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96)
- 2023(16332)
- 2022(14182)
- 2021(12941)
- 2020(11038)
- 2019(25044)
- 2018(24571)
- 2017(47459)
- 2016(26040)
- 2015(29048)
- 2014(28658)
- 2013(28508)
- 2012(26112)
- 2011(23603)
- 2010(23250)
- 2009(21624)
- 2008(21201)
- 2007(18556)
- 2006(16345)
- 2005(14419)
- 学科
- 济(101349)
- 经济(101194)
- 管理(78955)
- 业(73253)
- 企(61189)
- 企业(61189)
- 方法(48593)
- 数学(42471)
- 数学方法(42057)
- 财(29672)
- 农(27056)
- 中国(25852)
- 学(23830)
- 业经(22714)
- 制(22612)
- 贸(19152)
- 贸易(19145)
- 地方(18777)
- 易(18572)
- 务(18556)
- 财务(18487)
- 财务管理(18445)
- 农业(17984)
- 环境(17701)
- 企业财务(17546)
- 技术(16243)
- 银(16201)
- 银行(16127)
- 理论(15901)
- 融(15746)
- 机构
- 大学(376118)
- 学院(371026)
- 济(146884)
- 管理(145014)
- 经济(143761)
- 理学(126432)
- 研究(126403)
- 理学院(125001)
- 管理学(122801)
- 管理学院(122146)
- 中国(92682)
- 科学(80536)
- 京(79788)
- 财(69647)
- 农(68435)
- 所(64449)
- 业大(61128)
- 研究所(58945)
- 中心(56704)
- 财经(55759)
- 农业(54263)
- 江(54022)
- 经(50774)
- 北京(49977)
- 范(46612)
- 师范(45967)
- 院(45896)
- 经济学(44773)
- 州(42987)
- 财经大学(41674)
- 基金
- 项目(260633)
- 科学(203899)
- 基金(190670)
- 研究(183552)
- 家(169188)
- 国家(167860)
- 科学基金(142885)
- 社会(116226)
- 社会科(110155)
- 社会科学(110126)
- 基金项目(101398)
- 省(101222)
- 自然(95672)
- 自然科(93396)
- 自然科学(93369)
- 自然科学基金(91738)
- 划(86281)
- 教育(83835)
- 资助(78617)
- 编号(72474)
- 重点(58692)
- 成果(58211)
- 部(57438)
- 发(54473)
- 创(54233)
- 科研(50785)
- 创新(50754)
- 课题(50112)
- 计划(49045)
- 教育部(48809)
- 期刊
- 济(155797)
- 经济(155797)
- 研究(107423)
- 中国(69994)
- 学报(68505)
- 农(61213)
- 科学(59137)
- 财(53203)
- 管理(52363)
- 大学(50982)
- 学学(48403)
- 农业(41520)
- 教育(36941)
- 融(31596)
- 金融(31596)
- 技术(29127)
- 财经(27706)
- 经济研究(25203)
- 业经(24927)
- 经(23534)
- 业(21280)
- 问题(20500)
- 版(19025)
- 科技(19017)
- 业大(18225)
- 理论(17580)
- 图书(17375)
- 技术经济(16964)
- 实践(15944)
- 践(15944)
共检索到5352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陈昊 闫雪凌 朱博楷
本文在2006-2015年间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污染排放数据基础上,匹配国际机器人联盟统计的机器人存量与增量数据,运用工具变量法,识别和估计了行业机器人存量和增量提高对降低污染排放所起的作用。研究发现:行业机器人存量和增量提高,可以降低工业废气的排放量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量,但是对工业废水排放量则没有显著的影响。进一步的机制检验发现,机器人使用降低行业污染排放,主要依靠研发增长效应和人工替代效应来实现。本文从推动机器人使用的角度,提出了减少中国制造业污染排放的政策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盛丹 卜文超
本文利用2006~2013年中国企业污染数据和工业企业数据,采用“巴蒂克工具变量”的因果识别方法,考察了机器人使用对我国企业污染排放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机器人使用显著抑制了企业污染排放。进一步机制检验发现,机器人使用主要通过人工替代、增加清洁能源使用、增设末端处理设备和增强排污处理能力等渠道降低企业污染排放。本文的研究为客观评估机器人使用对中国环境污染排放的影响提供了微观证据,有助于中国制定机器人使用的配套政策,从而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机器人 企业污染排放强度 工具变量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余心滢 蔡道成 袁智炜 毛浩
制造业是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一环,而以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制造业数智化装备应用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仍有待明晰。基于2006—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匹配省级工业机器人数据,将人力资本列为调节变量,从能源效率效应﹑人工替代效应﹑产出规模效应3个视角实证检验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工业机器人应用对碳强度影响的空间效应。结果发现:中国工业机器人应用存在显著的碳减排效应;工业机器人应用通过能源使用效率﹑人工替代﹑产出规模3种传导机制影响碳排放强度,其中前两者体现的是碳减排效应,后者是碳增排效应;人力资本强化了工业机器人渗透度增加对碳排放强度的抑制作用;工业机器人应用对碳排放强度的抑制作用存在空间溢出效应。为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政府要通过资金和政策支持鼓励制造业企业引入工业机器人,并加大人力资本教育投资,培养和引进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和高技术技能型人才。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宏兵 郑庆彪 李震 孙丽棠
