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72)
2023(5853)
2022(4901)
2021(4248)
2020(3431)
2019(7786)
2018(7367)
2017(13247)
2016(7402)
2015(8032)
2014(7912)
2013(7658)
2012(7056)
2011(6155)
2010(6198)
2009(5567)
2008(5611)
2007(4996)
2006(4428)
2005(4148)
作者
(20358)
(16522)
(16482)
(15911)
(10607)
(8003)
(7803)
(6372)
(6217)
(6043)
(5680)
(5659)
(5304)
(5265)
(5182)
(5182)
(5111)
(4968)
(4802)
(4801)
(4097)
(3962)
(3904)
(3854)
(3826)
(3798)
(3632)
(3542)
(3363)
(3262)
学科
(30272)
经济(30243)
管理(23325)
(21625)
(16863)
企业(16863)
方法(15062)
数学(13602)
数学方法(13392)
(13302)
贸易(13295)
(13137)
(11430)
(11389)
(10633)
中国(8447)
(8344)
出口(8336)
出口贸易(8336)
(6398)
业经(6227)
(6139)
财务(6125)
财务管理(6112)
企业财务(5754)
产品(5483)
农业(5300)
(5221)
银行(5217)
地方(5198)
机构
学院(101772)
大学(101329)
(45670)
经济(44850)
管理(39694)
理学(34244)
理学院(33925)
管理学(33346)
管理学院(33172)
研究(31962)
中国(26126)
(21959)
(21248)
科学(17815)
财经(17214)
(16284)
(15701)
(15670)
中心(15596)
(15323)
经济学(14991)
业大(14299)
经济学院(13694)
研究所(13573)
北京(13193)
农业(12910)
(12825)
财经大学(12703)
师范(12681)
(12248)
基金
项目(67656)
科学(53692)
研究(50492)
基金(49681)
(42852)
国家(42558)
科学基金(37078)
社会(33234)
社会科(31881)
社会科学(31872)
(26247)
基金项目(25387)
教育(23544)
自然(23098)
自然科(22613)
自然科学(22609)
自然科学基金(22224)
(21396)
资助(21129)
编号(19581)
(15591)
成果(15362)
重点(15227)
(14440)
国家社会(14376)
(13865)
教育部(13606)
课题(13531)
人文(13325)
创新(13105)
期刊
(46308)
经济(46308)
研究(30951)
中国(21744)
(18059)
管理(14550)
学报(14332)
(14107)
科学(12401)
教育(12145)
大学(11482)
学学(10599)
技术(10414)
农业(9988)
(9590)
金融(9590)
财经(8636)
经济研究(8402)
(8143)
业经(7784)
(7391)
问题(6517)
国际(6465)
(6122)
统计(6103)
技术经济(5642)
(5455)
世界(5370)
图书(5100)
理论(4823)
共检索到1571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綦建红  张志彤  
本文采用2000-2015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考察了机器人应用对多产品企业出口产品范围的影响和作用渠道,以及企业出口竞争策略。研究结果发现,机器人应用促进了多产品企业出口产品范围的扩大,且这种促进作用在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资源集中型及非国有企业中尤为突出;机器人应用对出口产品范围的调整,不仅通过生产率提高效应和成本节约效应提升了效率,还通过绿色减排效应和产品质量效应提升了质量,且在长质量阶梯企业中十分明显;机器人应用的新增产品范围既来自旧产品,也来自同行业的新产品,面对激烈的同业竞争,机器人应用企业更加偏好质量竞争策略,进一步推动了出口产品范围的扩大。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杨继军  金梦圆  
本文基于2009~2016年国泰安数据库和中国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识别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出口产品范围调整的影响。结果发现,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出口产品范围增加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数字化转型程度提高,一方面可以通过促进研发投入增加、专利产出数量增加和本地市场效应扩大来提升企业出口产品范围;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降低企业内部和外部交易成本来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范围扩大,数字化转型对交易成本高的企业的影响作用更加显著。因此,本文建议加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产业数字化基础,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技术渗透到传统产业中,推进产品创新和产业模式变革,以用户价值为出发点进行研发创新,打造数字化终端体系,扩大企业出口产品范围。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黄亮雄  林子月  王贤彬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全球正经历着“机器换人”浪潮,为发展中国家打破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分工体系,推动全球价值链重构提供了契机。本文立足于发展中经济体,运用双边随机前沿模型,基于2009-2019年CEPII BACI六位码进出口产品数据和世界银行WDI数据库,核算全球33个发展中经济体和33个发达经济体的全球价值链议价能力指数,衡量其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并检验发展中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间工业机器人应用水平差异对二者之间全球价值链议价能力指数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发展中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之间工业机器人应用水平差异的缩小,显著降低了二者之间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差异,推动全球价值链朝着更有利于发展中经济体的方向重构。从机制看,发展中经济体缩小与发达经济体的工业机器人应用水平差异,能够显著降低其与发达经济体在技术水平上的差异,增加新企业进入数量,从而降低与发达经济体间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差异。进一步发现,工业机器人应用能够通过上下游行业关联产生更大的全球价值链重构效果。本文为发展中经济体更好地应用工业机器人突破与发达经济体对立的二元结构,改善全球价值链不利地位,实现“弯道超车”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何小钢   郭晓斌   况雅琴  
