37520)
资助(37002)
编号(31136)
重点(28992)
(28772)
(26870)
(26039)
国家社会(25289)
创新(24543)
计划(24424)
科研(24254)
成果(23382)
教育部(22599)
期刊
(95685)
经济(95685)
研究(51789)
学报(33660)
中国(32066)
(30042)
科学(29528)
(25164)
大学(24510)
管理(24395)
学学(23905)
农业(20273)
经济研究(17454)
技术(15344)
财经(14534)
(14304)
金融(14304)
业经(13416)
(12676)
问题(12160)
教育(11269)
技术经济(10978)
(10710)
统计(10377)
(9557)
资源(9201)
商业(9191)
(9164)
(8955)
业大(8713)
共检索到2657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金玥昀  潘士远  詹御涛  钱滔  
本文把机器人视为一种生产要素,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框架下研究了机器人应用对区域经济收敛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以2011—2018年中国228个地级市作为研究对象,对模型的理论预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第一,中国区域经济存在收敛情况;第二,机器人的应用促进区域经济加速收敛,有利于缩小区域间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第三,机器人应用对中国中西部地区经济收敛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本文还提出对企业购置工业机器人给予财政补助、对工业机器人采用加速折旧或对工业机器人折旧采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着力推动中西部地区工业机器人应用等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陈明生   郑玉璐   姚笛  
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在地区经济发展中起到愈加重要的作用,然而该作用的有效发挥与地区的比较优势息息相关。文章采用2006—2019年中国27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考察了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应用在整体上会显著缩小地区经济差距,但从阶段变化上来看,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呈现出第一阶段缩小、第二阶段扩大的变化趋势。机制分析表明,虽然工业机器人应用通过提高地区技术比较优势扩大了地区经济差距,但是工业机器人应用通过降低地区劳动力和资本比较优势对地区经济差距的缩小作用更加明显,同时生产率比较优势的渠道作用在现阶段不能有效发挥。异质性分析发现,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地区经济差距的缩小作用在工业机器人应用水平较高、配套基础设施条件较为完善和人力资本水平较高的城市尤为突出。文章结论对于在工业机器人应用不断普及的背景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志彬   王典   曾世宏  
依据2006—2019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考量工业机器人应用对经济增长动能转换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结果显示:工业机器人应用对经济增长动能转换促进作用显著,且在非资源型城市、东部地区、普通城市、处于工业化后期及后工业化阶段的城市中促进作用更显著;产业结构调整是工业机器人应用促进经济增长动能转换的重要影响机制。鉴于此,应强化空间引导和分区施策,拓展机器人应用广度和深度,以充分利用技术红利培育壮大发展经济新动能。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陈富永   郭祥  
基于中国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和城市层面数字经济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发展对工业机器人应用的影响及存在的价值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提高工业机器人应用程度;价值效应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工业机器人应用的正向影响,最终都显著提高了企业的创新投入水平和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的基于区域一体化程度层面,发现较高的一体化程度能够强化数字经济对工业机器人应用的提升效应;但是在城市一体化程度更低时,数字经济发展和机器人应用的交互作用产生的价值效应更大,这可能是由于在一体化程度更低时,数字经济与机器人应用的边际效应更高;因此建议:应重点推进数字经济与工业机器人协同战略工程、强化区域统筹发展、将区域一体化和数字经济发展有机结合、有序推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陈富永   郭祥  
基于中国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和城市层面数字经济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发展对工业机器人应用的影响及存在的价值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提高工业机器人应用程度;价值效应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工业机器人应用的正向影响,最终都显著提高了企业的创新投入水平和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的基于区域一体化程度层面,发现较高的一体化程度能够强化数字经济对工业机器人应用的提升效应;但是在城市一体化程度更低时,数字经济发展和机器人应用的交互作用产生的价值效应更大,这可能是由于在一体化程度更低时,数字经济与机器人应用的边际效应更高;因此建议:应重点推进数字经济与工业机器人协同战略工程、强化区域统筹发展、将区域一体化和数字经济发展有机结合、有序推动。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诗韵  徐承红  
工业机器人的大规模部署与人工智能带来的技术革新,推动着地方高度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工业机器人正在经历从自动化工具到智能化工具,甚至向创新工具转变的过程。理论分析认为其通用性特征和技术进步效应有助于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以国际机器人联盟数据构建面板平滑转移回归(PSTR)模型进行检验,结果显示:(1)工业机器人冲击对中国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存在单门槛效应,空间上可大致划分为以胡焕庸线为界、东高西低的冲击区。(2)随着冲击的不断增大,物质资本集聚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正效应受到抑制,工业劳动力集聚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负效应得以增强。(3)物质资本集聚和工业劳动力集聚的弹性受冲击影响在胡焕庸线以西地区边际递增,在胡焕庸线以东地区边际递减,最终收敛。(4)工业机器人在吸引人力资本集聚、技术要素集聚和引导消费结构改变的过程中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卫东   冯雨佳   陈镜宇  