本文基于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的工业机器人应用数据和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层面PM_(2.5)排放浓度数据,利用2SLS、空间计量模型等多种计量方法,实证检验了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城市空气污染治理的影响。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应用显著降低了中国城市空气污染水平,这一效应在金融发展程度较高、财政支持较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高以及智慧城市试点城市中表现更加明显,且在地理区位特征上呈现出显著的异质性。同时,上述影响主要通过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和科技水平提升的机制实现。基于SAR与SDM模型的空间溢出效应分析,也发现城市工业机器人应用的减污效应具有双向空间溢出效应,因此空气污染的地理相关性使其减污效应被低估。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何理 冯科 吴垠
近年来,中国制造业企业的机器人使用规模急速扩张。现有文献多数从宏观角度出发,讨论了机器人使用对于劳动力的影响、对于企业管理的影响等,而对于微观层面机器人使用如何影响企业价值以及具体的影响机制,则缺乏细致研究。文章通过对中国2011—2020年上市制造业企业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机器人使用对于制造业企业价值的正向提升作用,并检验了四种影响机制:企业劳动力成本、企业劳动力结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以及企业管理费用。同时,对于不同性质和不同地区的制造业企业,文章还进行了异质性分析。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何理 冯科 吴垠
近年来,中国制造业企业的机器人使用规模急速扩张。现有文献多数从宏观角度出发,讨论了机器人使用对于劳动力的影响、对于企业管理的影响等,而对于微观层面机器人使用如何影响企业价值以及具体的影响机制,则缺乏细致研究。文章通过对中国2011—2020年上市制造业企业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机器人使用对于制造业企业价值的正向提升作用,并检验了四种影响机制:企业劳动力成本、企业劳动力结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以及企业管理费用。同时,对于不同性质和不同地区的制造业企业,文章还进行了异质性分析。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刘金东 徐文君 王佳慧
在人工智能为新质生产力注入动力的同时,世界范围内青年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关于人工智能是否会加剧青年失业的问题引发了广泛关注。文章使用工业机器人数据和OECD国家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人工智能对青年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工智能并未加剧青年失业,反而显著降低了青年失业率。不过,人工智能缓解青年失业的效应部分来自对临退休年龄员工的替代。由于失业回滞现象和“机器换人”的不可逆性会部分抵冲人工智能对青年就业的正向影响,人工智能对青年失业的缓解效应在经济下行期更为显著,但在经济上行期有所抑制,表现出反周期性特征。文章认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与就业优先战略并行不悖,但应同时关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缓解青年失业方面的局限性。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青年失业 新质生产力 岗位替代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任晓聪 李政道
将工业机器人和污染排放纳入异质性企业模型,理论分析工业机器人对制造业上市企业污染排放的影响和作用机制,采用2007~2022年制造业上市企业样本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工业机器人显著降低了制造业企业污染排放,同时企业污染程度、地区环境规制强度会对减排效应产生异质性影响。鉴于此,应因地制宜地推动工业机器人应用落地,制定差异化环境规制政策,靶向施策充分发挥工业机器人的减排效应,加快我国制造业企业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协同推动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魏巍贤 马喜立
本文以2010年中国投入产出表为基础数据,构建了动态CGE模型,进而根据此模型系统量化研究硫排放权交易与硫税在实现大气污染治理目标中的作用,并分析了实现该目标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实现大气污染治理目标的前提下对宏观经济影响最小的政策措施为上述两种市场机制的组合。具体措施为,在销售环节对化石能源征收硫税,在生产环节对SO2排放量居前10位的产业实行排放权交易机制。
关键词:
大气污染治理 排放权交易 硫税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闫雪凌 朱博楷 马超