机器人应用能否成为培育对外贸易新动能的推手,对于中国在双循环格局下实现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基于国际技术贸易理论,在厘清机器人应用影响企业出口内在逻辑的基础上,使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数据库的微观数据,采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实证检验了机器人应用对企业出口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机器人应用显著扩大了企业出口规模,这一正向影响在劳动密集型企业中更为显著。机制检验结果显示,机器人应用通过提高生产率和产品质量促进企业出口,实现了效率和质量的双赢。贸易分解结果显示,机器人应用显著提升了企业出口的扩展边际和数量边际,对集约边际和价格边际的影响不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企业会进口更多种类和更高质量的进口中间品来匹配机器人应用。本文的研究表明,企业通过应用机器人可望实现质量和效率的双赢,推动对外贸易转型升级。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方齐云  程子昂  胡杨  
本文基于2000—2013年的中国微观企业数据,以高校扩招为准自然实验,将人力资本扩张与工业机器人相联系,考察了两者的协同作用对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从整体上来看,人力资本扩张与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能形成正向协同作用,共同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人力资本扩张与工业机器人的协同作用对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影响存在行业、融资情况以及地区三个层面的异质性,即主要促进的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企业、低融资约束企业以及东部地区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提升;机制检验表明,人力资本的扩张与工业机器人之间的协同作用主要通过中间品质量促进效应、研发促进效应以及生产率促进效应三种渠道共同提升了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基于资源的再配置视角,从行业层面对出口产品质量进行分解,发现人力资本扩张与工业机器人的协同作用通过资源再配置效应促进了行业整体出口产品质量。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蔡震坤  綦建红  
本文采用2000—2015年中国海关数据库和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微观匹配数据,考察了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作用机制与动态效应。估计结果发现,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显著提高了出口产品质量,这一结论在经过一系列检验后依然稳健。基于中介效应的作用机制分析发现,使用工业机器人能够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降低边际成本,从而实现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这种提升效果在大规模企业、非高新技术企业、非国有企业中更为明显。基于动态视角的拓展研究进一步发现,工业机器人的应用会带来贸易拓展效应,但新建贸易关系的产品质量相对较低;也会带来市场份额的重新分配,低质量产品将从中高质量产品中抢夺市场份额,引发激烈的竞争效应;还会带来先发优势效应,即率先使用工业机器人的企业获得的质量提升效果远高于平均水平。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孙楚仁  于欢  赵瑞丽  
提升出口产品质量是我国出口贸易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本文考察了劳动力集聚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集聚经济不仅对城市出口产品质量有显著正向影响,而且在不同所有权和贸易方式下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在用工具变量法和GMM解决内生性问题后,本文的结论依然稳健。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韩国高   刘田广   庞明川  
本文基于2004—2011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中国海关数据与中国工业污染源重点调查企业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出口产品范围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色信贷政策会缩减高污染企业的出口产品范围,并在环境信息披露和环境规制强度较高的城市,以及高债务杠杆和国有企业中更为明显。提高利息负担、降低信贷规模和增加治污成本是绿色信贷政策缩减高污染企业出口产品范围的重要机制。绿色信贷政策还能通过在位企业间资源重置与企业进入效应实现资源再配置,总体缩减高污染行业的出口产品范围。此外,绿色信贷政策对高污染企业出口产品范围的缩减效应会带来企业整体污染前端治理、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和价格下降,有效“贷”动企业绿色发展。本研究对落实绿色金融政策、推进出口贸易优化升级和经济绿色发展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代中强  阮冬芝  
本文基于2008—2013年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不公平进口调查信息系统库”、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数据库整理而得的微观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研究美国知识产权调查对中国被诉企业出口产品转换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不管是知识产权调查立案还是终裁,都会使我国被诉企业扩大其出口产品范围,并且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下仍然成立。同时还发现,我国被诉企业主要是通过“既增加又减少产品种类”的方式进行内部产品结构调整来应对美国知识产权调查。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谷均怡  赵春明  李震  