共享型经济的发展对落后地区经济增长和推动共同富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2013~2022年长江经济带的110个城市为研究样本,将数字经济纳入空间杜宾模型分析框架,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对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的影响。研究发现:(1)长江经济带城市的经济增长总体上呈明显的收敛态势,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够显著促进经济增长收敛,且这一结论在替换空间权重矩阵及解释变量后依然成立;(2)长江经济带城市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存在一定的空间溢出效应,且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收敛的促进作用也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3)从空间维度来看,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收敛的促进作用在长江经济带上游城市影响最大,中游城市次之,下游城市最小;(4)从时间维度来看,2013~2022年期间长江经济带的收敛速度呈现逐步增长的趋势,且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收敛的影响具有明显的缓冲期,2016年以后其促进作用才显现出来。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春艳  赵军  
本文基于2000—2020年跨国面板数据,研究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全球经济鸿沟的影响及传导渠道,探讨国际技术外溢与跨国科技合作能否提升工业机器人应用的技术红利。研究发现:通过缩小资本积累差距与全要素生产率差距,工业机器人应用具有技术红利,有助于弥合全球经济鸿沟,且随时间推移和工业机器人在高技术行业应用增加时效果更强,但暂未缩小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经济鸿沟。拓展分析发现,以“一带一路”跨国科技合作联盟为代表的科技合作强化了工业机器人应用的技术红利,但双向FDI的技术扩散效应并不存在。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晨峰  
本文基于经济增长收敛性理论,探讨了学术界关于中国区域经济收敛性研究的实证研究结果,指出中国经济区域的条件收敛得到了学者的普遍支持,并且在考虑空间相关性后,区域间存在着更强的收敛性。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夏万军  
文章在对Dowrick和Rogers框架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的方法构建了在一个框架中同时分析新古典收敛机制和新增长收敛机制的修正Dowrick和Rogers模型并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81-2005年期间,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既有新古典收敛机制的作用,同时也有新增长收敛机制的作用。但是在不同时期,不同的收敛机制在发挥作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方蔚琼  魏国江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有一定差距,各地教育资源也存在差异。本文采用莫兰指数与收敛模型对我国教育资源集聚及收敛状况进行实证分析,1998年以后我国教育资源集聚趋势变弱,差距不断收敛,高等教育均衡化趋势显著,高中及中等职业教育高低转换明显,区域协调发展成效显著。教育资源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采用调节效应模型的分位数回归,实证研究得出我国各地高等教育资源及人均教育经费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但高等教育资源的作用呈倒“U”型,而人均教育经费的作用具有递增性。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韩民春  周静  
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资本与劳动关系的理论,结合我国稳就业政策目标,研究作为现代技术进步典型代表的工业机器人对我国稳就业目标实现带来的影响。从工业机器人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中的再认识出发,从剩余价值和劳动资料角度给出构造分析框架的逻辑起点。通过对工业机器人应用过程中的资本积累与劳动创造的相关分析,构建了我国工业机器人促进稳就业实现的分析框架,揭示了工业机器人应用过程中实现稳就业的方式,深入阐释了政治经济学视阈下的就业创造效应,推动工业机器人应用与我国稳就业相互促进。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綦建红   周洺竹  
外资是连接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重要纽带,“稳外资”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一环。本文采用2000-2015年中国海关进口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数据,考察工业机器人对外资撤离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并进一步分析了工业机器人在解释企业间外资撤离差异和外资抱团撤离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工业机器人应用能显著降低外资撤离的概率,延长外资企业存续时间,这一作用主要通过优化劳动力市场、保障供应链稳定和提高市场多元化等机制实现。工业机器人应用是解释企业间外资撤离差异的重要因素,也有助于缓解同地区、同行业和上下游行业的外资抱团撤离。本文为人工智能时代如何实现“稳外资”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杨膨宇   贾静   郭可佳  
工业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重要载体,对于激发经济增长新动能、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走好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构建包含工业机器人、资源错配与经济增长的多任务一般均衡模型,从理论与实证层面分析工业机器人应用对经济持续增长的影响、传导机制与空间溢出效应,并利用2011—2019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进行验证。研究表明:工业机器人显著减少经济增长损失,对资本产生重置效应与产业融合效应,延展机器人应用边界,还会对劳动力配置产生替代效应与就业创造效应,从而矫正要素市场的资源错配现象,改善资源配置效率,进而减少经济增长损失;异质性分析表明,工业机器人在经济欠发达区域表现出更强的经济增长潜力;空间视域下,工业机器人对经济增长损失的影响存在地理扩散、研发溢出、人力资本溢出与创新扩散效应。研究为进一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激发机器人应用的经济增长潜力,矫正要素市场的资源错配现象,促进经济持续增长提供了经验证据与政策启示。
[期刊] 预测  [作者] 赵韩  江擒虎  
本文根据机器人的发展历史,说明了机器人的产生与应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对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文章通过对发达国家占有机器人数量、种类的分析,揭示了机器人的研究应用水平与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同时,文章经过对我国国情的分析,指出我国应注重发展经济型机器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