本文使用我国2006-2017年制造业分行业数据,实证研究了工业机器人使用对于制造业就业的影响。结果显示,工业机器人使用对制造业行业存在就业效应,其中对岗位数量有显著的负向冲击,工业机器人保有量每上升1%,就业岗位减少约4. 6%;对工资水平的影响整体上不明显。在考虑了劳动力市场的动态调节后,工业机器人使用对就业岗位的负面影响仍然存在,并随着"工业4. 0"概念的提出有所增强,对工资水平的影响则表现出时间异质性。进一步地,本文尝试使用工具变量解决潜在的内生性问题,结果稳健。最后,文章还探讨了工业机器人就业效应的行业异质性。本文的发现有助于正确认清"机器换人"对我国制造业就业市场的全面影响,并为引导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确保就业稳定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舜 韩雷
新兴技术变革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其对生育观念的影响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通过理论模型厘清机器人使用影响女性生育意愿的内在逻辑,并综合使用国际机器人联盟(IFR)公布的机器人安装数据和2018年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2018)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机器人使用降低了女性生育意愿,该结论在使用双重机器学习、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等进行稳健性检验及使用工具变量处理内生性问题后依然成立;(2)机器人使用降低女性生育意愿的机制是谈判地位效应;(3)机器人使用对体制外的就业部门、劳动力成本高的地区、受宗族文化影响强的家庭的女性生育意愿的抑制效应更大;(4)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新兴科技变革改变了家庭生育偏好,说明机器人使用有助于缓解性别比例失衡。同时,机器人使用还冲击了女性的“性别角色”观念,提高了女性在生育决策中的自主性。为此,可以通过健全产权保护制度,优化营商环境等措施,充分发挥机器人等新兴技术对经济高质发展的推动作用,缓解性别比例失衡。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海 郭冠宇 闫卓毓
全面实施“机器人+”应用行动是新时代建设制造强国、数字中国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工业机器人是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关键,加快机器人在城市产业生产体系的应用能否实现碳减排效应有待检验。本文基于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检验机器人应用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机器人应用能够减少城市碳排放;机器人应用通过绿色创新能力、财政科技支出和市场竞争程度影响城市碳排放;机器人应用对中西部地区、非老工业基地和低行政等级城市碳排放的抑制作用更明显。以上结论可以为理解机器人在城市低碳发展中起到的积极作用提供新的视角,也可以为中国制定提升机器人应用深度及广度计划、培育机器人产业发展生态等提供参考。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刘骏 龚熠 刘涛雄
作为智能的柔性生产设备,工业机器人可以灵活调整产量规模,能够有效地帮助企业应对需求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料的外部冲击,提升企业运营效率,获取竞争优势。本文利用国际机器人联盟(IFR)工业机器人报告公布的2014—2019年分行业工业机器人存量数据以及1710家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采用“中国企业层面工业机器人渗透度”指标衡量中国企业对于工业机器人的运用程度,并采用工具变量法缓解模型内生性问题,实证检验了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运营效率的提升作用。本文进一步从是否为国有企业、股权集中度和技术水平三个维度考察了企业特性对“工业机器人提升运营效率”效应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在国有企业及技术水平越低的企业中,企业机器人渗透度的提高对企业运营效率的提升作用越显著。本文最后为政府和企业在“如何提升工业机器人应用效果”问题上提出了可行建议,为中国制造业企业提高自身运营效率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思路。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机器人渗透度 企业运营效率
[期刊] 改革
[作者]
韩民春 韩青江 夏蕾
利用2013—2017年中国28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中国制造业就业总量存在显著的负影响,工业机器人渗透度提升1单位将导致制造业就业总量下降3.35个百分点。针对影响制造业就业结构的实证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东部、西部地区有显著的负影响,对中部和东北地区的影响不显著,对制造业细分行业、低技能劳动者和男、女劳动者就业均存在普遍的负影响,对高技能劳动者就业存在正向影响,但不显著。深入研究后发现,工业机器人替代不是导致制造业就业下降的根本原因,而是对制造业就业岗位的补充与延伸。政府在制定针对智能制造的产业政策时,应根据地方制造业劳动供给与企业生产需求进行灵活安排。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制造业就业 机器人渗透度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丫丫 潘安
文章基于工业机器人进口贸易促进中国制造业生产率提升的理论假设,运用2001~2014年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工业机器人进口贸易对中国制造业生产率提升的机理与影响程度。研究表明:工业机器人进口贸易通过技术溢出效应促进了中国制造业生产率提升,且工业机器人进口与制造业吸收能力存在交互作用;不同工业机器人及制造业分类的影响效果具有显著差异性。在全球新一轮工业革命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背景下,提升中国制造业竞争优势需注重工业机器人的进口与消化吸收,不断拓宽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生产率。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进口贸易 制造业 生产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