如何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摆脱出口贸易低增长或负增长的困境是当前中国外贸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基于2006—2016年国际机器人联盟数据和中国海关数据,探讨了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中国出口规模及出口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工业机器人应用显著促进了城市出口增长,这一促进效应主要表现在数量边际,价格边际和扩展边际无明显变化;机器人通过吸引高技能劳动力流入和促进资本跨区域转移间接作用于城市出口增长;机器人应用推动了我国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的出口增长,并通过大幅度提升高技术产品出口份额来实现出口产品技术结构优化,但在出口市场结构调整方面的作用仍有待激发;考虑到城市间生产要素的关联性,机器人应用在促进本地城市出口增长的同时,抑制了周边城市的出口扩张,存在虹吸效应,但总体上机器人应用显著推动了中国出口增长。研究结论意味着,机器人红利能够替代人口红利,为中国出口贸易创造新的增长点,但政府在出台相关政策时应更加注重区域外贸协调发展,谨防机器人应用进一步拉大外贸区域发展差距。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范冬梅   李莹  
在当前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中,如何运用新技术来破解传统制造业出口所面临的“低加成率陷阱”,是促进我国贸易高质量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结合2006—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海关数据库与世界工业机器人数据库的匹配数据,探索了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出口企业加成率的影响,以及内在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显示,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制造业出口企业加成率有显著提升作用,在调整样本选择性偏误、处理内生性等一系列稳健型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工业机器人应用主要通过提高企业出口产品价格、降低劳动力成本来提升出口企业加成率。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工业机器人应用提升了大部分制造业出口企业的加成率,尤其是对处于高老龄化程度区域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出口企业、非国有出口企业及金融危机发生后的出口企业加成率的提升幅度更大。因此,积极推动工业机器人的普及与应用,降低工业机器人应用成本,并针对不同产业与所有制企业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制定精准支持的政策,对提升中国制造出口转型升级、推动贸易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杨世信  刘运国  蔡祥  
会计师事务所作为一个经济组织和准公共服务的社会组织,如何处理、协调追逐经济效益所要求的服务效率(全要素生产率)与追求社会效益所要求的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且悬而未决的问题。研究发现,会计师事务所效率与审计质量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支持"动态假说"。进一步研究发现,当会计师事务所效率水平较低时,会计师事务所效率与审计质量显著正相关,支持"统一假说";当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和实施价格管制时,会计师事务所效率与审计质量之间的倒U型关系消失,且效率提高对提升审计质量并无帮助;会计师事务所规模与效率显著负相关,与审计质量不显著负相关。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綦建红  蔡震坤  
文章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2000~2015年中国海关数据库和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匹配数据,考察了机器人应用对出口国内附加值的影响。研究发现,机器人应用有助于提升中国企业的出口国内附加值率,这一结论在非加工贸易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尤为显著;降低进口中间品占比和提高成本加成是机器人提升出口国内附加值的重要途径;尽管同行业内其他企业使用机器人会产生竞争效应,对生产率低、出口产品质量低、出口技术复杂度低的企业带来明显的个体负面影响,但是机器人应用可以通过集约边际效应和再配置效应,提升整个行业的出口国内附加值率。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谷均怡   赵春明   李震  
本文基于2006—2016年国际机器人联盟数据和中国海关数据,实证分析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中国城市制造业出口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工业机器人应用显著促进了当地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且这一影响主要通过人力资本提升效应、中间品进口效应以及资源再配置效应共同推动;工业机器人应用主要促进了加工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对初始技术基础好、市场化程度高的城市出口复杂度的促进作用更强。拓展分析发现,机器人应用对邻近城市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具有抑制作用,机器人引致的低技能劳动力就近迁移是造成这一空间负外部性的主要原因。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王学君  苏冬梅  
执行国际标准能够促进产品质量提升,但也会给企业带来过高的遵从成本,从而可能不利于企业产品质量的提升。选取2000-2013年中国农食产品标准数据与企业-产品层面海关数据,实证分析中国农食产品标准"国际化"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从整体来看,标准"国际化"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效应显著为负,而我国自行制定的国家标准对质量影响显著为正;按照对国际标准采纳程度分类,以及对出口产品和出口目的国发展程度分类,分样本检验发现,标准"国际化"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存在异质性影响。为此,照搬发达国家主导制订的国际标准不适用于中国出口企业,可能会由于过高的遵从成本阻碍企业产品质量升级。另一方面,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需积极参与到国际标准的制定中,从而减少过高遵从成本对产品质量升级及出口带来的不利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